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民()()膏”「民脂民膏」
成语“民脂民膏”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ín zhī mín gāo成语简拼:MZMG
成语注音:ㄇ一ㄣˊ ㄓ ㄇ一ㄣˊ ㄍㄠ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民膏民脂
读音纠正:脂,不能读作“zhǐ”。
错字纠正:膏,不能写作“糕”。
成语出处:五代 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脂民膏。”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脂、膏:动植物体内的油质。比喻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物质财富。
成语用法:民脂民膏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造句: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英文翻译:the hard…won possessions of the people
俄文翻译:соки из народа
日文翻译:人民の膏血(こうけつ)
其他翻译:<德>mit Schweiβ und Blut erarbeiteter Reichtum des Volkes
成语“民脂民膏”的扩展资料
1. 一位县官离任时,当地老百姓送给他一个大匾,上面写着“天高一尺”四个大字,请问这是什么意思?应该不是一尺 而是三尺 比如刮地三尺 典故如下馆陶自汉平帝二年置县以来,涌现出很多清正廉明、图治有为的县官,但也不乏平庸无能和贪赃枉法之辈。相传唐朝大历年间,就曾有一任县官鱼肉百姓,想方设法搜刮民脂民膏,落下了千古骂名。 话说这天县官正端坐县衙,忽听大门外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十分热闹。一位衙役匆忙来报:“恭喜大老爷,门外来了一伙人,给您送褒奖牌匾来了!”县官闻听大喜:“快快,有请!”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一伙人抬来一大块牌匾,牌匾上盖着红绸布。为首一位秀才打扮的人掀开红绸布,露出四个金光闪闪的镏金大字:天高三尺。秀才向县官颔首作揖:“青天大老爷,请您笑纳,这是俺们草民们的一片心意。”县官望着牌匾上的四个大字,问:“天高三尺,这是什么意思?”秀才回话说:“就是说大老爷您为民请命,造福乡里,县民们爱戴您,说您是位顶天立地的大人物。”听了秀才的答话,县官喜不自胜,忙命人把大堂上那块“明镜高悬”摘下来,换上了“天高三尺”。 一天,县官的老爹来看儿子,就看到了“天高三尺”那块牌匾。县官的老爹是个老学究,很会识文断字。县官的老爹说:“混帐东西,怎么把这么一块牌匾挂在大堂之上?”县官一脸的迷茫:“是百姓们送的。怎么,不好吗?”县官的老爹气得白胡子乱抖:“这是他们在骂你呢!”县官问他老爹:“怎么会是骂我呢?”县官的老爹气愤地说:“是骂你刮地皮刮得太狠了,以致于让天增高了三尺!”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以后,天高三尺就成了赃官们刮地皮的代名词。相对“天高三尺”还有“刮地三尺”的说法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民膏什么什么的成语
民膏民脂 [mín gāo mín zhī]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贬义出 处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内容来自gyjslw.com
3. 脂的成语有哪些
搽脂抹粉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
画脂镂冰 镂:雕刻。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比喻劳而无功。
民脂民膏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凝脂点漆 形容人皮肤白,眼睛明亮。
涂脂抹粉 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脂膏不润 比喻为人廉洁,不贪财物。
擦脂抹粉 犹言涂脂抹粉。
调脂弄粉 ①指妇女涂抹脂粉,整容打扮。②喻指诗文的富丽香艳。
肤如凝脂 皮肤像凝固的油脂。形容皮肤洁白且细嫩。
膏泽脂香 指油脂类的化妆品。
刳脂剔膏 比喻残酷地剥削。
镂脂翦楮 雕刻油脂,剪裁楮叶。比喻徒劳无益。
民膏民脂 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面如凝脂 凝脂:凝结的脂肪。相貌白净而丰润。
抹粉施脂 指化妆打扮。今亦用于形容掩饰、遮盖。同“搽脂抹粉”。内容来自gyjslw.com
4.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的最早出处
“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四句诗出自于五代十国时期孟昶亲撰的《颁令箴》。
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孟知祥称帝后,为了酬谢昔日患难与共一同打江山的将相大臣,给他们诸多宽厚的待遇。
然而这些官吏借此机会肆无忌惮地害民虐庶,搜刮民脂民膏。孟昶继位后,为整饬吏治,于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撰《颁令箴》。
扩展资料:
戒石铭的由来
《戒石铭》铭文出自于五代蜀主孟昶的《颁令箴》。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颁于州县,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
州主县令坐堂理事,即可见其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从政为民,故称《御制戒石铭》。
宋哲宗也曾御书《戒石铭》赐郡县。南宋高宗绍兴二年,黄山谷所书《戒石铭》于郡县。两宋以后,《戒石铭》遍布全国各州县流传日广,成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清代前期,于衙署大堂之前正中主’戒石碑’,后期改成牌坊形式,现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署仍保存着’戒石坊’。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颁令箴内容来自gyjslw.com
5. 清朝官吏经常大肆搜刮民脂民膏,造成了什么结果
结果就是和现在差不多,官民关系紧张,社会矛盾突出,官场异常腐败,社会动荡,这些是造成清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真心在帮你期待,内容来自gyjslw.com
6. 水浒传中捜刮民脂民膏是什么意思
指劳动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脂:牛羊油;膏:猪油。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出处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内容来自gyjslw.com
7. ()年益寿,鳞次()比,民脂民()
延年益寿鳞次栉比民脂民膏内容来自gyjslw.com
8. 帮忙解释一下这段文字的重点词和句式 谢
重点词:解释句式:祈使句内容来自gyjslw.com
9. 民旨民膏什么意思
民脂民膏发音 mín zhī mín gāo 释义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出处 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内容来自gyjslw.com
10. 民脂民膏近义词
民脂民膏近义词:鱼肉百姓 1、【解释】:脂、膏:脂肪。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 2、【读音】:[mín zhī mín gāo] 3、【出自】:五代·后蜀·孟昶《戒石文》:“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4、【示例】:可怜民膏民脂,弃之无用之地。◎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五回 5、【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定语;含贬义内容来自gyjslw.com
11. ‘’收刮民脂民膏‘’一般是在哪些情况下会予以发生?
这是官员祸害百姓的意思内容来自gyjslw.com
12.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出自哪里?
出自《戒石铭》,于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颁示天下。
此句是从孟昶继位后,为整饬吏治,于广政四年(公元941年)亲撰的《颁令箴》中选出来的。宋太宗为刷新吏治,亲颁戒石铭于府州县,苦苦告诫地方官,以戒石铭约束自以及手下的官员,可后世的贪官污吏却依旧层出不穷。
全文意思是你们的俸禄都是来源于老百姓辛苦赚来的钱,百姓容易剥削,但是上天却很难被欺骗。
扩展资料:
《戒石铭》历代沿革
江西泰和县博物馆珍藏着一块珍贵的碑刻--黄山谷书《戒石铭》。铭文出自于五代蜀主孟昶的《令箴》,原文见宋张唐英的《蜀寿机》和洪迈哟《容斋续笔》,共24句。
宋太宗删繁就简,摘取其中’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四句,颁于州县,敕令勘石立于衙署大堂前。州主县令坐堂理事,即可见其16字,以警戒其秉公办事,从政为民,故称《御制戒石铭》。
宋哲宗也曾御书《戒石铭》赐郡县。南宋高宗绍兴二年,黄山谷所书《戒石铭》于郡县。两宋以后,《戒石铭》遍布全国各州县流传日广,成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清代前期,于衙署大堂之前正中主’戒石碑’,后期改成牌坊形式,现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署仍保存着’戒石坊’。
光绪年间,广东澄海人陈凤翔任泰和县今,曾重修泰和的名胜古迹——快阁,重刻黄书《戒石铭》嵌于楼壁。他在铭文后附一跋云:’快阁旧有山谷诗碑,宋泰和宰卓士真所重刻,兵燹后此碑遂毁,一缺撼。
光绪壬午余丞此县,适邑人重修快阁,乃倩孙君籽国仿录一通刊之楼壁。后得道州黄书成石钻石刻本,复为钩抚勒石。俾官斯土者有所观感,未始无补。岂徒为.快阁增一故实哉。澄海陈凤翔并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戒石铭内容来自gyjslw.com
13. 吾戈吾矛,民脂民膏.是不是何应钦的
是他说的。完整内容是:吾戈吾矛,民脂民膏。吾饷吾袍,民赋民徭。吾甲吾盾,民制民造。吾兄吾弟,民子民胞。以此成军,为民抗暴。民民利,为吾所保。民敌民贼,饮我长刀。守土护民,使命记牢。天良难欺,军魂长耀。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