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字的成语「拔山扛鼎」

2022年08月07日成语大全119

成语“拔山扛鼎”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语简拼:BSGD
成语注音:ㄅㄚˊ ㄕㄢ ㄍㄤ ㄉ一ㄥ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反义词:软弱无力
读音纠正:扛,不能读作“ɡànɡ”。
错字纠正:鼎,不能写作“顶”。
成语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成语用法:拔山扛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成语造句: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 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英文翻译:great in strength
成语故事:秦朝末年,项羽少年时不喜欢读书写字,叔父项梁改教他击剑,他想学抵敌万人的本事,项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认真钻研,但力气很大,能举起几百斤重的鼎。同刘邦争天下8年,最后被迫在垓下乌江边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气盖世”

成语“拔山扛鼎”的扩展资料

1. 拔山扛鼎拼音
请看下面拔山扛鼎的拼音 bá shān káng dǐng 关于中文转换成拼音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2. 拔山扛鼎是什么意思?: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3. 什么是拔山扛鼎及其造句
1. 若不是大恩人拔山扛鼎,我命休矣!2. 胖子变身后,有拔山扛鼎之力,这一顿老拳下来,即使怪兽身披鳞甲,也禁不住胖子这一顿打。3. 你看我,孔武有力,人高马大,拔山扛鼎,闲杂人等哪里伤得了我!4. 项羽虽名为霸王,力能拔山扛鼎,见到这种神鬼阵势也不由得心里打鼓。5. 暗鸣叱咤则风云变色,纵横驰骋则万人辟易,拔山扛鼎,穿金裂石,轻如飞鸟,捷似猿猱,都可以作为意念活动的内容。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4. 拔山( )( ) 水土( )( ) 水清( )( )
跋山涉水,水土不服,水清无鱼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5. 拔山举鼎什么意思
【成 语】拔山举鼎 拔山举鼎【发 音】 bá shān jǔ dǐng   【释 义】 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也作“拔山扛鼎”。   【用 法】作谓语、定语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6. 口腹蜜剑,拔山扛鼎于哪个人物有关
口腹蜜剑
唐玄宗(李隆基)的兵部尚书李林甫,论才艺,也还不错,一手字,画都很好;但他做官却不正正诚诚的办事,而是一味迁就和迎合玄宗的意旨。不但如此,他还用些不正当的方法结交玄宗亲信的宦官和妃子。因此,他很得玄宗的宠信,一直在朝中做了十九年的官。李林甫和一般人接触。也总是在外貌上表现出和人很友好,非常合作,嘴里并说尽所有可以说的好听的、善意的话。可是实际上,他的性情和他的表面态度完全相反;他竟是一个非常狡猖阴险,常常使坏主意来害人的人。但是,坏人虽然有时可以得达害人的目的,逞奸谋于一时,日子久了,人家就发现了地这种伪善,于是大家便在背地里说他“口有蜜、腹有剑”。即是:口上甜甜蜜蜜,心中利剑害人。 唐朝还有一个做中书侍郎的李义府,平常的行动和表情,显得非常忠厚和温和;而且他不管和谁说话,总一定先自己咧开嘴笑,表现出十分诚恳和善良的样子。其实地的心地既刻薄,又奸诈,常使用阴险的计策害人。日子久了,人家也发现了他的这种假面具,就在背地裹说他“笑中有刀”。 像李林甫和李义府那样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也表里不一,若不小心,便要上当受害。所以“口蜜腹剑”不但是一句好成语,而且可作我们交友的戒言。 “口蜜腹剑”和“笑里藏刀”虽出自两个人的两个故事,但其含义是相同的,都是形容人口是心非和表里不一致;外面表现的很好,很讨人好感,叫人愿意结交,而心里却是尽想些坏主意计算人,谋害人。
拔山扛鼎
释 义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出 处 《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示 例 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力大过人。(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7. 拔山举鼎的意思
拔山举鼎释义: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拼音] [bá shān jǔ dǐng] [出处] 《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8.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对楚王项羽的痛惜之情。西楚霸王虽勇,却没能成就千古霸业。诗人是一种惋惜之情。
本内容来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