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论()”的成语「半部论语」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半部论语”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赵普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另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啊、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半部论语不能治天下,是为什么?、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指的是论语中的哪半部啊?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的故事50字等
目录索引:
1:成语“半部论语”的词条资料
2:赵普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另半部论语治天下吗?!
3: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4: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啊
5: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半部论语不能治天下,是为什么?
7: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 )
8: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指的是论语中的哪半部啊?
成语“半部论语”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半部論語成语读音:bàn bù lún yǔ
成语简拼:BBLY
成语注音:ㄅㄢˋ ㄅㄨˋ ㄌㄨㄣˊ ㄩˇ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半部论语治天下
成语出处: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成语用法:半部论语作宾语;强调学习儒学的重要。
成语造句:况且从前古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半部亦何妨。(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四回)
成语故事:赵普,原先是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陈桥兵变。赵匡胤做了皇帝,建立了宋朝,史称宋太祖。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统一了全国,做了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 宋太宗时,赵普仍然是宰相。有人对宋太宗说赵普学识浅,所读之书只是儒家的一部经典《论语》,当宰相不恰当。 有一次,宋太宗问赵普:“有人说你只读过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 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我用半部《论语》辅
成语“半部论语”的扩展资料
1. 赵普是半部论语打天下,另半部论语治天下吗?!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一下,谢谢、来自www.gyjslw.com
2.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
元代戏剧家高文秀。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是元代戏剧家高文秀在《遇上皇》杂内剧中的一句台词,不过是被容冷落的儒生们借以自慰的一种自我吹嘘心态的流露而已。
起源:
在元代社会,人们对儒学和儒生极其轻蔑。所谓“九儒十丐”,即儒生的地位与乞丐不相上下。儒生被称为“老九”的说法就是由此发端的。
由于儒生们毕竟充当着私塾的教书匠,加上戏剧又很容易流传,所以这句刻意夸张《论语》功能和儒生作用的台词,便得到儒生尤其是那些能将《论语》倒背如流者的欢迎,反得以广泛散播。
扩展资料
《论语》的影响:
1、如果要研究孔子,仍然能以《论语》为最可信赖的材料。2016年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考古人员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道》篇,并初步断定《论语》的《齐论》本。
2、《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半部论语治天下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3. 半部论语治天下是谁说的啊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
“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dòng)(具体生卒年未详)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
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
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
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
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
扩展资料:
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并没有可信的史实和相关史料来佐证。
至于这一说法为何广为流传,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宋代继承并大兴儒学,出现了一大批颇负盛名的儒者。比如程颐,程灏,及至朱熹。
宋代的程朱理学,对儒家思想的传播影响巨大,尤其是南宋朱熹的《四书集注》,更是宋代以后科举考试的教材。由此,在儒家学派的精心杜撰和极力宣扬下,“半部《论语》治天下”被炮制出来并不胫而走,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次,《论语》作为儒家经典,无论是在维护皇至上,讲求尊卑贵贱,调整社会关系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遵从礼教,维护伦理,约束行为等方面,也都显得极为重要;再次,赵普贵为宰相,位高重,但读书不多。所能炫耀,能够拿得出手的也仅是一部《论语》而已。
至于近些年,为什么有些人,尤其是那些以“新儒家”自诩的人,之所以大肆不顾史实地兜售、鼓噪“半部《论语》治天下”,则不过是借此神化《论语》,神化孔子,神化儒家思想,从而神化他们自己的“研究成果”而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半部论语治天下来自www.gyjslw.com
4. 宋朝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据相关家宋定国教授考证,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在赵普生前及整个北宋,一直到南宋朱熹生前(1200年),都未曾出笼。在朱熹将《论语》和《孟子》、《大学》、《中庸》称作《四书》并 列入儒家经典,大肆宣传儒学之际,也未见有相关记载。此说出笼是在朱熹逝世二三十年之后。“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最早出自于南宋朱熹(1130-1200年)谢世之后,首先是一个叫林駧(dòng)(具体生卒年未详)的人所撰《古今源流至论》前集卷八《儒吏》所记:“赵普,一代勋臣也,东征西讨,无不如意,求其所学,自《论语》之外无余业。”赵普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没有别的了。在这段话下面,有个小注,写着这样的话:“赵普曰:《论语》二十篇,吾以一半佐太祖定天下”。与这个典故有关的另一位人物是,与林駧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罗大经(约1196-1252年)。在其所撰《鹤林玉露》中有这样的记载:“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这个记载说明《论语》在当时“为儿童之书”,当过私塾先生的赵普自然熟悉。罗大经在此比林駧在《儒吏》中所记载的话,除了前半句的文字有所不同外,还多了后半句“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并且说明了具体时间,是“赵普再相”后,听到人们说赵普所读的书就只有《论语》,于是宋太宗就此问赵普,赵普毫不隐瞒,并说出上面的话。但是,罗大经并没有直接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将罗大经话的意思敷衍成“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的,则始自元代著名戏曲作家高文秀(具体生卒年未详)。他在其所著《好酒遇上皇》的杂剧曲文中的第三折,有这样一句话:“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但是,《好酒遇上皇》写的并非赵普的事迹,而且作为杂剧曲文,本不该作为讨论历史问题的依据,然而“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不但成为罗大经上述话语的衍生品,与赵普联系在一起,而且借助杂剧这一大众化的文艺形式,硬是广泛流传开来,以至于使得当今迷信《论语》的人们,竞相对此津津乐道。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半部论语不能治天下,是为什么?
论语是儒家经典,半部论语治天下,说明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典故:赵普辅佐了太祖和太宗两位皇帝,太宗即位时有大臣说赵普不学无术,只看过一本论语,太宗去问赵普,赵普说是的,我用半本论语帮太祖夺天下,用半本论语帮太宗治天下足已,赵普死后发现他的书真的只有论语一本。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上联:半部论语治天下,下联( )
半部论语治天下整本孟子论礼仁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半部论语治天下,半部论语指的是论语中的哪半部啊?
没有记载具体是哪些篇章,我估计“半”部,怎么也得是整部论语的1/3,就是撕成三份之一,比如,假设共60页,这半部可能是1~20页,或是20~40页,又或是40~60页。其实,我想提这个问题的朋友多半是想知道具体是哪“半部”之后门看那些,觉得那些最有用。其实半部论语告诉大家的道理是,不要迷信什么,有才干的人即使只看半部论语也可以治理天下,读得东西多少不重要,关键是能读懂、读精、去学以致用。当然,为什么不是其他别的半部书呢,而是论语呢,这也突出了论语这本典籍是一部精深著作。也的确如此,本人看过论语,其中很多对话和道理都很给人以启发,如果你能领会并且能够灵活运用,即使只看一本书,也可以在你的人生中起到重要作用。送你一句话: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为什么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
发 音 bàn bù lún yǔ zhì tiān xià
释 义 论语: 孔子言论的汇编,儒家最重要的经典。由孔子门生及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主要资料。旧时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
出 处 典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示 例 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
赵匡胤有一柄“柱斧”从不离手。那是一个象牙柄水晶头的斧头,很名贵,打起人来也很疼。公元967年,当时是宋太祖的乾德五年。当时,君臣几个人谈起年号来,赵匡胤对“乾德”这个年号相当得意。赵普跟着拍马屁,列举了几年来不少好事,然后归功于赵匡胤改的这个年号。谁知,旁边站着一位名叫卢多逊的翰林学士,极有学问,而且死看不上赵普。他等赵普特别起劲地拍完马屁后,不动声色地说了一句:“可惜,乾德是伪蜀用过的年号。”
皇帝大吃一惊,马上命人去查。结真是前蜀的年号,而且是亡国的年号。这一下赵匡胤的羞惭恼怒可想而知。想起赵普这厮身为宰相,却不读书不看报,让自己在天下臣民面前出了这么大的一个洋相,真是可恶万分。皇帝阴沉着脸在那儿运气,坐了半天,实在还是压不住心头的怒火,便招手叫道:“赵普过来。”
赵普以为要挨那柱斧的揍了,就战战兢兢地走向御案前,只见皇帝拿起御笔,蘸饱了黑墨,在赵普脸上就是一阵乱写乱画,弄得他满脸满身翰墨淋漓。一边涂,皇帝还一边骂:“你不学无术,怎么比得上卢多逊?”
从此,大宋宰相赵普受此奇耻大辱,开始发愤读书。他有一个大书匣,不许别人动。人们只是看到他每天从里面拿出一本书来读,但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书。等到这位宰相死后,人们打开书匣,发现里面只有《论语》的前半部分。从此以后,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就传遍天下了。
在赵匡胤攻城略地之后,他制定了这些政策制度、祖宗家法。大宋帝国的“郁郁乎文哉!”就是在此基地上,成长起来的。赵匡胤和他子孙那个时代是中国经济、文化达到巅峰的时代,是中国在全世界最文明、最发达的时代。这一切,可能都与它的开国皇帝、好汉赵匡胤的那个“卧榻”情结有关。
★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
净空老法师讲述
儒、佛的德行要靠我们这个时代觉悟的人来发扬光大。如何发扬光大?身体力行,把儒、佛的道理做出来给社会大众看,光讲不行,要做出来。你真正做出来,我相信世界上许多电视台的媒体都会来访问你,为你传播,光明遍照世间,轻而易举。这是非常特殊的教学法,这也是世界上其他地区从来没有过的教学法。
中国最近一个甲子,我们把祖宗的教学法忘得一干二净。因此,我们今天要特别发心,忍受一切苦难,真正不怕苦、肯吃苦,把这个方法表演出来。我们至少要做十年、二十年,成绩拿出来,大家就相信了。
怎么做?一部经!宋朝初年赵普就是这个做法,赵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宰相、谋士,智囊团的头。他的那一套治国平天下的本事从哪儿来的?他说:‘我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赵匡胤得天下,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宗治天下,建立国家政。’宋代开国的两个皇帝是兄弟,哥哥走了以后,弟弟继承王位。这是非常好的榜样,很可惜现在没有人懂得。(节录自《无量寿经》2-34-132)
清朝之灭亡
清朝开国时,把叶赫那拉氏这个族群消灭了,当时这个族群的首长说了一句话:“我族里剩下一个女人也要报仇,也要把满清消灭掉。”过了两百年,慈禧太后就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所以慈禧太后是来报仇的。从前的帝王也很聪明,宫廷里面祖宗立法,决定不许叶赫那拉氏的人进宫,不管是男子、女子,他们已有防范了。到了咸丰年间,因为距离的时间久了,大家也就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慈禧进宫时,大家知道她是叶赫那拉氏族的人,但那时宫廷轻视了这件事,就让她进宫了,所以满清灭在她的手上。因此,不论一个国家、家庭、或团体,冤亲债主会很有耐心的等待,等待你的运衰了、机会成熟了,他就现前了。
——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25【魔世比丘。四数之中。但念他恶。不自止恶。】www.gyjslw.com
9. 半部论语的故事50字
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赵普为太祖出谋划策,发动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被任命为宰相。宋太祖死后,赵匡义当皇帝,别人认为赵普一生只读《论语》,不学无术,当宰相不恰当。赵匡义问是不是,赵普说我是以半部《论语》帮助治天下的。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