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炉”「另起炉灶」
成语“另起炉灶”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另起爐竈成语读音:lìng qǐ lú zào
成语简拼:LQLZ
成语注音:ㄌ一ㄥˋ ㄑ一ˇ ㄌㄨˊ ㄗ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别具一格、标新立异、别树一帜
反义词:一如既往、一成不变
读音纠正:灶,不能读作“dù”;另,不能读作“línɡ”。
错字纠正:起,不能写作“砌”。
成语辨析:见“重整旗鼓”(161页)。
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14回:“必至闹到‘出而哇之’,饭羹莫辨,这才‘另起炉灶’。”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另:另外。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
成语用法:另起炉灶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定语;用于做事。
成语造句:第二师范解散,要另起炉灶重新招生,重新招聘教职员。(梁斌《红旗谱》五十)
英文翻译:start all over again
俄文翻译:начинать всё сначала
日文翻译:別に新しくやる,親規(しんき)まき直(なお)しする
其他翻译:<德>mit etwas nochmals von vorne anfangen<法>reprendre une affaire sur de nouvelles bases
成语谜语:食堂搬家
成语歇后语:打铁的分伙
成语“另起炉灶”的扩展资料
1. 怎样避免员工负责本公司技术 自己另起炉灶自己做?对于许多企业家来说,职工频繁地跳槽越来越让人心烦。一般而言,一个新手到企业后,经过2~3年时间的培训和锻炼,才能逐渐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可他们当中的一些还没有为企业贡献几年,就琢磨着换个地方。这样,一旦他们跳槽成功,企业就会受到很大损失。尽管很多老总声称自己不怕职工跳槽,但个中滋味又有谁知呢! 总的来说,职工跳槽的原因不外这样几个:有的职工不满现状,觉得自己拿的薪水和贡献不成比例,怀着人往高处走的想法,挑选能满足自己愿望的企业。有的职工在企业内的人事关系非常紧张,得不到老板的赏识和同事的支持,感觉前途茫茫,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此产生换一个地方的意念。这两种想法都是正常的,因为既然是市场经济,人才的流动就是必然的,老板也应该怀着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员工。 上述的跳槽者比较常见,如果处理得好,对企业的破坏性一般说来不是太大。可怕的是另一类跳槽者。他们本来就没有打算在一个企业干多久,当初来上班的时候,就产生了要走人的心思。这种员工通常有两种想法,一种是找机会锻炼自己,学习实际操作的本领,一旦掌握了企业的所有秘密,立即拔腿走人,自己创立企业,同自己原来的老板竞争。这样主仆关系马上变成了对手关系,由于其对本企业的优点和缺点了如指掌,一般都会给原企业的经营造成很大的冲击。另一种干脆就是经济间谍,不要以为间谍关心的只是军事情报,在西方社会,工业间谍的危害已经远远大于军事情报的间谍。在中国,这种门刺探别人商业秘密的间谍,虽然刚产生,但发展得很快。 频繁的员工流动使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产生困难,企业无法奠定自己的人才基础,储藏人才资源,企业的发展也就难有保证。而后两类跳槽者则有可能陷企业于万劫不复的深渊。难道就没有什么办法限制跳槽吗? 对商业间谍当然有法律的手段可以处置,但对于一般的跳槽者,法律也无能为力,因为法律只能保护,而不是限制人们选择职业的自由。所以,寻找防止跳槽的办法,只能通过企业内部的规章和企业家的智慧来解决。许多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主要通过这样几个途径,遏止跳槽风的肆虐。 第一, 创造人才自由成长的空间。 企业培养一个人才往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而在员工来说,重视的主要是待遇问题,只要有提高待遇的机会,自然不会轻易放过,遇到这样的机会,员工往往不顾顾主的情义,拼命地去争取。他们在心理常常这样对自己说:“不就是打工吗?干得好就干,干得不好就换一个主子,没什么大不了的。” 在这种情况下,为留住人,许多老板就以高薪利诱,给员工以丰厚的薪水,过年过节的时候,发发红包,搞搞感情投资就成为常见的手段。但人的需要是多样的,对于真正的人才而言,钱--到成为一个其次的问题,他们关注的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抱负,能够学有所用,对这批人,单纯的物质刺激收效不大,他们需要的是更高职位、更大的挑战,以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实现自己的设想。当企业遇到这样的人才时,就应该换一种方法,在注重物质利诱的同时,更要注意制造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空间。 一个生产塑料加工机械的老板,在事业小有所成的时候,决定提高本企业的档次,生产技术含量更高的高技术产品。为此,他挖空心思从一家研究所聘请了一位研究生做工厂的技师。 这位研究生认为,他们制造的塑料加工机械,只要做一下简单的改良,就可以变成数控的机床,在市场上一定很受欢迎。这一改良意见,正合老板的意思,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经历了很多困难。 原来,这家工厂的老职工很多,他们认为这个研究生对工厂没有什么贡献,对塑料加工机械也不了解,只是靠有几点理论,就得到老板的信任,拿的工资比他们还高,心中很不服气。而研究生也没有把这些老工人放在眼里。这种相互不服气的心理当然要反映在工作中。 在新的数控机床的实验中,研究生无法得到老工人的支持,而研究生在实际的操作中也确实不如这些工人熟练。一个简单的改良,一下子变得非常困难。 对这种情形,老板不是没有发觉,但在处理上,却感觉到非常困难。这些人都是厂里的老员工,跟自己很多年,如果批评他们,这些人一定会非常不满,认为老板不重视他们,说不定一气之下,拍拍屁股不干,这就会使工厂的生产受到影响。而劝研究生,又会使他认为自己得不到重视,老板也不重视新技术、新产品,自己学习的业既然是那么吃香,何必在这里受窝囊气,干脆跳槽算了。 思前想后,老板最终下了决心,他力排众议任命研究生为总工程师,有在全厂调配人员。研究生觉得自己总算有了用武之地,也就放弃了跳槽的想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中,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制造了新的加工机械。 产品投放市场后,受到很大欢迎,工厂效益的提高给这些老员工也带来了实惠,大家的不满声音消失了,工厂也出现了新的气象。 由此可以看出,要想使企业得到发展,就必须重用人才。很多企业家都能意识到这一点,但是在遇到类似冲突时,处理的手法就不同了。有的老板碍于情面,不愿意得罪老部下,结果新的人才受到排挤,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长此以往,跳槽就成为无法避免的事情。 第二, 用股份期留住人才。 股份期制是一个新名词,是指现代股份制企业出资者,按既定价格同经营者商定,在任期内由经营者按照既定价格获取本企业的一定比例的股票,收益延期兑现,并限制在一定时间后才能出售,有的企业还限制一次出售股份的数量。股份期制能够把经营者和出资人捆绑在一起,形成一种利益相关的关系。 股份期制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让经营者,也就是企业的员工,因为获得了企业股票,成为企业的主人。如果企业经营好了,员工就可以获得成倍的收益,而企业经营不好,经营者就得不到预期的收益,这样就使员工的经营行为长期化,使企业获得长期的发展。 股份期制的另外一个好处,就在于它能够有效地限制员工的流动。因为企业答应经营者的利益是一种期,只有企业达到一定的业绩水平,拥有股票的员工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而且员工所拥有的股票,不能无限制地在市场上买卖,每年只能处理其中的一部分,在此期间,员工退出企业,就自动放弃自己的利,因此许多进入企业的人都愿意长时间地干下去,因为他们离开的损失太大。 股份期制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制度,对员工而言,可以大大提高收益水平——根据美国的《福布斯》杂志统计,自从实行股份期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收入在12年间增加了178倍,而工资水平只提高了1倍。对企业而言,则是由此获得了比较稳定可靠的经营人员,使企业的长期利益得到保证。因此,在中国股份期制作为一个重大的改革举措,为国有企业采用。 也许有的老板要问:“我们是小企业,能用上股份期吗?”。 实际上,股份期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其原理却很简单,也就是在雇佣员工时,对其工资不做一次性支付,而是预留一部分,到一定年限,再一次支付。有很多企业在支付职工工资的时候,每次只支付80%左右,剩余的工资在年终时发给职工。这实际上也是期的一种应用。 第三,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 在世界的经济大国中,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是很有特色的。许多员工一辈子都在一家公司中工作,很少跳槽,而公司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情况,否则不会轻易解雇员工。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度培养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并形成了这样的社会风气,一个人如果连续跳槽,那么他有可能终身失业,因为没有哪家公司愿意雇佣他。 日本的公司为什么能做到雇员的高度稳定呢? 一般说来,日本的公司多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一个年轻人刚进入公司工作,无论有多么大的才能,也必须从基层做起。即使是董事长的儿子,未来公司的继承人,在其继承公司领导之前,也必须在基层苦熬。公司提拔任用的一个重要的依据是你为公司服务了多少年,服务年限越长,获得升迁的几率越大,反之亦然。这样,日本的员工不敢轻易地跳槽,因为他到一个新公司后,又得从头做起,两相比较,自然就不愿意冒险尝试。 另外,公司对员工的补贴和退休金发放,也限制了员工的流动。如果你想提前退休,你的养老金就会被扣去很大一部分,疾病保险等福利也会随之终止,所以如果不是非常优惠的条件,日本人是不会轻易跳槽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毛泽东的“另起炉灶”是什么意思?
“另起炉灶”的涵义是不受过去任何屈辱的外交传统所束缚,要在互相尊重主和平等互利的基础,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前夕,全面地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和政策,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大问题。为了从根本上与旧中国半殖民地的屈辱的外交划清界线。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控制的方针。”
扩展资料:
1949年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一边倒”、“另起炉灶”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新中国外交方针,其中与苏联建立巩固的友好关系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他准确地把握了在东西方冷战格局下联合苏联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指出帝国主义不可能为中国革命提供援助,也决不能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新中国。
当年12月,从来没有出过国的毛泽东行程万里乘火车来到了莫斯科,此行的目的一来是参加斯大林七十寿辰的庆祝活动,二来则是希望中苏两国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商谈和签订一个条约。
尽管双方因此产生了某种误解,但是经过紧张的谈判,新中国还是与苏联最终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第一次苏联之行,用条约的形式将中苏友好合作关系固定下来,这对于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外部条件。
参考资料:人民网-毛泽东在1949年三大外交决策中的形势判断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另起灶炉和独辟蹊径有什么区别?
独辟蹊径,褒义词,指“自己开辟一条路。比喻独创一种新风格或者新方法”。至于另起灶炉,我们一般不这么说,一般说成是另起炉灶,意思是“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这两个词勉强算作是近义词,区别如下:1.独辟蹊径,是褒义词,但另起炉灶是中性词。2.独辟蹊径,是指独自创造出新风格和新方法,强调新事物的产生有了结果。而另起炉灶,是指放弃原有的结果,重新再来,强调新的开始,没有明确的结果。意思明显不一样。3.独辟蹊径注重的是新方法和新风格,且是独自创造的,独有的。另起炉灶注重的是新计划和新过程,可能是独自重新开始,也可能是跟别人合伙重新开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高中历史:“另起炉灶”的提出时间
“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三大战役胜利后,在原则性规定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基本政策的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前后提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