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东”字的成语「东讨西征」
成语“东讨西征”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dōng tǎo xī zhēng成语简拼:DTXZ
成语注音:ㄉㄨㄥ ㄊㄠˇ ㄒ一 ㄓ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东讨西伐、东征西讨
成语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 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同“东征西讨”。
成语用法:东讨西征作谓语、定语;指战争。
成语造句: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东讨西征那时节悔。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
成语“东讨西征”的扩展资料
1. 东南西征的意思是东讨西征吧。东讨西征,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和东征西讨等价。
公益成语:gyjslw.com
2.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是怎么回事?
发生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在甘肃省西北部,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的作战。
1936年10月20日开始,蒋介石调集10多个师由南向北大举进攻红军。据此,中共中央军委于25日提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击破南线之国民党军,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具体规定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先行渡河。其余部队集中阻止南线来犯的国民党军。
28日为加强对各部红军的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30日,下达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在南线重点打击国民党胡宗南部。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却令红4、红31军调离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海打战役计划落空。
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
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西路军失败后才奉令就地待命,并派出部队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扩展资料: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失败的原因:
1、共产国际和苏联援助的滞留,使西路军得不到武器补给和停缓西进,是他们难以打败二马(马步芳、马步青)的重要原因之一。
2、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影响很大。
本来,在蒋介石的大力围剿下,陕甘宁红军面临巨大困难,准备进行新的战略转移。但是张学良要求红军留在原地,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河东红军才未转移。
3、西路军所征战地区环境恶劣,红军的战术特长得不到发挥。
并且其军队武器不足,给养失续。陈昌浩曾指出,西路军战斗员仅占38%,有枪者仅占32%。中共在西北地区的组织和宣传薄弱,历史上回汉矛盾严重,党的群众基础不坚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路军西征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此事应无定规,并非东西南称征,北称伐。而是对外战争称征,对内战争称伐,是讨伐无道之意。至于为什么历史上多是北伐,只是巧合,刚好是位于南的政讨伐北方政而已。比如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便也称北征匈奴。
公益成语:gyjslw.com
4. 上联:风雨连天,漆黑一片,又多少人,东讨西征 下联?
按照对联尾字平仄规范,出句应该是下联。
公益成语:gyjslw.com
5. 月左东讨西征羞顾组成成语是什么
东讨西征dōng tǎo xī zhēng【解释】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结构】联合式【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争【近义词】东讨西伐、东征西讨【例句】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那时节悔。 ◎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
公益成语:gyjslw.com
6. 月左东讨西征羞顾组成成语是什么
东讨西征dōng tǎo xī zhēng【解释】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同“东征西讨”。【出处】唐·杨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髫年学剑,卯岁论兵,以身许国,东讨西征。”【结构】联合式【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争【近义词】东讨西伐、东征西讨【例句】便休说站驿难为,则怕你~那时节悔。 ◎元·刘致《新水令·代马诉冤》套曲
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一般都说东征,西征,南征,为什么北却是用北伐
此事应无定规,并非东西南称征,北称伐。而是对外战争称征,对内战争称伐,是讨伐无道之意。至于为什么历史上多是北伐,只是巧合,刚好是位于南的政讨伐北方政而已。比如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便也称北征匈奴。
公益成语:gyjslw.com
8. 上联:风雨连天,漆黑一片,又多少人,东讨西征 下联?
按照对联尾字平仄规范,出句应该是下联。
公益成语:gyjslw.com
9. 东南西征的意思
是东讨西征吧。东讨西征,指四面出兵征战讨伐。和东征西讨等价。
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是怎么回事?
发生在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0月至1937年3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一部在甘肃省西北部,与国民党军马步芳、马步青等部进行的作战。
1936年10月20日开始,蒋介石调集10多个师由南向北大举进攻红军。据此,中共中央军委于25日提出,今后作战第一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击破南线之国民党军,第二步重点集注意力于向北。具体规定红四方面军的两个军先行渡河。其余部队集中阻止南线来犯的国民党军。
28日为加强对各部红军的统一指挥,中央军委任命彭德怀为前敌总指挥兼政治委员,刘伯承为参谋长。30日,下达海(原)打(拉池)战役计划,在南线重点打击国民党胡宗南部。红四方面军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却令红4、红31军调离前敌总指挥部指定的作战位置,海打战役计划落空。
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
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西路军失败后才奉令就地待命,并派出部队收容西路军失散人员。
扩展资料:
第四方面军的西征失败的原因:
1、共产国际和苏联援助的滞留,使西路军得不到武器补给和停缓西进,是他们难以打败二马(马步芳、马步青)的重要原因之一。
2、西安事变对西路军的影响很大。
本来,在蒋介石的大力围剿下,陕甘宁红军面临巨大困难,准备进行新的战略转移。但是张学良要求红军留在原地,等待西北局势的变化,河东红军才未转移。
3、西路军所征战地区环境恶劣,红军的战术特长得不到发挥。
并且其军队武器不足,给养失续。陈昌浩曾指出,西路军战斗员仅占38%,有枪者仅占32%。中共在西北地区的组织和宣传薄弱,历史上回汉矛盾严重,党的群众基础不坚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路军西征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