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道守”「直道守节」

2024年11月18日成语大全9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直道守节”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临渊羡鱼的全诗是什么、道什么样的成语、关干直的成语、评价秦始皇、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直道守节”的词条资料
2:临渊羡鱼的全诗是什么
3:道什么样的成语
4:关干直的成语
5:评价秦始皇

成语“直道守节”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直道守節
成语读音:zhí dào shǒu jié
成语简拼:ZDSJ
成语注音:ㄓˊ ㄉㄠˋ ㄕㄡˇ ㄐ一ㄝ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成语解释:节:节操。处事公正,遵守节操
成语用法:直道守节作谓语、定语;指人正直。
成语造句:我喜欢与直道守节的人交往

成语“直道守节”的扩展资料

1. 临渊羡鱼的全诗是什么
  临渊羡鱼不是出自古诗,最早出自《淮南子·说林训》和《汉书·董仲舒传》。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 或者比喻只希望得到而不将希望付诸行动。  语出《淮南子·说林训》,原文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汉书·董仲舒传》,书中说:“故汉得天下以来,常欲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于当更化而不更化也。古人有言 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2. 道什么样的成语
道傍之筑 道傍筑室 道边苦李 道不掇遗道不举遗 道不拾遗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同不相为谋 道不相谋 道存目击 道长论短道长争短 道大莫容 道道地地 道德文章道弟称兄 道东说西 道而不径 道高德重道高魔重 道高望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道高益安,势高益危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道骨仙风 道寡称孤 道合志同道键禅关 道尽途殚 道尽途穷 道尽涂殚道尽涂穷 道殣相 道殣相望 道殣相枕道路侧目 道路传闻 道路藉藉 道路相告道路相望 道路以目 道路指目 道貌岸然道貌凛然 道貌俨然 道傍苦李 道旁苦李道三不着两 道山学海 道听耳食 道听途说道听涂说 道同契合 道同义合 道同志合道头会尾 道头知尾 道微德薄 道无拾遗道西说东 道学先生 道义之交 道远日暮道远知骥 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道在人为 道在屎溺霸道横行 北道主人 背道而驰 倍道而行倍道而进 倍道兼行 倍道兼进 伯道无儿传道穷经 传道受业 传道授业 打道回府当道撅坑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东道之谊东道主 东道主人 二道贩子 反道败德分道扬镳 奉道斋僧 妇道人家 公道大明公道合理 公道难明 公道自在人心 公道总在人心古道热肠 怀道迷邦 黄道吉日 会道能说家道壁立 家道从容 家道消乏 家道小康家道中落 夹道欢呼 假道灭虢 街道巷陌进道若蜷 进道若踡 进道若退 乐道安命乐道安贫 乐道好古 乐道忘饥 乐道遗荣两道三科 六道轮回 论道经邦 明道指钗谋道作舍 逆道乱常 鸟道羊肠 畔道离经其道亡繇 其道无由 弃道任术 清道夫求道于盲 人道主义 舍道用 神道设教失道寡助 师道尊严 世道浇漓 世道人情世道人心 世道日衰 市道之交 守道安贫顺道者昌,逆德者亡 天道酬勤 天道好还 天道恢恢天道宁论 天道人事 天道无亲 天道无私天道昭彰 同道相益 王道乐土 枉道事人枉道速祸 闻道犹迷 问道于盲 吾道东矣吾道将东 小道大成 小道消息 循道不违易道良马 有道之士 载道怨声 正道坦途正道直行 直道不容 直道而行 直道事人直道守节 中道而废 遵道秉义 左道旁门岸然道貌 班荆道故 班荆道旧 不近道理拆白道字 称孤道寡 称名道姓 拆牌道字称奇道绝 称兄道弟 称雨道晴 地地道道点头道是 反其道而行之 风通道会 朝闻道,夕死可矣公公道道 火居道士 何足道哉 久归道山夸强道会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乐以道和 论长道短论短道长 力屈道穷 目击道存 仆仆道途攀亲道故 日暮道远 仁义道德 任重道悠任重道远 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说白道黑 说白道绿说长道短 说东道西 说短道长 十二道金牌说古道今 数黄道白 数黄道黑 说黑道白说黄道黑 说今道古 说来道去 说千道万说亲道热 说三道四 说是道非 说咸道淡师严道尊 诗以道志 提名道姓 题名道姓太丘道广 问十道百 嫌长道短 仙风道格仙风道骨 仙风道气 嫌好道歹 嫌好道恶嫌好道歉 长安道上 已登道岸 已归道山一口道破 言语道断 一语道破 指名道姓筑舍道傍 筑室道谋 作舍道边 作舍道旁志同道合 再作道理 再做道理 爱非其道安国之道,先戒为宝 安贫乐道 安贫守道 卑不足道兵革满道 别径奇道 不可胜道 不可以道里计暴虐无道 悲声载道 兵行诡道 不易之道不足为道 蚕丛鸟道 豺狼当道 豺狼横道豺狼塞道 垂涕而道 惨无人道 摧志屈道啖饭之道 打家截道 得君行道 大逆不道大逆无道 独行其道 盗亦有道 饿莩载道饿殍满道 饿殍载道 二仙传道 反经合道逢山开道 逢山开道,遇水造桥 夫子自道 躬耕乐道光明大道 甘贫乐道 各行其道 胡猜乱道壶浆塞道 狐媚魇道 胡说八道 胡说白道胡说乱道 混说白道 横行霸道 鹤亦败道胡言乱道 荒淫无道 昏庸无道 胡诌乱道经邦论道 奸臣当道 津津乐道 卷甲倍道绝口不道 假眉三道 济时行道 洁身守道就正有道 口碑载道 狂悖无道 开锣喝道孔孟之道 恐伤雅道 狂为乱道 康庄大道离经叛道 离经畔道 老罴当道 老熊当道路逢窄道 笼街喝道 立身行道 立雪求道渺不足道 明公正道 鸣锣喝道 鸣锣开道门门有道,道道有门 明堂正道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妙言要道 能说惯道 能说会道 能说善道逆天无道 能言会道 能言善道 贫而乐道旁门歪道 旁门外道 旁门小道 旁门邪道旁门左道 清跸传道 轻车熟道 妾妇之道清宫除道 屈己存道 求之有道 求志达道热肠古道 人心世道 生财有道 生财之道狮虎当道 神眉鬼道 神谋魔道 守死善道颂声载道 束装就道 四至八道 天公地道天魔外道 通衢大道 同日而道 替天行道头头是道 途途是道 谈笑而道 同志合道微不足道 亡国之道 卧狼当道 歪门邪道歪谈乱道 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以载道未足为道 霞光万道 邪门歪道 邪魔怪道邪魔歪道 邪魔外道 瞎说八道 瞎说白道夕阳古道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羊肠鸟道 羊肠小道一反其道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遗风古道 阳关大道野狐外道 拥彗清道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一人得道,九族升天 养生之道 怨声满道 怨声载道要言妙道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坐而论道 忠告善道正己守道 正明公道 重逆无道 周全之道筑室谋道 尊师贵道 尊师重道 赭衣半道赭衣满道 中庸之道 卑卑不足道 三杯通大道数东瓜,道茄子 天不变,道亦不变 爱之必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巧言不如直道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 一阴一阳之谓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关干直的成语
微信公众平台扫一扫 马上进入→ 今天是: 2016年8月18日星期四 首 页 | 在线字典 | 在线词典 | 成语词典 | 近义词 | 反义词 | 古文 | 古诗词 | 英汉互译 | 辞典下载在线成语词典 -> 含有直的成语、直字成语、带直字的成语、关于直的成语有哪些:178条★★请输入:  生日祝福 音标 灯谜 疯狂猜成语  前一篇:执的成语 后一篇:侄的成语 直的成语:直冲横撞 直待雨淋头 直捣黄龙 直道不容直道而行 直道事人 直道守节 直而不肆直而不挺 直接了当 直节劲气 直捷了当直截了当 直口无言 直来直去 直谅多闻直眉瞪眼 直眉楞眼 直眉睖眼 直眉怒目直木必伐 直木先伐 直内方外 直扑无华直情径行 直无华 直认不讳 直如弦直入公堂 直入云霄 直上青云 直上直下直抒己见 直抒胸臆 直吐胸怀 直写胸臆直性狭中 直言不讳 直言谠议 直言骨鲠直言极谏 直言贾祸 直言尽意 直言切谏直言取祸 直言危行 直言无讳 直言无隐直言勿讳 直言正谏 直言正论 直言正色直撞横冲 不直一钱 不直一文 大直若诎大直若屈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恶直丑正 刚直不阿举直厝枉 举直措枉 举直错枉 口直心快理直气壮 例直禁简 木直中绳 挠直为曲讷直守信 扭直作曲 强直自遂 师直为壮恃直不戒 枉直随形 枉直同贯 心直口快心直嘴快 性直口快 以直报怨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以直抱怨 正直公平 正直无私 正直无邪质直浑厚 嘴直心快 昂然直入 笔笔直直秉笔直书 单刀直入 短刀直入 董狐直笔谠言直声 奋笔直书 飞流直下 奋起直追犯言直谏 犯颜直谏 奋勇直前 扶摇直上竿头直上 横冲直闯 横冲直撞 横行直撞横行直走 急起直追 径情直行 径情直遂径行直遂 急转直下 快口直肠 鸣雁直木平铺直序 平铺直叙 排闼直入 青霄直上青云直上 屎屁直流 枉尺直寻 温恭直谅枉曲直凑 长驱直进 长驱直入 勇猛直前一往直前 勇往直前 正道直行 正法直度仗气直书 正色直绳 正色直言 仗义直言正言直谏 秉公任直 聪明正直 尺枉寻直词正理直 砥平绳直 分文不直 沽名卖直公平正直 沽誉买直 古之遗直 好谀恶直坚忍质直 君仁臣直 矫枉过直 举枉措直讦以为直 口快心直 理正词直 挠曲枉直扭曲作直 拗曲作直 平康正直 蓬赖麻直清廉正直 气壮理直 是非曲直 事核言直史鱼秉直 心地正直 小枉大直 言讷词直以讦为直 以迂为直 忠果正直 主明臣直纵曲枉直 主圣臣直 中通外直 巧言不如直道船到桥门自会直 船到桥门自然直 船到桥头自会直 千里之路,不可直以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点开上述成语显示详细解释、典故出处等内容,简略示例如下:【成语词目】:直冲横撞【成语拼音】:zhí chōng héng zhuàng【拼音代码】:zchz【成语解释】:任意乱冲乱撞,毫无顾忌。来自www.gyjslw.com
4. 评价秦始皇
正面评价 秦始皇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几百年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制主义中央集制国家,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中国其后近二千年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使得中国的政治制度在其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先进於西方、从而在经济文化上也发达於西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县的一整套官僚机构,确立了中央的威和集。除了政治体制的改革,秦始皇还广泛统一了其他各种制度,包括全国的水陆交通建制(车同轨)、全国的文字(书同文)、全国的度量衡制度(度同衡)和全国的币制(钱同币)。他还试图统一全国的思想(焚书坑儒),但由於手段过於暴力而没有完成(统一思想要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时才而得以初步完成)。应该说,正是由於秦始皇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的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凯撒等人)只重征服而不重制度建设,才使得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才使得中国在以后几千年中都没有像其他古代文明那样经历真正不可挽回的分裂或灭亡,为现代中国的图奠定了历史基础。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修驿道,设郡县」,这是中国能够采用郡县制这种先进位度,而非类似西方的分封制的一个必要条件。同时期的罗马不能有效控制占领区,只能设利极大的总督(总督总揽一地的军政大,都是贵族,基层组织都依靠当地的原有组织),仍旧类似於分封制,这是罗马帝国后来分裂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郡县制是一种平民制度,其军政首脑都由皇帝任命,依政绩军功可上可下,可平职调动,这就导致了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的出现。职业官僚和职业军人都可以来自平民,郡县官僚制有效的保证了平民(布衣)参政议政的利(如李斯,蒙敖等都是布衣,依军功政绩才出将入相),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有人认为,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於此。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并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战争时期,秦始皇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以秦国原有的法律令为基础,吸收六国法律的某些条文,制定和颁行全国统一的法律。秦始皇虽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造成的「官逼民反」。有人认为,后世儒家倡导依靠教化而施行人治,治国不依法而依人情礼制,甚至由君主一言而决,致使至今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在经济上,秦始皇重视农业,重视土地的政策。他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下令占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土地数额,交纳赋税,其土地所有就得到政府的承认和保护。秦始皇还大力发展了全国的水陆交通,修建由咸阳通向燕齐和吴楚地区的驰道,以及由咸阳经云阳(今陕西淳化西北)直达九原(今内蒙古包头西)的直道,并在西南地区修筑「五尺道」,开凿沟通湘江和漓江的灵渠。此外,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和统一币值,也为后世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秦始皇在统治期间还发兵南征北讨,扩大了国家的图。始皇末年,秦郡数由统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余郡,其图「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载「北扩千里」,「百越之地,尽皆俯首」。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为了大力开发南越地区,秦始皇强令50万人口迁移进越族地区与越人杂居,促进民族之间长期的融合和统一。 为了消除北方游牧民族的屡次侵犯,秦始皇强令修筑了长城抵御匈奴,至今,万里长城已经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最主要的象徵性标志之一。 总之,秦始皇对於全国之大一统、对於中国政制之创建、对於中国图之确立、对於中国民族之传承,都有著极其关键的作用,堪称「千古一帝」。所谓「功莫大过秦皇汉武」,其意就是指在文治武功方面,历代君王无秦始皇之右。至今,英语中对中国的称呼China,也是从罗马语Chin(秦)演变过来的[11],这也在一个侧面上表现了秦帝国的影响力。 历代文人和政治家中对秦始皇大加褒扬的不乏其人。例如,西汉名臣桑弘羊的论著中肯定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是「功如丘山,名传后世」。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唐朝大诗人李白在诗《古风》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符合了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所谓「非圣人意也,势也。」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写的秦政记也赞扬秦始皇,说:「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中国近现代史学先驱柳翼谋在《中国文化史》评论道:「始皇时代之法制,实具伟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统制方数千裏之中国,是固国家形式之进化,抑亦其时思想之进化也。」「盖嬴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汉行之。秦人启其端,汉人竟其绪。」「汉之政治,多沿秦法,间参以儒家之言。」「秦、汉政体,虽为君主制,而其地方行政,犹有周代人民自治之遗意。」「秦、汉之时,人民言论甚自由,而地方之事,多由人民自主,民治且盛於官治也。」「秦以制,为后世诟病,而其实人民转有自治之。」秦俗「重男女平等」,「秦不责女子以节义」,对男子也有对等的要求。「第执「焚书坑儒」一语,遽以为秦之对於古代文化摧灭无余,是实不善读史耳」[12]。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创始人和前领导人毛泽东对秦始皇的评价也是甚高,他不仅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还说过:「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在某些场合,毛泽东甚至说他自己就是「马克思加秦始皇」。当然,毛泽东对於秦始皇也不是完全肯定,他也说过:「秦始皇作为一个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后,丧失了进取方面,志得意满,耽於佚乐,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反对暴秦,就包括反对秦始皇,这也是完全正义的。」 负面评价 秦始皇的制独裁、横征暴敛、严刑峻法、生活奢侈,不仅使秦朝在统一中国后只历15年即告覆亡,而且也开启了中国两千余年的君主极统治。 秦始皇推行的是「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从汉武帝以后的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而且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极端措施,得罪了天下士人(即知识分子阶层)。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 秦始皇的建筑工程,包括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规模均极为庞大,动辄劳动举国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13]。但另一方面,这些工程也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国家安全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这些工程是功大还是过大,一直是史学家的争论点。对於长城,有人指出当时所修筑的长城,并非今所见之长城(今长城主为明朝时所修建)而是相当不牢固的夯土墙,秦长城主要目的是标名与匈奴的界线,并没有实质的防御功用,况且当时匈奴实力并不强[14],始皇仍遣蒙恬发兵十万攻击匈奴,后人对此的评价是:「兴兵远攻,贪外虚内,务欲广地,不虑其害」[15]。蒙恬死后没多久,匈奴便轻松跨过秦长城,不但收复了原来的失地,并且占领了燕、代等郡[14][16]。可见,长城本身在后世抗击游牧民族的战争中是否有意义还争议话题,但至少在秦始皇时代的作用除了虚耗国力以外,作用微乎其微。 历代文人对秦始皇大加批判的同样不乏其人,例如: 西汉思想家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心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周王序得其道,千余载不绝,秦本末并失,故不能长。由是观之,安危之统,相去远矣。」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夫并兼者高诈力,安定者贵顺,此言取与守不同术也。」 唐朝文学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评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10]。但也有很多史学家指出,要区分秦始皇的个人性质的「暴」和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因为秦始皇所推行的「暴政」,有很多是不得不藉助暴力来完成激烈巨大的社会变革,这种「暴」,实质上是在大转型、大变革背景下产生的时代的、社会的、制度的「暴」,和秦始皇个人并没有太大关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yjslw.com/post/298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