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的成语「母慈子孝」
成语“母慈子孝”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mǔ cí zǐ xiào成语简拼:MCZX
成语注音:ㄇㄨˇ ㄘˊ ㄗˇ ㄒ一ㄠ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成语用法:母慈子孝作谓语、定语;指家庭和睦。
成语造句:唐·苏安恒《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
英文翻译:A kind mother brings up children dutiful to their family.
成语“母慈子孝”的扩展资料
1. 父不贤子不孝,母不慈子不顺,在佛教中有提及吗没有 佛法没有这个 每个人来这世间都是来:了业、了缘、了愿的。而且还有四种缘分:讨@债、还@债、报@恩、抱@怨。而报恩的少,其他的多!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母慈子孝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多少家长深受其害
费又是他们的一 块心病,大家的希望破灭了,伤心欲绝. 一些媒体听了,都很感动,于是决定帮助他们,在新闻上发布了他们的事件,许多人都知道了,都很 感动,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口袋里的钱,某校的学生、老师、校长知道了,纷纷把钱投进了捐款箱,连一些 穷困家庭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虽然苦,可是别人比他更苦.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荫慈后人意思是子女孝顺长辈那长辈是否应泽荫慈祥子女啊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一生的榜样。父母孝敬老人,家庭和睦,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母慈子孝。子女自然也会孝顺。和睦的家庭,老少三代人都有福气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慈母情深中母慈子孝体现在哪里?
我把儿子送去医院让他自己看病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父慈子孝,子女孝顺父母是应该的,但有时子女有过不去的坎父母是逼子女还是帮着想办法过那道坎呢?
诚挚的孝心?孝相关的四字词附在下面------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父严子孝 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披麻带孝 服重孝。 披麻戴孝 指长辈去世,子孙身披麻布服,头上戴白,表示哀悼。 求忠出孝 谓寻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夫国以简贤为务,贤以孝行为首。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入孝出弟 见“入孝出悌”。 入孝出悌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孝思不匮 〖解释〗匮:缺乏。指对父母行孝道的心思时刻不忘。 孝悌力田 〖解释〗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努力务农。 孝悌忠信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此指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标准。 孝子爱日 谓珍惜与父母共处的岁月,能及时行孝。 孝子慈孙 对祖先孝顺的子孙。 孝子顺孙 指孝顺父母的儿子,有德行的孙子。 孝子贤孙 孝敬父母的有德行的子孙。 移孝为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 移孝作忠 〖解释〗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忠孝节义 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准则。 忠孝两全 对国家尽忠,对父母尽孝,两样都做得很好。亦作“忠孝双全”。 子孝父慈 〖解释〗儿女孝顺,父母慈爱。同“父慈子孝”。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到底是母慈子孝还是父慈子孝?
都可以。父慈子孝,后一句是兄友弟恭,出自《君子饮酒吟》。另《史记》云: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话说古代士族阶层,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父亲的责任。谁知道到了现代,母亲们有了文化,教育孩子们花的时间普遍比父亲更多。母亲们的幸福生活就是希望能母慈子孝,不要跟孩子在家鸡飞狗跳。哈哈哈。除了第一句,其它都是胡说八道,只有点儿道理啊!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释迦摩尼佛说: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对父母慈孝到底有多重要?
不管是宗教还是非宗教的家庭伦理关系中,慈孝父母都是摆在首位的伦理。
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
人们常以“父慈子孝”来赞誉一个家庭的和谐;民间也流行着“世间百善,始于孝心”的说法。佛教的慈孝伦理是承借了儒家的慈孝伦理,《菩萨睒子经》称:“人有父母,不可不孝。”
慈孝是一种天性。孔子认为,慈是父母对子女的天性之爱,而孝是由父母对子女的爱所引发的子女对父母的爱,是子女对父母的酬恩之心、报本之情。从道德行为上来说,慈孝是父母善待子女、子女善事父母的行为;从道德情感上来说,慈是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情感,孝是子女对父母的爱敬情感。二者互动中所产生的爱敬情感和行为,都是纯真无伪的自然情感的流露。所以,慈孝是人性最基本的表现,是人性最起码的要求,是人类之最为基本又最为神圣的爱的表现,以爱人为核心的其他道德情感都是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爱生发、延伸出来的。
目连救母
慈孝的伟大,不仅在于要求爱子女、爱父母,更在于要把这种爱推广到他人,于是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千古名言。人们关爱自己的父母,就应该把这种爱心推及于别人的父母,去关爱天下所有的老人;人们关爱自己的儿女,就应该把这种爱心推及于别人的儿女,去关爱天下所有的孩子。治理国家的人应该把这种慈孝之心推广到天下百姓,实行仁政,想百姓所想,忧百姓所忧,使老有所养,幼有所依。所以佛祖所言“因我慈孝,故今世成佛”正是由此。
二十四孝之亲尝汤药
上慈下孝是家庭最基本的伦理规范,对老年人的奉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保障,父母、长辈依然需要感受子女对他们的那份关爱之惰;同样,子女也依然渴望向父母、长辈表达他们的那份敬爱之心,只有这祥,双方的心理才能获得更大的满足,而生活才可能真正美满。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形容儿子和母亲关系好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儿子和母亲关系好的成语有:寸草春晖、孟母三迁、寒泉之思、母慈子孝、舐犊情深。
1、寸草春晖[cùn cǎo chūn huī]: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孟母三迁[mèng mǔ sān qiān]: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3、寒泉之思[hán quán zhī sī]: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出处]《诗经·邶风·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4、母慈子孝[mǔ cí zǐ xiào]: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尚书·康诰》:“天惟与我彝。”孔传:“天与民五常,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5、舐犊情深[shì dú qíng shēn]:比喻对子女的慈爱。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母慈子孝的反义词
六亲不认、安忍无亲、大义灭亲、无情无义、冷酷无情
一、六亲不认
【解释】:形容不重天伦,不通人情,对亲都不顾。有时也指对谁都不讲情面。
【出自】: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我丢了差事云找他,他不惟不帮忙,反倒六亲不认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二、安忍无亲
【解释】:安忍:习于残忍,不以为异。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译文】:“那州吁拥兵而残忍。拥兵不多,残忍无情。众叛亲离,难以成功。”
三、大义灭亲
【解释】:大义:正义,正道;亲:亲。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出自】:《左传·隐公四年》:“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译文】:“大义灭亲,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四、无情无义
【解释】:没有一点情义。形容冷酷无情。
【出自】: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八十二回:“好!宝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了!”
【译文】:“好!宝玉,我今天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了!”
五、冷酷无情
【解释】:冷漠苛刻,没有感情。
【出自】:老舍《一封家信》:“看明白了大部分的字,都是责难他的!她的形影与一切都消逝了,他眼前只是那张死板板的字,与一些冷酷无情的字!”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成语母慈子什么
母慈子孝_百度汉语母慈子孝 [mǔ cí zǐ xiào] [释义]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