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禄”「功名利禄」
成语“功名利禄”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gōng míng lì lù成语简拼:GMLL
成语注音:ㄍㄨㄥ ㄇ一ㄥˊ ㄌ一ˋ ㄌㄨ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功名富贵
成语出处: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名利地位。
成语用法:功名利禄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地位。
成语造句: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驵侩谋求功名利禄的阶梯,无关乎国计民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英文翻译:fame and gain
成语“功名利禄”的扩展资料
1. 功名利禄就真得有那么重要吗?“功名利禄”四个字本身就是四个词,功和名可归结为一词,利和禄可归结为一词,切不可盲目地混用。我对功名、利禄则有两种观点。 功名通常是对一个人的作为的衡量标准。对追求功名的人不应武断地持否定态度,而要看其动机。如果是一味地想做官、想留名,那就不值得提倡了;可若是秉着“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态度,那就完全不同于前者了。人活在世上,就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就应尽全力做贡献,深知以天下为己任。一旦做出了贡献,那伴随而来的就是功名了,像杨利伟、许振超、袁隆平那样,我们不应该像他们学习吗?当你成为了大官,手中掌时,则应切记自己是百姓的父母官、“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深深记住自己的责任。 利禄则通常是指钱。对于钱,我并不感兴趣,只要够用就行。10元钱够用,就不必拼命争取20元钱。因为即使争取到了20元钱,对于剩下的10元钱又该如何处理呢?是过奢侈的生活,还是舍不得用呢?显然,过奢侈的生活肯定不对;如果你舍不得用,那当初又为何拼命去争取呢?就像那些大贪污犯一样,有许多钱,却又不敢到处张扬,到最后还要“上缴”国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那些“拜金主义”的人们也许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吧。当他们得不到金钱,或年老时才得到大笔金钱时,他们或许会明白钱、财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反而伤神折寿,失去了人生许多宝贵的东西。 陶渊明是对“功名利禄”最不感兴趣的一个了。他既不想做官,又不爱钱财。我曾经在学完《桃花源记》后大骂他是原始人、复古、遇困难就想找地方躲起来,有本事就起义……学完《五柳先生传》又对他不爱财的品质大加褒奖。对于他,我们应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树立远大志向,追逐功名,也就是使自己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贡献;把利禄放看重,那不是人生的真谛,更不是人生真正的财富。我们应对功名利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两句的出处?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两句的出处是《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原文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翻译:要有佛家的慈悲之心,道家无为的风骨,儒家仁德的态度,大度的看待世界。要有一技之长,身体力行,脑子勤于思考,才能淡然生活。纵观上下三千年,人们追求的不过是功名利禄,行走九万里终于明白,最终还是归于田园与诗酒为伴才是最好的归宿。
扩展资料:
南怀瑾主要成就为儒、释、道等宗教研究 ,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原本大学微言》、《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社出的图书,作者是南怌瑾。《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2000年之后,南怀瑾先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记录整理本。
分为《有关宗教》、《有关学佛》、《有关修行》、《有关打坐》、《有关人生》五章,内容包含“‘信’与‘悟’是什么关系”、“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到止的境界之后,这就算得定吗”、“晚上打坐时,想睡怎么办”、“人如何做到‘随遇而安’”等九十五则答问。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这两句的出处?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这两句的出处是《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原文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翻译:要有佛家的慈悲之心,道家无为的风骨,儒家仁德的态度,大度的看待世界。要有一技之长,身体力行,脑子勤于思考,才能淡然生活。纵观上下三千年,人们追求的不过是功名利禄,行走九万里终于明白,最终还是归于田园与诗酒为伴才是最好的归宿。
扩展资料:
南怀瑾主要成就为儒、释、道等宗教研究 ,生前著作多以演讲整理为主,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其出代表作诸多,比如有《论语别裁》、《孟子旁通》、 《原本大学微言》、《南怀瑾先生答问集(一)》等三十多种著作,曾被译成英、法、荷、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韩国、罗马尼亚等八种语言。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2009年上海人民出社出的图书,作者是南怌瑾。《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2000年之后,南怀瑾先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记录整理本。
分为《有关宗教》、《有关学佛》、《有关修行》、《有关打坐》、《有关人生》五章,内容包含“‘信’与‘悟’是什么关系”、“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到止的境界之后,这就算得定吗”、“晚上打坐时,想睡怎么办”、“人如何做到‘随遇而安’”等九十五则答问。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你是如何看待功名利禄的#
它可以带一系列人上人生活。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5. 功名利禄皆浮云意思
功名利禄皆浮云意思是成功名声利益福禄都不重要,如过眼云烟。形容这个人淡泊名利,无欲无求。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功名利禄身后事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功名利禄身后事,凭君一语笑红尘。【成语】: 功名利禄【拼音】: gōng míng lì lù【解释】: 指名利地位。【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举例造句】: 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驵侩谋求功名利禄的阶梯,无关乎国计民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7. 功名利禄如过眼烟云,随时幻灭,唯其芳名千古。
用事例来回应。一位十分爱名,且一生十分耐劳耐苦的人进入老迈后,原谅了一人,那人是他见人提起就大生怒气,其实是深深误解造成、臆造(如果能愿意听人解释如实了解真实情况,会对人对事得出完全相反的印象)出来的一个冤家。他真心邀请人家来家过大年,诚心诚意的,可能吗,的确真诚邀请,心里话:’这么老了,还计较什么…’为什么要等非常年老了,才变得宽容善意!人们为什么要等年老了,才知晓追名逐利好笑!如果告诉年青人,当官当老板会被人笑话,年青人都不干了,当官当老板就为名利?不是勤实服务!年轻的看法。一生乐于追逐名利,真获得了什么?…不要等老了才明白,时时要清醒,还要趁早清醒头脑,抓紧时间做有意义的事,名利之求=儿戏。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8. 放下功名利禄的成语
戢鳞潜翼 戢:收敛;潜:隐居。鱼儿收敛鳞甲,鸟儿收起翅膀。比喻人退出官场,归隐山林或蓄志待时
卖剑买琴 指没有功名意识,志在归隐
把臂入林 把:指挽着;林:山林。互挽手臂,表示亲热。旧指相偕归隐。
返我初服 返:归还;初服:未做官时的衣服。比喻辞官归隐。
拂袖而归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挂冠求去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要求离去。比喻辞官归隐。
归去来兮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
倦鸟知还 疲倦的鸟知道飞回自己的巢。比喻辞官后归隐田园;也比喻从旅居之地返回故乡。
买田阳羡 指辞官归隐。
鹤怨猿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毁车杀马 废弃车马。喻归隐意志坚决。
箕山之节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9. “不图功名利禄”的诗有哪些?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唐·李白《侠客行》
莫言名与利,名利是身仇。——唐·杜牧《不寝》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唐·崔颢《行经华阴》
草色人心相与闲,是非名利有无间。——唐·杜牧《洛阳长句》
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唐·张祜《京城寓怀》
穷达皆为身外名,公侯可废刀头取。——唐·卢纶《冬日登城楼有怀因赠程腾》
世道良自退,荣名亦空虚。——唐·韦应物《休沐东还胄贵里示端》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唐·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是非不到耳,名利本无心。——宋·范仲淹《留题小隐山书室》
古来多被虚名误,宁负虚名身莫负。——宋·晏几道《玉楼春》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乾忙。——宋·苏轼《满庭芳》
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宋·张孝祥《柳梢青》
非淡泊无疑名利,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出师表》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