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狱()”的成语「文字狱」

2025年02月19日成语大全40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文字狱”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清朝的文字狱是指什么?、文字狱是什么意思、文字狱从何时开始、什么是文字狱?、文字狱发生的年代背景。、什么是文字狱、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字狱?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事件清代“文字狱”事例,越多越好“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清朝 文字狱文字狱是什么“文字狱”是什么意思?“文字狱”是什么?等

目录索引:
1:成语“文字狱”的词条资料
2:清朝的文字狱是指什么?
3:文字狱是什么意思
4:文字狱从何时开始
5:什么是文字狱?
6:文字狱发生的年代背景。
7:什么是文字狱
8: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字狱?

9: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事件

10:清代“文字狱”事例,越多越好

11:“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12:清朝 文字狱

13:文字狱是什么

14:“文字狱”是什么意思?

15:“文字狱”是什么?

成语“文字狱”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文字獄
成语读音:wén zì yù
成语简拼:WZY
成语注音:ㄨㄣˊ ㄗˋ ㄩ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成语出处:清·龚自珍《咏史》诗:“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成语用法:文字狱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社会。
成语造句: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但后来脍炙人口的虐政是文字狱。”
英文翻译:literary inquisition
俄文翻译:необоснованное преследование интеллигентов за их произведения

成语“文字狱”的扩展资料

1. 清朝的文字狱是指什么?
文字狱即“因文字而贾祸”。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文字狱接连不断出现。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始,汉、唐、宋、明各代都有重大的文字狱发生。清代前期。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清朝统治者入主中原后十分惧怕人民群众尤其是汉人的反抗,特别注重强化封建制统治,因而文字狱在清代就表现得更为严重。据不完全统计,在号称盛世的康、雍、乾三朝的130多年内,制造的文字狱就多达108起,其中仅乾隆四十三年(1778)至四十七年(1782)间,就有将近4|D起。清代较大的文字狱有:康熙时摘自www.gyjslw.com
2. 文字狱是什么意思
文字狱概述  1、名词,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制。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文字狱从何时开始
在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文字狱是西汉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腰斩。 史书记载的最早的文字狱,是发生在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 齐国臣崔杼杀史官的事件。是年,身为齐相的崔杼因私怨杀了国君齐庄王,正直的史官如实记载了这件事,不料招来杀身之祸。《左传》记载道:“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不于文字狱.最有名的文字狱事件是苏轼的乌台诗案。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什么是文字狱?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年间之事。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这本档案,却血雨腥风,透过纸背。
  文字狱,字面明白,是为了文字吃官司。
  文字总是出于文人之手,吃文字狱官司的,当然是知识分来自www.gyjslw.com
5. 文字狱发生的年代背景。
文字狱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从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清代的文字狱,我们的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统治阶级为了更好地禁锢人们的思想,除了人为地创造出文字狱这样的世间悲剧,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而文化的浩劫,却给我们带未了无穷的灾难和落后。又有谁能说这些不是阻碍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呢? 文字狱,顾名思义,就是因文字的缘故所构成的罪案,在中国封建制主义社会里,制统治考往往借“疑似影响之词”,罗列罪状,滥杀无辜,以达到消除异端,箝制思想,维护制统治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概述  1、名词,指一类迫害文人,以排除异见的事件。 2、动词,指利用特对异己进行构陷。 3、形容词,形容统治者对被统治者实行的无情制。 《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份子,故意从其著作中摘取字句,罗织成罪”,《中国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藉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而设置的刑狱。”  [编辑本段]北宋和以前的文字狱  《汉书》上说,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因《报孙会宗书》令“宣帝见而恶之”而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判处杨恽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历史上有哪些著名文字狱?
一篇有趣的新闻已经向你发动了进攻,请看完再走,猥琐发育,别浪!
秦始皇统一后,为了在舆论上也象文字、货币、车道一样,实现高度统一,采取李斯的建议,下令全国老百姓除秦史、医药、法令、占卜、种树之书外,其他的《诗》、《书》和百家之言,统统烧掉,谁若不烧,罚服劳役4年。
而且规定,谁以后私藏、口传这种《诗》、《书》的,轻则发配,重则凌迟。若有胆敢「以古非今者」,一概灭族,这就是「焚书」。后来一些方士和儒生私下批评了秦始皇,惹得他雷霆震怒,将方士和儒生四百六十多人全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历史上著名的文字狱事件
农民和尚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特别忌讳人家说僧、盗、光等字,连同音同意的生、道、亮、秃等也不行。他登上帝位后,凡章表中有这类字的,即诛杀作者。因他被元朝骂之为贼,贼及贼的近音字则,责,择亦怒之。
有一个和尚写诗谢恩,诗中有一字“殊”,朱元璋看了这首拍马谢恩诗认为:殊是“歹”“朱”而合,这和尚是变着法子骂人,杀。 
洪武三年(1370年)下令禁民间用天、国、君、臣、圣、神、尧、舜、禹、汤、文、武、周、秦、汉、晋等字为名。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又禁用太祖、圣孙、龙孙、黄孙、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清代“文字狱”事例,越多越好
1所有描写鞑子(包括匈奴,契丹,女真等)不好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2所有描写汉人抗击异族英雄人物(冉闵等),事迹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3所有描写宋朝,明朝等和异族对抗时期的汉人皇朝的政,皇室优秀的文字,不是删了,就是改了;4包括以上内容的正史,野史,小说,话本,技术生产类书等(天工开物等)全部删改;技术类书籍里面有大量人物图画,里面有人物穿汉服,没辫子;5关于军事技能方面的书籍(战例双方兵力对比,伤亡人数,获胜战术特点,相关兵器等),全都删改,防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0. “文字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文字狱”的目的是什么?
文字狱是从春秋时期开始的,而且文字与在西汉、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时候都有所记载,几乎在那时候的各个朝代都会有文字狱的产生,但不同朝代的文字与规模不同。君王如果发行文字狱,这目的是要巩固自己的统治。但是文字狱的目的,站在不同人的角度来看,都不一样的。
在君王的角度来看,文字狱的发生,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而是君王一件蓄谋已久的事情。因为有一些文学家在自己的作品中表明了一些想要光复前朝的事情,导致当朝的皇帝心也不快,所以他决定处置这些文人墨客,就开始了文字狱。
官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1. 清朝 文字狱
文字狱,是反动统治者为了防止和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故意从作品中寻摘字句,罗织罪名而构成的冤狱。清朝时期文字狱最为严重。 清朝是满族贵族掌,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人防范、控制极严。尤其是清朝前中期,只要是文人学士在文字中稍露不满,或是统治者疑神疑鬼,认为文字中人触犯群和妨碍自己的内容,必兴文字狱,动辄株连数百人乃至数千人。清朝最早的文字狱,是康熙时的庄廷?(long龙)刊刻《明史》案。 清朝统治者对明朝留下来的文人,一面采取招抚办法。一面对不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文字狱是什么
封建制度的特有产物,在中国每个朝代基本都有,清朝是大兴文字狱的时代,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年间之事。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这本档案,却血雨腥风,透过纸背。
文字狱,字面明白,是为了文字吃官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3. “文字狱”是什么意思?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年间之事。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这本档案,却血雨腥风,透过纸背。
文字狱,字面明白,是为了文字吃官司。
文字总是出于文人之手,吃文字狱官司的,当然是知识分子了。在封建摘自www.gyjslw.com
14. “文字狱”是什么?
  大约自有文字以来,就有文字狱。历朝历代,史不绝书。只是文网之密,处刑之重,规模之广,古代却远不及近代。古代也有暴君,野蛮更过于近代,但是史料保存,比近代少,所以近代特别是清代的文字狱便显得突出了。前故宫博物院文献馆,曾编印《清代文字狱档》一书,共出九辑,收六十五案,多为乾隆年间之事。乾隆口口声声说:“朕从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然而这本档案,却血雨腥风,透过纸背。
  文字狱,字面明白,是为了文字吃官司。
  文字总是出于文人之手,吃文字狱官司的,当然是知识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012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