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的成语「疑信参半」

2023年04月18日成语大全109

成语“疑信参半”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疑信參半
成语读音:yí xìn cān bàn
成语简拼:YXCB
成语注音:一ˊ ㄒ一ㄣˋ ㄘㄢ ㄅㄢ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半信半疑、似信非信
反义词:信以为真、疑神疑鬼、深信不疑
读音纠正:参,不能读作“cēn”。
错字纠正:疑,不能写作“颖”。
成语出处:宋 魏了翁《江陵别安抚书》:“少之时,有言人之簠簋不饰者,辄咎其诬人;迨稍涉世,疑信参半,今则信其有是人也。”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怀疑相信各占一半。
成语用法:疑信参半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同将信将疑。
成语造句:钟理和《故乡之三·阿煌叔》:“眼睛是睁得更其圆大了,那里是疑信参半的,并且带有未能理解的、困惑的成分。
英文翻译:half belief
俄文翻译:вéрить наполовину
日文翻译:信疑(しんぎ)相半ばする,半信半疑(はんしんはんぎ)

成语“疑信参半”的扩展资料

1. 半信半疑的意思?
拼音:bàn xìn bàn yí,
释义: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近义词】将信将疑、疑信参半;【反义词】坚信不疑、自信不疑、无可置疑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将信将疑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吊古战场文是唐代文学家李华凭吊古战场所写,描写古战场的悲凉景象,遥想当年战事的惨烈以及人民因战争所受到的苦难。
所描述的虽是古代战事,其实是以古监今,因有秦欤?汉欤?将近代欤?之问。最后写到战士家的悲哀,他们对战场上的子弟是生是死茫然不知,对任何传来消息也是将信将疑,不辨真伪。
扩展资料:
将信将疑,汉语成语,拼音是jiāng xìn jiāng yí,意思是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有一些相信,又有一些怀疑。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译文:
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即使听到有人传讯,也是疑信参半。整日忧愁郁闷,夜间音容入梦。不得已只好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望远痛哭。
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也含悲伤。这样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为死者在天之灵所感知,他们的精魂也无所归依。何况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人民难免流离失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信半疑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什么参半的成语
1、得失参半
【拼音】:

shī
cān
bàn
【解释】:
得失:得到与失去。得到的和失去的各一半。即得失相当。
2、毁誉参半
【拼音】:
huǐ

cān
bàn
【解释】:
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
3、疑信参半
【拼音】:

xìn
cān
bàn
【解释】:
指半信半疑。
4、命途参半
【拼音】:
mìng

cān
bàn
【解释】:
“命”:命运,天命;“途”:本意:路途,此处指“个人奋斗”,两种成分在某一整体中各占50%
5、喜忧参半
【拼音】: xǐ
yōu
cān
bàn
【解释】: 表达内心一半欢喜一半忧愁的情感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含“半”的常用语
  从“半”字的常用语说开去(已发表)
  朱庆和 作于 2006年2月15日
  --------------------------------------------------------------------------------
  从“半”字的常用语说开去
  江苏 朱庆和
  2005年高考语文北京卷有一道语言表达题: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仿写。要求:举出两个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4分)
  “半”字是一个很普通的字,可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半”字的巧妙运用,却可以表达出诸多理趣。比如:“行百里者半九十”,意在提醒人们最后的坚持尤为重要。
  又如__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再如________,意在_________________ 。
  以上这些话,借助“半”字,生动地道出了耐人寻味的生活体验或人生感悟。
  这是一道语言表达新题型,从题干要求看,必须注意答题时形式和内容上的限制:1、必须是带有“半”字的常用语,共写出两个;2、并对其中蕴含的理趣作简要说明;3、按要求写在规定的位置。命题的核心在“理趣”二字,充分考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应用能力。不但要知道带半字的常用语,而且要有对此常用语的积累与思辨。
  现将答案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满瓶不响,半瓶咣当(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语)”,意在批评某些人肚子里有了点知识后就翘尾巴,觉得自己了不起,这与中国常用语中的“满瓶不动,半瓶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一知半解”,意在说明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不透彻,同样批评某些人对待知识的不正确的态度;“半面之交”,意在古人称见过一面者;“半丝半缕”,意在说明事物的微小,但是来之不易;“半天朱霞”,意在为人品高尚者;“半壁江山”,意在保存下来的或丧失掉的部分国土;“半路夫妻”,意在多指夫妻双方中老年重新组合的配偶;“徐娘半老”,意在指年纪较大但风韵犹存的妇女;“半间不界”,意在做事不彻底;“半死不活”,意在没有精神,没有生气的样子;“半糠入目”,意在事物虽小,伤害极大;“半斤八两”,意在彼此一样,不分上下,多含贬义;“半生半熟”,意在既指食物等没全熟,又喻指知识掌握得不扎实;“半青半黄”,意在庄稼没有完全成熟;“半推半就”,意在勉强行事,不和谐自然;“半信半疑”,意在将信将疑,拿不定主张;“半真半假”,意在不全真,但也不全假,而不说真实话;“半途而废”,意在事情没有做到底而终止;“半身不遂”,意在偏瘫、行动不便。“半路出家”,意在比喻原先并不是从事这一工作的,后来才改行从事这一工作。等等。
  “半”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二分之一”、“一半”、“在……中间”、“比喻很少”以及“不完全”等意思。它不仅作为通俗易懂的常用语,而且其内涵丰富,流韵无穷,往往成为骚人墨客表情达意的哲学符号。因此,有人称其为“半”字文化。下面再列举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运用“半”字描写人、事、景、物的一些诗句名言,来欣赏它的意境和韵味,以增加对“半”字认识和理解。
  “半”字写人,形象生动。如卢纶《过玉真公主影殿》:“夕照临窗起暗尘,青松绕殿不知春。君看白发诵经者,半是宫中歌舞人。”“半是宫中歌舞人”,一个“半”字,将历史时空与人生沧桑折射出来。时光易逝,物是人非。读者联想到当年身着血色罗裙的宫中舞女,如今成为不知晨昏的诵经人。又如元稹:《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中“半缘修道半缘君”,表达自己尊佛奉道,也是由于思念亡妻之故。其感情真切深沉,传达出对妻子早逝,落得半世姻缘的伤感。再如“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行》)中的“半”字,既描写琵琶女羞怯、推委而又忧郁的神情,也间接地勾画出中唐时期,琵琶演奏的姿势。
  “半”字叙事,细节感人。如“半醒半醉游三日,红白花开山雨中。”(杜牧《念昔游三日》)诗中再现了昔日游览的情景:在蒙蒙的雨雾中,山花盛开,红白相间,幽香扑鼻;诗人乐在醉意醇浓、花影朦胧的人间仙境。这是对风雨云烟别样的情愫和兴致。似醉若醒的诗人,漫步在浓烈的自然野趣的景色之中,显得多么陶然自得。其实,杜牧面对胜景曰“半醒半醉游三日”,就是想把政治上失意后的苦闷消释在可以令人忘忧的美景之中。又如,“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半”字则言其少,与诗中“一车炭,千余斤”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深刻揭露了唐王朝“苦宫市”掠夺百姓财物的罪恶事实。
  “半”字写景,情景交融。清代文学家屠隆《娑罗馆清言》:“楼前桐叶,散为一院清阴;枕上鸟声,唤起半窗红日”。“半窗红日”的“半”字,形象地描写出晨曦初照的美景。主人公是在睡梦中被可爱的鸟鸣声唤醒的,而初生的红日似乎也是在睡梦中被鸟儿叫醒,瞧,窗户外可见它刚探出半个脸来。这是多么富有生活情趣,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所以,这个“半”字,实在是体现了主人鲜活的艺术思维和审美意识。又如,苏轼《望江南》:“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诗人描写江南烟雨图,突出“半壕春水一城花”,使读者如见春水丁冬,万紫千红的春色。一个“半”字与“一”相对,写出了水的灵动,花的柔美。千家万户皆被春水环绕,笼罩在花团锦簇之内,给人以山青水秀、红绿辉映的动感。
  “半”字状物,饶有趣味。明代诗人梅鼎祚《水乡》:“半水半烟著柳,半风半雨催花;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全诗句句不离“半”字,描绘出一幅幅“烟柳”、“雨花”、“渔艇”、“人家”的水乡图画,而这些景物都具有半隐半现、空幻迷离的朦胧美,惟妙维肖,栩栩如生。又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表现出残阳夕照之下,暮江波光粼粼,瞬息变化的奇景:受到光照多的江水呈现出红色,而受到光照少的江水呈现出碧绿的色彩,带给诗人沉醉愉悦之情。
  此外,以“半”字说理,能给人以哲理思辨。清代李密庵有首《半半诗》写道:“饮酒半酣正好,花开半吐偏妍。帆张半扇免翻颠,马放半缰稳便。半少却饶滋味,半多反厌纠缠。百年苦乐半相掺,会占便宜只半。”诗中的“半”字颇含哲理,告诫世人为人处事要讲究“适度”,尤其是面对利欲,更要适可而止。“半”字哲学,不论是关乎艺术的观照,还是对人生的认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很具有典型的意义。有学者认为,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人们常常以“半”的视角,去观照社会世情风俗,人生百态。这也许就是 “一分为二”的哲学思辨吧。
  总之,“半”字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开头所谈到的“半”字常用语的新题型,正说明了新课程理念重视语文考查对母语熟练运用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学语文更多的要注意积累,学会思考,功夫要下在平时。从这道题也可以看出,今年语文试卷更强调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要注意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明确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道理。这样,才能做到厚积薄发,运用自如。
  (发表于《高考研究》)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将信将疑的意思
有一些相信,又有一些怀疑。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
如宾如友。生也何恩,杀之何咎?其存其没,家莫闻知。人或有言,将信将疑。悁悁心目,寝寐见之。布奠倾觞,哭望天涯。天地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无依。必有凶年,人其流离。
译文:
谁没有相敬如宾友的妻子?他们活着受过什么恩惠?又犯了什么罪过而遭杀害?他们的生死存亡,家中无从知道;即使听到有人传讯,也是疑信参半。整日忧愁郁闷,夜间音容入梦。不得已只好陈列祭品,酹酒祭奠,望远痛哭。
天地为之忧愁,草木也含悲伤。这样不明不白的吊祭,不能为死者在天之灵所感知,他们的精魂也无所归依。何况战争之后,一定会出现灾荒,人民难免流离失所。
扩展资料
“将信将疑”在文学中的运用:
1、《儿女英雄传》第十回
说到这里,安公子道 :“姐姐,只是我那里会打这弹弓儿?况且姐姐这张弹弓我又如何拉得开使得动?”十三妹道:“不用你使,你只把他背在身上。一路虽然抵不得万马千军,大约也算得一个开路的先锋,保镖的壮士。”大家听了将信将疑,面面相视。
2、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一回
刘大侉子忙问:“是用甚么法子?”娘舅便附在他耳朵上,如此如此的嘱咐一番。刘大侉子将信将疑,恐怕不妥,但是事已至此,只可做到那里,说到那里。
3、高阳《清宫外史》上册
“怎么?”荣禄颇为诧异,“何以气成这个样子?”
“他跟人说,我想进军机,所以巴不得他出京,小人之心如此,岂不可恨?”
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将信将疑之间,只解劝着说:“算了,算了!沈经笙的度量,谁不知道。‘宰相肚里好撑船’,他这个宰相……”荣禄笑笑举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 将信将疑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半信半疑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表示对真假是非不能肯定。
出自:三国·魏·嵇康《答释难宅无吉凶摄生论》:“苟卜筮所以成相,虎可卜而地可择,何为半信而半不信耶?”
示例:班长听了,也都半信半疑。
半信半疑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
意思是:将:且,又。有点相信,又有点怀疑。
出自: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
示例:荣禄对他是持着戒心的,所以这番愤激之言,在半信半疑之间。
扩展资料:
半信半疑的反义词:
1.深信不疑
意思:非常相信,没有一点怀疑。
出自: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慰藉翁者,咸以为道路讹传,惟翁则深信不疑。”
示例:对于爸爸所讲的话,我一向深信不疑。
2.千真万确
意思:形容情况非常确实。
出自:现代.应修人《金字塔银宝塔》一:“这个南乡人,还说这个新闻是千真万确的。”
示例:我是从何营长的小公馆里得来的。营长的姨太太已经避到县里去了。还是雇的王麻子的船,千真万确。
3.无可置疑
意思: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
出自: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五章第二节:“战国时某些地区已能制钢,无可置疑。”
示例:但又对在这个已经残破、腌臜了的女人身上获得胜利是否真是无可置疑的胜利拿不定主意。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9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