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流击楫”的典故“中流击楫”成语故事
“中流击楫”的成语故事:
晋元帝在江南建立东晋,北方及中原的大部分土地被外族所占。祖逖准备率军收复中原,朝廷只给他奋威将军的虚名,祖逖率领他的100多家人渡江北伐,在江中中流击楫,发誓收复中原。后来他果真收复大片失地,但东晋根本无心抗战中流击楫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
祖逖统兵北伐苻秦,’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晋书·祖逖传》
这段文字说的是祖逖率兵讨伐苻秦,当船行到江中时,祖逖敲打着船桨发誓道:’我祖逖不收复中原决不罢休!’后来人们往往以’中流击楫’这个典故赞扬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当晋室南渡偏安江东一隅后,祖逖听说朝廷有意北伐,便毅然入朝,向元帝进言说:’藩王自相残杀,胡人乘虚而入,中原生灵涂炭。陛下如果能发布一道圣旨,让臣带领兵马前去剿虏,北方的豪杰就会望风归附,四方百姓也会群起响应。中原一定能光复,国家的耻辱也就可以雪洗了。’元帝见他态度诚恳,义正词严,不便推辞,便采取了敷衍的态度,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拨了一千个人的粮食和三千匹布,至于人马和武器,让他自己想办法。祖逖领了圣命也不再要求别的,连夜赶回了京口。
京口百姓听说祖逖要招募义兵,北伐中原,都纷纷赶来报名。祖逖从南渡的乡邻中挑选了一百多家,组成部,又购置了十条大船,择日渡江北上。
渡江那天,秋风轻拂,祖逖依舷而立。船到江心时,有位随征的壮士唱起了《易水歌》,就是当年荆轲在易水边的千古绝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祖逖听罢,敲打着船桨发誓说:’父老乡亲们,祖逖若不能平定中原,再来南渡,当葬身于大江之底!’这壮怀激烈的誓言,令部众无不感慨激奋。
祖逖渡江后,驻扎在淮阴。他很快便招募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经过一番训练和准备,便开始了慷慨壮烈的北伐战争,并最终用自己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晋书》中称:’祖生烈烈,夙怀奇节,扣楫中流,誓请匈孽,邻丑景附,遗萌载说。’对祖逖的宏大志向与不朽功业给予了恰如其分的概括和评价。
我们今天常说的’中流鼓楫’、’击楫中流’、’中流楫’、’中流誓’、’击楫誓’、’祖楫’、’击楫’等,引用的都是这一典故。
1925年,毛泽东曾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词--《沁园春·长沙》,词的结尾有这样的句子: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在词中用了’中流击水’这个词,与’中流击楫’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古文翻译 中流击楫
基本信息 【名称】中流击楫
【拼音】zhōng liú jī jí
【字词解释】
击:敲打。
楫:桨。
【成语解释】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振
成语出处
《晋书·祖逖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成语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流击楫是成语吗?什么意思?
词 目 中流击楫 发 音 zhōng liú jī jí 释 义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 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击楫中流 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即东晋大将祖逖率部渡江,当船行到江中时,他敲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决不生还。后借指决心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文天祥《贺赵侍郎月山启》:“慨然有神州陆沉之叹,发而为中流击楫之歌。”宋人赵善括《满江红·辛卯生日》:“颖脱难藏冲斗剑,誓清行击中流楫。”又称“中流誓”,如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流击楫什么意思
晋代祖逖率师北伐,渡江于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见《晋书·祖逖传》。后因以“击楫中流”或“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闻鸡起舞 所朝代: 晋代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解释 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气意相投,都希望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面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刘琨跟着穿衣起床。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祖逖和刘琨都为收复北方竭尽全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古文翻译 中流击楫
基本信息 【名称】中流击楫
【拼音】zhōng liú jī jí
【字词解释】
击:敲打。
楫:桨。
【成语解释】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人立志
【成语性质】褒义词
【近义词】奋发图强、击楫中流
【反义词】委靡不振
成语出处
《晋书·祖逖传》: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译文:祖逖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
成语故事
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人物的故事
成语中流击楫出自《晋书·祖逖传》,主人公是祖逖。
祖逖率部北伐,北渡长江。当船至中流之时,他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
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自己就像这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他的激昂的声调和豪壮的气概,使随行的壮士个个感动,人人激奋。 后人便用“中流击楫”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扩展资料:
祖逖闻鸡起舞:
晋朝人祖逖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奋攻读,他与志同道合的刘琨在司州(今洛阳一带)担任文官小职,晚上经常盖着一床被子聊天,谈起国家大事,二人慷慨激昂。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啼声惊醒,就把刘锟叫醒说:“你听鸡都叫了,我们起来练功吧!”
二人同到院子里舞剑,一直练到天亮。晋元帝时,祖逖在南方任豫州刺史,北渡长江讨伐匈奴贵族,收复了中原不少失地。“闻鸡起舞”这一千古佳话,后比喻有志者抓紧时间学习和锻炼的奋发精神,其实,它也含有珍惜光阴之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祖逖中流击楫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流击楫的意思
中流击楫(成语)击:敲打;楫:桨。比喻立志奋发图强。典故源于东晋时期军事家祖逖。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出自哪个古代将领的故事
都是祖逖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该典出自《晋书·祖逖传》,传说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青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这就是成语闻鸡起舞的来源了.同义词:发奋图强、自强不息.中流击楫: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比喻立志奋发图强.东晋时的祖逖,是一位仗义好侠、忧国忧民的志士.魏晋时期,天下大乱.祖逖看到自己国家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无数同胞处于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非常痛心.他决心要收复失地,重振国威.晋元帝司马睿迁都建康的时候,祖逖在北府京口召集了一批壮士,日夜操练,准备北上抗敌.他给晋元帝上了一份奏折,文中说:晋朝之所以遭到侵略,皆因藩王争.今百姓在外族的蹂躏之中,都有奋击之志、报国之心,陛下倘能够发威命将,任我做统主,则四方豪杰都会响应而来,由此敌兵去除,国耻可雪矣. 晋元帝见奏,十分高兴,立即命祖逖为奋威将军,并拨给他大量给养,让他在当地招兵买马、打造兵器,以期早日实现北征. 战备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切准备停当后,祖逖带领部下千余人渡江北上.他们的战船驶离南岸,来到波涛滚滚的大江中流,上下将土回望南土,心中像浪花一般翻腾.祖逖神情庄重地站立船头,手敲船桨(中流击揖),向众人发誓说:“祖逖此去,若不能平定中原,驱逐敌寇,则如这涛涛江水,一去不返!”祖逖的铮铮誓言极大地鼓舞了船上的勇士.他们紧握刀枪,纷纷表示要同仇敌忾,杀敌报国. 祖逖率军渡江之后,厉兵秣马.东晋道民闻讯,接踵而至,很快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祖逖知人善任,果敢勇武,爱护士卒,体贴部下.士卒们都愿为他出生入死、舍命战斗.因此所向披靡,一连打了几个胜仗,收复了不少城池.他治军有方,赏罚严明;对战死者,收尸埋骨,亲自祭奠;对投降的敌军将士宽厚相待,反戈有赏;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他的这些做法得到军民的广泛拥护,每当他们凯旋归来,百姓们总是自发地送来猪羊、美酒,搞赏三军.江北一带有人编出民谣颂扬他的功德: 幸哉遗黎免俘虏, 三辰既朗遇慈父. 玄酒忘劳甘瓠脯, 何以咏恩歌且舞.祖逖战功卓著,被晋元帝封为镇西将军望!谢谢!祝你生活愉快!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流击楫什么意思
晋代祖逖率师北伐,渡江于中流,敲击船桨立下誓言:不清中原不罢休。见《晋书·祖逖传》。后因以“击楫中流”或“中流击楫”称颂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激烈壮怀和慷慨志节。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中流击楫怎么读
中流击楫 [zhōng liú jī jí] [释义] 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出处] 《晋书·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中流击楫”扩展:
成语用法:中流击楫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成语出处:《晋书 祖逖传》:“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摘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解释:击:敲打;楫:浆。比喻立志奋发图强。
成语简拼:ZLJJ
成语注音:ㄓㄨㄥ ㄌ一ㄡˊ ㄐ一 ㄐ一ˊ
近义词:奋发图强
成语读音:zhōng liú jī jí
造句:中流击楫,着祖生之鞭;下濑横戈,成汉武之志。(《晚清文学丛钞 童子军 草檄》)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反义词:委靡不振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