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年()()德”「年高有德」

2025年02月17日成语大全29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年高有德”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关于德行方面有哪些经典的中华句典?、美国1795年造德银币,真品有人说不值钱,有人说价值很高,有懂行的帮助解答一下,谢谢。、近年作事总违心 莫怨天空莫怨人 万事皆由自己定 沉浮果报有前因 求了个签,望高人帮忙解释下、唐德宗年间的著名人物和事迹(高分求解)、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是什么意思?、近100年来有高成就的大德有哪些人、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读书明礼之人不可轻他。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年高有德”的词条资料
2:关于德行方面有哪些经典的中华句典?
3:美国1795年造德银币,真品有人说不值钱,有人说价值很高,有懂行的帮助解答一下,谢谢。
4:近年作事总违心 莫怨天空莫怨人 万事皆由自己定 沉浮果报有前因 求了个签,望高人帮忙解释下
5:唐德宗年间的著名人物和事迹(高分求解)
6: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是什么意思?
7:近100年来有高成就的大德有哪些人
8: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读书明礼之人不可轻他。

成语“年高有德”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年高有惪
成语读音:nián gāo yǒu dé
成语简拼:NGYD
成语注音:ㄋ一ㄢˊ ㄍㄠ 一ㄡˇ ㄉㄜˊ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紧缩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年高德劭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8回:“只是要几个年高有德的老儿,陪我师父清坐闲叙。”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年纪大,品德好
成语用法:年高有德作谓语、定语;用于赞颂人。
成语造句:老舍《短景》:“几位年高有德的绅士,有嘴有财,决定赶走校长——因他不是本地人。”
英文翻译:be old and virtuous
成语故事:薛蟠在酒席上调戏柳湘莲,遭到柳湘莲的一顿毒打后,觉得没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于是想与年高有德的张德辉一起外出做生意,请示薛母,母亲没有主意,宝钗认为应该让他去试一试,如果旧病复发也没办法,如果彻底改变同性恋倒也是好事

成语“年高有德”的扩展资料

1. 关于德行方面有哪些经典的中华句典?
【丈夫开口即见胆】出自宋代文天祥诗《去年十月九日余至燕城今周星不报为赋长句》。意思是:大丈夫开口说话就能看见其肝胆。形容人说话坦率。
【凡事只要看其理如何,不要看其人是谁】出自宋代陆九渊《语录下》。意思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看它是否符合道理就行了,而不要看是谁做的。
【风雨极知鸡自晓,雪霜宁与菌争年】出自宋代黄庭坚诗《再次韵寄子由》。宁:怎么能够。意思是:就算风雨再大,相信雄鸡还是会准时报晓的;霜雪都已经降下了,又何必同那些只能活一天的菌类争年月呢?诗句表现了志士贤人不忘使命,不与应付时令之人争短长的高尚品格。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出自《战国策·韩策一》。牛后:指牛肛门。意思是:宁愿做小而洁净的鸡口,也不愿做大而肮脏的牛肛门。现多用来比喻人宁愿在小地方自主,也不愿在大地方受人支配。
【我心如冰剑如雪,不能刺谗夫,使我心腐剑锋折】出自唐代韩愈诗《利剑》。谗夫:爱用中伤造谣等方法钻营的小人。腐:这里指愤恨至极。意思是:我的心像冰一样晶莹,我的剑像白雪一样纯洁,不能用的我的剑刺杀那些谗夫,真是让我愤恨,空将剑锋折断。
【君虽尊,以白为黑,臣不能听;父虽亲,以黑为白,予不能从】出自《吕氏春秋·应同》。意思是:皇帝虽然尊贵,但若将白说成黑,我也不能听从他;父亲虽然亲近,但若将黑说成白,我也不能顺从他。说明即使位尊大,如果曲直不分,也不能苟同。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烟雨中】出自宋代陈与义诗《春寒》。意思是:海棠花一点也不顾惜自己娇人的红姿,独自傲立于细雨中。作者借海棠花抒发自己不畏强势力的精神。
【野夫怒见不平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出自唐代刘叉诗《偶书》。万古刀:万代留传的宝刀,这里喻指正义感。意思是:我这个草野匹夫一见到不平的事就怒不可遏,就连胸中的宝刀也被销损了。形容作者极具正义感。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出自《论语·学而》。愠:恼怒。意思是: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也不怨恨,不也算得上是君子吗?此句表现了一个人的高度修养。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出自《荀子·非十二子》。让:谦让。意思是:不知道的就要问,不会做的就要学,即使能做也要谦让,这样才能成为有德行的人。
【成功非难,处成功尤难】出自明代张居正《答中丞孙槐溪》。意思是:一个人要成功并不难,难的是处身于成功当中。说明成功而不骄逸是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出自《尚书·大禹谟》。矜:自夸贤能。伐:自夸功高。意思是:只要你不自视贤能,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贤能的高下;只要你不自视功高,天下就没有人与你争夺功劳大小。
【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出自《孟子·离娄下》。声闻:声誉,名声。意思是如果自己的名声超过了实际情况,君子就会觉得耻辱。
【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出自《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贾:商人。意思是:善于经营的商人总是将自己的财富隐藏起来,好像什么都没有;修养深厚的君子总是谦虚忍让,看起来就像愚鲁的人一样。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贱己】出自《礼记·坊记》。贵:尊重。贱:低贱,看低。意思是:君子总是尊重别人而看轻自己,凡事总是先想到别人,然后才想到自己。
【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有惟艰哉】出自《尚书·秦誓》。俾:使。如流:比喻谦虚。意思是:指责别人的过错并不难,难的是让自己能够像流水一样从容地接受别人的指责。
【所谓愚不肖,只是自是;所谓贤人君子,只是不自是】出自清代陈确《辰下杂言·闻过》。自是:自以为是。意思是:所说的愚笨的不贤德之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所说的贤德之人和仁人君子,不过是因为他们不自以为是。
【金以刚折,水以柔全;山以高移,谷以卑安】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广譬》。金:金。以:因为。移:被挖掘。卑:低下。意思是:金之所以被折断,是因为其太过刚硬了,流水之所以能保全,是因为其柔和;高山之所以被挖掘,是因为其高大,而山谷之所以能安全无事,是因为其低下。用来比喻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应当谦虚谨慎。
【闻善言则拜,告有过则喜】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拜:古代一种礼节,同现在的作揖,意为感谢。意思是:听到别人的善言规劝,就表示感谢;听到有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感到欣喜。
【满招损,谦受益】出自《尚书·大禹谟》。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致损害,谦虚谨慎会带来益处。告诫人们应谦虚处世。
【心无愧怍,则无入而不自得;心无贪恋,则无往而不自安】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小官对移》。愧怍:惭愧。意思是:只要心里没有抱愧之事,无论在哪儿都能悠然自得;只要心里没有贪念,无论去哪儿都不会心有不安。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从中也立身】出自后唐冯道诗《偶作》。诸恶:各种邪恶的念头。狼虎从:比喻危险的境地。意思是:只要心中没有邪念,就算是在豺狼虎豹之中,也能立身。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出自明代于谦诗《入京》。朝天:即进京。闾阎:泛指民间,也指代百姓。意思是:我甩着两只长袖,什么也不带地进京去,省得人们说短道长。诗句表现了作者为官清廉的思想和作风。
【智者不为非其所为,廉者不为非其所有】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意思是:聪明的人不会去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廉洁的人不会去占有他不该占有的东西。
【以信接人,天下信之;不以信接人,妻子疑之】出自晋代杨泉《物理论》。妻子:指妻子和儿女。意思是: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全天下的人都会信任你;不诚心诚意地对待别人,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儿女也会怀疑你。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出自《论语·里仁》。躬:指身体,引申为亲身。逮:赶上,不逮,即赶不上,做不到。意思是:古人不轻易说话,怕说了以后又做不到,这是很羞耻的事情。
【让爵辞禄,以钓虚名,则不如本无让也】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诘鲍篇》。意思是:用退让官爵、辞掉俸禄来沽名钓誉,还不如根本就不辞让。
【知无不言,言无不行】出自宋代苏轼《策略第三》。意思是:知道什么就说什么,毫无保留;只要自己说了的,就一定要做到。
【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出自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道篇》。意思是:高尚的道德确立起来了,各种善行就会相应产生。说明品德修养之重要。
【人之生也,无德以表俗,无功以及物,于禽兽草木之不若也】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俗:俗人,一般人。物:指代人们。意思是:人生在世,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来为一般人做出表率,如果没有功德惠及众人,就连禽兽草木都比不上了。
【万事莫贵于义】出自《墨子·贵义》。意思是:天下所有的事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了。
【上为天子而不骄,下为匹夫而不惜,此之谓全德之人】出自《吕氏春秋·本生》。惛:通“闷”,心情不舒畅。意思是:地位高至皇帝也不骄傲,低至百姓也不烦闷,这才是道德完备之人。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患:担忧。伙:多。意思是:不担心自己地位不高贵,只担心自己的品德不高尚;不因为俸禄不多而感到耻辱,而是以才智不广博为耻辱。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出自唐代白居易《续座右铭》。意思是:不要羡慕别人的富贵,不要忧虑自己的贫贱,应该问问自己的道德究竟怎样,富贵和贫贱有什么可值得说呢?说明人应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而不要总是关注富贵与贫贱。
【平生德义人间诵,身后何劳更立碑】出自唐代徐寅诗《经故翰林杨左丞池亭》。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品行高尚,被世人称颂,死去之后哪还用得着树碑立传呢?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出自《论语·学而》。意思是:虽然贫穷,但不谄媚;虽然富有,但不骄傲。说明人贫而自重,富而谦逊的高贵品格。
【德比于上,欲比于下。德比于上故知耻,欲比于下故知足】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杂言下》。意思是:在道德上,要与比自己高的人比,在欲望上,要和比自己低的人比。和德行比自己高的人相比,就会知道羞愧,和欲望比自己低的人相比,就会知道满足。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出自宋代林逋《省心录》。为:认为。意思是:品德很高尚,还认为不足的人是谦虚;而财富很多,还觉得不足的人,是贪鄙。
【安能摧眉折腰事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李白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怎能。摧眉:低眉。折腰:弯腰。事:侍奉,伺候。意思是:我怎么能够低眉弯腰、卑躬屈膝地侍奉那些贵,让我心里不痛快呢?诗句生动地反映了作者傲视贵的高尚品格。来自www.gyjslw.com
2. 美国1795年造德银币,真品有人说不值钱,有人说价值很高,有懂行的帮助解答一下,谢谢。
美国的还是1795年的银币?历史上无有此币。你说的应该是平克尼条约纪念章吧最好上图!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近年作事总违心 莫怨天空莫怨人 万事皆由自己定 沉浮果报有前因 求了个签,望高人帮忙解释下
签对事不对人,朋友要明白道理。我们求签往往注重灵验,这个灵验来自哪里?来自签本身?还是来自冥冥中?无从谈起。但是自己做事情可不可以控制呢,一定可以,行事断恶修善,诚信待人接物,心中自然踏实,正所谓善善相应,如此行事,往往遇缘也善,做事情自然顺利,意不在签中,在于心中有无领会。心诚则灵,是这个道理。希望能帮助到朋友理解。阿弥陀佛!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唐德宗年间的著名人物和事迹(高分求解)
李怀光(729-785)唐朝将领。渤海靺鞨人,本姓茹,其先徙幽州,以战功赐姓李氏。他少从军,以军功累进都虞侯。德宗初,检校刑部尚书、为宁、庆等州节度使,转邠宁、朔方节度使。奉命抵御吐蕃,吐蕃自是不敢南侵。建中三年(782),奉命讨魏博镇田悦。次年,泾原兵变,德宗逃奔奉天。朱泚攻奉天,他前往救援,兵败朱泚,因功进副元帅、中书令。德宗因听信卢杞等人挑唆,不让他入朝,他乃联合朱泚反叛,迫使德宗逃往汉中。贞元元年(785),兵败自杀。卢杞(?-约785)唐朝大臣。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除陌税”,天下怨声载道。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变,京师失守,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屡上疏弹劾其罪,遂贬新州司马,旋徙澧州别驾死。朱泚(742~784)中国唐代德宗时叛将。幽州昌平(今北京昌平西南)人。初为幽州卢龙军节度使李怀仙部将。朱希彩取代李怀仙后,朱泚又得朱希彩的信任。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希彩为部下所杀,众推朱泚为留后,朝廷即授他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九年,他入朝以示恭顺。朱泚赴京师,以其弟朱滔留管州务。不久,他察觉朱滔有自立野心,遂上表请留京师,代宗命他统领汴宋、淄青防秋兵以防吐蕃。十一年,朱泚出屯奉天(今陕西乾县)。唐德宗建中元年(780),泾州(今甘肃泾川北)将刘文喜叛,唐以朱泚讨平之。建中三年,其弟朱滔谋反,朱泚因此被软禁在京城。时淮西(今河南汝南)节度使李希烈叛,攻襄城(今河南)。四年十月,泾原军哗变。德宗仓皇逃往奉天,叛军迎朱泚为主,史称泾卒之变。朱泚自称大秦皇帝,改元应天。次年正月,又改国号为汉,改元天皇。朱泚亲率军队围攻奉天,未下,而唐将领李怀光、李晟等救援朝廷的军队已逼长安 ,朱泚被迫解围,退守长安。不久,李怀光亦叛,与朱泚联兵,乱事扩大,德宗复奔梁州(今陕西汉中)。直至兴元元年(784)五月,李晟等军才攻克长安,朱泚逃往宁州彭原县(今甘肃庆阳西南),六月,为部将梁廷芬等所杀。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5. 有德不在年高,无智空长百岁是什么意思?
有没有德行和年龄没有关系,并非年龄大的人才具有好品质;如果一个人没有智慧就算活到一百岁也不会有所做为!这句话是表达了品德,智慧和年龄没有必然的联系来自www.gyjslw.com
6. 近100年来有高成就的大德有哪些人
有 虚云老和尚 印光大师 夏莲居老居士(《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会集者)宣化上人 在美国弘扬大乘佛法。上人诞生时,上人的母亲夜梦阿弥陀佛大放金光。黄念祖老居士显密成就大德,1992年往生。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的作者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门知行合一之教。...年高有德之人不可慢他。 读书明礼之人不可轻他。
  出自《传习录》。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字阳明)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  《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的重要资料。上卷经王阳明本人审阅,中卷里的书信出自王阳明亲笔,是他晚年的著述,下卷虽未经本人审阅,但较为具体地解说了他晚年的思想,并记载了王阳明提出的’四句教’。  王阳明的学生徐爱自正德七年(1512年)开始,陆续记录下王阳明论学的谈话,取名《传习录》。正德十三年(1518年),另一学生薛侃将徐爱所录残稿及陆澄与他新录的部分一起出,仍名为《传习录》。嘉靖三年(1524年),南大吉增收王阳明论学书信若干篇,以原名出。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将陈九川等人所录的《遗言录》加以删削,与他和王畿所录编成《传习续录》出。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钱德洪又增收黄直所录。隆庆六年(1572年),谢廷杰在浙江出《王文成公全书》,以薛侃所编《传习录》为上卷,以钱德洪增删南大吉所编书信部分的8篇为中卷,以《传习续录》为下卷,附入王阳明所编《朱子晚年定论》。这就是《王文成公全书》本的《传习录》。上海商务印书馆曾影印隆庆六年《王文成公全书》作为四部丛刊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27年出了叶绍钧的校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301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