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闷”字的成语「遁世无闷」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遁世无闷”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所谓含章以时发也者也。啥意思、隐者 指什么人、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怎么翻译、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什么意思、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什么意思等
目录索引:
1:成语“遁世无闷”的词条资料
2:所谓含章以时发也者也。啥意思
3:隐者 指什么人
4: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
5: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
6: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怎么翻译
7: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什么意思
8: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什么意思
成语“遁世无闷”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遯丗無悶成语读音:dùn shì wú mèn
成语简拼:DSWM
成语注音:ㄉㄨㄣˋ ㄕˋ ㄨˊ ㄇㄣ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遁俗无闷、遁逸无闷
成语出处:《易·乾》:“不成乎名,遁世无闷。”孔颖达疏:“谓逃遁避世,虽逢无道,心无所闷。”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逃避世俗而心无烦忧。
成语用法:遁世无闷作宾语、定语;用于人处世。
成语造句:诸君只要常常怀个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之心,依此良知,忍耐做去,任他功夫有进有退,久久自然有得力处。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
成语“遁世无闷”的扩展资料
1. 所谓含章以时发也者也。啥意思意思: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出自:《书幽芳亭记》宋代·黄庭坚
节选: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翻译: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兰花虽然含着香味形状美好,但平时与萧支没有什么两样。一阵清风吹来,他的香气芬芳,远近皆知,这就是所说的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扩展资料
《书幽芳亭》是北宋黄庭坚创作的一篇散文,是黄庭坚高尚品德的流露,他以自己的实际行为,达到了“文如其人、人如其文”的至高境界。文章以兰独特的品格比喻君子,也比喻自己,表达了他身临逆境能安贫守贱。泰然处之的思想,也指出了统治者扼杀人才的行径。
北宋的散文小品中,最著名的当周敦颐的《爱莲说》。该文以莲喻人,赞扬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人格。稍后黄庭坚的《书幽芳亭记》,堪称与《爱莲说》相比肩的精美小品。但由于前者被选入中学教材,广为人知;而黄庭坚本人以诗名世,他的散文创作被掩盖了。
黄庭坚对兰的推崇,是在北宋推崇君子气节的大环境下提出来的。此文写于他贬居戎州之时。戎州有山名兰山,上有野生兰花。他将之移植于院中,建一小亭,名为“幽芳亭”。在北宋党争中,黄庭坚苏轼党,屡遭新党打击。但是,他并无怨恨詈骂之词。
黄庭坚将居处先后命名为“任运堂”、“槁木庵”,表现了他随缘任运的人生态度。他为人“内刚外和”,有如兰花,含蓄,不张扬,内蕴深厚,讲求气节。他的诗也反复吟咏了兰花的高洁品质,亲手书写的唐韩伯庸的《幽兰赋》,流传至今,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行书佳作。
全文不但对兰草的赞美颇富诗意,而且将兰与蕙分别比为君子与士也极为形象,使人不仅想起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比喻,引用典故轻松自如。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2. 隐者 指什么人
隐者=隐士“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首先是“士”,即知识分子,否则就无所谓隐居。不仕,不出名,终身在乡村为农民,或遁迹江湖经商,或居于岩穴砍柴。历代都有无数隐居的人,皆不可称为隐士。《辞海》释“隐士”是“隐居不仕的人”,没有强调“士”,实在是不精确。《南史·隐逸》云:隐士“须含贞养素,文以艺业。不尔,则与夫樵者在山,何殊异也。”而且一般的“士”隐居怕也不足称为“隐士”,须是有名的“士”,即“贤者”,《易》曰:“天地闭,贤人隐。”又曰:“遁世无闷。”又曰:“高尚其事。”……是“贤人隐”而不是一般人隐。质言之,即有才能、有学问、能够做官而不去做官也不作此努力的人,才叫“隐士”。《南史·隐逸》谓其“皆用宇宙而成心,借风云以为气”。因而“隐士”不是一般的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是所谓遁世无闷的是 什么意思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翻译: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下面是整篇文章的翻译: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成为国士;如果一个女人的美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摘自www.gyjslw.com
5.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怎么翻译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摘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6. 君子以独立不惧,遯世无闷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独立特行不拘常规,不畏惧困难重重,相信自己;即使是命运不济,没能发挥自己的才华,也能够归而修养自己内心高洁的品行,又怎么会苦闷呢”。出自西周姬昌的《周易》。
原文:泽灭木,大过,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大泽淹没树木,象征“大为过甚”;君子因此(处身“大过”之时)能够独自屹立,毫不畏惧;毅然逃世,无所苦闷。“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这是说君子通过观察大过卦象,悟知应当以大丈夫能伸能屈的精神处世,才能“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扩展资料:
成书背景
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不发达,先民们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以及人自身的生理现象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因而产生了对神的崇拜,认为在事物背后有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的存在,支配着世间一切。
当人们屡遭天灾人祸,就萌发出借助神意预知突如其来的横祸和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的欲望,以达到趋利避害。在长期的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周易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7. 龙德而隐,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也,什么意思
意思是:像龙一样有德有才而隐居的人,世俗改变不了他的节操,他也不追逐功名,从世间隐退不会感到闷闷不乐,不被世俗承认也不苦闷.能愉快的实现抱负时,便入世行道,感到忧虑时,便出世隐遁.信念坚定,从不动摇,这样君子的所为便是潜龙的德行。这句话出自孔子,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主旨是讲君子不随世界变迁而变迁,不求功名显赫于世,潜隐于世,人不知也不苦闷,世道喜欢自己的主张就推行它,不然就隐伏起来,道德坚定不随波逐流,这就是潜龙。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