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掖后进出处解释反义词近义词造句用法查询

2023年05月17日成语大全56

成语“诱掖后进”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òu yè hòu jìn
成语简拼:YYHJ
成语注音:一ㄡˋ 一ㄝˋ ㄏㄡˋ ㄐ一ㄣ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元史·张翥传》:“翥勤于诱掖后进,绝去崖岸,不徒以师道自尊,用是以学者乐亲炙之。”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
成语用法:诱掖后进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诱掖后进”的扩展资料

1. 中国画的革新体现、革新的原因
  蔡元培“实物写生”之重读 ——由黄宾虹、齐白石写生小品引发的话题
小品本为佛家用语,指略本佛经,后被借用为文艺作品的一种形式——多指与大制作相对的、形式单纯而意味深远的小制作。其于画中多以小立轴、册页、扇面、手卷等形式出现,更具一种把玩的性质。古人小品多强调文人的幽雅情怀,追求清淡超脱的美感,多一种孑然世外的清凉之气。然,观黄宾虹、齐白石之小品,却非如此。相对而言,他们较之古人,于笔墨之外更多出几分生活的亲近感,显得生机些、盎然些。或山水、或草虫,以一种敏感于生活的体味获得了古人所缺乏的真实性——一种写生感。这种视觉经验的形成,与齐白石边拿螃蟹边作画的传言、以及黄宾虹的写生游历颇为吻合。其实,从某种角度上看,这种差别不仅仅体现在黄、齐二人的身上,扩而延之则是二十世纪中国画相对古人获得的一种别样的体会。应该说,这种体会的获得,与二十世纪“西风东渐”的背景下强调写生训练不无关系。而其中,蔡元培提出的“实物写生”则是这一话题中无法回避的问题。
  蔡元培于1919年10月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上的演讲中提及:“此后对于习画,余有二种希望,即多作实物的写生及持之以恒二者是也。”[1]该演讲先后发表于《北京大学月刊》及《绘学杂志》,是蔡氏1917年8月在《新青年》发表《以美育代宗教说》论及美术功能与价值之后,一篇门针对绘画进行论述的重要文献。相对1917年仅仅宏观论述美术功能的文章,此篇演讲所提出的关于绘画的观点更为具体而明确。他于开篇提出希望,继而分析了中西画法入手方法之差异,进而指出所谓“西洋画采用中国画法”之现象,最后呼吁“彼西方美术家能采用我人之长,我人独不能采用西人之长乎?故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2]。时下学界讨论蔡元培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史时,多看重1917年《以美育代宗教说》。但笔者认为,抛开宏观上蔡氏美学理论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仅就绘画的微观角度而言,如果我们能将蔡氏列为对二十世纪中国画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那么此篇演讲则更加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更清晰、也更直接地提出了要以西画“实物写生”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中国画的发展。当然,蔡氏此论之背景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革新所面临的共同话题——西风东渐。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画自然也不例外,如1913年《申报》在推介书家王介凡时曾说:“近自欧风东渐,学者力求新学,不暇书法者百有九九,而求书法之精良者似有万难选一。”[3]。然而问题在于,西风东渐的大环境确实存在,但具体到中国画的创作,它的影响到底怎样?却是值得我们冷静反思的问题[4]。其实,就目前学界呈现出的资料而言,并没有资料能显现出1917-1919年之前的中国画内部发展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受到“西风”之“强烈”冲击而反映“强烈”!相反,众多资料却显现出1917-1919之前的中国画画坛内部是相对平静的,北京“宣南画社”、上海“青漪馆书画会”等传统文人雅集性的社团及画家活动仍是中国画之主导力量。虽然其间亦有“讨论书画,保存国粹”之言语[5],然其立足点是将中国画作为一个中国文化遭遇外来压力下需要保存的单元,而不是指中国画内部需应对“东渐西风”来加以变革。前引王介凡之例亦然,其所叹息者仅是针对“不习书法者百有九九”而发,并不是指书法内部对所谓“国粹”的离弃。也即,此间中国画虽处西风东渐的整体文化环境中,但其内在结构仍然稳定,其发展方向显现出更多的自律性[6]。但是,这种“相对平静”到了蔡氏此文的发表时,情况已有所改变。蔡氏倡导写生的论调与1917年康有为“合中西而为画学新纪元”、1918年陈独秀“改良中国画,断不能不采用洋画的写实精神”一并,都以“以西画写实为尚”的论调为理论之逻辑基础,矛头直指中国画内在的价值核心,将“西风东渐”的文化影响力从中国画的外围环境引入到了中国画内在发展与求变的方向上。从而使中国画不得不面对一个自身内在的革新问题,而不再仅仅是作为“国粹”中的一种类型而需要加以保存的问题了。
  至此,历史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也足以引发我们反问——康有为、陈独秀、蔡元培三人皆非画界中人,他们的言论到底会对中国画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谨慎的问题[7]。翻阅民国二十一年姚渔湘编著的《中国画讨论集》,上述三文皆未入选。该书对当时中国画领域较为重要的论述进行了相对系统的收编,“搜罗海内名家关于中国画的言论,加之以选择。”[8]其选编的出发点为“现在研究中国画的人还是唐宋以前的思想,故步自封的在自己的园地讨生涯。又学习西画的人,一味的西洋面貌。于是彼此壁垒森严,不通音闻,各是其是,各非其非。闹得学绘画得人,不是做古人的奴隶,就是为西洋画的肖子肖孙,尽毕生之力,不知其所以然,徒食古人糟粕,拾古人牙慧。噫,亦良苦矣!兄弟有鉴于此,想着把中国画的理论,整理出一个系统,使后来研究中国画的人,不至走入歧途。”[9]应该说,编者姚渔湘选择文章的视野是相对开阔的,而他选择的29篇文章亦是当时画界影响较大的文章,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那么,以康、陈、蔡三人的社会影响力而未能入选其内,似乎从一个侧面向我们暗示了历史的某种真实性。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想否定什么,而只是想提醒我们面对历史时应该采用的一种慎重态度——在具体的现象中分析并体会时人感受,并在这种感受的过程中,还原或是拼贴历史相对真实的面貌。比如说,我们一味强调康有为《万木草堂画目序》的重要性,固然,提出这篇文章的价值或许没有错,但如果我们就此认为该文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则是不恰当的。因为即便是与康有为交往密切的徐悲鸿,似乎也并未认同或响应康氏观点。徐氏于1918年发表《中国画改良之方法》时,于文后附录:“近人常以鄙画拟郎世宁,实则鄙人于艺,向不主张门户派别,仅以曾习过欧画移来中国,材料上较人逼真而已。初非敢弃绝,遂以浅人为师。且天下亦决无可以陈古人之撰造而拘束自己性能者,矧郎世宁尚未臻完美时代之美,艺人谓可皈依乎哉!日后鸿且力求益以自建树,若仅以彼为指归,则区区虽愚自况,亦不止是幸!同志诸君察焉,悲鸿仅启。”[10]徐悲鸿深得康有为之提携,甚至他1917年与蒋碧微私奔日本亦曾得到康氏的支持,两者之交可见一斑。且徐悲鸿1918年也正是得助于康有为弟子罗瘿公的介绍方才结识蔡元培,得以入刚成立的北大画法研究会出任导师[11]。但徐氏入北大后不久即发表这样的文字,全然没有任何赞同康氏年前对郎世宁推崇的意思。而发生这样的情况,要么是康有为的文章流传有限,徐氏未曾读到;要么就是徐氏虽曾读过,但迫于画界传统力量之强大而未敢附和,甚至还因别人的议论而欲与郎世宁划清界限。那么就此反观康氏之文,于是时能够产生多大影响,是足以让人怀疑的,更不要说开创一个时代。这一现象足以提醒我们在面对历史时,应尽量避免过于主观的判断,而应在琐碎的细节中慎重寻找历史真实的足迹。
  但是,诚如上文所言,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否定康有为、陈独秀文章的价值与意义。以康、陈当时的社会影响力而言,发表这样的文字即使不能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亦足以在中国画的外围环境中催生一种求新求变的舆论影响[12]。只是,这种影响的产生并不是某个孤立的现象所导致,也不是立竿见影就能显现的,而是与其它的诸多因素一起逐渐产生影响的过程。而在这些“其它的诸多因素”之中,蔡元培的这篇演讲稿无疑是值得我们重视的,甚至从某种角度上看,蔡氏此文较之康、陈之文更为重要,对于当时的中国画发展似乎更能产生直接而显著的影响。蔡氏当时身任北大校长,发起成立了北大画法研究会,且于1919年出任上海美术门学校的校董会主席[13],于当时南北美术教育研究机构中均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力。可以说,他当时关于中国画的言论,相对康、陈二人而言,是直接面对美术界的。而且,他的这篇《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是在1919年10月宣布陈师曾辞离北大画法研究会后发表的。陈蔡分道之具体原因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了,但蔡氏于陈氏离去之际发表“今吾辈学画,当用研究科学之方法贯注之,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此类话语,似乎是有所指对的,因为其中所谓“名士派”恰是陈师曾所推崇的。就此推测,陈蔡分手的背后可能有着两人画学主张不同的原因。那么,蔡氏放离陈师曾,并于其离后发表如此言论,则足见其对北大画法研究会之重视。故而,在具体的教学研究中,蔡元培亦当竭力推行他的画学主张。那么,有了美术教育这样直接面对画界的中介,蔡元培之画学主张则势必会对画界产生一定的直接冲击与影响。而这一点,却是康、陈二人所没有的条件。确实,日后于中国推动中国画在“西风东渐”的潮流上前进的陶冷月、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则无一不与蔡元培之提携有关。故而,在1917-1919年中连续发表的康、陈、蔡三篇有关中国画革新的文章中,蔡氏之文尤值我们关注。
  那么,蔡文的重要性又具体表现为他怎样的观点呢?纵观其文,蔡氏强调“中国画与西洋画,其入手方法不同,中国画始自临摹,外国画始自实写。”这种差异使得中国画“昔人学画,非文人名士任意涂写,即工匠技师刻画模仿。”所以他强调“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写实,描写石膏物像及田野风景。”[14]也即他开篇所提出的“多作实物写生”之呼吁。虽然蔡氏于文中未对中西画作出直接的价值评判,但其行文逻辑中却无疑隐含了“以写实为尚的西画,正是中国画革新之必备良药”这样的前提。此种说法与康、陈二人颇有合拍之处。也正是这种合拍,才使得三人主张不同于前人所谓“西风东渐”下的国粹观念,而是直指中国画内在价值核心的“西风东渐”。然蔡氏之文相对于康、陈,则又超越了一种仅从文化层面上展开的论调,而是在“提倡写实”精神的口号之下,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训练方式——亦即写生概念。那么,这种具体性也无疑使蔡文对于前述的中国画内在的稳定性具有更强的冲击力。
  其实,“写生”作为一个词汇,在中国画史中并不新鲜。根据现有资料来看,它最早应出现于宋人著述中,多指赵昌所绘花鸟。如“近时名画,李成巨然山水、包鼎虎、赵昌花果……昌花写生逼真而笔法软俗,殊无古人格致,然时亦未有其比。”[15];“正如赵昌花写生逼眞,世传为宝,然终非眞花耳。”[16]此时写生,多偏动词性质,意指逼真描绘客观物象[17]。至元人,则开始偏名词性,如袁桷《徽宗梅雀图》中有句云“上皇写生工入神,一枝潇洒江南春。”[18]至明清,写生则成了花鸟画的一种指代性名词,如吴宽《为白郎中题荷花鹅图》中云:“前朝画学人如市,不独丹靑竞山水。点朱涂粉擅写生,花鸟纷纷总良史。赵昌名与黄筌齐,后来更称崔子西。”[19]然,此时德写生却也开始偏离最初“逼真描绘”的含义,如钱谦益《雪里桃花次薛叟韵》中“朱门人面愁相映,紫陌尘埃恨欲销。拟为写生谁下笔,王家还有雪中蕉。”[20]王摩诘“雪里芭蕉”与赵昌之“写生花鸟”实是大相径庭。另如钱大昕《作墨菊长卷出以见示幷题》中有句“主人供写生,不写形写神,淋漓泼墨汁,下笔淸而淳。”[21]泼墨之法“只为写神而不写形”,与“逼真”之差别,无须赘言。由此可见,“写生”作为一个词汇,在中国画史中,其意义是有所变化的:由描绘的方式变为画种指代;由求真描绘变为写神描绘。但是,这种转变在时间序列上并非一种完全的前后继承与变化,而是时有混淆的,也即它并非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有着固定界定的科学概念,与二十世纪指实物造型训练的“写生”概念,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使是最早的强调“逼真”概念的赵昌写生,也不是指“对景造型”的过程,而只是画面最终效果“接近真实”的一种描述。如果说中国画史中存在着一个最为接近二十世纪写生概念的词汇,倒可能是某些用法下的“写真”一词。如南朝颜之推于《颜氏家训》中曾言:“画绘之工亦为妙矣,自古名士多或能之,吾家常有。梁元帝手画蝉雀白团扇及马图,亦难及也。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冝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其名矣。”[22]但联系当时的绘画实迹考察,此种对景描绘可能更接近于“速写”,而非实物造型写生[23]。就此而言,蔡元培于1919年提出的“多作实物的写生”应与中国画史毫无关联,而是一个完全外来的概念。
  但是,蔡元培却也不是第一个在中国引入这种“写生”概念的人。1915年8月31日——9月3日,《申报》广告栏连续刊登了“东方画会招收会员”的消息:“本会自露布后,入会者甚众,远途来会,寄宿者亦不乏其人,旧有宿舍,势不能容。今特将会所推广,至课堂、宿舍、浴室等皆高畅清洁,颇合卫生。尚有退闲室、阅报所、藏书楼,均布置适当。课目有静物写生、石膏模型写生、人体写生、户外写生等。本会正式开会日期系阳历9月5日,嗣后逐日可以入会,寄宿者尚有余额,幸希从速。欲知详章,来会取阅,函索附邮票一分。”[24]其中,明确提出了系统的写生训练,甚至还将其划分为静物、石膏、人体与户外四类。东方画会是由当时上海图画美术院部分教师共同发起组成的,会员有乌始光、汪亚尘、俞寄凡、刘海粟、陈抱一、沈伯尘、丁悚等七人,“他们试图以画会的形式,来共同研究和促进西画运动。”提倡以写生为宗旨,同年暑假还举行了到普陀山的写生旅行,是开中国西画户外写生的最早先例。[25]除此之外,上海美亦曾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例如1918年4、5月间,刘海粟便带领学生乘火车赴杭州西湖野外写生,并于6月1日在杭州浙江省教育会举行了“上海图画美术院旅行写生成绩展”[26]。而且,上述资料中的写生活动尚为户外写生,而从理论上推测,室内写生较之于户外应该更早,它应伴随着中国引入西方图画教学方式而被引入中国的。并且,有资料显示,这种外来的学画方法,在其传入中国的过程中,还曾与以临摹为途径的中国画学习方法发生过一个相互混淆而磨合的过程。试比较《申报》1914年、1916年同由上海图画美术院出的《铅笔画》的发行广告。1914年《铅笔画第一期》云:“夫画岂易为哉?然必须按部就班,始底于成。铅笔画为习画之初步,无论钢笔、水彩、油画等等,悉从铅笔画入手。顾市上好范本绝少,不足以诱掖后进。本社有鉴于此,特出铅笔习画帖一种……”[27]西画之中,铅笔画为基础,本该以写生为法,出画册只是为了丰富视觉经验,而绝无临摹之说。但刘海粟等所出的《铅笔画》却是一个临摹的范本,并如字帖一般名之曰“铅笔习画帖”,可见中西学画的两个概念、两种方法相互影响下的意义混淆。然至1916年《铅笔画第一、二集再》的广告中,情况则有所改变,“学西画者必从铅画入手,如将铅画学好,不论何种西画均可迎刃而解。但所临铅画又须注重写生,盖所写之稿。虽一点一画,皆具真理。”[28]此时,“铅笔习画帖”这样明显中国化的名称消失了,虽然也曾提及临习铅画,却开始强调这种临摹范本的写生概念。两次广告的发布者同为上海图画美术院,那么前后说法的改变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出者对于“写生训练”深入理解,同时也显现出“写生”作为一种学画造型训练的方式,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由开始与中国传统临摹观念的混淆逐渐走向清晰的过程。至1919年,这种情况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画学真诠》的广告云:“第一集由商务印书馆出发行,内容着重铅笔画之写生原理和技法,附有图例。”[29]此时,不再提及铅笔画的临摹问题,而是让人直接理解写生的原理和技法,可见对于造型训练的写生概念的理解已经走向成熟。
  由此可见,早在蔡元培提倡“实物写生”之前,西化概念的写生训练在中国已经经历了一个逐步成熟的传播过程了。而且,有资料显示最迟在1917年,写生作为一个画种的名称概念也已形成。1917年6月1日-3日,江苏省教育会为倡导职业教育,推动小学校的图画手工科教育,特征集各校作品举办了“手工图画展览会”[30]。其征稿种类中有“图画科”一目,目录下分“记忆画、写生画、图案画、写生图案画(由写生变化为图案者)、制样画(系制作物品前预备之图样)、特别应用画(如适用于广告簿二信封信笺者)。”[31]然而,明确了“写生”概念在蔡元培之前的一些传播情况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即这些写生概念与蔡氏所提相同吗?如果相同,那么蔡氏之说的价值或意义又体现在何处?如果不同,那么它们的差异又何在?
  应该说,蔡氏之“写生”与上述的“写生”同学画过程中的“对物造型训练”,基本含义一致,也即蔡氏所谓的“描写石膏像与田野风景”与“石膏像写生与户外写生”都是一种对照实物进行造型训练的学画方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然而问题在于,蔡氏所言对象是中国画,是“甚望学中国画者,亦须采西洋画布景实写之佳,描写石膏物象及田野风景”,其最终的希望是“除去名士派毫不经心之习,革除工匠派拘守成见之讥,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术。”[32]这是针对中国画的价值内核提出的革新之语,而他之前的“写生”却并非如此。无论东方画会,抑或上海美,所提倡的“写生”都是为了推动西画的发展,而非中国画[33]。那么,这种差异也正是蔡元培“实物写生”不同于前人的地方,其意义与价值也同样如此。诚如前文所述,1917-1919年之前的中国画虽然处于“西风东渐”的冲击之下,但它自身作为一个文化整体却是相对稳定的,西画的写生概念只是在其外围通过西画的学习与推广而蚕食中国画的外在资源[34],但对其内在的发展方向却并未产生太大影响。故而,在此情况下,蔡元培登高而呼,并依借美术教育研究机构进行具体的推行,其产生的影响自然与前人不可同日而语——他开始将“西风东渐”真正吹向了中国画的价值内核中,并从操作的层面上明确了这种“东渐”的具体手段。而正是因为这一点,才使得蔡元培于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中具备了一种不可回避的独特价值。虽然,他并非画界中人。当然,蔡元培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也并非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历史虽然最终多以个别性的现象作为历史意志的代表,但在其真正的演变与发展中,一个现象意义的产生却是与其它现象共同关联的,也即蔡元培的意义也并不是蔡元培一个人来完成的。我们不能遗忘一个事实——蔡元培倡导“实物写生”之前,还有康有为、陈独秀不遗余力地对西画写实精神的鼓吹。没有这样的前奏,或许蔡元培的独奏是难以奏效的。当然,康、陈二人因为缺乏蔡元培于美术教育上的独特背景,无法直接对画界产生直接的影响,但他们在文化上的姿态与影响却无疑不是“西风东渐”由外在冲击走向对中国画内部发展产生影响之间的一组重要的音符;或许,他们对中国画震耳欲聋的高呼未必能得到直接的回应,但却无疑能够形成一种相对过去更为清晰的要求中国画进行自我革新的社会力量,而这种力量正是促使中国画一步步走向二十世纪“革新”道路的重要推动力。从某种意义上看,也正是康、陈二人,才使得蔡元培能够更为轻松地推动中国画“革新”的大门。故而,中国画在“西风东渐”的社会大环境下,逐渐松动自我内在的稳定性,应该是他们共同致力的结果,时间应是1917-1919——一个具有转折意义的时间概念。
  --------------------------------------------------------------------------------
  [1]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10月25日。
  [2]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10月25日。
  [3] 《美术大家王介凡莅申》,《申报》1913年10月31日。
  [4] 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不是简单直线式,而是藏匿于相对复杂、琐碎的历史现象中。但后世评者却往往容易忽略这种发展的丰富性,做出简单化的判断,并时常遗忘或误读历史本身。具体而言,对历史的遗忘或误读一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将历史理解为简单矛盾冲突的结果,产生非此即彼的、阶段性发展与进化的观点,而没有注意到推动历史演变的矛盾的多重性与交织性;二、将历史视作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的演进史,产生以少数现象指代整个历史的片面化观点,而没有注意到历史构成因素的多样性与互动性。于是,面对二十世纪初“西风东渐”的问题,我们往往会采用简单的“冲击——反应”模式来论证或理解,并将这种影响扩大化,甚至可以无视它具体演变的细节与过程,就简单在一个时期段上套用一个语汇或概念,而不去细析这段时期内各种现象与因素之间的细微关系或隐藏的真实。
  [5] “讨论书画、保存国粹”见于青漪馆书画会宗旨,见《海上青漪馆书画会小启》,《申报》1912年12月12日。
  [6] 这种自律性并不是说,此间中国画的发展就是隔离外在环境的封闭与保守,而是指它在文化上采取了自我肯定的姿态。但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它却可能是开放而灵活的——面对东渐之西风,可以吸收西画因素以求改良,沪上任伯年对待西画的方式即为一例。但这种姿态与后来“试图以西画拯救中国画”的革命,在性质上截然不同,其结果亦然。
  [7] 当下学界谈及中国画当时的状况,动辄援引康有为、陈独秀的两篇文章以作“革命”激扬之论述。然据笔者了解,在二十世纪中国画的发展中,这两篇文章直至八十年代经郎绍君先生、水天中先生的钩沉方才被大量引用。那么,没有辨析这两篇文章对当时的具体影响,便言其文化上的标志性意义,是一种过于主观而危险的行为。
  [8] 姚渔湘,《中国画讨论集》编例,立达书局1932年10月
  [9] 姚渔湘,《中国画讨论集》序言,立达书局1932年10月
  [10] 徐悲鸿,《中国画改良之方法》附录文字,原载1918年5月23-25日《北京大学日刊》
  [11] 参见杨先让,《有关徐悲鸿的一段公案》,《美术研究》2001年第1期
  [12]但我们在阐述这种影响的时候应该避免不顾事实的扩大与泛化,将其简单化地贴上标签或口号,这是治史所应避免的主观错误。
  [13] 参见李兰,《蔡元培与上海美——试析蔡元培对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影响》,《美术与设计》2005年第1期。
  [14] 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之演说词》,《北京大学月刊》,1919年10月25日。
  [15] 欧阳修(宋)《欧阳文忠公文集·归田录》卷2
  [16] 释德洪觉范(宋)《石门文字禅》卷23
  [17] 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虽以写生为名,但其本仅为课子画稿,所谓“写生珍禽”始见于《宣和画谱》,其画所题之名亦为徽宗瘦金体,故此名应为宋代所定,非其原名。
  [18] 袁桷(元)《清容居士集》卷45
  [19] 吴宽(明)《匏翁家藏集》卷12
  [20] 钱谦益(清)《牧斋初学集》卷5
  [21] 钱大昕(清)《潜研堂文集·诗集》卷7
  [22] 颜之推(梁)《颜氏家训·卷第下·杂艺篇第十九》
  [23] 将此例联系赵昌逼真之写生,倒也从某个角度上显现中国画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有着某种“写生”的萌发,但无容置疑的是,这种萌发并未成形,其中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人()进成语
见可而进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诱导扶持:循序渐进。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不整齐。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造诣虽深,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依照品级,仍需修炼提高:加倍。兼程前进 加快步伐:加倍。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比喻道行。依流平进 流。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了不长进 一点进步也没有。兼程并进 兼。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还要进一步努力,充满乐观精神。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急流勇进 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依照:行程。后指有把握就行动,不能只图虚名。形容很快转变。诱掖后进 诱掖。形容没有出息。突飞猛进 突没有“( )人( )进”的四字成语,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引导帮助后辈上进:变动的样子,但不能满足。盈科后进 泉水遇到坑洼。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后比喻稳步前进,不爱说话。里出外进 形容不平整:一倍,有所进步,顺着:品级。翻然改进 翻然。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进”结尾的成语如下;依流。齐头并进 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循次而进 循;道:加倍。知难而进 迎着困难上;道,不退缩。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平流缓进 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行程: 倍道兼进 倍。勇猛精进 原意是勤奋修行。形容加快速度行进;平进。亦作“循次渐进”。形容加快速度前进。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形容急速。针插不进。竿头日进 佛家语。齐驱并进 同“齐头并进”,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并。倍道而进 倍。稳步前进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猛。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循序渐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上进的词语
关于上进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砥砺琢磨】: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进。
【方寸之木,高于岑楼】:岑楼:尖顶的高楼。把一寸高的木块放在高楼顶上,它就会比高楼还高。比喻不把二者放在一个标准上进行比较,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
【风宿水餐】:餐:吃饭。在水上进食,在风中歇宿。形容行旅生活的艰辛。
【故步不离】:故步:旧的步法。比喻因循守旧,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恨铁不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弘奖风流】: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的人。对才华出众的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他人奋发上进。
【聚萤积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聚萤映雪】:聚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映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恐后争先】: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木朽不雕】:朽:烂;雕:雕刻。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不可造就。
【囊萤积雪】: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
【日进有功】:日:天;进:上进;功:成就。天天上进就会成功。指学术、技艺的成就是在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中取得的。
【如丘而止】: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下愚不移】: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朽木不雕】: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诱掖后进】: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第四个字是进的四字词语有什么
齐驱并进、竿头日进、翻然改进、里出外进、依流平进、了不长进、稳步前进、匍匐前进、依流平进、勇猛精进、倍道兼进、盈科后进、突飞猛进、兼程前进、勇猛精进、循序渐进、高歌猛进、平流缓进、循次而进、兼程并进、蒸蒸日进、见可而进、齐头并进、急流勇进、诱掖后进、以退为进、长驱直进、倍道而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诱可以组什么成语?
循循善诱、诱敌深入、天诱其衷、威胁利诱、诱掖奖劝、善诱循循、诱掖后进、谆谆善诱、利诱威胁、诱秦诓楚、善诱恂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什么迷人四字成语
窈窕淑女 [yǎo tiǎo shū nǚ] 生词本基本释义窈窕:美好的样子。美好的女子。出 处《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例 句自古以来,~都是众多男士追求的对象。近反义词近义词沉鱼落雁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跟着有能力的人才能上进用成语
恐后争先 指害怕落后,追求上进 砥砺琢磨 琢磨:雕刻和打磨玉石。比喻磨练自己的品德,在学业上不断上进。 恨铁不成钢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 如丘而止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 朽木不雕 朽坏的木头无法雕刻。比喻人不上进,无法成材。 弘奖风流 弘:大。风流:指才华出众之人。对才华出众之人大加奖赏;或大量任用人才,以鼓励其它人奋发上进。亦作“宏奖风流”。 诱掖后进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 下愚不移 〖解释〗移:改变。下等的愚人,决不可能有所改变。旧时儒家轻视劳动人民的观点。也指不求上进,不想学好。 囊萤积雪 囊萤:晋代人车胤收集萤火虫读书;积雪:晋代人孙康映雪读书。形容刻苦攻读,勤学上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诱掖后进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指引导帮助后辈上进。欧阳修号称北宋文坛盟主,不但著述甚丰,还能诱掖后进,为人钦敬。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进字结尾的成语接龙
高歌猛进 → 进可替不 → 不识之无 → 无后为大 → 大夜弥天 → 天下为一 → 一片赤心 → 心口不一 → 一木破天 → 天下第一 → 一念通天 → 天地良心 → 心口如一 → 一掌遮天 → 天大地大 → 大言欺人 → 人小鬼大 → 大得人心 → 心粗胆大 → 大快人心 → 心小志大 → 大酺三日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有 进()()场的成语吗
道兼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进 进本退末 本:根本;末:枝节。指重视根本、主要的东西,抑制直接、次要的 进寸退尺 进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偿失 进德修业 修业:推广、扩大功业。提高道德修养,扩大功业建树 进退出处 指仕途的升迁和降职,出仕和退隐 进退无路 指前进后退均无路可走,处境困难 加官进禄 晋升官职,增加俸禄 兼程并进 兼:一倍;并:加倍。在一定的时间内比平常多走一倍的路 拒虎进狼 比喻一害刚去,又来一害 齐头并进 几个事情或多方面同时进行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倍道而进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前进。 不进则退 不前进就要后退。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翻然改进 翻然:变动的样子。形容很快转变,有所进步。 竿头日进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高歌猛进 高声歌唱,勇猛前进。形容在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乐观精神。 更进一竿 更:再,又;竿:竹竿。又前进了一步。 急流勇进 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见可而进 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后指有把握就行动。 加官进爵 旧时指官职提升。 进退失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兼程前进 加快步伐,一天走两天的路程。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在朝廷做官,就忠心耿耿报效君主;辞官隐退时,就反省自己,以弥补过失。 进退两难 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 进锐退速 锐:迅速。急于求进者往往后退也快。 进退无门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形容处境十分困难,进退两难,无处容身。 进退维谷 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形容进退两难。 进旅退旅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进退存亡 前进、后退、生存、死亡。泛指各种好的与坏的处境。 了不长进 一点进步也没有。形容没有出息。 进谗害贤 谗:谗言,说他人的坏话;贤:贤良,指好人。说坏话,陷害好人。 旅进旅退 旅:共,同。与众人一起进退。形容跟着大家走,自己没有什么主张。 里出外进 形容不平整、不整齐。 平流缓进 本指船在缓流中慢慢前进。后比喻稳步前进。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突飞猛进 突、猛:形容急速。形容进步和发展特别迅速。 烟不出火不进 形容人慢性子,不爱说话。 勇猛精进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盈科后进 泉水遇到坑洼,要充满之后才继续向前流。比喻学习应步步落实,不能只图虚名。 有进无退 只有前进,没有后退。 以退为进 本指以谦让取得德行的进步,后指以退让的姿态作为进取的手段。 依流平进 流:品级;依流: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 知难而进 迎着困难上。 循序渐进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指要杀人见血、动手拼命。红刀子:带血的刀子。 鞭擗进里 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层。形容探求透彻,深入精微。同“鞭辟近里 长驱直进 犹言长驱直入。 出处进退 出仕或隐退。 分进合击 军队从几个方向前进,协同围击同一目标。 后进领袖 晚辈中最杰出的人。 后进之秀 犹言后起之秀。 进道若蜷 见“进道若退”。 进道若退 谓前进之道反若后退。 进俯退俯 前进后退都不齐一。 进可替不 见“进可替否”。 进可替否 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 进利除害 犹言兴利除害。 进禄加官 谓进升官位增加俸禄。 进壤广地 扩展地域。 进荣退辱 以仕途的进升为光荣、降职为耻辱。 进善惩恶 见“进善惩奸”。 进善惩奸 进用善良,惩治奸恶。 进善黜恶 见“进善退恶”。 进善退恶 进用贤善,黜退奸恶。 进身之阶 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 进退跋疐 犹言进退两难。 进退触篱 见“进退触籓”。 进退触籓 前进后退都有障碍,谓进退两难。语出《易·大壮》:“羝羊触籓,不能退,不能遂。”孔颖达疏:“退谓退避,遂谓进往。”羝,公羊。籓,篱笆。 进退迍邅 犹言进退两难。 进退狐疑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进退可度 见“进退有度”。 进退可否 谓进升合格者,黜退不合格者。 进退狼狈 进退两难;陷于困境。 进退两端 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进退路穷 犹言进退无路。 进退履绳 见“进退中绳”。 进退荣辱 谓仕途的迁升或降职,荣耀或耻辱。 进退失措 见“进退无措”。 进退失踞 同“进退无据”。 进退失所 见“进退无所”。 进退失图 前进或后退都有错误。谓指挥失策。 进退首鼠 进退不定;犹豫不决。首鼠,踌躇。 进退双难 见“进退两难”。 进退损益 增减变动。 进退亡据 同“进退无据”。 进退唯谷 见“进退维谷”。 进退惟谷 见“进退维谷”。 进退维亟 进退都处于危急境地。 进退维艰 见“进退维亟”。 进退惟咎 谓进退两难而动辄得咎。 进退为难 见“进退两难”。 进退无措 谓进退两难而无法应付。 进退无据 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形容无处容身。也指进退两难。 进退无所 前进后退均无容身之处。比喻处境困难。 进退无途 同“进退无路”。 进退无依 谓前进、后退均无所凭依。 进退消长 见“进退消息”。 进退消息 增减;变化。 进退应矩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进退有常 常:规律。前进和后退都有规律。 进退有度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进退有节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 进退裕如 谓前进和后退均从容不费力。 进退中度 见“进退有度”。 进退中绳 前进后退均合规矩。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 进贤黜恶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黜奸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黜佞 进用贤良,黜退奸佞。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 进贤屏恶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退奸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退佞 犹言进贤黜佞。 进贤退愚 进用贤能,黜退愚懦。 进贤兴功 谓荐举贤士功臣。 进贤用能 同“进贤任能”。 进种善群 谓提高民族素质。 精进勇猛 原意是勤奋修行。现指勇敢有力地向前进。 拒狼进虎 见“拒虎进狼”。 难进易退 意思是做官前要再三考虑,去官时唯恐不速。 漂母进饭 漂母: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齐驱并进 同“齐头并进”。 日进斗金 一天能收进一斗黄金。形容发大财。 退旅进旅 一起进退。 推贤进善 推荐贤士,引进好人。 稳步前进 按适当的步骤推进工作。 循次而进 循:依照,顺着。依照一定的步聚或次序逐步推进或提高。亦作“循次渐进”、“循序渐进”。 以誉进能 根据人们的称誉去进用贤能。 诱掖后进 诱掖:诱导扶持。引导帮助后辈上进。 招财进宝 招引进财气、财宝。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解释〗根据实际情况决定进攻和退却。 进道若踡 〖解释〗指前进之道反若后退。同“进道若退”。 进德修业 〖解释〗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解释〗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同“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跳进黄河洗不清 〖解释〗比喻很难摆脱干系,避免嫌疑。同“跳在黄河洗不清”。 针插不进,水泼不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人进是什么成语
人尽其才 【近义】任人唯贤、知人善用【反义】大材小用、任人唯亲【释义】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出处】《淮南子·兵略训》:“若乃人尽其才,悉用其力。”【用例】如果能够~,物尽其用,我们的国家就会发展得更快。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诱掖后进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指引导帮助后辈上进。欧阳修号称北宋文坛盟主,不但著述甚丰,还能诱掖后进,为人钦敬。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帮我想一下以“jing”组成的词语(尽、劲、泾、进……都可以)~
鞠躬尽瘁 淋漓尽致 鞠躬尽瘁,死而后... 筋疲力尽 竭尽全力 薪尽火传 绞尽脑汁 应有尽有 穷形尽相 曲尽其妙 江郎才尽 山穷水尽 苦尽甘来 尽善尽美 同归于尽 精疲力尽 各尽所能 无穷无尽 尽心尽力 物尽其用 费尽心机 鸟尽弓藏 尽力而为 一言难尽 尽态极妍 尽信书不如无书 仁至义尽 春蚕到死丝方尽 前功尽弃 床头金尽 鞠躬尽力,死而后... 知无不言,言无不... 机关算尽 除恶务尽 尽忠报国 薪尽火灭 几尽一刻 人尽其才 书不尽意 腊尽春回 取之不尽,用之不... 一网打尽 讫情尽意 机关用尽 极情尽致 尽人皆知 财竭力尽 书不尽言 尽心竭力 财殚力尽 计尽力穷 乐尽哀生 尽如人意 计穷力尽 言有尽而意无穷 鼓衰力尽 感激不尽 丧尽天良 克尽厥职 情至意尽 乐尽悲来 尽入彀中 尽其在我 尽释前嫌 一口吸尽西江水 言不尽意 充类至尽 算尽锱铢 计穷虑尽 苦尽甜来 一坐尽倾 无所不尽其极 赶尽杀绝 尽美尽善 钟鸣漏尽 言无不尽 成风尽垩 目眦尽裂 道尽途穷 曲尽奇妙 百尺竿头,更进一... 进退维谷 知难而进 循序渐进 寸进尺退 齐头并进 进可替不 得寸进尺 急流勇进 跳进黄河洗不清 加官进爵 进退失据 进退两难 了不长进 白刀子进,红刀子... 前门拒虎,后门进... 盈科后进 突飞猛进 齐驱并进 高歌猛进 进退首鼠 不进则退 鞭擗进里 进贤达能 蒸蒸日进 进退惟咎 倍道而进 进善黜恶 勇猛精进 旅进旅退 进退出处 进退无路 进退无措 以退为进 倍道兼进 招财进宝 进德修业 竿头日进 更进一竿 日进斗金 里出外进 得步进步 稳步前进 不栉进士 烟不出火不进 见可而进,知难而... 不知进退 前门去虎,后门进... 兼程并进 平流缓进 依流平进 诱掖后进 进寸退尺 长驱直进 兼程前进 进退唯谷 见可而进 进退有度 循次而进 进思尽忠,退思补... 拒虎进狼 进退双难 翻然改进 拒狼进虎 漂母进饭 进退惟谷 进道若蜷 进退无依 进身之阶 进德修业 精进勇猛 进退裕如 进退路穷 进贤黜恶 进道若踡 进贤黜佞 进退触篱 进退维艰 进锐退速 进退维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含有进字的成语
不进则退 不前进就要后退。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不栉进士 栉:梳头。不绾髻插簪的进士。旧指有文采的女人。 寸进尺退 前进一寸,后退一尺。指得到的少而失去的多,即得不偿失。 得步进步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得寸进尺 得了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5. 进门的进有什么成语
进门的进有什么成语 :
齐头并进、
进退维谷、
循序渐进、
急流勇进、
突飞猛进、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退为进、
得寸进尺、
进退两难、
招财进宝、
跳进黄河洗不清、
雄飞突进、
裹足不进、
进奉门户、
竿头日进、
高歌猛进、
大举进攻、
分进合击、
见可而进,知难而退、
日进不衰、
平流缓进、
进本退末、
进锐退速、
进退狐疑、
里出外进、
勇猛精进、
进种善群、
进退触籓
出处进退、
循次而进、
见可而进、
进贤黜奸、
进退存亡、
水陆并进、
拒虎进狼、
进退裕如、
不进则退、
日进斗金、
漂母进饭、
进谗害贤、
进荣退辱、
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不知进退、
进贤屏恶、
进退跋疐、
领袖后进、
得步进步、
兼程并进、
诱掖后进、
烟不出火不进、
进退狼狈、
平波缓进、
与日俱进、
进退迍邅、
盈科后进、
稳步前进
进道若退、
以誉进能、
前门去虎,后门进狼、
精进不休、
旅进旅退、
进退有度、
不栉进士、
寸进尺退、
进贤兴功、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依流平进、
更进一步、
难进易退、
不思进取、
进退可否、
进种善羣、
进退路穷、
进德修业、
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诸渊、
进退失据、
匍匐前进、
进退可度、
进退损益、
水泼不进、
有进无退、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与年俱进、
进身之阶
进俯退俯、
进退首鼠、
了不长进、
推贤进士、
进退消长、
进壤广地、
进退应矩、
选贤进能、
颐指进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667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