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千里”的成语「千里之足」
成语“千里之足”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qiān lǐ zhī zú成语简拼:QLZZ
成语注音:ㄑ一ㄢ ㄌ一ˇ ㄓ ㄗㄨ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千里马
反义词:无能之辈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造父亦无千里之手矣。”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原指千里马。后也用以比喻英俊的人才。
成语用法:千里之足作宾语;指有用之才。
成语造句: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后汉书 延笃传》)
成语“千里之足”的扩展资料
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足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所以“足”可以理解为脚、脚步。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延叔坚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什么意思?
翻译:延叔坚持认为王佐有大才,为什委屈杰出人才呢? 【出处】:《后汉书·延笃传》:“ 延叔坚 有王佐之才,奈何屈千里之足乎?” 【示例】:唐 武元衡 《安邑里中秋怀寄高员外》诗:“高德十年兄,异才千里足。” 注:千里足,比喻杰出的人才。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千里足常”出自哪一首诗词
别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 欧阳修
长河秋雨多,夜插寒潮入。
岁暮孤舟迟,客心飞鸟急。
君老忘卑穷,文字或缀缉。
余生苦难厄,世险蹈已习。
离合二十年,乖睽多聚集。
常时饮酒别,今别辄饮泣。
君曰吾老矣,不觉两袖湿。
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
忆初京北门,送我马暂立。
自兹遭槛井,一落谁引汲。
颠危偶脱死,藏窜甘自絷。
但令身尚在,果得手重执。
闻来喜迎前,貌改惊乍揖。
别离才几时,旧学废百十。
残章与断稿,草草各收拾。
空窗语青灯,夜雨听◇◇。
明朝解舟南,归翼纵莫戢。
还期明月饮,幸此中秋及。
酒酣弄篇章,四坐困供给。
欢言正喧哗,别意忽於邑。
日暮北亭上,浊醪聊共挹。
轻桡动翩翩,晚水明熠熠。
行心去虽迫,诀语出犹涩。
归来录君诗,卷轴多◇◇。
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岌。
惜哉方壮时,千里足常◇。
知之莫予深,力不足呼吸。
叹吁偶成篇,聊用缀君什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哪儿?
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
因此,圣人不妄逞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
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扩展资料:
1、理论思想基础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2、相关近义词
跬步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志者事竟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千里之足后面应该是什么?
自己编的:
千里之足,求之不得。
【成语词条】千里之足
【成语拼音】qiān lǐ zhī zú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千里马。比喻英俊的人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有用之才
【典故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应用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延笃传》:“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乎?”
【近义词】千里马
【反义词】无能之辈
【成语词条】求之不得
【成语拼音】qiú zhī bù dé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补充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寻找或追求不到,现用来突出渴求向往的感情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事情
【典故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应用举例】钱钟书《围城》:“我待得腻了,让李梅亭去闹学生撵你走,高校长停你职,离开这东方,真是~。”
【近义词】梦寐以求
【反义词】举手可得
【英文解释】most welcome <all that one could wish for>
【俄文解释】лучшего и желать нечего
【日文解释】愿ってもない
【其他语言】<德>jm sehr erwünscht kommen <ein gefundenes Fressen für jn sein>
【歇后语】酒鬼掉进酒池里;癞子头上抓痒
【成语谜面】所愿未遂
【成语故事】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个采荇菜的漂亮姑娘,苗条的身材实在迷人,她引起了一个与她年龄相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足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所以“足”可以理解为脚、脚步。
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自:老子《道德经》
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例句:
不羡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会让别人羡慕,加油吧!小青年。别人行长辞职种猕猴桃,那么我一样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扩展资料:
老子《道德经》中类似的名句还有:
1、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千里之足后面应该是什么?
自己编的:
千里之足,求之不得。
【成语词条】千里之足
【成语拼音】qiān lǐ zhī zú
【常用程度】生僻
【成语结构】偏正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指千里马。比喻英俊的人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有用之才
【典故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
【应用举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延笃传》:“延叔坚有王佐之才,奈何屈~乎?”
【近义词】千里马
【反义词】无能之辈
【成语词条】求之不得
【成语拼音】qiú zhī bù dé
【常用程度】常用
【成语结构】补充式
【感情色彩】中性词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寻找或追求不到,现用来突出渴求向往的感情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迫切希望的事情
【典故出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应用举例】钱钟书《围城》:“我待得腻了,让李梅亭去闹学生撵你走,高校长停你职,离开这东方,真是~。”
【近义词】梦寐以求
【反义词】举手可得
【英文解释】most welcome <all that one could wish for>
【俄文解释】лучшего и желать нечего
【日文解释】愿ってもない
【其他语言】<德>jm sehr erwünscht kommen <ein gefundenes Fressen für jn sein>
【歇后语】酒鬼掉进酒池里;癞子头上抓痒
【成语谜面】所愿未遂
【成语故事】很久以前在黄河边上有个采荇菜的漂亮姑娘,苗条的身材实在迷人,她引起了一个与她年龄相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下一句是什么
下句是: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出自:老子《道德经》
原句: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释义: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例句:
不羡慕,不嫉妒,只有自己努力,也会让别人羡慕,加油吧!小青年。别人行长辞职种猕猴桃,那么我一样可以的,加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会打牢地基,才能步步高升。
扩展资料:
老子《道德经》中类似的名句还有:
1、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
2、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解释: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以不扰害人民而治理天下。
3、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解释: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
解释: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意思是什么?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再艰难的事情,只要坚持不懈的行动必有所成。
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
局面安定时容易维持,情势未明朗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未开始时就有所打算,要在祸乱未发作之前就早作预防。
合抱的大树,长成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堆垒于土坯;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对于这些渐进的过程,如果妄逞能而揠苗助长,就会导致失败;如果执意于某一情态而加抗拒,就会反而使局面失去控制。
因此,圣人不妄逞能,所以不会失败;不抗拒渐进的演变,所以不会使局面失控.人们做事,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慎终如慎始,就不会有败事。因此,圣人要别人之所不要,不使稀贵资源的供应更形紧张;学别人之所不学,以便牵正人们的偏激过失。
借此以辅导万物行于其自然而不强加干涉。
扩展资料:
1、理论思想基础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提出谨小慎微和慎终如始的主张,他主张:处理问题要在它未发生以前。治理国家要在未乱之前。合抱的大树是细小的幼苗长成,九层的高台是一筐一筐泥土砌成的,千里远的行程是从脚下开始的。
2、相关近义词
跬步千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有志者事竟成。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哪儿?
出处:春秋时期老子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不慎终也。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
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下一句是什么?
没有下一句只有上一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如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析: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安定的局面容易持守,没有迹象的事物容易图谋;脆弱的东西容易分解,细微的东西容易散失;所以要在事情尚未萌芽之时,就预先处理好。乱事在尚未形成的时候就要预防以免发生之时难以处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合抱的大数要从嫩芽开始生长(好比树的成长过程);九层高台是由一筐筐的泥土垒起来的(好比高楼搭建的过程);千里之行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逞强者必败,贪婪者比失,圣人无为不贪,因此,不败,不执着,所以不会有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不慎终也,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人们经常做一些事情,眼看就要成功了,可是却在最后管他失败了。这是由于没有把握好最后,如果在最后也能像开始那样谨慎小心,就不会失败了。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不争”,圣人所追求的是一般人所遗弃的(所以圣人不回去收藏平常人所认为的珍宝玩物,这也证明了老子老师所说的“不贵难得之货”)。
圣人所学的是平常人认为不值得学的东西,这样反而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好比人们误解老子认为其迷信,其实不然。)
圣人始终辅佐万物适应自然为已任,从不敢妄为。(圣人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奢求不妄为,绝圣弃智,不贵难得之货,致虚极,守静笃,无为,无欲,无我,谦虚,谦下,不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4. “千里足常”出自哪一首诗词
别後奉寄圣俞二十五兄
宋 欧阳修
长河秋雨多,夜插寒潮入。
岁暮孤舟迟,客心飞鸟急。
君老忘卑穷,文字或缀缉。
余生苦难厄,世险蹈已习。
离合二十年,乖睽多聚集。
常时饮酒别,今别辄饮泣。
君曰吾老矣,不觉两袖湿。
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
忆初京北门,送我马暂立。
自兹遭槛井,一落谁引汲。
颠危偶脱死,藏窜甘自絷。
但令身尚在,果得手重执。
闻来喜迎前,貌改惊乍揖。
别离才几时,旧学废百十。
残章与断稿,草草各收拾。
空窗语青灯,夜雨听◇◇。
明朝解舟南,归翼纵莫戢。
还期明月饮,幸此中秋及。
酒酣弄篇章,四坐困供给。
欢言正喧哗,别意忽於邑。
日暮北亭上,浊醪聊共挹。
轻桡动翩翩,晚水明熠熠。
行心去虽迫,诀语出犹涩。
归来录君诗,卷轴多◇◇。
谁云已老矣,意气何◇岌。
惜哉方壮时,千里足常◇。
知之莫予深,力不足呼吸。
叹吁偶成篇,聊用缀君什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5.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后半句是什么?
没有后半句,是前半句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本句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通常解释为:张开双臂才能围起来的粗木,是从细小的幼苗长起来的;数层的高台,是从第一筐泥土开始筑起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迈出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万事起于忽微,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最终才能量变引起质变。
2、示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3、近义词 积少成多 集腋成裘
4、反义词 好高骛远
拓展资料
出处: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