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途灭虢」的成语故事和用法

2023年06月20日成语故事31

“假途灭虢”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献公要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同时给虞国送去宝马和贵重礼物。虞国国君贪财,大夫宫之奇劝阻说:“虢国是虞国的近邻,它的灭亡必然会导致虞国灭亡。”虞国君主不听劝谏,答应晋军过境,结果晋国灭掉虢国立即灭虞


假途灭虢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节选自《吕氏春秋.全勋》)
白话翻译答案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
晋献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盯着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再回军攻打虞国,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典故简介补充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进攻虢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北岸的李家窑村)。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公益成语:gyjslw.com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是出自哪个故事?
三国时期假途灭虢的典故如下: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
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
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
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
译文:
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需从虞国经过。于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
荀息说:“这情况不会出现,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
宫之奇劝虞君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相依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出自:《吕氏春秋》,作者:吕不韦的门客,朝代:战国末期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扩展资料:
“假途灭虢”在后世的应用:
1、晋假途灭虢之战在历史上曾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一石两鸟”策略手段,而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道理,也为后世兵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如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
2、北宋被金国用此计与宋联合灭辽,最后亦为金国所灭。而南宋不吸取北宋灭亡的经验教训,反尔被蒙古用此计先与其联合灭金,最后又将其灭亡。
3、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毛主席不顾国内外的重重困难,毅然决定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直至胜利,则是对唇亡齿寒另一种方式的应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假途灭虢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如”的“假”的读音是什么?
“假如”中的“假”读:[jiǎ]
假,读音:[ jiǎ ],[ jià ],[xiá]
释义:
[ jiǎ ]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jià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xiá]
通“遐”。远。
反义词:真
组词:假牙  放假  真假  休假  假如  假说  假装  假若  假日  暑假  假定  假手  假果  假设
成语: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假戏真做、假公济私、弄假成真、以假乱真、虚情假意、假模假样、假仁假义、假手于人酸文假醋、假誉驰声、假途灭虢、假痴不癫、因公假私、狐假鸱张、天假其便、逾假不归、假仁纵敌、冤假错案、假装疯魔、假意撇清、久假不归、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假虎张威、乘酒假气、假痴假呆、假门假事公益成语:gyjslw.com
100分毂梁传晋献公假途灭虢的出处及翻译100分急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关系不错。 晋如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物,屈产良马和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财产分了许多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自主。再 乘机突然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如”的“假”的读音是什么?
“假如”中的“假”读:[jiǎ]
假,读音:[ jiǎ ],[ jià ],[xiá]
释义:
[ jiǎ ]
不真实的,不是本来的,与“真”相对:假山。假话。假冒。假释。假死。虚假。真假。弄虚作假。
借用,利用:假借。假货。假道(借路)。假手(利用他人为自己办事)。假公济私。不假思索(用不着想)。
〔假名〕日本文所用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片假假”,草书称“平假假”。
据理推断,有待验证的:假设。假使。假令。假如。假若。
[ jià ]
照规定或经请求批准暂时离开工作或学习场所:假日。假条。病假。
[xiá]
通“遐”。远。
反义词:真
组词:假牙  放假  真假  休假  假如  假说  假装  假若  假日  暑假  假定  假手  假果  假设
成语:狐假虎威、不假思索、弄虚作假、假戏真做、假公济私、弄假成真、以假乱真、虚情假意、假模假样、假仁假义、假手于人酸文假醋、假誉驰声、假途灭虢、假痴不癫、因公假私、狐假鸱张、天假其便、逾假不归、假仁纵敌、冤假错案、假装疯魔、假意撇清、久假不归、真真假假、半真半假、假虎张威、乘酒假气、假痴假呆、假门假事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假途灭虢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古代小国名。【感情色彩】中性成语。《左传·僖公五年》记载:晋国向虞国 借路去攻打虢国 ,在灭 虢 后的回师途中,把虞国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在历史上,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假道伐虢是兵法三十六计的第二十四计。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之战是什么意思?
解 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 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示 例: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假道灭虢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词目假途灭虢发音jiǎ tú miè guó释义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示例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益成语:gyjslw.com
带有灭字的成语有哪些
自取灭亡、大义灭亲、不可磨灭、灰飞烟灭、自生自灭、溺心灭质、毁不灭性、假途灭虢、澌灭无闻、清净寂灭、灰身灭智、公益成语:gyjslw.com
虢字五笔怎么打
五 笔 EFHM详细释义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东~(在今河南省郑州市西北)。西~(在今陕西省宝鸡县东,后迁到今河南省陕县东南)。2.姓。相关组词秦虢 起虢 三虢 西虢 东虢 南虢 两虢 小虢 暮虢朝虞 假途灭虢灭虢取虞 虢国夫人 假道灭虢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是什么意思
词目假途灭虢发音jiǎ tú miè guó释义 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示例 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益成语:gyjslw.com
晋献公假途灭虢主要内容
典故简介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进攻虢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北岸的李家窑村)。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
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吕氏春秋》:
晋献公想攻打虢国,但去虢国需从虞国经过。于是就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请求借路,虞公就一定会同意。”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坐骑。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可怎么办?”荀息说:“这情况不会出现,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再说了,把垂棘之璧屈地产的良马送给虞国,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的呢?”晋献公就同意了,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一看宝玉和骏马,就一口答应了荀息。宫之奇劝虞君说:“不能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唇齿相依的来历)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带兵消灭了虢国。再回军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原文:
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币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皁而着之外皁也。君奚患焉?』献公许之。乃使荀息以屈产之乘为庭实,而加以垂棘之璧,以假道于虞而伐虢。虞公滥于宝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也。虞之与虢也,若车之有辅也,车依辅,辅亦依车,虞、虢之势是也。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夫虢之不亡也恃虞,虞之不亡也亦恃虢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奈何其假之道也?』虞公弗听,而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伐虞,又克之。荀息操璧牵马而报。献公喜曰:『璧则犹是也,马齿亦薄长矣。』故曰小利,大利之残也。《吕氏春秋》[2]
详细简介
《左传·僖公五年》记载: 晋国 向 虞国 借路去攻打 虢国 ,在灭 虢 后的回师途中,把 虞国 也灭了。后以“假途灭虢”泛指以向对方借路为名行灭亡对方之实的计谋。《三国演义》第五六回:“ 玄德 又问如何。 孔明 曰:‘此乃假途灭 虢 之计也,虚名收 川 ,实取 荆州 。’” 明 杨慎 《滇载记》:“杀虎子而还喂其虎母,分狙栗而自诈其狙公,假途灭 虢 ,献璧吞 虞 ,金印玉书,乃为钓鱼之香饵。”
战争背景
这次战争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揭示了军事斗争的一些重要规律,给后世留下重要的启示和教益。 春秋初期,诸侯并立,兼并无已。位处中原地带的晋国,在这场弱肉强食的大混战中不断兼并征服小国,势力迅速崛起。晋献公在位期间,又把其南面的两个小国——虢国和虞国预定为吞并的目标。
可是,晋国要顺利实现这一目的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虢、虞两国虽然地狭人稀,国力弱小,但却是同姓毗邻,结有同盟。晋国同其中任何一国开启战端,都意味着要同时和两国之师相抗衡。如何拆散虢、虞两国的同盟关系,使自己避免陷于两线作战,这乃是晋国在吞并两国军事行动中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
终于,晋国大夫荀息想出了一条一箭双雕的妙计:即用厚礼重宝贿赂收买虞公,拆散虢、虞之间的同盟,向虞国假道攻打虢国,待虞国中计、虢国败亡后再图后举。晋献公听了荀息这一献计后,认为计谋很好,但是还存在有一定的顾虑,一是有些舍不得自己的珍宝,二是忌惮虞国那位贤臣宫之奇会揭穿晋国的用心。针对晋献公的犹豫,荀息一一予以妥善的解释,指出送珍宝给虞国,等于是将它暂时存放在那里,迟早还将收回;至于宫之奇,虽有些能耐,但他的意见虞公不一定会,未足为惧。一番话打消了献公的最后顾虑,他决定依照荀息的计谋展开行动。
计谋实现
不久,荀息携带着良马、美玉等奇珍异宝出使虞国。到了那里后,即晋见虞公,献上珍宝,并向虞公正式提出借道攻虢的要求。虞公既贪利收下了良马、美玉,又不敢轻易开罪于晋国,于是便应允晋国军队通过虞国土地去征伐虢国,并表示愿意出兵协助晋国作战。宫之奇认为此事大为不妥,在一旁加以谏阻,但虞公根本听不进去,只是一意孤行,硬朝着晋人的圈套里钻去。
公元前658年夏,晋大夫里克、荀息统率晋国军队通过虞国的土地去攻打虢国,虞公践约派出军队同晋军会师,然后协同晋军展开军事行动。晋军在虞军的积极配合下,进展顺利,很快攻占了虢国的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一举控制了虢、虞之间的战略要地,并通过此事进一步摸清了虢、虞两国的虚实,为下一步行动创造了条件。
时隔3年,晋献公又一次向虞国提出了借道伐虢的要求。这时虞国大夫宫之奇更透彻地看清了“假道”背后所包藏的险恶用心。指出“虢国如果灭亡,虞国必然跟着完蛋”。警告虞公“晋不可启,寇不可玩”。力图以虢、虞两国“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劝阻虞国假道于晋。可是虞公利欲熏心,根本不宫之奇的建议,反而以晋为自己的同姓国,必不会害己作理由,又答应了晋国借道的要求。宫之奇见虞国灭亡近在旦夕,为避祸计,便率领族人逃离了虞国。
这次晋献公亲自统军借道虞国攻打虢国,声势远较前一次为大,可见其志在必得。晋军进展迅速,很快兵临虢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城下,加以团团围困。虢国弱小无援,数个月后即为晋军所灭,虢公丑率公族家眷突围奔京师(今洛阳)。晋军随即凯旋回师,行经虞地驻扎时,即乘其不备发动突然击,生俘虞公,轻而易举地灭亡了虞国,最终达到了吞并两国的目的。
晋军的胜利,在于它能够做到“必胜之兵必隐”这一点,以借道的假象巧妙掩盖自己各个攻灭虢、虞的真实企图。“兵不厌诈”,晋国君臣深谙此中奥秘,故能确保自己以强击弱、以大攻小战略意图的实现。在行施“借道”这一计谋过程中,晋国君臣还能针对虞公贪利爱财的弱点,诱之以利,迷惑其心智,使敌人始终由自己牵着鼻子走,无所作为。
虞国的失败
虞国的失败,首先是国力、军力远不逮人,故成为晋国敢于觊觎的对象。其次是其最高统治者虞公昏聩庸劣,贪图眼前小利,破坏与虢国的战略同盟关系;又文过饰非,拒纳谏言,终于引狼入室,自取咎殃。第三,与上两点相联系的是,虞国对晋国灭虢后的战略新动向毫无察觉,放松警惕,不作戒备,以至晋军发动突然击之时,无暇抵抗,束手就擒。
假道灭虢之战体现了相当丰富深刻的军事斗争艺术,因此受到历代兵家的广泛重视。著名兵书《三十六计》还曾将它立为一计,以概括军事斗争中这样一条重要规律:战争指导者有意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利用敌人贪利、畏怯等弱点,借攻击第三者为由,顺势渗透自己的势力,控制对方。一俟时机成熟,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攻击,一举消灭或制服对手,达到一石两鸟的目的。
在历史上,假道伐虢也经常为一些人所仿效,而成为强兼弱、大吞小过程中所惯用的策略手段。比如公元963年,北宋赵匡胤“假道荆湖”,占荆、湖,并灭南平、武平两地割据势力,就是显著一例。当然,此战中所反映的唇亡齿寒的另一层道理,也为后世弱国联合以抗击强国的斗争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文言文翻译及答案(节选自《吕氏春秋.全勋》)
白话翻译答案
从前,晋献公派荀息去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
荀息说:“请用垂棘之璧和屈地所产的良马作为礼物赠给虞公,这样去要求借路,一定会可以得到允许。”晋献公说:“垂棘之璧是先君传下来的宝贝;屈地所产的良马是我的骏马。如果他们接受了我们的礼物而又不借给我们路,那将怎么办呢?”荀息说:“不会这样,他们如果不借路给我们,一定不会接受我们的礼物;如果他们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路给我们,这就好像我们把垂棘之璧从内府转藏到外府,把屈地产的良马从内厩牵出来关到外厩里。有什么好担忧呢?”
晋献公同意了,就派荀息把屈地出产的良马作为礼物,再加上垂棘之璧,送给虞国以借路攻打虢国。虞公盯着宝玉和骏马,就想答应荀息。宫之奇劝谏说:“不可以答应呀!虞国跟虢国,就像车牙跟车辅,车牙依赖车辅,车辅也依赖车牙,这正是虞虢相依的形势。古人有句话说:‘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虢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虞国;虞国不被灭亡,靠的是有虢国。如果我们借路给晋国,那么虢国早晨灭亡,虞国晚上也就会跟着灭亡。怎么能借路给晋国呢?”
虞公不听宫之奇的话,把路借给了晋军。荀息领兵攻打虢国,消灭了虢国。再回军攻打虞国,又消灭了虞国。荀息拿着玉璧牵着骏马回来向晋献公报告。献公高兴地说:“玉璧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马的年龄稍微长了一点。”所以说,小利是大利的祸害。
典故简介补充
春秋初期,晋国传至献公,积极扩军,拓展疆土。晋献公为了夺取崤函要地,决定南下攻虢(国都上阳,今河南陕县境),但虞(今山西平陆北)邻虢的北境,为进攻虢的必经之途。晋献公害怕二国联合抗晋,遂采用大夫荀息各个击破之计,先向虞借道攻虢,再伺机灭虞。周惠王十九年(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派荀息携带美女、骏马等贵重礼品献给虞公,请求借道攻虢。虞公贪利,又被荀息花言巧语所迷惑,遂不听大臣劝阻,不但应允借道,还自愿作攻虢先锋。
当年夏,晋虞联军攻下虢国重镇下阳(今山西平陆境),使晋控制了虢虞之间的要道。二十二年,晋又故计重演向虞借道。宫之奇用“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明虢、虞地理相连,利害攸关,虢亡虞必亡,劝虞公绝不能答应借道。但虞公认为:晋、虞是同宗,不会相欺,拒不听劝。十月十七日,晋军围攻虢都上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区青龙涧河北岸的李家窑村)。十二月初一破城灭虢。后晋班师暂住虢国休整。晋军乘虞不备,发动突然击,俘虞公,灭其国。虢、虞亡国的惨痛教训,使后世加强了弱国联合抗击强国的思想。公益成语:gyjslw.com
可是没有多久,虞国灭亡了。他和虞国国君都成了晋献公的俘虏。
你说得是百里奚的事情。百里奚在虞国,虞国灭亡,在秦国在秦国强大。这件事要从秦穆公继位开始说起,秦穆公,又叫秦缪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使秦国强大的一代明君。个人认为,中国最出色的几个君主,和秦穆公比起来,也未必强多少。秦穆公继位伊始,就开始和秦国前期历代君主一样,梦想向东扩张。这样,秦国亟待解决的就是人才问题。秦穆公为了此事十分发愁,四处寻找人才,最终找到了一个叫蹇叔的人才。蹇叔又向秦穆公推荐了百里奚,说百里奚是个大才,现在正在晋国当俘虏,正要被送到楚国。秦穆公一听,说我得快点用重金换回来。蹇叔说:“如果你用重金,那么楚晋都会知道百里奚是个人才,不如用五张羊皮换回来。”结果真的成功,蹇叔和百里奚开始相秦,秦国强大,秦穆公三扶晋主,终于成为春秋一代霸主。而百里奚也被人称为“五羊大夫”。公益成语:gyjslw.com
假途灭虢之战是什么意思?
解 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假:借;途:道路;虢:春秋时诸侯国,在今山西平陆及河南三门峡一带。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出 处:《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用 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示 例:此乃“~”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近义词:假道灭虢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假途灭虢”扩展:

成语注音:ㄐ一ㄚˇ ㄊㄨˊ ㄇ一ㄝˋ ㄍㄨㄛˊ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公益成语:gyjslw.com
繁体成语:叚途滅虢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英文翻译:attack the enemy by passing through a common neighbour
近义词:假道灭虢
成语读音:jiǎ tú miè guó
成语解释: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造句: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限荆州。(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用法:假途灭虢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用借路的名义而消灭这个国家。
成语简拼:JTMG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99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