高山仰之的意思_拼音_近义词_造句

2024年06月16日成语大全14

成语“高山仰之”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āo shān yǎng zhī
成语简拼:GSYZ
成语注音:ㄍㄠ ㄕㄢ 一ㄤˇ ㄓ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成语出处:《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
成语用法:高山仰之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英文翻译:look up to a worthy man,as one looks up to a mountain

成语“高山仰之”的扩展资料

1. 高山仰之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 谁说的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
高山仰之 景行行止:
关于这句话的解释,存在分歧。
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虽不能至 心向往之:即使不能到达,心也向往去。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高山仰止”是什么意思?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xiá)》。仰,这里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这里喻指高尚的品德。行,这里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语气助词,无意义。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高山仰止是什么意思
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么意思
高山:比喻高尚的道德。止:语助词。
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
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表示对德高望重者的敬仰。
《诗经·小雅·车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騑騑(马不停走的样子),骄六辔如琴.”
《史记·孔子世家》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也作’高山仰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话常见常用,可要解释清楚,还真得费点笔墨。
这话出自《诗经·小雅》。郑玄注解说:“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朱熹注解说:“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则可仰,景行则可行。”一个是汉儒,一个是宋儒,两人说法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上句“高山仰止”,郑说“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说这是直指人们仰望高山,并无喻义。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郑说,“景行”解释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为;“则而行之”,是说以此作为行动的准则。依朱说,“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说大道可供人们行走。
郑玄、朱熹都是大儒,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不过由于两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说提出之前,郑说已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后人在引用这话时,多取郑说,少有取朱说的。现行各种词典,有的两说并存,有的把两说糅合在一起。
两句中的“止”字,是语助词,表示确定语气,后代引用时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缩略为成语“高山景行”,“景仰”一词也由此产生。因为是名句,后代引用的很多,这里只照录见于《史记·孔子世家》的一例:“《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这话是用来赞美孔子的,由于在引文后面加了两句(意思是: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景仰的意思就格外显豁了。再说,《史记》作者司马迁又比郑玄早生两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说早已通行于世,并非郑玄所首倡也。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gyjslw.com/post/237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