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性()”「身家性命」

2022年08月06日成语大全139

成语“身家性命”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shēn jiā xìng mìng
成语简拼:SJXM
成语注音:ㄕㄣ ㄐ一ㄚ ㄒ一ㄥˋ ㄇ一ㄥ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08回:“身家性命,都在权奸掌握之中。”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成语用法:身家性命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全家人的生命和财产。
成语造句:丁玲《水》:“我带起人出去,是担着身家性命的危险呢!”
英文翻译:man's life and family possessions

成语“身家性命”的扩展资料

1. 一人与曹操关系密切,在战场上立下大功,为何却因一句玩笑丢了性命?
这是因为娄圭说了此家父子,如今日为乐也。但是他却忘了自己和曹操之间身份有着很大的差别,再加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使得曹操心里对他产生了很大的怨恨。所以这也使得这位曾经为曹操立下汗马功劳的谋臣,因为一句玩笑话就丢掉了性命。不得不说,虽然娄圭拥有非常高的才学,但是在和曹操相处的时候,并没有做到君臣有别。
娄圭原本是刘表手底下的谋士,不过后来选择投奔了曹魏集团。不过他在曹魏集团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因为曹操和马超之间的恩怨也使得曹操和马超之间发生了冲突,不过在当时娄圭为曹操出谋划策。比如三国演义中非常著名的用水结冰铸城的计策就是出自他的手笔。不过像立下如此汗马功劳的谋臣最后却因为一句玩笑话被杀,也让人唏嘘不已。
曹操确实也是一位非常有作为的君主,因为在刚开始曹操并没有太强的军事力量。不过后来曹操招贤纳士,也使得曹操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并且曹操在和袁绍吕布的作战过程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这也使得曹操在当时统一了中原地区。不过后来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败,也使得后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虽然曹操非常的爱惜人才,但是对于一些性格非常乖张的人,曹操也是非常的痛恨的。因为一旦违背了曹操很有可能会被曹操杀死。从这一个角度来看曹操的性格其实是非常狠毒的。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我身家性命全在你身上改为感叹句
我身家性命可全在你身上哪!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短命 中国文人
这本书可以看一看:短命的文人——《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 文人追逐着力,力笼罩着文人,而死亡的阴影就在眼前。无论是认准“死理”,拼死进谏,企图用真诚和学问来打动当者的,还是随波逐流,与污泥同醉,以弄为乐趣的,都难以逃脱死于非命的厄运。力是一副甜蜜的毒剂。在小人的簇拥下,文人们死得不明不白。他们才华横溢,出尽风头,自然也就招来了不尽的祸端,“凡有聪明而好露者,皆足以杀其身也”。不过,这世上的文人总是难以消除干净,因为知识分子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表演性,他们无法控制表达的欲望,所以,露头的文人总是此起彼伏。沉默不过是一种宜之计,文人的内心里面却充满峥嵘。唯唯诺诺的是文人,破口大骂的也是文人,大放厥词、粪土一切的祢衡虽不失书生本色,却无意中成为力之争的牺牲品。玩政治的文人,所有的努力都不过是给自己打造一副精美的棺材而已。 文人之死,给平庸的历史涂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碌碌无为的统治者在对付文人方面却常常有出色的招数。刚肠疾恶、轻肆直言的文人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文字狱史的机会,也使他们得以回味力的威力。与知识分子作对,趣味无限;与文人斗,其乐无穷。制者容不得放浪形骇、桀骜不驯的狂狷文人,而对一声不吭、磕头如捣蒜的奴才文人也依然不能心安。李国文对自己当了22年“右派”,一条随便什么样的狗趴在头上拉屎撒尿都强忍下来,这一软弱的事实,非常得意。不管怎么说,终归是活了下来,没有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白搭上,才有今天的思如泉涌,墨气冲天。李国文嫌谢灵运过于张狂玩掉了脑袋,否则,还会留下更多更美的山水诗,殊不知,要求中国文人心致志地搞“纯文学”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历史上中国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除了与统治者的残暴密不可分之外,后面都有一个让人肠断的性格悲剧。如果文人们都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忍辱负重,学会了避重就轻,侥幸熬过一个又一个残酷的文祸,恐怕也未必还能写出那等荡气回肠的文字来。贪生者当然可以笑到最后,但是,文学史上笑得最好的总是那些短命的文人。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身家和身价的区别?
身家和身价的区别如下
1、含义不同
身家是指拥有多少财富的意思;身价是指你个人能力所能创造的财富能达到多少的意思。
2、价值不同
身价是指一个人的商业价值,是无形资产;身家是一个人全部的家产,是有形资产。
身家就是他的经济状况,有多少财产;身价是指他值多少钱。
3、强调点不同
身家多用来指一个人的全部包括性命,身家性命。
身价是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可以为社会创造的财富。
身价本意是指一个人的价值,多引申指一个人的身份或在社会中的地位。在旧时候,也指人身买卖的价格。日常生活中,也指某种物品的价格。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命有什么成语
命中注定、
亡命之徒、
耳提面命、
真命天子、
草菅人命、
为民请命、
自命不凡、
命途多舛、
安身立命、
相依为命、
红颜薄命、
临危受命、
听天由命、
唯命是从、
不辱使命、
疲于奔命、
乐天知命、
自命清高、
恭敬不如从命、
时乖命蹇、
人命关天、
长命百岁、
死于非命、
临危授命、
一命呜呼、
草芥人命、
惟命是从、
爱财如命、
人命危浅、
知命之年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岳飞的手下有哪些大将背叛了他?这些手下为什么要背叛岳飞?
关于岳飞之死,通常的说法是秦桧这个卖国贼害死的。
但是这种说法有点牵强,秦桧只是在赵构老板手下的一个打工仔,既没有像曹操那样手下已经有一帮文臣武将,到了架空赵构的地步;也没有像魏忠贤那样党羽满朝,拥有庞大的特务组织。
而且秦桧如果能杀手握重兵的岳飞,那一定是个杀人如麻的家伙,可是秦桧当了将近20年宰相,并没有再杀大臣。
再说秦桧当时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秦桧杀了岳飞对自己有什么好处?要知道秦桧跟岳飞的矛盾仅仅是主战主和之争,二人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而且主和如果不是宋高宗赵构的既定方针,秦桧就是杀了岳飞也无济于事;如果主和是赵高的基本国策,秦桧就是不杀岳飞,照样能达到目的。
所以说秦桧没有杀岳飞的限和能力,也没有杀岳飞的动机。
而岳飞被杀,除了主战跟高宗的战略思想冲突,还有拒不执行皇帝命令,几次插手接班人问题,妄议皇帝等过失。
当然,秦桧作为赵构鹰犬,在赵构杀岳飞的行动中,是个执行者,他起码是帮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杀岳飞的凶手是赵构,除了赵构还有一帮凶手,那就是岳飞的部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岳飞之死早在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就种下祸根了,那一年朝廷跟金国议和协议签订后,皇帝让岳飞到开封府当官,三个调令下来,岳飞竟然无动于衷,还说风凉话。
’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可训兵饬士,谨备不虞;而不可论功行赏,取笑夷狄。’——《宋史.岳飞传》
最后还是皇上用温和的语气再下调令,才勉强上任。
特下’温诏’,飞才不得已受之。——《宋史.岳飞传》
估计赵构心里说,我是领导你是领导,咱俩谁是孙子谁是爷?
岳飞因为赵构没将刘光世所部五万人马交给自己而赌气离职回庐山为母亲守墓,赵构派人劝了六日,岳飞才答应归营,这件事是岳飞与赵构君臣暗生嫌隙的开始。
后来岳飞北伐,赵构十二道金牌才将岳飞召回,而且接到命令五天之后才开始撤军,他的借口是安置百姓撤退。可是军令如山,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如果大家都找这样那样的借口,那皇帝的圣旨岂不是成了一纸空文?
岳飞太爱国,太爱百姓,对金兵太痛恨,以至于冒犯了领导,惹了杀身之祸。
而当秦桧罗织罪名的时候,岳飞的手下将领王贵,王俊,明哲保身,落井下石,助纣为虐,成为压垮岳飞的最后两根稻草。
王贵是岳飞铁杆兄弟,跟岳飞是老乡,都是河南汤阴人。王贵是岳家军中二号人物,如果说岳飞是军区司令员,王贵就是副司令员。
岳飞当时被解除兵后,王贵接管了部队,成为岳家军的新统帅。
王贵既然地位如此重要,说话的分量也很重要,如果说一个小排长说岳飞谋反,大家肯定会说有被收买、有诬陷岳飞的可能;但是王贵这样的二把手如果站出来说话,岳飞就是百口莫辩,大家也一定深信不疑。
但是,就是这个王贵,出来指证岳飞谋反,还言之凿凿地说岳飞确实给他和张宪写过一封信,密谋造反。
在王贵看来,他跟岳飞是战友关系,兄弟关系,但二人都是为赵家打工的,跟赵构是君臣关系。到底是忠于兄弟,还是忠君,王贵只能选择后者;而且忠于岳飞只能是身败名裂,失去富贵荣华,硬撑下去也未必能救了岳飞。
再说作为一个大活人,肯定是要有缺点有短处的,秦桧和岳飞案小组其他成员也一定抓住了王贵违法乱纪的把柄,逼迫他就范。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说他是人性扭曲也好,说他是卖友求荣也罢,反正要王贵不顾家人安危去保护岳元帅,实在有点勉为其难。
如果说王贵揭发岳飞是被逼无奈、身不由己,明哲保身,王俊陷害岳飞就是主动办坏事,丧尽天良了。
王俊这家伙是有勇无谋,在战场上寸功未建,所以一直没有得到提拔。再说王俊原来是禁军头领王燮的部下,王燮在绍兴三年奉命去湖南镇压杨幺的起义军,屡战屡败被削去兵,王俊也被分配到岳飞的队伍中。王俊因此觉得自己不是岳飞的嫡系,受到不公正待遇,心生怨言。而且王俊的顶头上司张宪也不怎么待见这个下,王俊对他也恨得牙根痒痒。
因此在岳飞被夺去兵,秦桧等人罗织罪名的时候,王俊这个小人就找到作恶机会,不择手段,要将岳飞和张宪搞死。于是王俊一手起草了所谓的’谋反’揭发信,王贵签名之后递交给了案组。
王贵虽然指认了岳飞保住了身家性命,但是检举信是在岳飞被抓之后,还是要受到处罚,所以秦桧就给王贵定了个’知情不报’的罪名,这在别的朝代是要杀头和诛灭九族的。
好在宋朝比较仁慈,并没有深究。绍兴十二年三月,岳飞死后两个月后,王贵被委任为福建路马、步军副都总管,1153年去世,被宋廷追赠为宁国军节度使。
王俊原本官职是前军副统制,也就是前军统制张宪手下一员。诬陷岳飞、张宪之后,秦桧等人提拔王俊担任正任观察使,得到的好处比王贵还大。
王贵出卖岳飞有情可原,王俊诬陷岳飞罪不可恕,不管怎么说,他们都该被钉到历史耻辱柱上。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耶和华对扫罗严格,因为没听他的命令,杀掉敌国所有的人和牛羊,就被夺了国和身家性命,而对大卫,却是宽
上帝知道人会犯错,但上帝并非不给人机会悔改。上帝给了扫罗机会,扫罗没有珍惜而是放纵自己,上帝给大卫机会,大卫知错,承认自己有罪。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和贾诩两大谋士,谁的实力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贾诩,都是三国时期的智谋之士。在古代,两者孰优孰劣是毫无争议的。与诸葛亮相比,贾诩的知名度实在要差太远了。如果说诸葛亮是第一档,那么贾诩顶多于第三档的智者。
但到了现代,贾诩在网红学者易中天的结构下,却有超越诸葛亮之势。因为在易中天看来,诸葛亮并不于张良、陈平这样的谋士,应该与萧何、李善长归于一类。同时,他还借陈寿对诸葛亮的评语“治戎为长,奇谋为短”,将诸葛亮定义为不怎么懂谋略之人。
相反,易中天却给了贾诩过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三国最聪明之人”。一方面,他算无遗策,奇谋足以搅动天下。贾诩曾一败吕布,两胜曹操,计定马超;另一方面,贾诩擅长保身之术,他在官渡之战中,审时度势加盟了仇敌曹操,结果不仅保全身家性命,反而还获得高爵厚赏。与此同时,贾诩处在政治漩涡中,却总能站在对的一边,最终得以太尉之职,活到79岁。
很显然,在易中天心目中,贾诩的智谋是要超越诸葛亮的。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事实上,在已经失传的古书,西晋时期的《荀勖外传》中,曾有这样一段记载,直接拉开了贾诩和诸葛亮的差距:
“晋司徒阙,武帝问其人于勖。答曰:“三公具瞻所归,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笑之。”
简单翻译来就是,西晋司徒的职位空缺,于是晋武帝司马炎便问荀勖:“谁可任司徒之职。”而荀勖则回答:“三公之职,必须由众望所归之人担当,决不可所有非人。当年魏文帝曹丕以贾诩为太尉,孙听后大笑。”
这是什么意思呢?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并将贾诩任命为太尉。而太尉,乃是三公之一。按说,贾诩这样的智谋之士被曹丕纳入中枢,吴王孙理应害怕才是。然而孙的反应却是“笑之”。很显然,孙将曹丕的任命视为笑话,贾诩对于他是毫无威胁。
相对于贾诩,孙对诸葛亮的忌惮却溢于言表。夷陵之战后,孙取得大胜,蜀汉精锐损失殆尽。至此,关羽、张飞、刘备等人杰相继死去,蜀汉精英只剩诸葛亮一人。按说,孙应当溯江而上,趁机灭掉蜀汉,从而全据长江。
然而当诸葛亮执掌国政后,孙却硬是不敢做出任何动作。不久后,诸葛亮以邓芝为使节,想与东吴重修盟好。此时从国力和兵力上来说,东吴对蜀汉有绝对优势,但是孙却被邓芝震慑得说不出话,因为邓芝在国书中提到:
“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
按礼仪来说,吴主孙和蜀主刘禅应该处于对等地位。而邓芝,却明目张胆地将孙和臣子诸葛亮并列在一起。说实话,这句话确实有点不敬的嫌疑。然而孙并没有生气,而是“默然良久”:
“君言是也!”
也就是说,在孙看来,从才能上来说,诸葛亮虽然是臣子,确实能与自己处于对等地位。最终,邓芝成功让吴蜀重修盟好,共抗曹魏。
在与蜀汉的盟约中,孙极力夸奖诸葛亮,对于真正的蜀主刘禅却只字不提:
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
与对贾诩的“笑之”不同,孙对于诸葛亮是欣赏与忌惮并存。诸葛亮多次率兵北伐,而喜欢背刺盟友的孙硬是一步也不敢动。而根据《三国志·宗预传》记载,诸葛亮去世后,孙立即在吴蜀交界的巴丘增兵一万,大有趁火打劫之势。虽然孙最终没有出兵西侵,但由此记载来看,孙确实忌惮诸葛亮。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命有什么成语
爱才如命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碍难从命 碍:妨碍;从:听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不辱使命 辱:辜负,玷辱。指不辜负别人的差使
典身卖命 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短寿促命 短命早死,要命
奉命惟谨 形容严格遵照命令行事,不敢稍有违背
佳人薄命 指年轻美女命不好
爱财如命 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
爱钱如命 某些人贪爱钱财就像吝啬生命一样。形容十分贪婪、刻薄。
临危授命 面对危急时勇于献出生命
命蹇时乖 命运不济,遭遇坎坷
命若悬丝 比喻生命垂危
安身立命 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立命:精神有所寄托。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安之若命 指人遭受的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薄命佳人 薄命:福薄命苦。福薄命苦的美女。
不得命 未获允许,即推辞不掉。
草菅人命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
长命百岁 寿命很长,能活到一百岁。常用作祝福长寿之词。
长命富贵 既长寿又富裕显贵。
达人知命 达人:通达事理的人。指心胸豁达的人,安于命运。
耳提面命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奉命唯谨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
俯首听命 听:服从,顺从;命:命令。形容人驯顺的样子。
革命反正 变革天命,使之恢复正常。借指改朝换代。
敢不承命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承:接受。怎么敢不承受你的命令呢?或怎么敢不接受你的意见呢?
恭敬不如从命 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苟全性命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红颜薄命 红颜:美女的容颜;薄命:命运不好。旧时指女子容貌美丽但遭遇不好(多指早死、寡居或丈夫不好)。
见危授命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君命无二 指君主的命令不可更改。形容君命有绝对的威性。
立命安身 立命:精神上安定;安身:指得以容身。指精神上有寄托,生活上有着落。
乐天知命 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临危受命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了身达命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临危致命 在遇到危难时肯豁出性命。
谋财害命 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命中注定 迷信的人认为人的一切遭遇都是命运预先决定的,人力无法挽回。
面命耳提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民不堪命 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命俦啸侣 命、啸:呼引,呼唤;俦、侣:同伴。招乎意气相投的人,一道从事某一活动。
疲于奔命 原指因受命奔走而搞得很累。后也指忙于奔走应付,弄得非常疲乏。
人命危浅 浅:时间短。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屈节辱命 失去了节操,辱没了使命。
人命关天 关天:比喻关系重大。指有关人命的事情关系及重大。
身家性命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死于非命 非命:横死。在意外的灾祸中死亡。
收回成命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时乖命蹇 时:时运,时机;乖:不顺利;蹇:一足偏废,引伸为不顺利。时运不好,命运不佳。这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观点。
听天由命 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天命有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归:归宿。上天所安排的归宿。
唯命是从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亡命之徒 指逃亡的人。也指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
图财害命 图:谋取。为了劫夺财物,害人性命。
唯命是听 是命令就服从,不敢有半点违抗。
为民请命 请命:请示保全生命。泛指有相当地位的人代表百姓向当者陈述困难,提出要求。
相依为命 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
文章憎命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性命交关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一命呜呼 呜呼:叹词,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词,后即以此为死亡的代称。指人死亡。
一钱如命 一个钱看得象性命那样重。比喻极端吝啬。
知命不忧 识天命者无忧虑。
知命之年 知道自己命运的年龄。指50岁。
束身受命 束身:约束自身,不放纵。比喻投案。指投案归顺过去以后、听从命令。
自命不凡 自命:自认为;凡:平凡。自以为不平凡,比别人高明。
自命清高 命:认为。自以自为清高。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不复堪命 指无法再活下去。
晨提夕命 犹言朝夕教诲。
辞不获命 谓辞谢而未获允许。
达官知命 达观:旧指一切听其自然,也指看得开。知命:旧指知天命,想念人的命运是由天决定的。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安排,无
奋不顾命 犹奋不顾身。
革命创制 谓变革天命,创立新制。多指改朝换代。
拱手听命 拱手:双手合抱在胸前,以示敬意。恭顺地听从对方的命令,毫无反抗。
祸福有命 旧时迷信认为,灾祸与幸福都有一定的气数,都是命中注定的。
见危致命 见“见危授命”。
决命争首 拼命争先而战。
乐道安命 乐守正道而安于天命。
了身脱命 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
乐天安命 见“乐天知命”
乐天任命 犹言听天由命。
命薄缘悭 命运坏,缘分浅。
命词遣意 见“命辞遣意”。
命辞遣意 亦作“命词遣意”。运用文词表达思想。
命里注定 旧时迷信说法,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亦作“命中注定”。
命世之才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
命在旦夕 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
戕身伐命 伤害身体。
视财如命 形容人的吝啬,把钱财看得有如生命一般
施命发号 发布号令。
束手听命 拱手听从命令。
天命攸归 天命:上天的意志。攸:所。归:归宿。旧指上天预先安排好的归宿。因常指改朝换代,将有新君主出现。亦作“天命有归”。
同船合命 比喻处境相同,利害相关。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惟利是命 犹言惟利是图。
惟命是从 犹言惟命是听。
惟命是听 叫做什么,就做什么。谓绝对服从。
啸侣命俦 指召唤同伴。
讬孤寄命 《论语·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谓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谓君在亮阴,可当国摄君之政令也。”后以“讬孤寄命”指受遗命托付辅助幼君;或君主居丧时,受命摄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
性命关天 犹言性命交关。
一命归西 见“一命归阴”。
一命归阴 指死亡。
一命鸣呼 指死亡。常含幽默诙谐意味。
一命之荣 谓受任一官的荣耀。
一文如命 见“一钱如命”。
有才无命 有才能但遭遇不好。指不得志。
缘悭命蹇 缘:缘分。悭:吝俭,欠缺。蹇:不顺利。缘分浅薄,命运不好,
枕戈待命 枕着武器等待命令。形容时刻准备战斗。
真命天子 旧时所谓秉承天命降世的皇帝。
重气轻命 同“重义轻生”。
追魂夺命 夺取魂魄性命。形容魅力极大。
草芥人命 〖解释〗视人命如草芥而任意摧残。同“草菅人命”。
达观知命 〖解释〗达观:指一切听其自然或看得开;命:命运;知命:指知天命。指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任凭命运摆布,无所烦恼。
命途多舛 〖解释〗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解释〗指万事皆由天命注定。
知命乐天 〖解释〗命:命运;天:天意。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重气徇命 〖解释〗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爱财舍命 指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追求钱财
碍难遵命 碍:妨碍;遵:遵从。由于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命令或吩咐
拼命三郎
舍命不舍财
舍命陪君子
千里命驾 命驾:命人驾车。备上车子到千里之外去拜访朋友。形容友情深厚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性成语大全四字成语
本性难移-- 移:改变。本质难于改变。 豺狼成性-- 象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形容为人残暴 逞性妄为-- 由着性子胡来。也指坏人任意干坏事。 存心养性-- 保存赤子之心,修养善良之性。旧时儒家宣扬的修养方法。 动心忍性-- 动心:使内心惊动;忍性:使性格坚韧。指不顾外界阻力,坚持下去。 恶性循环 -- 许多坏事互为因果,循环不已,越来越坏。 伐性之斧 -- 伐:砍伐;性:性命,生机。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苟全性命-- 苟:苟且,姑且。苟且保全性命。 见性成佛-- 性:本性。佛教禅宗认为只要“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就可以成佛。 姜桂之性-- 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耿直。 江山好改,秉性难移-- 旧时俗语。强调人要改变习性是非常困难的。 兰心蕙性-- 比喻人品高尚,举止文雅。 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 弄性尚气-- 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 穷理尽性-- 原指彻底推究事物的道理,透彻了解人类的天性。后泛指穷究事理。 身家性命-- 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 少成若性-- 指自幼形成的习惯就好象天性一样。 嗜杀成性--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 陶情适性-- 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水性杨花-- 象流水那样易变,象杨花那样轻飘。比喻妇女在感情上不一。 习俗移性-- 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习性。 习与性成-- 性:性格。长期习惯于怎样,就会形成怎样的性格。有习惯成自然的意思。 性命交关-- 交关:相关。形容关系重大,非常紧要。 修心养性--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严气正性-- 气:脾气;性:性格。性格刚直,毫不苟且。 熏陶成性-- 熏陶:感化,培养;性:习惯。经常受到某方面的感染而形成的某种习性。 怡情悦性-- 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秦末“第一英雄”项羽,是否真的名不副实?
从主观角度出发评价历史人物的善恶行为并不可取。
今天,我们仅以项羽为例,从古至今关于项羽的评价分为褒贬两个论调,但我们无法评价这两种论调孰是孰非,站在不同的立场来看每个人的理解都无法同步。
有人觉得,项羽入关前屠杀数十万秦卒造下杀孽,入关后火烧咸阳宫和秦陵,害死秦王子婴,这一系列做法都不是英雄所为。而且,项羽缺乏人格魅力,多疑乖张以至众叛亲离。
所以,他的失败,完全是注定的。
还有人认为,项羽是秦末“第一英雄”,且有破釜沉舟的大智慧,他的楚军所向披靡,在各路诸侯中出力最多,理应由他来定鼎中原。
不论世人如何评说,现实情况是不变的。
30岁的项羽在垓下一战中败给了刘邦,虽说靠着亲兵逃出生天抵达乌江之畔,但此时的他已无翻盘的可能。命运给了项羽重新崛起的机会,当乌江亭长劝说他返回故土休养生息时,项羽以“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理由拒绝上船,慷慨赴死。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844年,已过了不惑之年的老杜被朝廷调往池州,得志的杜牧春风得意,在路过乌江亭时特地在处历史名胜驻足片刻,小酌几杯。
老杜究竟在乌江亭喝了几杯酒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他的心情一定颇为舒畅,所以,才睹物思人想到了千年前的西楚霸王。
念及此处,杜牧找来纸笔,挥毫写下自己对项羽的看法:
战场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谁都没法预料到战争的走向和结局是什么。所以,能认同且承受失败的才是真英雄。江东一带素来人才辈出,只要能回到故土,还愁不能再召集一批英勇善战的子弟兵吗?
在老杜看来,打仗这种事向来胜负难定,从古至今从来没有出现过战无不胜的常胜将军,也没出现过屡战屡败的窝囊废,谁能说准未来的走向呢?如果项羽能静下心来规划一下未来,回到江东重新以西楚霸王的名号召集一票人马,届时再重演一次入主中原绝不是难事。他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经验和教训,所以,再次创业无疑会事半功倍。
显然,杜牧对项羽“天亡我,非战之罪”、“天之亡我,我何渡为”的论调嗤之以鼻,虽然,我们看不到杜牧直接批评了这一点,但诗结尾的设问摆明了是在讽刺项羽缺乏承受失败的心态,胸襟也谈不上宽广。
在分析诗句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单一地考虑诗句的内容,还得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和际遇。
当时的杜牧春风得意,刚刚得到了朝廷的委任状,虽然,只是从黄州调度到池州,且官职没有发生改变,但对于杜牧来说这算不上挫折,只是一次新的开始而已。
他在黄州已经当了那么多年刺史,将当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如今,被调度到池州不过是“卷土重来”而已,他坚信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回报,终有一天朝廷会赏识自己的政绩。
所以,杜牧诗句的重点,在于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一行为缺乏担当,魄力不足,没有再来一次的勇气。
《叠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一转眼,杜牧题诗这件事已经过了二百多年,1054年秋,乌江亭这处风景名胜又迎来一位文坛翘楚——王安石。
1042年,王安石通过科举入仕,原本可以跻身政坛。然而,忧国忧民的王安石并没有直接进京,而是选择去偏远的基层从头做起,历练一番。
在写这篇《叠题乌江亭》之前,王安石已经在舒州当了三年通判,期间政绩斐然。王安石之所以能升迁,靠的不只是副宰相欧阳修和宰相文彦博的提点,他是有能力和政绩的。
因此,当他来到乌江亭缅怀项羽时,考虑到的不只是“卷土重来未可知”,而是更深层次的东西。
乱世之中各诸侯穷兵黩武,打来打去民力枯竭,人民对战争叫苦不迭。项羽拉走了大量江东壮丁,却让他们都葬身中原。就算他打算从头再来,可江东又有多少青年才俊?目睹了那么多死亡与分离的江东人士,还会不会拿身家性命当筹码陪着项羽再进行一次豪赌?
题目里的“叠”字,显然就是老王对老杜《题乌江亭》的回应,说是针对也不为过。
王安石是何许人也?
他能名列“唐宋八大家”,足以说明其文学天赋异禀。
然而,在历史上王安石的政治能力比文笔更强,他的本质是政治家,而不是文人。那些“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不过是他对前途对未来的情感抒发而已。换句话说,王安石不是以诗句为业的文艺青年,他是将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的实干家。
在实干家眼里,帝王基业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他的思考集中在芸芸众生上。千百年来,每次打仗成者王败者寇,可谁考虑过活在战火中的老百姓?他们为王者的战争提供粮饷、人力,又因为王者的天下失去家园和生命。如果从更深层次来考虑,王安石眼中的项羽就是发动不正义战争的野心家。
在追随霸王的江东子弟尽数死亡,且项羽杀掉了被当作傀儡的楚王后,就算他想卷土重来,还有谁愿意陪他一块玩命呢?
这既是对战争的反思,又是对项羽人品的抨击。
由此可见,据王安石的理解,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结果,他根本没有翻盘的资格。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坛中为数不多的女性诗人,作为一名生长于男社会(尤其是程朱理学兴盛)的背景下的女性,李清照看待问题的角度颇为独特。
在将李清照为什么作这首诗之前,我们照例来看一下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辽金战争期间,北宋错误地选择了与金国同盟,过早地暴露了国力,以至于金人兵分两路,由太原、燕京双线入主中原,颠覆了北宋王朝。宋徽宗、宋钦宗两父子沦为阶下囚,其余臣子带着大宋宗室逃往杭州小朝廷。
在这段屈辱史之后,虽然,大宋仍保持国祚,但却只能偏居一隅,史称“南宋”。
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宋朝大臣,在逃往南方之后,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1129年,建康爆发内乱,被逼无奈的赵明诚夫妇不得不弃城出逃。在逃往的过程中,两人来到项羽自尽的乌江。
在乌江亭上,李清照有感而发,创作了《夏日绝句》:
活着,就要做当世人杰;死去,也要成为鬼中英雄。
为什么直到现在尚有那么多人缅怀项羽呢?
就是因为他宁愿死去,也不选择重回江东苟延残喘。
李清照的这首作品真的是在赞颂项羽吗?
未必。
当时南宋正面临内忧外患,以程朱理学为主流的士大夫未必会认同项羽政的合法性。所以,李清照对项羽的赞颂显然是有什么特殊意味的。
在李清照看来,靖康之战给大宋子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在国家危如累卵之际,赵宋王朝的选择不是和金人决战到底,以天子守国门的态度捍卫北方百姓的生存空间,而是逃往南方苟延残喘。李清照和丈夫自汴梁南下,一定目睹了不少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情况,所以,在她眼中那些不顾人民死活抛弃河山的统治者是可耻的。
因此,他们在“过江东”以后继续一隅偏安的行为,被李清照以《夏日绝句》反讽。
诚然,李清照的笔法让这首缅怀项羽的诗上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让它成为现代语文课本中的经典。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项羽生性残暴,动辄屠城,活在楚占区的老百姓未必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因此,即便项羽“过江东”,其性质也与南宋朝廷有本质上的区别。用项羽来借古讽今的做法虽然不严谨,但这首诗里流露出的使命感和责任是值得肯定的。
所以,在李清照看来,用成与败去衡量一个英雄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项羽早已预想到“过江东”的后果,可他偏偏不肯苟且偷安,这种气节是秉持逃跑主义的南宋小朝廷无法比拟的。
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分别以自己的立场对项羽进行了评价,但是,身为后来人的我们却无法说谁更加高明。毕竟,我们生活的环境截然不同,人生境遇也千差万别,对于事物的理解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参考资料: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