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字开头的成语 「秉笔直书」

2023年04月16日成语大全94

成语“秉笔直书”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秉筆直書
成语读音:bǐng bǐ zhí shū
成语简拼:BBZS
成语注音:ㄅ一ㄥˇ ㄅ一ˇ ㄓˊ ㄕㄨ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摘自gyjslw.com
成语解释:秉:握。书写史实不隐讳
成语用法:秉笔直书连动式;作谓语;形容客观对待历史。
成语造句: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英文翻译:wield the pen to record the truth

成语“秉笔直书”的扩展资料

1. 秉笔直书中太史伯、仲、叔、季是什么意思?太史什么意思?
太史是古代的史来官的名称 是一个自官位
伯仲叔季 是老大 老二 老三 老四的意思
成语 不分伯仲意思就是 分不出谁是第一 谁是第二
更好很干净过几个几个过几个结果呵呵感觉海关监管环境和监管机构合计刚回家感觉过好几个环境刚回家高合金钢擐甲挥戈刚回家过好几个号刚回家供货价格呵呵关键环节据海关监管摘自gyjslw.com
2. 如何看待“春秋笔法”和“秉笔直书”
历史通常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秉笔直书”,一种是“春秋笔法”。“秉笔直书”是指一切根据历史事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隐瞒、不夸大,不溢美,不隐恶,真实地反映历史情况。语出清·曾朴《孽海花》第35回:“我是秉笔直书,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说到秉笔直书,一个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发生于春秋时期的“崔杼杀太史”案。公元前548年,鲁襄公二十五年,齐国的庄公与大夫崔杼的夫人有奸,被崔杼所杀;齐国太史秉笔直书曰:“崔杼弑其君。”弑与杀不同,是以下犯上。于是崔杼将太史杀了。太史的弟弟接着写,又被崔杼杀了。另一个弟弟又接着写,崔杼终于不敢再杀了。当时还有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此事,就抱着竹简和刻刀前往,前赴后继,半路听说此事已记录在案,遂作罢。(《左传 襄公二十五年》)后人一致称赞太史兄弟的秉笔直书,文天祥在《正气歌》里,将“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作为天地间正气的表现之一。“春秋笔法”也叫“微言大义”,是指由孔子开创的一种历史叙述方法和技巧。《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词。弟子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左丘明最先对这种笔法作了精当的概括:“《春秋》之称,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污,惩恶而劝善,非贤人谁能修之?”概而言之,所谓“春秋笔法”,就是指在文章的记叙中暗含褒贬,甚至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性。当然,这种褒贬和倾向性并不是作者通过议论直接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细节和修辞,包括对材料的筛选,以此来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作者的主观看法。中华民族具有“秉笔直书”的优良写史传统,但也不乏“春秋笔法”的历史先例。例如:“史圣”司马迁在为人物作传时,并不为传统历史记载的成规所拘束,而是按照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来记录,暗含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胡适曾说,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在所有影响历史真实的因素中,首推政治。“胜者王侯败者寇”。每一个新朝代建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史。即按照本朝的意志来修缮前朝的历史,以一副高高在上的胜利者的姿态,随意臧否人物、篡改历史。难怪史学威尼泊尔会说:“只有政治家才能编写罗马史。”政治在历史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尽管每个史家都声称追求“秉笔直书”,但实际上,历史学家大多有着难以割舍的政治情结。史学大家钱穆在回答蒋介石关于对政治的兴趣时,曾直言不讳地说:“我治历史,绝不会对政治不发生兴趣。即如当年顾(炎武)、黄(宗羲)诸人,他们尽不出仕,但对历史上的传统都大有兴趣,其对现实政治乃至此下可能的理想政治亦都极大关心。”可见,每个真正研读历史的人,就本意而言都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强调历史且史学传统异常发达的国度。“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陆游《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其四》诗曰:“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争说蔡中郎。”蔡中郎是东汉才子蔡邕。从东汉到南宋,相隔这么多年,就连村夫野老依然“满村争说蔡中郎”。章学诚曾说:“六经皆史”。龚自珍甚至强调:“周之世,官大者史也。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史存则周存,史亡则周亡。”由此可见历史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摘自gyjslw.com
3. 秉笔直书,敢于直言的历史人物哪些
秉笔直书的话那一定是史官了,最著名的就是西汉司马迁。敢于直言的那最著名的就数魏征了。摘自gyjslw.com
4. 秉笔直书中,直书是什么意思
史实记录。词目 秉笔直书 拼音bǐng bǐ zhí shū释义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 示例我是~,悬之国门,不能增损一字。(清·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五回)摘自gyjslw.com
5. 四五个()笔( )书 成语(除秉笔直书,奋笔疾书)
查了下成语词典,()笔( )书 的成语,总共就这几个了:奋笔疾书 fèn bǐ jí shū秉笔直书 bǐng bǐ zhí shū罄笔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磬笔难书 qìng bǐ nán shū奋笔直书 fèn bǐ zhí shū摘自gyjslw.com
6. 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
[秉笔直书] 此成语的详细解释是:秉:持、握。书:写。拿起笔来径直写出。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如实写下历史事实。摘自gyjslw.com
7. “秉笔直书”是什么意思
秉笔直书,指写文章不隐瞒、不夸大,真实地反映情况。摘自gyjslw.com
8. 秉笔直书主要讲述了太史伯因为什么而被杀的经过?
用通俗的话告诉你这个典故,国王犯错了。史官真实记载了,国王要求他修改,被拒绝杀了。然后换他兄弟来写,还是那句话,某年某月某日,王杀某某。兄弟也被杀了,死了四个兄弟,到了老五来还是这句话,王终于屈服了。这就是史官的风骨。春秋时期的故事。摘自gyjslw.com
9. 秉笔直书 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有什么人
秉笔直书写的是不怕死的太史的故事。齐庄公名光,大臣崔杼及其妻子,庄公的异母弟杵臼齐景公,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太史的二弟太史仲,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太史季,史官南史氏。春秋时,齐庄公名光与大臣崔杼的妻子私通。崔杼知道后,便设计杀了庄公,立庄公的异母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也自封为相国,飞扬跋扈、断朝政。但他对弑君之罪十分惶恐,特别是担心被史官记录在史册上,留下千古骂名。于是他下令将管记载史事的太史伯找来,说道:“昏君已死,你就写他是患病而亡。如果你按我说的意思写,我一定厚待于你,如若不然,可别怪我不客气!”说罢,崔杼拔剑在手,杀气逼人。齐太史抬头看了看崔杼,不慌不忙地拿起竹简,提笔而书。书罢,他将竹简递给崔杼。崔杼接过竹简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大怒,挥剑杀了太史伯。按当时的惯例,史官是世的。于是,崔杼又召来太史的二弟太史仲说道:“你哥哥竟然不听我的命令,我已处决了他,今后由你来接任太史之职。你就写庄公是病死的,不然,那就是你的下场。”他指着太史的尸体,恶狠狠地说。他满心以为太史仲会慑于他的淫威而从命的。可是只见太史仲冷静地摊开竹简,提笔写道“ 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崔杼怒不可遏,又拔剑杀了太史仲。接着他又将太史的三弟太史叔召来,凶狠地说:“你两个哥哥都已经死了,难道你也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如果改变写法,还能有一条活路。”但太史叔平静的回答:“按照事实秉笔直书,是史家的天职。与其失职,还不如去死。”结果还是在竹简上照直而书。崔杼被气得七窍生烟,咬牙切齿,把太史的三弟碎尸万段,令太史季补缺。太史季把竹简摊开来递给崔杼,崔杼一看,依旧是那几个字,叹息一声,让太史季退下。齐国的另一个史官南史氏听说太史兄弟皆被杀害,抱着竹简急匆匆赶来,要前赴后继,接替太史兄弟将崔杼的罪状记载史册,见太史季已经据实记载,才返回去。于是史书上便留下了这样的话:“周灵王二十四年,齐庄公六年,春三月乙亥,崔杼弑齐庄公光于其府……”。终于将崔杼的恶行真实地记录下来,为后世留下了确凿可信的历史资料。而齐太史兄弟不畏强暴,前仆后继,秉笔直书的义举也永载史册,为历代所传诵。齐太史秉笔直书的故事给后人的鼓舞和启发是很大的,它永远鼓励着人们实事求是,勇敢的去追求、坚持真理。摘自gyjslw.com
10. 秉笔直书里面的人为什么不怕死?
福祸由天不由我,天若不能尽人意。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灭天。待到阴阳逆乱时,以我魔血染青天。天若有情天亦老,人若有情死的早。摘自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www.gyjslw.com/post/381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