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器”字的成语「亡国之器」

2023年04月18日成语大全95

成语“亡国之器”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亡國之器
成语读音:wáng guó zhī qì
成语简拼:WGZQ
成语注音:ㄨㄤˊ ㄍㄨㄛˊ ㄓ ㄑ一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成语用法:亡国之器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文选·张协<七命>》:“服腐肠之药,御亡国之器,虽子大夫之所荣,故亦吾人之所畏。”
成语谜语:象箸玉杯

成语“亡国之器”的扩展资料

1.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最新txt全集下载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很抱歉,回答者上传的附件已失效
内容预览: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
靖康之变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宋钦宗被父亲宋徽宗禅让即位之后,真可谓是不堪大任,懦弱无能,有人不能用,有财不能守,在自己都亲自挂帅出征的情况下虽然也激起了汴京军民的亢奋,可惜,同年12月15日汴京被金兵攻破,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国皇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耻”。
宋钦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会连累到自己的亲人,更没有想到的是金人竟然将自己掠走,要作为阶下囚,历经一百多年的宋朝就这样断送在了自己的手上,说实在的死的心都有了,但也只是想了想,毕竟自己的亲弟弟逃走了,恢复大宋河山还是有机会的,无论如何保命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上救我!”宋……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最后一字是器的成语有哪些
  斗筲之器 【解释】斗:容器,一斗=十升;筲:竹器,容一斗两升。比喻气量狭窄、见识短浅的人  冰炭不同器 【解释】冰和炭火不能放在同一个器具里。比喻性质不同的事物彼此排斥,不能相容。  不成器 【解释】器:指人的度量、才干。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多用以指人气质平庸,不能有所成就,没有什么出息。有时也指不学好,自甘堕落。  布被瓦器 【解释】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解释】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瑚琏之器 【解释】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将相之器 【解释】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投鼠忌器 【解释】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薰莸同器 【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薰莸不同器 【解释】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个器物里。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玉不琢,不成器 【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凡偶近器 【解释】谓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怀才抱器 【解释】见“怀材抱器”。  怀材抱器 【解释】犹言德才兼备。材,才能;器,器度。  上根大器 【解释】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亡国之器 【解释】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熏莸不同器 【解释】熏莸:香草和臭草。比喻好和坏不能共处。  熏莸同器 【解释】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掷鼠忌器 【解释】犹言投鼠忌器。  君子不器 【解释】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不器:不像某一种器皿。君子博学多才,可胜任各种工作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历史上各朝各国的亡国之君是哪些
朝代:开国之君 亡国之君 夏朝: 禹帝姒文命 桀帝姒履癸 商朝: 成汤帝子天乙 纣帝子受辛 周朝:前1046-前256 西周: 周武王姬发 幽王姬宫湦 东周: 周平王姬宜臼 赧王姬 延 秦朝: 始皇帝嬴政 二世皇帝嬴胡亥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 西汉: 汉高祖刘邦 孺子刘婴 包括王莽(9-23)和更始帝(23-25) 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 献帝刘协 三国:220-280 曹魏: 魏文帝曹丕 元帝曹奂 蜀汉: 汉昭烈帝刘备 后主刘禅 孙吴: 吴大帝孙 乌程侯孙皓 晋朝:265-420 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 愍帝司马邺 东晋: 晋元帝司马睿 恭帝司马德文 十六国 304-439 南北朝:(420-589年) 南朝: 宋: 宋武帝刘裕 顺帝刘准 齐: 齐高帝萧道成 和帝萧宝融 梁: 梁武帝萧衍 敬帝萧方智 陈: 陈武帝陈霸先 后主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魏道武帝拓跋珪 孝武帝元修(攸月) 东魏: 魏孝静帝元善见 西魏: 魏文帝元宝炬 恭帝拓拨廓 北齐: 齐文宣帝高洋 幼主高恒 北周: 周孝闵帝宇文觉 静帝宇文阐 隋朝: 隋文帝杨坚 皇泰帝杨侗 唐朝: 唐高祖李渊 哀帝李柷 宋朝:960-1279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钦宗赵桓 南宋: 宋高宗赵构 末帝赵昺 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 顺帝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孛儿只斤铁木真(即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 思宗朱由检 清朝: 清世祖福临 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写亡国之痛的诗
泊秦淮》赏析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 秦淮:即秦淮河。相传秦时凿钟山以疏淮水,所以称秦淮河。 烟笼寒水月笼沙:为互文见义的句法,即“烟”、“月”都笼罩着“水”和“沙”。 商女:卖唱的歌女。 江:这里指秦淮河。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陈后主所作,后人看作亡国之音。 赏析: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评此诗为“绝唱”。在晚唐诗人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杜牧的这一首可以说是上乘之作。诗人通过写夜泊秦淮所见所闻,寄寓自己深沉的感慨。同时揭露了晚唐统治集团中的上层人物沉溺声色,醉生梦死的腐朽生活。 由东晋到宋、齐、梁、陈等王朝,都相继建都金陵,秦淮河就成为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寻欢作乐,纵情声色的所谓“金粉”之地。唐王朝建立后,虽然京城在长安,但秦淮河的情况仍然如昔。诗人夜泊秦淮,目睹红灯绿酒,耳闻笙歌艳曲,触景而生情,写了这首千年传诵的名篇。 首句写景。诗人描绘的是一幅月色迷朦,轻烟淡雾,笼罩寒水的图景。秦淮河的夜色是那样暗淡凄清,这就为全诗点染了环境,创造了气氛。第二句以“夜泊秦淮”点明上句所描写景物的具体地点,又以“近酒家”总领最后两句,并带出人物。从这两句的描写中,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的细密,艺术表现的匠心。如果照一般写法,第二句在前,第一句在后,那就显得平直呆板。现在诗人先以秦淮月色凄迷的景色开头,给人以强烈印象,同时以第二句承转,诗篇显得起伏跌宕。后两句抒情,是全诗的重点所在。这两句由“酒家”引出“商女”,由“商女”引出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由视觉到听觉,叙事中抒情,抒情中议论。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全诗构思颇具匠心,言近旨远,含蓄深沉,是杜牧七绝中的优秀篇章。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亡国皇帝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李存勖(公元885年至926年),应州人,小名亚子,李克用长子。自幼喜欢骑马射箭,胆力过人,为李克用所宠爱。少年时随父作战,11岁就与父亲到长安向唐廷报功,得到了唐昭宗的赏赐和夸奖。成人后状貌雄伟,稍习《春秋》,略通文义,作战勇敢,尤喜音声、歌舞、俳优之戏。当时,军阀混战、占据河东的李克用常被控制河南的朱全忠(即朱温)牵制围困,兵力不足,地盘狭小,非常悲观。李存勖劝说其父:“朱全忠恃其武力,吞灭四邻,想篡夺帝位,这是自取灭亡。我们千万不可灰心丧气,要积蓄力量,等待时机”。李克用听后大为高兴,重新振作起来,与朱全忠对抗。
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正月,李克用病死,李存勖于同月晋王位。办完丧事,他就设计捕杀了试图夺位的叔父李克宁,并率军解潞州(山西上党)之围。李存勖认为潞州是河东屏障,没有潞州对河东不利,所以他立即率军从晋阳出发,直取上党,乘大雾突围潞州的梁军,大获全胜。李存勖的用兵使朱全忠大惊,他说:“生子当如李亚子,克用为不亡矣!至如吾儿,豚犬耳!”(《资治通鉴》卷266)潞州围解,河东威振,控制镇州的王容和控制定州的王处直见形势骤变,也动摇了附梁的信心,竟和李存勖结成联盟共同对付后梁。后梁为了保护河北,不惜一切,出兵再战,于是双方在柏乡又展开了一场血战。柏乡之役,晋军有周德威等3000骑兵和镇州、定州兵;梁军有王景仁率的禁军和魏博兵八万。梁军守柏乡、以逸待劳,在地形、兵力、装备几方面处于优势;而晋军是骑兵,机动性和进攻能力大,对梁军构成威胁。战役开始,李存勖采用周德威建议,引诱梁兵出城,聚而歼之,晋军主动后撤。梁军主将王景仁果然上当,倾巢而出。晋军抓住机会,以骑兵猛烈突击梁军,周德威攻右翼,李嗣源攻左翼,鼓噪而进。这时晋军李存璋率领的骑兵大队也赶上,梁军丢盔弃甲,死伤殆尽。这一仗,使梁军丧失了对河北的控制,之后,朱全忠一听晋军就谈虎色变。而李存勖却进一步安定了河东局势,他息兵行赏,任用贤才,惩治贪官恶吏,宽刑减赋,河东大治。
李克用临死时,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刘守光),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公元911年,李存勖在高邑(河北高邑县)打败了朱全忠亲自统帅的50万大军。接着,攻破燕地,将刘仁恭活捉回太原。九年后,他又大破契丹兵,将耶律阿保机赶回北方。经过十多年的交战,李存励基本上完成了父亲遗命,于公元923年攻灭后梁,统一北方,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县西)称帝,国号为唐,不久迁都洛阳,年号“同光”,史称后唐。
李存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暗无知的蠢人。称帝后,他认为父仇已报,中原已定,不再进取,开始享乐。他自幼喜欢看戏、演戏,即位后,常常面涂粉墨,穿上戏装,登台表演,不理朝政;并自取艺名为“李天下”。有一次上台演戏,他连喊两声“李天下”!一个伶人上去扇了他个耳光,周围人都吓得出了一身冷汗。李存勖问为什么打他,伶人阿谀地说:“李”(理)天下的只有皇帝一人,你叫了两声,还有一人是谁呢?李存勖听了不仅没有责- ,反而予以赏赐。伶人受到皇帝宠幸,可以自由出入宫中和皇帝打打闹闹,侮辱戏弄朝臣,群臣敢怒而不敢言。有的朝官和藩镇为了求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还争着送礼巴结。李存勖还用伶人做耳目,去刺探群臣的言行,置身经百战的将士于不顾,而去封身无寸功的伶人当刺史。此外,李存勖还下令召集在各地的原唐宫太监,把他们作为心腹,担任官中各执事和诸镇的监军。将领们受到宦官的监视、侮辱,读书人也断了进身之路。同时,李存勖又派伶人、宦官抢民女入宫,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
公元926年,李存勖听信宦官谗言,冤杀了大将郭崇韬。另一战功卓著的大将李嗣源也险遭杀害。是年三月,李嗣源在将士们的拥戴下,率军进入汴京,准备自立为帝。李存勖得讯忙拿出内府的金帛赏给洛阳的将士,逼他们开赴汴水。军到中牟县,听说李嗣源已进入汴京。李存勖知道大势已去急返洛阳,路上兵立逃走一半。回到洛阳后,他试图抵抗李嗣源的进攻。四月,李嗣源先锋石敬瑭带兵逼进汜水关(河南荥阳汜水镇),李存勖决定自己率军去扼守。丁亥日,军队按照他的命令在洛阳城外等候出发,李存勖正用早餐。这时,被提升为直御(亲军)指挥使的伶人郭从谦趁军队都调到城外候命之机发动兵变,带着叛乱的士兵乱杀乱砍,火烧兴教门,趁火势杀入宫内,在混乱中射死了前来带领侍卫抵抗的李存勖。李嗣源攻入洛阳,派人从灰烬中找到了李存勖的一些零星尸骨,葬于雍陵。李嗣源自己又当上了皇帝。
李存勖死后的庙号为庄宗。
欧阳修是这样评价庄宗的:“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商女不知亡国恨的亡国是指哪个朝代
指的是南陈。
“商女不知亡国恨”出自《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
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翻译:
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扩展资料:
陈朝(557年—589年),史称南陈或南朝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为陈霸先于永定元年(557年)代南梁所建立,都建康(今南京),控制江陵以东、长江以南的、交趾以北的地区。
陈朝建立时已经出现南朝转弱,北朝转强的局面。陈朝刚建立时(557年)面临北方政的入侵,形势十分危急。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带领军队一举击败敌军,形势逐渐好转。
陈霸先于永定三年(559年)病逝,其侄陈文帝陈蒨即位,陈蒨大力革除南梁奢侈之风,使陈朝治稍为安定。天康元年(566年),陈蒨死,遗诏太子陈伯宗继位,于次年被文帝弟陈宣帝陈顼所废。
陈顼即位后,继续实行陈蒨时轻徭薄赋之策,使江南经济逐渐恢复。太建九年(577年),北周灭北齐。翌年,周陈在吕梁展开激战,周败陈,吴明彻被俘,淮南之地得而复失,江北州郡尽为北周所有。
太建十四年(582年),陈顼病死,太子陈叔宝继位,是为陈后主。后主不问政事,荒于酒色,陈朝政治已江河日下。
北方的隋文帝杨坚积极准备灭陈。祯明二年(588年),杨坚命其子杨广等统军攻陈(隋灭陈之战),至次年攻陷建康,南朝陈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陈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为什么用樱桃落尽表示亡国之痛
唔……是出自李后主那首临江仙吧?中华文化讲究繁花盛实形容一件事美盛(其实我觉得哪里都是这样……)然后李煜被押到汴梁嘛。看到春夏之际这种景象他就写下来了。后来就很多人引用这个典故形容亡国其实我觉得他看到其他的景象他也写的……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四个字的成语最后一个字是器的有哪些
布被瓦器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斗筲之器 筲:仅容一斗二升的竹器。比喻气量狭窄的人。
瑚琏之器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将相之器 将:将帅;相:宰相;器:度量,才干。有担任将帅或宰相的度量和才能。
投鼠忌器 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薰莸同器 薰:香草,比喻善类;莸:臭草,比喻恶物。香草和臭草放在一起。比喻善恶同处,恶者掩善。
凡偶近器 指平庸之辈;普通人才。
怀才抱器 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同“怀材抱器”。
怀材抱器 犹言德才兼备。既有好的思想品质,又有工作的才干和能力。材,才能;器,器度。
积厚成器 指根基深厚,养成才干。
上根大器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亡国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
熏莸同器 熏:香草;莸:臭草。香草与臭草收藏在同一容器内。比喻好人与坏人共处。
掷鼠忌器 犹言投鼠忌器。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亡什么之什么成语
亡王之机、
亡国之音、
亡国之语、
亡国之本、
亡命之徒、
亡国之臣、
亡国之社、
亡国之主、
亡国之道、
亡羊之叹、
亡国之器、
亡国之事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亡国之君败军之将类小说
这种书很少的,我只能提供一点侧面描写这类角色的小说,他们不会成为主角的!《天行健》后面几章便有类似的描写,你看看啊!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
——“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的隋炀帝杨广。千百年来,隋炀帝杨广的政治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封建帝王,色中饿鬼,既昏且暴。纵观历史,杨广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也许是以次代长当上皇帝这不光彩不道德的举动,造成了杨广过于功名化的心理,他即位后,急切地兴办大型公共工程,营建东都洛阳控扼山东,修筑长城巩固国防,开凿大运河以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西出玉门,经略丝绸之路,遣使远出波斯,渡海通使日本,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征讨高句丽,也有他的理由,也圣王之业,先有其父杨坚,后有其表侄李世民都对高句丽过不去,何为杨广个人之非?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诗人,自小善文,诗赋雄丽,文才盖世,不仅能写气势雄浑的边塞诗,而且能写情意缠绵的宫体怨诗。他热爱艺术,喜好书法美术,并以国家财力倡导歌舞、百戏、燕乐,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炀帝时代,设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兴办学校,整理图籍,统一经学,热心科技事业,推行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政策,对古代思想文化及科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隋炀帝改革官僚管理制度,省并州县,精简机构,减少行政开支。隋炀帝制定的《大业律》是一部比较规范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十四年时间,一个封建帝王干了这么多事,取得这么多政绩,不能不说是功业隆显。如是,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帝王能与隋炀帝杨广比肩? 隋炀帝杨广五十岁魂断江都,草葬雷塘,早已是腐草无萤火,垂柳有暮鸦。隋炀帝成为千百年来遭人唾骂的暴君,怪就怪他不讲仁德,不施仁政,滥用力,不惜民力,漠视民生,无视民意。一个不重视民生,不尊重民意,不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不存民、保民、养民的君王或政党,所建功业再大,也只能是暴君或暴政。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究竟是词人的性情导致他亡国之君的悲剧下场,还是亡国之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作为杰出词人的艺术辉煌? 南唐立国只有三十八年,经历先主李升、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先主礼贤重文,中主有文士风范,这种充满艺术氛围和气质的帝王之家,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后主李煜长期受其熏陶,自然是“器轻志放,无人君度”。李煜的人生最大理想是做一名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无意于君王。在一幅《春江图》上,李煜题写的《渔父词》曰: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潴,酒满殴,万倾波中得自由。” 一叶扁舟,一枝钩竿,逍遥山水,自在人生。词语话中,透露出后主的人生志趣与理想。当皇帝是李煜不得已的事。公元九五九年,李煜的长兄即太子李弘因病身亡,他被封为吴王,立为太子。不到半年,中主暴病离世,李煜只得顶上去,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家国。真是有人处心积虑追逐君位而不得,有人真心诚意逃避君位而不能。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坦露了心声“臣本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可知他心向神往的,完全是超越尘俗的山林生活。以这样的理想和气质为一国之君,又遭逢具有“大风起兮云飞扬”气势的宋太祖这位政治对手,不为人臣虏才怪呢?当了亡国之君,后主处境更为难堪,心灵更为伤痛。在汴京的一座小楼上,后主自然又多了些感怀辞庙去国的词句,便使得后人读到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李煜身上没有应验,宋太宗把这些词句放进了“牵机药”,结果了南唐后主李煜仅有四十三岁的性命。 ——“并非亡国之君而亡国”的崇祯皇帝。在明朝,崇祯朱由检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祖父万历皇帝时就初见端倪。熹宗朱由校死后无子,崇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情形是魏忠贤擅朝政,营私阉党,倾朝野。面对强劲的政敌,崇祯不动声色逐凶除奸,在与魏党的较量中,显示出独具的胆识、魄力和韬略。 多事之秋,使崇祯求治心切,但适得其反。他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人不,更换频繁,惩处随意,下狱袁崇焕,逼走洪承畴,使臣僚离心离德。勤于理政,事必躬亲,但刚愎自用,终成孤家寡人,到煤山上吊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去,为其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崇祯一朝,最遭人痛斥的是三饷加派,使百姓怨声载道,“致民穷祸结,误国良深”。面对“事事乃亡国之象”,面对李家大军直逼北京城,崇祯所能做的就是向天下子民深刻检讨临朝十七年的政绩:一是“乃年年征战,加派日多,本欲安民,未免重累”;二是“贪官污吏乘机巧取,加耗鞭朴,日为尔苦”;三是“将懦兵骄,莫敢用命,焚灼淫掠,视尔如仇”。这反省毕竟为时已晚,谁能听得到听得进?1644年3月18日,面对内城陷落,崇祯唯一能做的,是亲自为三个儿子换衣系带,劝他们逃生。对女儿却没了这份心思,只得挥剑向十六岁的长平公主砍去,便叹“尔何为生吾家?”。对皇后们,也逐一命其自缢。十九日子刻,崇祯用一根绳带结束了年仅三十五的生命。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最新txt全集下载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很抱歉,回答者上传的附件已失效
内容预览:
亡国公主之侍寝囚奴(完结)
靖康之变
公元1126年闰11月底,宋钦宗被父亲宋徽宗禅让即位之后,真可谓是不堪大任,懦弱无能,有人不能用,有财不能守,在自己都亲自挂帅出征的情况下虽然也激起了汴京军民的亢奋,可惜,同年12月15日汴京被金兵攻破,金帝废宋徽宗与子赵桓为庶人。
公元1127年3月底, 金国皇帝将徽、钦二帝,连同后妃、宗室,百官数千人,以及教坊乐工、技艺工匠、法驾、仪仗、冠服、礼器、天文仪器、珍宝玩物、皇家藏书、天下州府地图等押送北方,汴京中公私积蓄被掳掠一空,北宋灭亡。因此事发生在靖康年间,史称“靖康之耻”。
宋钦宗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由于自己的优柔寡断会连累到自己的亲人,更没有想到的是金人竟然将自己掠走,要作为阶下囚,历经一百多年的宋朝就这样断送在了自己的手上,说实在的死的心都有了,但也只是想了想,毕竟自己的亲弟弟逃走了,恢复大宋河山还是有机会的,无论如何保命是最重要的,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皇上救我!”宋……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张岱的文言文翻译
《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毛皮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空与云层,远山与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较清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和舟中的两三个人影罢了。   (我)到了亭子上,(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了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喝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名,(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我回来岸边下船时,船夫自言自语说道:“不要说相公您痴迷,还有和您一样痴的人呢!”《白洋潮》   原文   故事,三江看潮,实无潮看。午后喧传曰:“今年暗涨潮。”岁岁如之。   庚辰八月,吊朱恒岳少师至白洋,陈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余遄往,章侯、世培踵至。   立塘上,见潮头一线,从海宁而来,直奔塘上。稍近,则隐隐露白,如驱千百群小鹅擘翼惊飞。渐近,喷沫溅花,蹴起如百万雪狮,蔽江而下,怒雷鞭之,万首镞镞,无敢后先。再近,则飓风逼之,势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走避塘下。潮到塘,尽力一礴,水击射,溅起数丈,著面皆湿。旋卷而右,龟山一挡,轰怒非常,炮碎龙湫,半空雪舞。看之惊眩,坐半日,颜始定。   先辈言:渐江潮头,自龛、赭两山漱激而起。白洋在两山外,潮头更大,何耶?   译文   (按照)旧例,(我)在三江镇看潮,其实没有潮水可以看。午后有人喧闹着传道:“今年暗涨潮啊!”年年(都)像这样。   明崇祯十三年八月,(我) 到白洋祭奠朱恒岳少师,与陈章侯、祁世培一起。海塘上有人呼喊着看潮,我迅速前往(海塘)去看,章侯、世培接踵而至。   (我)站在岸上,远远地看见潮头像一条线,从海宁奔腾而来,一直到岸上。(潮水)稍稍靠近了一点,(浪花)就隐隐约约露出白色,像驱赶千百群小鹅张开翅膀拍水飞迸。渐渐又靠近了一点,(潮水)喷出的泡沫溅起的水花,蹦跳起来像百万头雪狮,遮蔽了大江奔流而下,好像有怒雷鞭打它们一样,百万头雪狮攒聚在一起,没有一头敢落后,拼命争先。又靠近了一点,(浪潮)像飓风一样逼来,水势(就像)将要拍打着岸而上。看的人惊慌后退,跑着躲避到岸下。潮到岸上,尽力一撞,水花冲击射开,溅起几丈高(的浪花),看潮人的脸都被打湿了。(潮水)迅速向右旋转翻滚,被白洋山一挡,潮水好像十分愤怒,水花四激,好像大炮把雁荡山瀑布打碎了,像漫天大雪在飞舞,看的人心惊目眩。(我)看到这样的情景心惊目眩,坐了好长时间,神色才恢复平静。   先辈说:“浙江潮头,从龛、赭两座山冲刷激荡而起。”白洋山在这两座山之外,(但)潮头却更大,这是为什么呢? 张岱(1597年~1679年)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高祖天复,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肃行太仆卿。曾祖张元汴,隆庆五年(1571)状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读,詹事府左谕德。祖父张汝霖,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广西参议。父张耀芳,副榜出身,为鲁藩右长史。张岱的出身,又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先辈均是饱学之儒,精通史学、经学、理学、文学、小学和舆地学。被舅父夸为“今之江淹”。天复、元汴父子曾撰修《绍兴府志》《会稽志》及《山阴志》,“三志并出,人称谈迁父子。”(《家传》)(下引张岱诗文及评论出自上海古籍出社1991年出、夏咸淳点校的《张岱诗文集》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学,博览群书。”(同上)至老,手不释卷。曾积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韵山》,后因与《永乐大典》类同而辍笔(《陶庵梦忆韵山》)。张氏三世藏书,岱“自垂髫聚书四十年,不下三万卷。”(《陶庵梦忆三世藏书》)张岱的出身,还是一个文艺之家。祖孙几代都工诗擅文,咸有著述。天复有《鸣玉堂稿》,元汴有《不二斋稿》,汝霖有《石介园文集》,耀芳“善歌诗,声出金石。”(《家传》)张氏从汝霖起,自蓄声伎,讲究此道。耀芳“教习小蹊,鼓吹戏剧。”(《家传》)到张岱这辈,则“主人精赏鉴,延师课戏,童手指千。蹊童到其家,谓‘过剑门’,焉敢草草。”(《陶庵梦忆过剑门》)他拜师学琴,习曲三十余首,指法“练熟还生,以涩勒出之。”(同上《绍兴琴派》)并“结丝社,月必三会之。”(同上《丝社》)张岱仲叔联芳,“能写生,称能品”,与沈周、文征明、董其昌、李流芳辈“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鉴赏,“所遗尊?、卣彝、名画、法锦,以千计。”(《附传》)张岱耳濡目染,亦自手眼不低,所作种种文物古玩之题铭,诸多磁窑铜器之品评,确为行家里手。   张岱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明中叶以后,宦官擅,奸臣当道,特务横行,党争酷烈,内忧外患,愈演愈烈。贤能忠直,或被贬逐,或遭刑戮。与此同时,思想界涌现了一股反理学、叛礼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贽为代表的王学左派,公开标榜利欲、欲为人之本性,反对理学家的矫情饰性,主张童心本真,率性而行。这无疑是对传统礼教的反叛,对程朱“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的挑战。在 《陶庵梦忆》这种思潮的推动下,文人士子在对社会黑暗绝望之余,纷纷追求个性解放:纵欲于声色,纵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质和精神的满足。他们一方面标榜高雅清逸,悠闲脱俗,在风花雪月、山水园林、亭台楼榭、花鸟鱼虫、文房四宝、书画丝竹、饮食茶道、古玩珍异、戏曲杂耍、博弈游冶之中,着意营造赏心悦目、休闲遣兴的艺术品味,在玩赏流连中获得生活的意趣和艺术的诗情;另一方面他们在反叛名教礼法的旗号下,放浪形骸,纵情于感官声色之好,穷奢极欲,焚膏继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人情以放荡为快,世风以侈靡相高。”(张瀚《松窗梦语》卷七)如果说前者主要表现他们的避世玩世的话,那么后者主要发泄他们的傲世愤世。在张氏祖孙的交游中,不乏这样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黄汝亨、陈继儒、陶望龄、王思任、陈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这样的家庭出身,这样的社会思潮、人文氛围,造就了张岱的纨绔习气和名士风度,决定了他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和《琅嬛文集》的主要内容。  张岱自称:少为纨绔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好华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橘虐,书蠹诗魔。(《自为墓志铭》)可谓纨绔子弟的豪奢享乐习气和晚明名士文人纵欲玩世的颓放作风兼而有之。张岱博洽多通,经史子集,无不该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猎。虽无缘功名,却有志撰述。一生笔耕不辍,老而不衰。所著除《自为墓志铭》中所列十五种之外,还有《王郎诗集》《有明于越三不朽图赞》《石匮书后集》《奇字问》《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历》《历书眼》《涫朗乞巧录》《柱铭对》《夜航船》、杂剧《乔坐衙》、传奇《冰山记》等共三十余种。其中《夜航船》一书,内容殆同百科全书,包罗万有,共计二十大类,四千多条目。张岱涉猎之广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奋,于此可 《琅嬛文集》见。而他与一般玩物之纨绔、玩世之名士的畛域,也于此分界。   张岱对于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胜其愤的,并将其愤世嫉俗之情,寓于山水:以绍兴府治,大如蚕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灿若列眉,尚于八山之外,犹遗黄琢。则郡城之外,万壑千岩,人迹不到之处,名山胜景,弃置道旁,为村人俗子所埋没者,不知凡几矣。(《黄琢山》)余因想世间珍异之物,为庸人埋没者,不可胜记。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烟凑集之中,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识其面目,反举几下顽石以相诡溷。何山之不幸,一至于此。(《峨眉山》)   这两段文字,一则言名山胜景被埋没之多,另一则言其被埋没之易。在反复回环的议论感叹之中,发泄了他不遇的憾恨和对世俗的鄙薄,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记》的骚体之精髓。但宗子毕竟不同于宗元:“山果有灵,焉能久困?余为山计,欲脱樊篱,断须飞去。”(《峨眉山》)他比宗元多了一分自信,多了一分诙谐。  与前辈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届知命的张岱经历了天老地荒的巨变:满清入主,社稷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败。他坦言自己“学节义不成”(《自为墓志铭》),“忠臣邪,怕痛。”(《自题小像》)只能“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断炊。”(《自为墓志铭》)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亲自舂米担粪:“身任杵臼劳,百杵两歇息”“自恨少年时杵臼全不识。因念犬马齿,今年六十七。在世为废人,赁舂非吾职。”(《舂米》)“近日理园蔬,大为粪所困。”“婢仆无一人,担粪固其分。”“扛扶力不加,进咫还退寸。”(《担粪》)今昔生活对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醉方醒,恶梦始觉”(《蝶庵题像》)再忆梦寻梦,撰成《二梦》,“持向佛前,一一忏悔。”(《自为墓志铭》)他也曾“作自挽诗,每欲引决,因《石匮书》未成,尚视息人世。”(同上)在极其艰难的物质条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状态下,前后历时二十七年(其中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讹,撰成《石匮书》这部二百二十卷纪传体明史的煌煌巨著。后又续撰成《后集》以纪传体补记明崇祯及南明朝史事。诚如清毛奇龄在《寄张岱乞藏史书》中所称:“将先生慷慨亮节,必不欲入仕,而宁穷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编者,发皇畅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灵爽在天,所几经保而护之式而凭之者也。”   关于《陶庵梦忆》的写作,作者在《梦忆序》中自云:   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今当黍熟黄粱,车旅蚁穴,当作如何消受?遥思往事,忆即书之。持向佛前,一一忏悔。不次岁月,异年谱也;不分门类,别志林也。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面前不得说梦矣。余今大梦将寤,犹事雕虫,又是一番梦呓。因叹慧业文人,名心难化。正如邯郸梦断,漏尽钟鸣,卢生遗表,犹思摹拓二王,以流传后世,则其名根一点,坚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犹烧之不失也。作者梦醒,而忆梦记梦,真邪,梦邪?真而成梦,梦又似真,这是作者的心态;悔邪,喜邪?悔而翻喜,喜而实悲,这是作者的心情。这种极其复杂矛盾的心情、百感交集的心态,在他的《自为墓志铭》中表现得最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诩者,如列数平生著述,追忆6岁时巧对陈继儒所试屏联之事;有自夸兼自悔者,如所列种种少时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梦醒彻悟者:“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梦忆》,以朱明发迹之钟山为卷首,悲叹“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岁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麦饭,思之猿咽。”以营造自己的生圹,于梦醒之后,寻得的王郎?福地煞尾(《陶庵梦忆·王郎?福地》),是有不胜铜驼荆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孟元志的《东京梦华录》、吴自牧的《梦粱录》,“均于地老天荒,沧桑而后不胜身世之感。兹编实与之同。”(《陶庵梦忆跋》)所不同者,张岱用的是小品文这种文体,且“间涉游戏三昧”而已。《梦忆》的内容十分丰富,所记风土民俗,地域遍及会稽、杭州、苏州、镇江、南京、扬州、兖州、泰安等地;时节则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风俗则涉及张灯烟火,庙会香市,观荷扫墓,演戏赏月,观潮赛舟,校猎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总总,琳琅满目。“奇情奇文,引人入胜,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金忠淳《陶庵梦忆跋》)《梦忆》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其中有追忆怀恋,如《张氏声伎》、《方物》和《不二斋》;有调侃嘲讽,如《嘘社》、《张东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赞誉,如《濮仲谦雕刻》、《姚简叔画》、《柳敬亭说书》;也有揭露,如《陶庵梦忆包涵所》,描写副使包涵所“穷奢极欲,老于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华纵欲,可见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陶庵梦忆冰山记》,描写该剧演出时,观者数万人。当演到魏党“杖范元白,逼死裕妃时,观众怒气忿涌,噤断护惜。至颜佩韦击杀缇骑,枭呼跳蹴,汹汹崩屋。”反映出民心民意对阉竖当政的厌恶和气愤。《陶庵梦忆·二十四桥风月》写二更灯烬,那些“尚待迟客”的妓女,“或发娇声,唱《擘破玉》等小词,或自相谑浪嘻笑,故作热闹,以乱时候;然笑语哑哑声中,渐带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见老鸨,受饿、受笞,俱不可知矣。”揭示了繁华掩盖下的凄惨,强颜欢笑掩盖下的辛酸。总之,“兹编载方言巷咏,嬉笑琐屑之事。然略经点染,便成至文。读者如历山川,如睹风俗,如瞻宫阙宗庙之丽。殆与《采薇》、《麦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诙谐者欤?”(佚名《陶庵梦忆·序》)对张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观。如在《姚长子墓志铭》中,他为姚长子这位以自己的牺牲为代价,计歼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乡百姓于劫难的佣仆树碑立传,赞颂其风节功绩:“醢一人,活几千万人,功那得不思?仓卒之际,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乡。”焉知作者树碑立传的目的,不是在借旌表抗倭义烈,赞颂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蕴涵的爱国之情,是显而易见的。在《赠沈歌叙序》中,他盛赞友人沈素先“坚操劲节,侃侃不挠,固刀斧所不能磨,三军所不能夺矣。国变之后,寂寞一楼,足不履地,其忠愤不减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惨耳。”他觉得“忠臣义士,多见于国破家亡之际。如敲石出火,一闪即灭。”“不急起收之,则火种灭矣。”(《越绝诗小序》)所以他选辑《越绝诗》和《于越三不朽图》为之作赞作序。为使“忠义一线不死于人心”,他编撰《古今义列传》,“自史乘旁及稗官,手自钞集”(《古今义列传序》),“十年搜得烈士数百余人,乎自删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义列传序》)可谓用心良苦。 《西湖梦寻》是张岱的山水园林小品。王雨谦〈西湖梦寻序〉称:张陶庵盘礴西湖四十余年,水尾山头,无处不到。湖中典故,真有世居西湖之人所不能识者,而陶庵识之独详;湖中景物,真有日在西湖而不能道者,而陶庵道之独悉。今乃山川改革,陵谷变迁,无怪其惊惶骇怖,乃思梦中寻往也。   在他之前,田汝成已撰有《西湖游览志》和《续志》。张岱的《梦寻》于《田志》多有采取,“张氏是编,乃于杭州兵燹之后,追记旧游。以北路、西路、南路、中路、外景五门,分记其胜。每景首为小序,而杂采古今诗文列其下。岱所自作尤夥,亦附著焉。其体例全仿刘侗《帝京景物略》,其诗文亦全沿公安、竟陵之派。”《四库全书总目》这段话,没有指出张岱的《梦寻》,于《田志》从体例到内容,多有采取和仿照,对照两书,不难看出。当然,《梦寻》和《田志》也有诸多不同。张岱自述其祖父有别墅寄园在西湖,他本人也曾读书李氏岣嵝山房。在阔别西湖二十八年期间,西湖无日不入其梦中。后于甲午(1654)、丁酉(1657)两至西湖。兵燹战火之后的西湖,“一带湖庄,仅存瓦砾。”“凡昔日之弱柳夭桃、歌楼舞榭,如洪水淹没,百不存一矣。”作者以为“余为西湖而来,今所见若此,反不若保我梦中之西湖,尚得安全无恙也。”于是“作《梦寻》七十二则,留之后世,以作西湖之影。”(《西湖梦寻自序》)《梦寻》是作者在西湖“无日不入梦”,“未尝一日别”,这种魂牵梦绕的忆旧恋旧情结中,抒发家国之痛的:李文叔作《洛阳名园记》,谓以名园之兴废,卜洛阳之盛衰;以洛阳之盛衰,卜天下之盛衰。诚哉,言也。余于甲午年,偶涉于此。故宫离黍,荆棘铜驼,感慨悲伤,几效桑苎翁之游笤溪,夜必恸哭而返。(《柳州亭》)在作者所有的小品文中,这是他抒发亡国之痛、黍离之悲最强烈、最鲜明的一则;是他的《两梦》的基调,也是他的《梦寻》与《田志》最大的不同。 张岱的小品,萃于《两梦》和《文集》中,《文集》的文体,则传、记、序、跋、书、檄、铭、赞均有;内容则以传人、论诗、品文、评史为主,集中体现了张岱的诗文创作原则和主张,反映了他的审美理想和追求。   张岱论传人,则谓“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陶庵梦忆祁止祥癖》)这与袁宏道所说:“世人但有殊癖,终身不易,便是名士。”(《与潘景升书》)如出一辙。以有癖、有疵,为有深情,有真气,为有与众不同的个性,为有傲世刺世的锋芒,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羁,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现。张岱(《自为墓志铭》)坦陈的种种所好,即是癖,是疵,而他所传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异人传》云:   余家瑞阳之癖于钱,须张之癖于酒,紫渊之癖于气,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书史,其一往深情,小则成疵,大则成癖。五人者,皆无意于传,而五人之负癖若此,盖亦不得不传之者矣。   其他如祁止祥,“有书画癖,有蹴鞠癖,有鼓钹癖,有鬼戏癖,有梨园癖。”(《陶庵梦忆祁止祥癖》)王思任有谑癖,号谑庵,以致“莅官行政,摘伏发奸,以及论文赋诗,无不以谑用事。”(《王谑庵先生传》)鲁云谷有洁癖:“恨,恨酒,恨人撷花,尤恨人唾痍秽地,闻喀痰声,索之不得,几学倪迂,欲将梧桐斫尽。”(《鲁云谷传》)正因为他能抓住传主的癖和疵来着力刻画,所以笔下的人物,个个鲜活,人人传神。   张岱传人撰史,力求其真。自言:“笔笔存孤异之性,出其精神,虽遇咸阳三月火,不能烧失。”(《跋张子省试牍三则》)“生平不喜作谀墓文,间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惬人意,屡思改过,愧未能也。”(《周宛委墓志铭》)“心如止水秦铜,并不自立意见,故下笔描绘,妍媸自见。敢言刻画,亦就物肖形而已。”(《与李砚翁》)他认为“有明一代,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石匮书序》),总之失真。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语必求确”,“稍有未核,宁阙勿书。”(同上)作者以写真传神为其传撰史的美学追求,力求“得一语焉,则全传为之生动;得一事焉,则全史为之活现。苏子瞻灯下自顾,见其颊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见者皆失笑,知其为东坡。盖传神正在阿堵耳。”(《史阙序》)在这样的审美追求和创作原则指导下,张岱在《王郎文集》、《梦忆》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优,也有医生僧侣,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构成社会众生相。无论是传,还是兼记,一经作者刻画点染,人物便声口毕肖,须眉皆动。如《扬州瘦马》中状娶妾者相瘦马一节曰:黎明,即促之出门。媒人先到者,先挟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马家,坐定,进茶。牙婆扶瘦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走。曰:“姑娘转身”,转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瞧瞧”,尽褫其袂,手出,臂出,肤亦出。曰:“姑娘瞧相公”,转眼偷觑,眼出。曰:“姑娘几岁了?”曰几岁,声出。曰:“姑娘再走走”,以手拉其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门裙幅先响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请回”。一人进,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   作者纯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与瘦马的动作的重复,把这段牙婆一手导演的木偶戏,演绎的活灵活现。客观而深刻地揭露了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马)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者对这种陋风丑习的厌恶之情。作者还善于精择细节,渲染气氛,为人物传神写照。如《柳敬亭说书》中状柳敬亭说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其描写刻画,微入毫发,然又找截干净,并不唠叨勃快。声如巨钟,说到胫节处,叱诧叫喊,汹汹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内无人,破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瓮瓮有声。闲中着色,细致如此。   如此描写,真可谓“闲中着色”,“微入毫发”。他笔下的人物,千人千面,个个灵动活现。如余若水之清高甘贫,倔强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乐为乐;沈歌叙之侠肠高义;王月生之孤高;张燕客之卞急暴躁,无不呼之欲出。所以陈继儒称其“条序人物,深得龙门精魄。典瞻之中,佐以临川孤韵,苍翠笔底。赞语奇峭,风电云霆,龙蛇虎豹,腕下变现。”(《古今义烈传序》)张岱为文撰史,极重一个“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扬。”“眼明手辣,心细胆粗。眼明,则巧于掇拾;手辣,则易于剪裁;心细,则精于分别;胆粗,则决于去留。”(《廉书小序》)主张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统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见万里。所谓“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里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几个“一”字,别具匠心地选用了几个表示微小的量词如“痕”、“点”、“芥”、“粒”等,不仅选词新奇,而且用之以极小反衬天地之极大。全文不到二百字,却能写尽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传尽西子雪妆的风姿神韵。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张岱着力描写月影湖光中的世态众生,各色各等的看月之人。在相互比照中,刻画了他们赏月的不同处所、方式和场面,披露了他们赏月的不同动机,辛辣嘲讽了那些俗不可耐,却偏要附庸风雅的豪门富户。作者还成功地运用了几组反衬:平时的避月如仇,反衬是夕的列队争出,趋“月”若鹜,是“好名”;铺陈二更前的喧闹嘈杂,反衬夜阑更深后的雅静清幽;用众人的顷刻兴尽,争先离去,反衬吾辈的兴始高,意方浓。美丑既分,雅俗自明。所绘情景,所状人物,都能穷形极状,历历逼真。无怪乎祁彪佳赞誉其“点染之妙,凡当要害,在余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数十字辄尽情状。及穷事际,反若有千百言在笔下。”(《义烈传序》)如此传人、叙事、撰史,深得小品三昧。   张岱有泉石膏肓,痴于山水,癖于园林。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标榜清高,避世脱俗的一种方式。无论山水,还是园林,张岱都崇尚清幽、淡远、自然、真朴。这种审美意趣和追求,反映在他的小品中。他认为“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并为当初“鹿鹿风尘”,未能应召赴隐而“至今犹有遗恨。”(《西湖梦寻·西溪》他赞赏筠芝亭“浑朴一亭耳。太仆公造此亭成,亭之外,更不增一椽一瓦,亭之内,亦不设一扉一槛,此其有意在也。”(《陶庵梦忆·筠芝亭》)他欣赏献花阁上有“层崖古木,高出林表”,下有“支壑回涡,石拇棱棱,与水相距。阁不槛,不牖;地不楼,不台,意正不尽也。”后来“五雪叔归自广陵,一肚皮园亭,于此小试。台之,亭之,廊之,栈道之。照面楼之侧,又堂之,阁之,梅花缠折旋之。”张岱对这些弄巧成拙的做法,不以为然,认为“未免伤板,伤实伤排挤,意反局嵴。”(《陶庵梦忆·献花阁》)在《陶庵梦忆·范长白》中,他认为“地必古迹,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学问。但桃则溪之,梅则屿之,竹则林之,尽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篱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布置命名,既要体现主人的儒雅学问,又要体现他的艺术个性和意趣情韵。这正是张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学品位,也是他品诗论文的标准。   张岱品诗平文论艺,以冰雪为喻,崇尚生气、真气。他说:“盖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若夫诗,则筋节脉络,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气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则其诗必不佳。”(《一卷冰雪文后序》)“自弹琴拨阮,蹴鞠吹箫,唱曲演戏,描画写字,作文做诗,凡百诸项,皆藉此一口生气。得此生气者,自致清虚;失此生气者,终成渣秽。”(《与何紫翔》)他品评诗文,还崇尚空灵。认为冰雪之气,“受用之不尽者,莫深于诗文。盖诗文只此数字,出高人之手,遂现空灵;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一卷冰雪文序》)“故诗以空灵,才为妙诗。”然而他所崇尚的空灵,并非“率意顽空者”,而是必须“以坚实为空灵”的基础:“天下坚实者,空灵之祖。故木坚,则焰透;铁实,则声宏。”(《跋可上人大米画》)所以他又推崇真实切近:“食龙肉,谓不若食猪肉之味为真也;貌鬼神,谓不若貌狗马之形为近也。”(《张子说铃序》)这样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种空灵晶映之气,寻其笔墨,又一无所有。”(祁豸佳《西湖梦寻序》)这是一种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灵的境界。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中国历史上最值得同情的亡国之君
——“莫道有才能治国,须知亡国亦由才”的隋炀帝杨广。千百年来,隋炀帝杨广的政治形象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位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封建帝王,色中饿鬼,既昏且暴。纵观历史,杨广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帝王。也许是以次代长当上皇帝这不光彩不道德的举动,造成了杨广过于功名化的心理,他即位后,急切地兴办大型公共工程,营建东都洛阳控扼山东,修筑长城巩固国防,开凿大运河以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系。西出玉门,经略丝绸之路,遣使远出波斯,渡海通使日本,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征讨高句丽,也有他的理由,也圣王之业,先有其父杨坚,后有其表侄李世民都对高句丽过不去,何为杨广个人之非? 隋炀帝杨广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诗人,自小善文,诗赋雄丽,文才盖世,不仅能写气势雄浑的边塞诗,而且能写情意缠绵的宫体怨诗。他热爱艺术,喜好书法美术,并以国家财力倡导歌舞、百戏、燕乐,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炀帝时代,设立了科举取士的制度,兴办学校,整理图籍,统一经学,热心科技事业,推行儒、释、道三教并重的政策,对古代思想文化及科教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隋炀帝改革官僚管理制度,省并州县,精简机构,减少行政开支。隋炀帝制定的《大业律》是一部比较规范的封建法典,对后世有一定影响。十四年时间,一个封建帝王干了这么多事,取得这么多政绩,不能不说是功业隆显。如是,中国历史上有几位帝王能与隋炀帝杨广比肩? 隋炀帝杨广五十岁魂断江都,草葬雷塘,早已是腐草无萤火,垂柳有暮鸦。隋炀帝成为千百年来遭人唾骂的暴君,怪就怪他不讲仁德,不施仁政,滥用力,不惜民力,漠视民生,无视民意。一个不重视民生,不尊重民意,不以人民意志为意志,不存民、保民、养民的君王或政党,所建功业再大,也只能是暴君或暴政。 ——“绝代才人,薄命君王”的南唐后主李煜。李煜兼有亡国之君与杰出词人的双重身份。究竟是词人的性情导致他亡国之君的悲剧下场,还是亡国之君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作为杰出词人的艺术辉煌? 南唐立国只有三十八年,经历先主李升、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代。先主礼贤重文,中主有文士风范,这种充满艺术氛围和气质的帝王之家,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后主李煜长期受其熏陶,自然是“器轻志放,无人君度”。李煜的人生最大理想是做一名远离尘寰、逍遥山林的隐逸之士,无意于君王。在一幅《春江图》上,李煜题写的《渔父词》曰: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潴,酒满殴,万倾波中得自由。” 一叶扁舟,一枝钩竿,逍遥山水,自在人生。词语话中,透露出后主的人生志趣与理想。当皇帝是李煜不得已的事。公元九五九年,李煜的长兄即太子李弘因病身亡,他被封为吴王,立为太子。不到半年,中主暴病离世,李煜只得顶上去,撑起这风雨飘摇的家国。真是有人处心积虑追逐君位而不得,有人真心诚意逃避君位而不能。在《即位上宋太祖表》中,李后主坦露了心声“臣本诸子,实愧非才。自出胶庠,心疏利禄。思追巢、许之余尘,远慕夷、齐之高义。”可知他心向神往的,完全是超越尘俗的山林生活。以这样的理想和气质为一国之君,又遭逢具有“大风起兮云飞扬”气势的宋太祖这位政治对手,不为人臣虏才怪呢?当了亡国之君,后主处境更为难堪,心灵更为伤痛。在汴京的一座小楼上,后主自然又多了些感怀辞庙去国的词句,便使得后人读到了“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国家不幸诗人幸”在李煜身上没有应验,宋太宗把这些词句放进了“牵机药”,结果了南唐后主李煜仅有四十三岁的性命。 ——“并非亡国之君而亡国”的崇祯皇帝。在明朝,崇祯朱由检算得上是一位励精图治、有所作为的皇帝。只是时运不济,他接手的是一个内外交困的烂摊子,衰亡的征兆在他祖父万历皇帝时就初见端倪。熹宗朱由校死后无子,崇祯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承皇位,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的情形是魏忠贤擅朝政,营私阉党,倾朝野。面对强劲的政敌,崇祯不动声色逐凶除奸,在与魏党的较量中,显示出独具的胆识、魄力和韬略。 多事之秋,使崇祯求治心切,但适得其反。他深知用人为第一要务,不拘一格起用人才,但用人不,更换频繁,惩处随意,下狱袁崇焕,逼走洪承畴,使臣僚离心离德。勤于理政,事必躬亲,但刚愎自用,终成孤家寡人,到煤山上吊时,只有一个太监陪他而去,为其社稷殉葬的也不过寥寥数人。崇祯一朝,最遭人痛斥的是三饷加派,使百姓怨声载道,“致民穷祸结,误国良深”。面对“事事乃亡国之象”,面对李家大军直逼北京城,崇祯所能做的就是向天下子民深刻检讨临朝十七年的政绩:一是“乃年年征战,加派日多,本欲安民,未免重累”;二是“贪官污吏乘机巧取,加耗鞭朴,日为尔苦”;三是“将懦兵骄,莫敢用命,焚灼淫掠,视尔如仇”。这反省毕竟为时已晚,谁能听得到听得进?1644年3月18日,面对内城陷落,崇祯唯一能做的,是亲自为三个儿子换衣系带,劝他们逃生。对女儿却没了这份心思,只得挥剑向十六岁的长平公主砍去,便叹“尔何为生吾家?”。对皇后们,也逐一命其自缢。十九日子刻,崇祯用一根绳带结束了年仅三十五的生命。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9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