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打草惊蛇”的成语故事: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王鲁的人,他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他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王鲁一边看着状纸,一边发着抖:“这…这不是在说我吗?” 王鲁愈看愈害怕,都忘状纸要怎么批,居然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意思就是说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解释】:打草惊了草里的蛇。原比喻惩罚了甲而使乙有所警觉。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自】: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释义】:王鲁在衙门做官的时候,常常接受贿赂、不遵守法规。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王鲁一看,居然在状纸上写道:你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打地上的草,但我就像是躲在草里面的蛇一样,可是被大大的吓了一跳了。
【示例】: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扩展资料;
近义词;
因小失大
[ yīn xiǎo shī dà ]
【解释】: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出自】: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反义词;
引蛇出洞
[ yǐn shé chū dòng ]
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打草惊蛇是何意?出自于哪?
【释义】比喻做事不谨慎,泄露了风声而惊动了对方。【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南唐时,有个叫王鲁的人,他通过贿赂上级当上了县令。他生性贪婪,爱财如命,他之所以舍得花钱买个县令,因为他知道当了县令以后可以利用手中的势捞到更多的钱财。他上任以后,就利用一切机会对百姓敲诈勒索,只要能搜刮到钱财,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他都干。他的下们也效仿他,个个都营私舞弊,无恶不做,老百姓对他们都是恨之入骨。有一天,王鲁正在公堂上坐着,脑子里想着搜刮民财的点子,忽然听到衙门外一阵吵闹。他抬头一看,原来是一群老百姓叫喊着拥上堂要告状。王鲁接过状子一看,吓了一跳,状子是老百姓联名写的,告的是王鲁手下一个掌管文书的小吏,小吏所犯的罪行多得举不胜数,要求王鲁依法严惩这个小吏。王鲁看完状子,心里吃了一惊,状子上所写的罪行虽然都是那个小吏的,但每一件都与自己有关系,自己的罪行还要严重得多。他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案子,正在发愁,堂下告状的百姓又在催促,搞得他汗都出来了。这时他忽然想起自己前一天在花园里散步,用棍子拨了一下草,一条蛇受到惊吓逃窜的情景,心想,你们状子上告的虽然是那个小吏,但也跟我有密切关系,引起了我的警觉。接着,他借口此事要上报上级处理,且宽待几日再办理,把堂下的百姓搪塞过去了。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打草惊蛇,原指惩罚了别人,也警戒了自己。后喻指做事不密,致使人有所戒备
【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出处】
1、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
2、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一回:“用上些水磨工夫,叫他们潜移默化,断不可操切从事,以致打草惊蛇,反为不美。”
【例句】
1、警方守候多日,就是怕打草惊蛇,让歹徒溜了。
2、大家先不动声色,免得打草惊蛇,让他跑了。
扩展资料
一、打草惊蛇的近义词
1、顾此失彼 [ gù cǐ shī bǐ ]
释义: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照顾不过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工城若破;郢不守矣。”
2、操之过急 [ cāo zhī guò jí ]
释义:意思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过于心急想要成功。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地志中之下》:“匹马觭轮无的反者;操之急矣。”
白话释义:秦军连一匹马一辆车也没有返回到秦国,原因在于它操之过急。
二、打草惊蛇的反义词
1、引蛇出洞 [ yǐn shé chū dòng ]
释义:比喻运用计谋诱使坏人进行活动,使之暴露。
出处:现代·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两片落叶,偶尔吹在一起》:“如果说,父亲与会是中了‘引蛇出洞’之计,那么,储安平6月1日在中央统战部的发言,则被许多人视为‘自投罗网’。”
2、欲擒故纵 [ yù qín gù zòng ]
释义:想要捉住他,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比喻为了达到进一步控制的目的,故意先放松一步。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无如作者要作这等欲擒故纵的文章;令读者猜一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打草惊蛇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打草惊蛇的意思
意思:打的是草,却惊动了藏在草丛里的蛇。比喻做事不密,致使对方有了警觉和防范。
出处:宋·郑文宝《南唐近事》:“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翻译:王鲁为当涂县令,由于资产为目标,在部民连状诉主簿贪污受贿在县尹。鲁国就判说:’你虽然打草,我已惊蛇。
示例:警察调查的时候不能使罪犯察觉到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是为了避免打草惊蛇。
近义词:
1、操之过急。
释义: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阸,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翻译:就要晴险,因为打败了秦国的军队,匹马标新立异轮没有谋反的人,曹操的当务之急。
示例: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要慢慢详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
2、因小失大。
释义: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
出处:汉·刘昼《新论·贪爱》:“灭国亡身为天下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翻译:灭国亡身为天下人耻笑,因为贪图小利失其大有好处的。
示例: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
扩展资料:
成语典故:
春秋时期,绞国是一个小诸侯国,但其城墙高森坚固,宜守不宜攻。楚国攻打绞国,采取正面进攻的方法,始终不行。楚国谋臣使出一计:先派出一队不带武器的士兵,装作打柴的农夫,到绞国城北的山中砍柴,故意惊动了绞国的城防力量,绞国军队赢取了暂时的胜利。
第二天,绞国集中优势兵力,再一次的到山里捕杀楚国“砍柴人”,而这时,楚国早已设下埋伏,一举将追杀砍柴人的绞国军队全歼。随即,楚国顺利攻克绞城,灭了绞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什么叫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打草惊蛇,三十六计之一,作为谋略,是指敌方兵力没有暴露,行踪诡秘,意向不明时,切切不可轻敌冒进,应当查清敌方主力配置、运动状况再说。打草惊蛇,现代汉语成语,拼音:dǎ cǎo jīng shé。
马烽西戎《吕梁英雄传》第十回:“ 老武 赶紧告诉大家,事情要慢慢干,不要性急,走漏了风声,打草惊蛇,就会坏了大事。”
扩展资料
1、近义词
(1)操之过急是一个成语,读音是cāo zhī guò jí,意思是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过于心急想要成功,《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阸,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2)因小失大是一个成语,拼音yīn xiǎo shī dà,是指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形容为了小的利益而失去大的利益,得不偿失。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他却只是不理,只道他身在洋界,可以没事。不知查起来,反恐因小失大,他却如何懂得?
(3)顾此失彼是一个成语,读音是gù cǐ shī bǐ,意思是顾了这个,丢了那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王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2、反义词
欲擒故纵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是yù qín gù zòng,作谓语、定语、宾语;意思是故意先放开他,使他放松戒备,充分暴露,然后再把他捉住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回:“大人这里还不要就答应他,放出一个欲擒故纵的手段,然后许其成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魔兽世界打草惊蛇怎么做
打草惊蛇这个任务如果在最终boss一直打那个风蛇的话,伤害都是1点的,必须击杀风蛇召唤出来的那个灵魂怪,打死召唤出来的灵魂怪的话,风蛇的护盾就会自动破除,破除之后,造成的伤害就会是正常值,不再会是1点了,反复几次的话就可以顺利击杀风蛇了,击杀完毕后,就可以完成任务了。注意,任务重点是那个召唤出来的灵魂怪,出来后第一时间击杀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打草惊蛇的故事简介 成语打草惊蛇是什么意思
打草惊蛇的故事简介:南唐时候,当涂县(现安徽省马鞍山市下辖的一个县)的县令叫王鲁。这个县令贪得无厌,财迷心窍,见钱眼开,只要是有钱、有利可图,他就可以不顾是非曲直,颠倒黑白。在他做当涂县令的任上,干了许多贪赃枉法的坏事。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这王鲁下的那些大小官吏,见上司贪赃枉法,便也一个个明目张胆干坏事,他们变着法子敲诈勒索、贪污受贿,巧立名目搜刮民财,这样的大小贪官竟占了当涂县官吏的十之八九。因此,当涂县的老百姓真是苦不堪言,一个个从心里恨透了这批狗官,总希望能有个机会好好惩治他们,出出心中怨气。一次,适逢朝廷派员下来巡察地方官员情况,当涂县老百姓一看,机会来了。于是大家联名写了状子,控告县衙里的主簿等人营私舞弊、贪污受贿的种种不法行为。状子首先递送到了县令王鲁手上。王鲁把状子从头到尾只是粗略看了一遍,这一看不打紧,却把这个王鲁县令吓得心惊肉跳,浑身上下直打哆嗦,直冒冷汗。原来,老百姓在状子中所列举的种种犯罪事实,全都和王鲁自己曾经干过的坏事相类似,而且其中还有许多坏事都和自己有牵连。状子虽是告主簿几个人的,但王鲁觉得就跟告自己一样。他越想越感到事态严重,越想越觉得害怕,如果老百姓再继续控告下去,马上就会控告到自己头上了,这样一来,朝廷知道了实情,查清了自己在当涂县的胡作非为,自己岂不是要大祸临头!王鲁想着想着,惊恐的心怎么也安静不下来,他不由自主地用颤抖的手拿笔在案卷上写下了他此刻内心的真实感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写罢,他手一松,瘫坐在椅子上,笔也掉到地上去了。[1] 那些干了坏事的人常常是做贼心虚,当真正的惩罚还未到来之前,只要有一点什么声响,他们也会闻风丧胆。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打草惊蛇”扩展:
其他翻译:<德>auf das Gras schlagen und die Schlange aufscheuchen <schlafende Hunde wecken><法>si l'on remue l'herbe le serpent s'enfuira <trahir son jeu et par là mettre l'adversaire en garde>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俄文翻译:ворошá пáлкой траву,вспугнуть змею
成语谜语:异
成语注音:ㄉㄚˇ ㄘㄠˇ ㄐ一ㄥ ㄕㄜˊ
英文翻译:act rashly and alert the enemy
成语简拼:DCJS
成语辨析:打草惊蛇和“风吹草动”;都有前因后果的关系;但“风吹草动”通常指轻微的动荡和变故。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打草时惊动伏在草中的蛇。原比喻惩治甲方以警告乙方或甲受到打击惩处;使乙感到惊慌。后多比喻行动不慎不严密而惊动对方。
造句:空自去“打草惊蛇”,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九回)
读音纠正:蛇,不能读作“sé”。
近义词:操之过急、因小失大
成语出处:宋 郑文宝《南唐近事》:“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蛇惊。’为好事者口实焉。”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读音:dǎ cǎo jīng shé
成语用法:打草惊蛇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多用于否定句。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反义词:欲擒故纵、引蛇出洞
日文翻译:粗忽 (そこつ)をして相手 (あいて)に感 (かん)づかれている
错字纠正:惊,不能写作“警”。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