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抄”字的成语「满门抄斩」
成语“满门抄斩”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滿門抄斬成语读音:mǎn mén chāo zhǎn
成语简拼:MMCZ
成语注音:ㄇㄢˇ ㄇㄣˊ ㄔㄠ ㄓㄢ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当代成语
近义词:斩尽杀绝
成语出处:鲁迅《呐喊·阿Q正传》:“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嚓!”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投没财产,杀戮全家
成语用法:满门抄斩作谓语、宾语;指杀戮全家。
成语造句:王朔《一点正经没有》:“到时候我们也好为你们说话,不搞满门抄斩。”
英文翻译:one's whole family has been executed
成语谜语:灭九族
成语“满门抄斩”的扩展资料
1. 满门抄斩户灭九族具体指的是哪九族?九族
从汉代起,“九族”有经学上的今文和古文两种解说,各有其社会、政治背景,分别从不同方面满足统治者的需要。
1、古文说。代表人物有孔安国、马融和郑玄。他们认为九族仅限于父宗,包括上自高祖下至玄孙的九代直系亲。古文说构成了宗法伦理的基础。唐、宋以后,九族古文说在国家法律中获得正式确认,其中明、清两代的律令规定,九族指父宗。摩尔根《古代社会》第三编第二章也引述了九族古文说。《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孔传:“以睦高祖、玄孙之亲。”《诗.王风.葛荔序》:“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郑玄笺:“九族者,氢己上至高祖及玄孙之亲。”参阅《元典章》卷三十“五服图”、《明会要》卷一0二《丧服》“本宗九族五服图”、《清律例》卷二《丧服图》“本宗九族五服正服图”。
2、今文说。代表人物是许慎等。他们认为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今文说满足了封建统治者利用血缘姻亲关系实现对本阶级及整个社会最大限度控制的需要。封建统治者在赏赐、惩罚、屠杀时是利用九族的今文说的。《汉书.高帝纪上》:”置宗正官以序九族。“唐王昌龄《箜篌引》诗:“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元无名氏《赚蒯通》第四折:“律法有云:‘一人造反,九族全诛。’”参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疏》。
“九族”也是指亲。但“九族”所指,同样诸说不同。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即玄孙、曾孙、仍孙(古时称从本身下数第八世孙为仍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姑姑的子女)、姊妹之子(外甥)、女儿之子(外孙)、己之同族(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是指母之父(外祖父)、母之母(外祖母)、从母子(娘舅);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很大关系。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随着时代的变迁,今日“九族”之意有了很大变化,其亲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
说法一
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
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
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
(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
n 说法二
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n 相关故事:
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於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
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於隋、唐君主大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
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於太子早逝,遗诏传位於太孙允炆。
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他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是也。
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
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
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
九代的直系亲,包括高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儿子、孙子、曾孙、玄孙。尚书˙尧典:「克明俊德,以亲九族。」。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何谓九族?高、曾、祖、考、己身、子、孙、曾、玄。」 关于九族说法不一: 一种认为是从本人算起向上五代,向下五代,共是九代为九族;另一种认为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族二(代),为九族。n说法一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1、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儿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儿及外孙。2、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娘家、姨母及其儿子。3、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娘家。(选自国文参考书第九课)n说法二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n相关故事:安徽凤阳朱元璋,以一孤苦无依、魁梧戽斗的流浪儿,做过牧童、小和尚、行乞缘,最后投效郭子兴军,身经百战,历时十六载,终于驱逐元虏,建元洪武,定都南京,国号大明,是为明太祖。太祖自小父母双亡,兄姊五人或死或离。人单丁薄,无奥无援,即位后却大大地发挥了「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的本能,总计生下二十六个儿子。太祖又鉴于隋、唐君主大旁落藩镇,导致衰亡,又以宋代内重外轻,以致外侮纷至沓来,亦导致亡国。乃分封诸子,虽「分封不锡土,列爵不临民,食禄不治事」以资预防。太祖在位三十年,病殁,享年七十一。由于太子早逝,遗诏传位于太孙允炆。所谓九族,从己身往上数:父、祖、曾祖、高祖;再自己身往下数:子、孙、曾孙、玄孙,总共九族。所谓十族,外加门下学生,连坐被杀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其它外亲之发配充军者高达千余人,时称「瓜蔓」是也。中国古代「家」和「灭族」经常是伴随使用的,目的在斩草除根--完全除去复仇的实力和人脉。少康中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就是除之不尽的后果,吴子胥与吴伐楚是灭族不彻底的结果。因此,秦始皇开始有「族诛」的酷法,先是「夷三族」,后代越来越酷,由三族、五族到九族--父三族、母三族、妻三族。株连最广的是明成祖杀方孝孺,诛其「十族」。方孝孺被称为明初第一大儒,且是辅佐朱元璋孙子建文帝的重臣,桃李满朝廷(其实是一大派系)。燕王朱棣打下金陵后,第一个要收服的就是方孝孺,偏偏这位老夫子一身傲骨,两次见新皇帝都是披麻带孝、嚎啕痛哭,朱棣低声下气请他代拟诏书(逼他表态),他只写了「燕贼篡位」四个大字。朱棣问他:「难道你不怕死吗?」方孝孺答:「要杀便杀,诏不可草。」朱棣:「难道不顾及你的九族吗?」方孝孺:「不要说九族,诛十族也不怕。」这一下皇帝火了,在方孝孺九族之外,加上「门生」凑成十族,统统杀掉。以今日观点,方孝孺一派在「金陵政」中势力极大,若方孝孺肯表态,文官系统就可收编,方孝孺死忠前帝,他的门生,派系就不可信任。很可能这代表了当时江南民气,导致朱棣不得不迁都燕京(今北京)。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清朝时候的法律为什么是满门抄斩?
文字狱让皇帝感到了威胁,所以满门斩,以绝后患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现在有满门抄斩的法律吗?
现在是法治社会,不是封建时代,哪有这个样法律,世界上都没有了!根据我刑法罪刑法定或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这个是不存在的!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和珅是否被满门抄斩了
和珅没有被满门斩。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太上皇乾隆驾崩,嘉庆帝令和珅总理丧事 ;正月十三,嘉庆帝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 ,下旨家,得白银八亿两。乾隆年间清廷每年的税收,不过七千万两。
和珅所匿藏的财产相等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时人称“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八,廷议凌迟,不过,固伦和孝公主和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
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应改赐和珅狱中自尽。最后赐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其长子丰绅殷德因娶乾隆帝第十女固伦和孝公主,得免连坐。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进行报复。
刘墉向嘉庆帝建言应避免案件扩大化,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不大规模地牵连百官,以安朝臣之心。
扩展资料:
虽然贪污是他的最大的过错,但他的才华还是应该得到认可。有人将他与刘墉和纪晓岚并列为清乾隆时期三大中堂。
虽然刘墉和纪晓岚均未入军机处,但刘墉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正一品),纪晓岚官至协办大学士(从一品),按职级标准而言,称为中堂是合理的。
和珅有三样钱他从来不碰:
1、没把握的不贪
虽然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大贪官,但是贪污也是有技巧的,并不是说有人给钱他都会接手,而是有选择的。这也是在之前很多的贪污案中,和珅能够脱颖而出的关键原因吧。
但是和珅的官那么大,自然下面少不了各种巴结之人。而和珅也是看人的,要是他能够办的不着痕迹的话,他就一定会给办了,然后钱也拿的心安理得。
要是觉得这件事没有把握的话,他是碰都不会碰的。要是事情发生了意外,他还会将钱全数退回去的。
2、赈灾款项
在很多的电影电视剧中,曾经出现过和珅贪污赈灾款项的情节,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却是并不存在的。和珅能够站到那么高的位置,对于皇帝的心思揣摩的是非常准的。
他知道乾隆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所以对于赈灾这一方面来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问题的。而纪晓岚和和珅有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纪晓岚忠心,是对清政府忠心。
而和珅的忠心是对乾隆一人的忠心。在历史的记载中,当年在河西走廊发生旱灾的时候,和珅亲自去勘察,而当和珅来到了当地之后就有很多官员前来巴结。
而他们所用的款项就是赈灾的款项,但是和珅还是拒绝了,他知道这些钱是千万不能够动的,甚至他将为自己敬献的官员大大的处罚了一番。
3、科举的钱
在古代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有很多人都是通过贿赂科举官员而得到的功名,但是作为将来的讲过栋梁,为了国家的发展。和珅绝对不会在这上面动手脚的,就算是有人找过来,和珅也不会答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珅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古代的满门抄斩是什么意思
满门斩包含了三个要素,“满门”是指犯人全家,包括奴仆。“”就是家,所有财物。“斩”就是斩首。综合来说,就是把犯人全家所有人口全部杀头并没其所有财产的意思。这与诛灭九族是有区分的,满门斩更宽泛一些,不株连亲或朋友以及幕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古代犯哪些罪会满门抄斩?
十恶不赦 之罪都可以满门斩(全家斩)大逆谋反则要灭门九族.“十恶”指:一谋反;二谋大逆;三谋叛;四谋恶逆;五不道;六大不敬;七不孝;八不睦;九不义;十内乱。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历史上什么人被满门抄斩
在封建制横行的古代,伴君如伴虎,今天就来看看常在皇帝身边走最后丢了脑袋还连累满门斩的几大名人。李斯(约公元前284年一公元前208年) , 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人。秦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秦始皇时期的丞相,在秦始皇时期做出巨大贡献。秦始皇死后,被赵高谋害, 被腰斩于咸阳,并灭三族。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 , 淮阴(今淮安市淮阴区)人,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曾任西汉时期大将军、左丞相。汉十年,韩信被萧何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并灭三族~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历史上真的满门抄斩了薛丁山一家吗
没有薛丁山(649年---720年)是小说演义中的人物,其历史原型为薛仁贵的儿子薛讷。母亲柳氏,娶樊梨花、窦仙童、陈金定为妻,曾率军平定西凉(西突厥),后因其子薛刚元宵夜酒醉打死皇子惊死高宗被武则天下令处死。薛讷(649年-720年),字慎言。唐朝将领,高宗朝右威卫大将军薛仁贵长子。绛州万泉人(今山西省新绛)人。唐高宗时以御边有功,官封平阳郡公。其故里为令山西万荣薛李村。唐武德三年(620年)由龙门、稷山等县划地设置万泉后,父子分两籍,薛仁贵仍居龙门,而薛讷随地万泉, 薛讷不善言笑,但沉着勇悍,越是大敌当前,越是从容镇定。他富有正义感,不畏贵。当时他仅为一县令,皇帝宠臣来俊臣势倾朝,人们多趋之若鹜。在这一案中,来俊臣因受贿草率断之,但薛讷以民意为重,义正词严,拒理抗争,迫使来俊臣收回成命,从而以刚正秉直而闻名于世。薛纳以将门之子得到武则天重用。当时突劂侵入河北,边患紧急。武则天授讷以左武卫将军、安东经略,镇守边疆,屡立战功,后拜为幽州都督兼安东都护、转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兼检校左卫大将军。开元二年(714年)夏,他受命和左监门将军杜宾客等率领大军二万余人,抵御契丹。军士苦于酷暑,行军到滦州,不期与敌遭遇,军事失利,被朝廷责备并削去官爵。但薛讷“资忠报主,见义忘身”,在吐番侵扰临洮、渭州、兰州等地时,他以平民身份摄佐羽林军,为陇右防御使,奋力抗击,大获全胜。玄宗本拟亲征,得此捷报,非常高兴,又拜薛讷为左羽林大将军,掌管京师卫护,复封为平阳郡公。后告老回家,死时七十余岁。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历史上满门抄斩的都有何人
胡惟庸案, 朱元璋经几十战斗终于统建都应朱元璋却找君临喜悦豪迈相反高处胜寒觉:自已经41岁太懦弱群臣虎视眈眈朱明江山能否传至万代 先刀丞相胡惟庸胡惟庸谋反罪杀株连功臣三凉公蓝玉谋反罪诛朱元璋李善侄与胡惟庸侄夫妻由推断李谋反朝廷发问李善没必要侄谋反害自骨肉理朱元璋杀意已决于李善家70口满门灭者般认朱元璋要彻底废除宰相制度唯名望宰相李善杀死更深层理由朱元璋于满怕太震住另外 李善职位授辅运推诚守文臣、特进光禄夫、左柱、太师、书左丞相;封韩公,岁禄四千石孙世已经文臣第交椅所同谋能主犯点能所历史者都认冤枉几乎找说罪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