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若惊是年代的成语

2024年11月14日成语大全3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宠辱若惊”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什么意思、《道德经<宠辱若惊>》解释、受宠若惊什么意思、大智若愚宠辱不惊为高是什么意思、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宠辱若惊是什么意思、受宠若惊什么意思、受惊若庞是什么意思宠辱若惊的意思“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的意思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宠辱若惊”的词条资料
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什么意思
3:《道德经<宠辱若惊>》解释
4: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5:大智若愚宠辱不惊为高是什么意思
6: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7:宠辱若惊是什么意思
8: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9:受惊若庞是什么意思

10:宠辱若惊的意思

11:“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的意思

12: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成语“宠辱若惊”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寵辱若驚
成语读音:chǒng rǔ ruò jīng
成语简拼:CRRJ
成语注音:ㄔㄨㄥˇ ㄖㄨˇ ㄖㄨㄛˋ ㄐ一ㄥ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斤斤计较
反义词:宠辱不惊
成语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成语用法:宠辱若惊主谓式;作谓语;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成语“宠辱若惊”的扩展资料

1.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什么意思
出自《幽窗小记》 里面有这样一幅对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 现在的人大多觉得活得很累,不堪重负。大家很是纳闷,为什么社会在不断进步,而人的负荷却更重,精神越发空虚,思想异常浮躁。的确,社会在不断前进,也更加文明了。然而文明社会的一个缺点就是造成人与自然的日益分离,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其结果便是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追逐于外在的礼法与物欲而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金钱的诱惑、力的纷争、宦海的沉浮让人殚心竭虑。是非、成败、得失让人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惧,一旦所欲难以实现,一旦所想难以成功,一旦希望落空成了幻影,就会失落、失意乃至失志。 失落是一种心理失衡,自然要靠失落的精神现象来调节;失意是一种心理倾斜,是失落的情绪化与深刻化;失志则是一种心理失败,是彻底的颓废,是失落、失意的终极表现。而要克服这种失落、失意、失志就需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一幅对联,寥寥数语,却深刻道出了人生对事对物、对名对利应有的态度: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这样才可能心境平和、淡泊自然。一个看庭前三字,大有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之意,而望天上三字则又显示了放大眼光,不与他人一般见识的博大情怀;一句云卷云舒更有大丈夫能屈能伸的崇高境界。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实在是异曲同工,更颇有魏晋人物的旷达风流。 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十分困难。我辈俱是凡夫俗子,红尘的多姿、世界的多彩令大家怦然心动,名利皆你我所欲,又怎能不忧不惧、不喜不悲呢?否则也不会有那么的人穷尽一生追名逐利,更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失意落魄、心灰意冷了,我国古代的贬官文化即是此明证。这关键是一个你如何对待与处理的问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由来功名输勋烈,心中无私天地宽。若心中无过多的私欲,又怎会患得患失呢?其次,认清自己所走的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不要过分在意得失,不要过分看重成败,不要过分在乎别人对你的看法。只要自己努力过,只要自己曾经奋斗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按自己的路去走,外界的评说又算得了什么呢?陶渊明式的魏晋人物之所以有如此豁达风流,就在于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可以用宁静平和的心境写出那洒脱飘逸的诗篇。这正可谓真正的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而我以为将这一精神发挥到极致的是唐朝的武则天。死后立一块无字碑,千秋功过,留与后人评说。一字不着,尽得风流。这正是另一种豁达,另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只有做到了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方能心态平和,恬然自得,方能达观进取,笑看人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同志遗作中写道:生亦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牵挂。这正充分体现了一种宠辱不惊、去留无意的达观、崇高的精神境界。 一句话,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是真英雄自洒脱,是真名士自风流! 参考资料:娴乐桃桃www.gyjslw.com
2. 《道德经<宠辱若惊>》解释
若:像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受宠若惊”是指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成语】 受宠若惊。【拼音】shòu chǒng ruò jīng【释义】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性质】谦词,多用于自谦。【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出处】《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若惊。”宋·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示例】张恨水《啼笑因缘》二回:“白天自己给那唱大鼓书的一块钱,人家就受宠若惊,认为不世的奇遇。”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4. 大智若愚宠辱不惊为高是什么意思
大智若愚在《词源》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才智很高而不露锋芒,表面上看好象愚笨。出自宋苏轼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二七贺欧阳少帅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同样意思的还有大巧若搓。老子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至都是一个意思,只是更能表现被形容者伟大可以掌控一切的一面。‘大智若愚’若愚,已人理悟之境;但要大彻大悟,当需‘守愚,守者即修行,亦即功夫。理上之悟,是一悟,已近‘愚’之境界;事上之悟,事事悟,时时醒,持守如一,乃一大智者。大智者,愚之极至也。大愚者,智之其反也。外智而内愚,实愚也;外愚而内智,大智也。外智者,工于计巧,惯于矫饰,常好张扬,事事计较,精明干练,吃不得半点亏。内智者,外为糊涂之状,上善斤斤计较,事事算大不算小,达观,大度,不拘小节。智愚之别,实力内外之别,虚实之分。是说如何处世为人的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宠辱若惊的原文与译文,跪求。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宠辱若惊是什么意思
出自老子的《道德经》。惊:惊惶不安。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受宠若惊什么意思、
受宠若惊[释义]受到宠爱而感到意外的惊喜。[同义][反义]宠辱不惊来自www.gyjslw.com
8. 受惊若庞是什么意思
应该是受宠若惊受宠若惊的中文解释以下结果由汉典提供词典解释【解释】: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出自】:《老子》第十三章:“宠辱若惊……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宋·苏轼《谢中书舍人启》:“省躬无有,被宠苦惊。”【近义词】:大喜过望【反义词】:麻木不仁【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宠辱若惊的意思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梡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梡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
  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
  什么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宠是宠下的,得宠就高兴,失宠就伤心,这就叫做受宠受辱就会感情变化。
  什么叫做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我之所以有大祸,是因为我在乎自身;如果我不在乎自身,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所以要以贵重的态度全身心为天下做贡献,那么天下就可以寄予给他。
  要以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那么天下就可以托付给他。
  理解:
本章讲的是心不要被自我的内在的条条框框所迷惑。
  那些太过重视自身的人稍微得宠受辱,就会感情剧烈变化,甚至时时恐惧大祸临头,仿佛重视大案板好像在身。
  他们得宠的时候高兴的不得了,失宠受辱的时候惊恐的不得了。又常常猜忌,时刻恐惧身陷灾难,所以他们失去了内心的平衡和宁静。
  太重视外在对自身的评价,太重视自己的那点“宠辱”,以至于为外物所牵累,不能自拔,跳不出荣辱厉害的考虑。如果他们能抛弃“别人眼中的自己”,把“我”置之度外,做到无“我”,便能超然物外,那自己还用担心什么祸患么?
  其实自我心中的一切标准都是假的,都是虚幻,都是无。比如我遇到别人表扬就高兴,那是因为我心中有个按钮,表扬我,这个按钮就被触碰,我就会高兴。比如我被批评了就会反抗,那是因为我心中有个一批评就反抗的按钮。其实被批评后,可以有多种表现,可以表现为自省,或者表现为反抗,或者漠不关心,或者高兴,或者忧伤等等反应,可是我的按钮为什么只是反抗呢?
  所以那些以贵重严谨的态度而全身心为天下(身=天下。对待天下如同对待自己人身生命荣辱那般)做贡献的人,我们就可以把天下寄托给这样的人。那些用爱的心态舍身为天下奋斗的人,我们就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们。
危害社会,危害公共安全,危害环境等就跟危害自己一样。
  超然于荣辱之外,为天下舍身忘我。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0.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的意思
释义:得到重用、尊崇等世俗名利,或失去它们同样都感到惊恐忧虑,把这种得失看重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十三章》
原文: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得到重用、尊崇等世俗名利,或失去它们同样都感到惊恐忧虑,把这种得失看重得如同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什么叫宠辱若惊呢?受人尊宠必为人臣、居于人下,得人主之宠惊恐不安,失去也忧虑不止,这样就叫做宠辱若惊。
什么叫把宠辱得失看得跟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呢?我之所以有这么大的惊恐忧虑,是因为我有的只是一己之身的私欲,如果我没有一己之身的私欲,宠辱得失对我来说有什么可惊恐忧虑的。
所以看重以一己之身为天下而存,没有己身之私欲,如此之人好像就可以把天下暂寄给他治理。出自于心中本然之爱,毫无一己之私欲,完全以一己之身为天下而存,如此之人就好像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治理。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西游归隐时,在秦国函谷关留下的文稿,距今有近2500年的历史。老子曾任周朝守藏室的史官。“守藏室之史”,也就是掌管国家文物典籍的史官。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的地方,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
老子作为“守藏室之史”,近水楼台先得月,得以博览周室藏书,系统阅读和思考往圣先贤的思想,参悟出天地自然、治理天下、修身养心的大道。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后来老子著书《道德经》。
二、赏析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其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先秦诸子、中国人的文化思想等没有不受老子影响的,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具有代表性的不少于一千种,从侧面说明了《道德经》的巨大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子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1. 何谓宠辱?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
[原文] 宠辱若惊①,贵大患若身②。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③,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⑤。 [译文]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注释] ①宠辱:荣宠和侮辱。 ②贵大患若身:贵,珍贵、重视。重视大患就像珍贵自己的身体一样。 ③宠为下:受到宠爱是光荣的、下等的。 ④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意为如果我没有身体,有什么大患可言呢? ⑤此句意为以贵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以爱身的态度去为天下,才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他。 [引语] 这一章讲的是人的尊严问题。老子强调’贵身’的思想,论述了宠辱对人身的危害。老子认为,一个理想的治者,首要在于’贵身’,不胡作妄为。只有珍重自身生命的人,才能珍重天下人的生命,也就可使人们放心地把天下的重责委任于他,让他担当治理天下的任务。在上一章里,老子说到’为腹不为目’的’圣人’,能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才可以担负天下重任。此章接着说’宠辱若惊’。在他看来,得宠者以得宠为殊荣,为了不致失去殊荣,便在赐宠者面前诚惶诚恐,曲意逢迎。他认为,’宠’和’辱’对于人的尊严之挫伤,并没有两样,受辱固然损伤了自尊,受宠何尝不损害人自身的人格尊严呢?得宠者总觉得受宠是一份意外的殊荣,便担心失去,因而人格尊严无形地受到损害。如果一个人未经受任何辱与宠,那么他在任何人面前都可以傲然而立,保持自己完整、独立的人格。 [评析] 本章所讲关于’贵身’和人的尊严问题,大意是说’圣人’不以宠辱荣患等身外之事易其身,这是接着上一章’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的而言的。凡能够真正做到’为腹不为目’,不为外界荣辱乱心分神者,才有能力担负治理天下的重责。对于本章主旨,王夫之作过如下精辟的发挥。他说:’众人纳天下于身,至人外其身于天下。夫不见纳天下者,有必至之忧患乎?宠至若惊,辱来若惊,则是纳天下者,纳惊以自滑也。大患在天下,纳而贵之与身等。夫身且为患,而贵患以为重累之身,是纳患以自梏也。惟无身者,以耳任耳,不为天下听;以目任目,不为天下视;吾之耳目静,而天下之视听不荧,惊患去已,而消于天下,是以百姓履籍而不匹倾。’(王夫之:《老子衍》) 一般人对于身体的宠辱荣患十分看重,甚至于许多人重视身外的宠辱远远超过自身的生命。人生在世,难免要与功名利禄、荣辱得失打交道。许多人是以荣庞和功利名禄为人生最高理想,目的就是为享荣华富贵、福佑子孙。总之,人活着就是为了寿、名、位、货等身边之物。对于功名利禄,可说是人人都需要。但是,把它摆在什么位置上,人与人的态度就不同了。如果你把它摆在比生命还要宝贵的位置之上,那就大错特错了。老子从’贵身’的角度出发,认为生命远过贵于名利荣宠,要清静寡欲,一切声色货利之事,皆无所动于中,然后可以受天下之重寄,而为万民所托命。这种态度基本上是正确的。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gyjslw.com/post/296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