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踵”的成语「纳履决踵」
成语“纳履决踵”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nà lǚ jué zhǒng成语简拼:NLJZ
成语注音:ㄋㄚˋ ㄌㄩˇ ㄐㄩㄝˊ ㄓㄨㄥˇ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出处:明 程登吉《幼学琼林 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成语“纳履决踵”的扩展资料
1. 踵字成语摩肩接踵晏子使楚那节讲的故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吓人买履写出带履字的成语
履薄临深 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履穿踵决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履机乘变 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履仁蹈义 履、蹈:执行。指履行仁义之道。 履霜坚冰 履:踩,踏。踩着霜,就想到结冰的日子就要到来。比喻看到事物的苗头,就对它的发展有所警戒。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之戒 走在霜上知道结冰的时候快要到来。比喻看到眼前的迹象而对未来提高警惕。 出处:《易·坤》:“履霜坚冰至。” 履霜知冰 比喻见事物的征兆可预知其严重后果。 履丝曳缟 穿丝履,着缟衣。形容奢侈。 履汤蹈火 身入汤火。比喻处苦难之境。 履舄交错 履舄:泛指鞋子。鞋子杂乱地放在一起。形容宾客很多。 出处:《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履险蹈危 指经历危险。 履险如夷 履:踩踏;夷:平坦。走在危险的地方就象走在平地一样。比喻平安地渡过困境。 出处:汉·刘协《喻郭汜诏》:“今得东移,望远若近,视险如夷。”《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险若夷 走险路如行平地。比喻不畏困难或本领高强。同“履险如夷”。 出处:《晋书·姚苌载记》:“董率大众,履险若夷,上下咸允,人尽死力。” 履信思顺 笃守信用,思念和顺。 履盈蹈满 指荣显至极。 履足差肩 足与足,肩与肩相接近,形容极亲近。 跋履山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文公躬擐甲胄,,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之侯。” 步履蹒跚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唐·皮日休《上真观》:“天禄行蹒跚。” 步履维艰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 出处:《宋史·章宗经三》:“年高艰于步履者,并听策杖,仍令舍人护卫扶之。”明·邵景瞻《觅灯因话·桂迁梦感录》:“念见刘,颈荷欠徽,手交木叶,颜色枯槁,步履艰难。” 孤履危行 指行为孤高独特。 出处:明·李东阳《冰玉斋记》:“若明仲者,雄谈博辩而人不以为狂,志高远虑而人不以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为异。” 冠履倒易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冠履倒置 比喻上下位置颠倒,尊卑不分。 出处:《后汉书·杨赐传》:“冠履倒易,陵谷代处。” 卖履分香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纳履决踵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 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 如履薄冰 履:践、踩在上面。象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如履平地 履:踩。像走在平地上一样。比喻从事某项活动十分顺利。 出处:唐·裴铏《周邯》:“因夷人卖奴,年十四五,视其貌甚慧黠。言善入水,如履平地。” 如履如临 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 出处:《诗·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席履丰厚 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同“席丰履厚”。 杖履相从 指追随左右。 出处:宋苏轼《和(贫士)》之七:“门生与儿子,杖履聊相从。” 杖履纵横 形容游人来往不绝。 安常履顺 习惯于平稳的日子,处于顺利的境遇中。同“安常处顺”。 出处:清·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步雪履穿 形容人穷困潦倒。 出处:唐·王维《送郑五赴任新都序》:“牵衣肘见,步雪履穿,获戾由中,是贫非病。” 承星履草 头戴星光,脚踏草地。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作。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自叙》:“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 戴清履浊 犹戴天履地。清指天,浊指地。 出处:前蜀·杜光庭《都监将军周天醮词》:“伏念戴清履浊,寓世立身,事主奉亲,自家刑国,虽忠贞励节,勤瘁在公,而休祉难臻,愆违易集。”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严寒,奔波于外。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勖学》:“于是莫不蒙尘触雨,戴霜履冰,怀黄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径之近易,规朝种而暮获矣!” 戴天履地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出处:《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戴玄履黄 犹戴天履地。玄指天,黄指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 出处:《易·坤》有“天玄而地黄”之语。明·刘基《海宁应氏墓庵记》:“乃耆乃康,戴玄履黄,七十有八年。” 戴圆履方 履:踩着;圆、方:古人以为天圆地方。头顶着天,脚踩着地。指生活在人间。 出处:《淮南子·本经训》:“戴圆履方,抱表怀绳。” 蹈仁履义 遵循仁义之道。 出处:《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论安老爷这个人蹈仁履义,折矩周规,不得不谓之醇儒。” 登锋履刃 踩踏刀剑的锋刃。比喻冲锋陷阵在最前头。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又臣所上将校,率皆清英宿德,令名显达,登锋履刃,死者过半。” 登高履危 比喻诚惶诚恐。 出处:《淮南子·原道训》:“登高临下,无失所秉,履危行险,无忘玄伏,能存之此,其德不亏。”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出处:《诗经·魏风·葛屦》:“纠纠葛屦,可以履霜?”《幼学琼林·卷二·衣服类》:“葛屦履霜,诮俭啬之过甚。” 贵冠履轻头足 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 出处:《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冠上履下 比喻上下分明,尊卑有别。 出处:《史记·儒林列传》:“冠虽敝,必加于首;履虽新,必关于足。何者,上下之分也。” 含霜履雪 比喻品行高洁。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汉过》:“含霜履雪,义不苟合;据道推方,嶷然不群。” 监市履狶 比喻善于体察事物。 出处:《庄子·知北游》:“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市魁履豕,履其股脚狶难肥处,故知豕肥耳。” 剑及履及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进退履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同“进退中绳”。 据义履方 根据正道立身行事。 临深履薄 深:深渊;履:踩踏;薄:薄冰。面临深渊,脚踩薄冰。比喻小心谨慎,惟恐有失。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曝骨履肠 暴露尸骨,踩踏肠子。极言所酿战祸之惨烈。 席丰履厚 席:席子;指坐具;丰:多;履:鞋子,指踩在脚下的东西;厚:丰厚。比喻祖上遗产丰富。也形容生活优裕。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你看他们带上几年兵船,就都一个个的席丰履厚起来,那里还肯去打仗。” 行不履危 不走有危险的地方。 足不履影 比喻循规蹈矩。 出处:《孔子家语·弟子行》:“自见孔子,出入于户,未尝越礼,往来过之,足不履影。” 不衫不履 衫:上衣;履:鞋子。不穿长衫,不穿鞋子。形容不修边幅的样子。 出处:唐·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分香卖履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出处:汉·曹操《遗令》:“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冠袍带履 帽子、袍子、带子、鞋子。泛指随身的必须用品。 黄冠草履 粗劣的衣着。借指平民百姓。有时指草野高逸。同“黄冠草服”。 截趾适履 脚大鞋小,切断脚趾去适应鞋子的大小。比喻勉强凑合或无原则的迁就。 出处:刘师培《(古书疑义举例)补》:“若强为之解,徒见其截趾适履耳。” 截趾适履 犹削足适履。比喻本末倒置或勉强凑合。 鸣玉曳履 佩玉饰曳丝履。指获高官厚禄。 西装革履 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善闇室纪年)摘》:“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削足适履 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遗簪弊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魏书·孝静帝纪》:“帝曰:‘古人念遗簪弊履,欲与六宫别,可乎?’” 遗簪堕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履之恩,好生养志之德。”唐·罗隐《得宣州窦尚书书因投寄》诗之二:“遗簪堕履应留念,门客如今只下僚。” 遗簪坠履 比喻旧物或故情。同“遗簪坠屦”。 出处:《北史·韦夐传》:“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 以冠补履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 刖趾适履 鞋小脚大,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实际,勉强迁就,生搬硬套。 出处:三国·魏·鱼豢《魏略》:“刖趾适履,刻肌伤骨,反更称说,自以为能。”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出处:《文选·贾谊(吊屈原文)》:“章甫荐履,渐不可久兮。” 整冠纳履 比喻易招惹嫌疑的行动。 出处:语本《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七·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正冠纳履 端正帽子,穿好鞋子。古时讲李树下不要弄帽子,瓜田里不要弄鞋子,以避免有偷李摸瓜的嫌疑。亦作“正冠李下”。 郑人买履 用来讽刺只信教条,不顾实际的人。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实履 郑人:春秋时期郑国人。履:鞋。郑国人买鞋。比喻只相信书本,不相信客观实际。多用以讽刺教条主义者。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出处:《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比喻避嫌疑。同“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出处:《艺文类聚》卷四一引三国·魏·曹植《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纳履决踵csf什么?
【名称】纳履踵决【拼音】nà lǚ jué zhǒng【解释】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引申为鞋后跟;意思是穿鞋时往上一提,鞋后跟就裂开了,比喻穷困、窘迫。【出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带踵字儿的成语
带踵字的成语 :
比肩继踵、
翘首跂踵、
以踵解结、
磨踵灭顶、
骈肩累踵、
接踵而来、
祸不旋踵、
比肩叠踵、
履穿踵决、
架肩接踵、
趾踵相错、
顶踵捐糜、
举踵思慕、
趾踵相接、
战不旋踵、
比肩系踵、
汗流浃踵、
摩肩接踵、
比肩随踵、
延颈企踵、
随踵而至、
败不旋踵、
义不旋踵、
接踵比肩、
死不旋踵、
踵迹相接、
比肩接踵、
摩肩擦踵、
企踵可待、
踵武相接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纳履踵决是什么意思?
纳履踵决释义: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
纳履踵决
[拼音]
[nà
lǚ
zhǒng
jué]
[出处]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纳覆踵决是指什么意思
纳履踵决,读音为:nà lǚ jué zhǒng,成语释义:指穿鞋时往上一提,鞋后跟就裂开了,形容处境穷困、窘迫。纳:穿; 履:鞋; 踵:脚后跟; 决:破裂。出 处:《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踵的成语有哪些
踵的成语有哪些:摩肩接踵、接踵而至、翘首跂踵、磨踵灭顶、祸不旋踵、以踵解结、顶踵捐糜、履穿踵决、延颈企踵、举踵思慕、踵迹相接、踵决肘见、旋踵即逝、义不旋踵、死不旋踵、败不旋踵、计不旋踵、比肩随踵、摩顶放踵、疾如旋踵、踵事增华、企踵可待、沓来踵至、顶踵尽捐、踵武前贤、纳履踵决、机不旋踵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鞋掌什么的四字成语
纳履决踵nà lǚ jué zhǒng[释义]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语出]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贫富》:“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贫不胜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纳闷的纳组四字词语
纳谏如流 纳新吐故 半筹不纳 藏垢纳污 藏污纳垢 称臣纳贡 含垢纳污 海纳百川 揽纳贿 纳屦踵决 深文周纳 吐故纳新 招纳贿 招降纳叛 招贤纳士 闭门不纳 出纳之吝 穿花纳锦 川泽纳污 格格不纳 纳贡称臣 纳履踵决 铺胸纳地 启宠纳侮 去故纳新 山容海纳 水底纳瓜 水里纳瓜 言从计纳 养贤纳士 凿楹纳书 招纳赂 招纳赇 招亡纳叛 正冠纳履 整冠纳履 纳垢藏污 纳履决踵 纳士招贤 按纳不住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纳字开头的四字成语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纳履决踵: 纳:穿;履:鞋;决:破裂;踵:脚后跟。穿鞋而后跟即破。比喻穷困、窘迫。纳垢藏污: 垢、污: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纳履踵决: 纳:穿;履:鞋;踵:脚后跟;决:破裂。提上鞋,鞋的脚后跟处却破裂。形容处境困难。纳贡称臣: 缴纳贡品,自称为臣下。后来也用以比喻心悦诚服,甘拜下风。纳屦踵决: 纳:穿;屦:鞋;踵:脚后跟;决:破裂。穿上鞋子,破了后跟。形容衣着褴褛。纳新吐故: 原指人呼吸时,吐出浊气,吸进新鲜空气。现多用来比喻扬弃旧的、不好的,吸收新的,好的。纳谏如流: 纳:,接受;谏:旧指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如流:迅速。接受劝谏就像流水那样自然。形容非常乐意听取别人意见。纳污含垢: 纳:接受;垢:污秽。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纳污藏秽: 纳:容纳;秽:肮脏,污秽。包藏容纳污浊肮脏的东西。比喻包容坏人坏事纳污藏疾: 纳:接受;疾:弊病,缺点。包藏容纳罪过缺失纳污藏垢: 纳:容纳;垢:污秽。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十二生肖什么能纳履踵决
举步维艰,纳履踵决,老鼠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加分求履穿踵决的意思
词目 履穿踵决 发音 lǚ chuān zhǒng jué 释义 鞋子破了,露出脚后跟。形容很贫苦。 出处 :《庄子·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出处:绍长衡《八大仙人传》:“履穿踵决,拂袖翩跹行。”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捉襟见肘什么意思
捉襟见肘 [ zhuō jīn jiàn zhǒu ]
释义
也说捉襟肘见。拉一下衣襟,胳膊肘就露了出来。《庄子·让王》:“曾子居卫…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衿(同“襟”)而肘见。”形容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详细释义
【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自】:《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示例】:平时所过的早就是~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
◎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造句
1. 公司已处于捉襟见肘的窘迫境地,看来已距倒闭不远了。
2. 如果能量入为出,自然可避免每到月底就出现捉襟见肘的窘态。
3. 妈妈说这段时间家里的经济困难,已经捉襟见肘了,要节省开支。
4. 穷困潦倒的孔乙己已是捉襟见肘、履穿踵决了。
5. 那个乡的财政已捉襟见肘了。
6. 它们在地面上的生活能力的确有点捉襟见肘。
7. 现在伍兹可能真的在财务上捉襟见肘了。
8. 家里的经济情况很糟,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地步。
近义词:顾此失彼 掣襟露肘 掣襟肘见 疲于奔命 寅吃卯粮 捉襟肘见 左支右绌 捉襟露肘 应接不暇 左右支绌 入不敷出 衣不蔽体 纳屦踵决 百孔千疮 满目疮痍 衣衫褴褛 疲於奔命 一贫如洗
反义词:庖丁解牛 游刃有余 绰绰有余 应付裕如 应付自如 绰有余裕 挥洒自如 完美无缺
详见 百度汉语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