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如弦”的成语「直如弦」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直如弦”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虞世南的《骨髓论》中说:“鼓瑟伦音,妙响随意而生” 怎么翻译?、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的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什么?、除了稳如狗,壮如牛,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求、什么字?请解释下、直如弦的运用示例、弦的成语、白居易人生中最痛恨的是什么?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政治状况关于()如()的成语有哪些?命轻似絮人争笑,心直如弦鬼亦知在表达上有什么艺术特色?文言文宝剑的翻译求一首诗。谢谢。求成语!!帮我翻译一段古文:跪求翻译 岚嫩风轻似碧纱,雪楼金像隔烟霞。葛苞玉粉生香垄, 菌簇银钉满净楂。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直如弦”的词条资料
2:虞世南的《骨髓论》中说:“鼓瑟伦音,妙响随意而生” 怎么翻译?
3: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的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什么?
4:除了稳如狗,壮如牛,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求
5:什么字?请解释下
6:直如弦的运用示例
7:弦的成语
8:白居易人生中最痛恨的是什么?
成语“直如弦”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直如絃成语读音:zhí rú xián
成语简拼:ZRX
成语注音:ㄓˊ ㄖㄨˊ ㄒ一ㄢˊ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三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偏正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五行志一》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像弓弦一样正直
成语用法:直如弦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直如弦”的扩展资料
1. 虞世南的《骨髓论》中说:“鼓瑟伦音,妙响随意而生” 怎么翻译?shouji7913|前期答案 供你借鉴
[原文]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⑴,绝虑疑神,心正气和,则契于妙⑵。心神不正,书则欹斜;志气不和,字则颠仆⑶。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欹,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⑷。然则字虽有质,迹本无为⑸,禀阴阳而动静,体万物以成形,达性通变,其常不主⑹。故知书道玄妙,心资神遇,不可以力求也⑺。机巧必须心悟,不可以目取也⑻。字形者,如目之视也。为目有止限,由执字体既有质滞⑼,为目所视远近不同⑽,如水在方圆,岂由乎水?且笔妙喻水,方圆喻字,所视则同,远近则异,故明执字体也⑾。字有态度,心之辅也⑿;心悟非心,合于妙也⒀。且如铸铜为镜,明非匠者之明;假笔转心,妙非毫端之妙。必在澄心运思至微妙之间,神应思彻⒁。又同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握管使锋,逸态逐毫而应⒂。学者心悟于至道,则书契于无为,苟涉浮华,终懵于斯理也⒃。
[注释]⑴收视反听:收拢视线,目不旁视,返回听觉,耳不旁听。反,通“返”。意为闭目塞听,要排除一切杂念而精神集中。
⑵契:合,符合。妙:神奇、高妙,指书法的极高的艺术境界。
⑶欹斜:倾斜,歪斜。颠仆:跌倒。
⑷冲和:恬静平和。
⑸质:指字的筋、骨、血、肉等内在的本质的东西。迹:指字的状貌、外形。无为:没有一定的模式。此句意为字有筋、骨、血、肉等内质,而字形是千变万化没有一定形态的。
⑹禀:领受、承受。体:体察、体验。达性通变:通达性情及社会,自然的无穷变化。其常不主:指字的形迹常常变化无穷。主:主要的,根本的。
⑺资:凭借、依靠。神遇:通会神明。此句是说,要知道书法的奥妙,必须靠心领神会,不是用力量就可以达到的。
⑻机巧:灵活巧妙。这句是说机变巧妙必定要靠内心颖悟,不可用眼睛外观去取得。
⑼执:把握、理解、认识。质滞:对内质的把握有局限,晦暗不明。
⑽远近:此处是说,因各人鉴赏力不同,对字体的把握理解也就有高与低的区别。下句“远近则异”中的“远近”与此相同。
⑾故明执字体也:所以,从中可以明白把握字的形态体势的道理。
⑿此句是说字的形态是书家心态的外观。
⒀此句是说心悟不仅是心,而是合于玄妙。
⒁铸铜为镜:古人以铜为镜,故说“铸铜为镜”。假:通“借”。神应思彻:精神感应,思想彻悟。
⒂鼓瑟纶音:纶音,原指皇帝的诏令。此处指调节琴弦的音响,所产生的美妙的音乐。逸态逐毫而应:飘逸的神韵是随笔毫而产生的。
⒃懵:糊涂无知的样子。
[译文]准备写字的时候,应闭目塞听,聚精会神,排除一切杂念,心平气和,才能与玄妙的书法境界相契合。用心不端正或精力不集中,写出来的字就会歪斜倾倒。这个道理就同鲁庙里的祭器一样,空了站不住,装得太满则又会倾倒,恰如其分就会稳当,在书法中,稳当就是“冲和”。然而字有筋骨血肉,但形状却无一定。依凭阴阳而发生动静变化,体察万物而成形貌,通达情性与自然的变化,从来没有一种固定的体式。所以说书法的玄妙之处,必须依靠心悟神领,不是以下死工夫而能奏效的。书法的机巧奥妙必须靠心领神会,看是看不出来的。字的形状,如同眼睛看到东西一样,因为视觉的局限,所以对字体形势的把握也就会有所限制。用眼睛观察书迹就有高低远近的不同。正如水成方圆形,原因不在水,而在于盛水的容器。神妙的笔法正如水,字的形体如盛水的方圆形的容器。同是观察书法,由于人的悟性高下则有不同的收获,所以,我们可以从中明白把握字的形态体势的道理。
字有体态风貌,它是书家心态的外观。心悟不仅在心,而是要合于书法的玄妙变化。这如同炼铜作镜,明亮的是镜子而不是做镜子的人。借笔传达心性,神妙不是在笔端之上,而是在于书家凝神静思进入的神奇微妙的艺术境界。又像演奏美妙动听的音乐,是自然地随着心意而产生的;提笔运锋,飘逸的神韵是随笔毫而产生的。学习书法的人如能领悟这个道理,就会进入不为而为的至高境界了。如果书写始终离不开浮华的形迹,就是根本不明白这些道理。
食
(一)民生所需,随念而至
‘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不管是已生、现生或当生,都得到各种美妙的色身,相貌端正,神通自在,福德具足,受用各种宫殿、园林、衣服、饮食、香花、璎珞,随意所须,悉都如愿,譬如他化自在诸天。’——《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和《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同于世人为饮食生活而奔波劳碌工作。
(二)七宝食器,自然现前
‘极乐世界的众生要吃饭时,每人的面前自然呈现七宝的钵器,自然充满百味饮食。’——《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吃饭时,各种宝钵,随意现前。’——《大阿弥陀经》
——不必忙于做菜,不用准备碗盘、碟子、筷子、汤匙等餐具。
‘这些钵中都充满百味饮食,随意而至,无所从来,也没有供应和制造的人,完全是自然化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第二卷
(三)茶几花毡,庄严餐座
‘佛和诸位菩萨、罗汉要饮食时,则自然呈现七宝的茶几(餐桌),劫贝树的花絮所织成的毡子和毛毡来做座位,面前自然出现七宝的钵器,钵中充满著各种美味的饮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二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
(四)百味饮食,胜过诸天
‘这些饮食,不同于世间饮食的口味,甚至也不是天界的饮食所能比美,这些饮食都是自然化生的精品,香美无比。’——《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世人花钱办筵席,多造杀业,吃时嘴巴痛快,肠胃难受,甚至还可能传染到B型肝炎。
——极乐净土的饮食连天厨妙供都不能比了,满汉全席又算得了什么?
(五)种种美味,各如所愿
‘钵中充满百味饮食,酸咸甘淡,各如所愿。’——《大阿弥陀经》
‘想吃什么的口味,钵器中便呈现什么饮食,甜度或酸度都随心所欲。有的菩萨和罗汉心想得到银钵,有的想要得到金钵、水晶钵、琉璃钵、珊瑚钵、琥珀钵、白玉钵、砗磲钵、玛瑙钵、明月珠钵、摩尼珠钵、紫磨金钵等,都可随心所欲得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和《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的上卷
(六)食不短缺,亦不过量
‘不会有所缺乏,也不会因为美味的饮食,而吃得过量。’——《大阿弥陀经》
——不会吃得不够,以致意犹未尽。
——极乐世界没有肠胃消化不好的人。
‘诸位菩萨和罗汉每次都吃得恰到好处,不多也不少。他们从来不挑剔或批评食物的好坏,也不会因为饮食美味而生贪爱。’——《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七)食物消化,不留遗滓
‘吃完以后,不会遗留食物残渣。’——《大阿弥陀经》
——因此不必洗碗筷。
‘饮食完毕以后,食物自然消化而不会在体内留下遗滓。’——《大阿弥陀经》
——身无粪尿,不必厕所,也没有臭味。
‘吃完以后,七宝钵器自然消失,到下次用餐时,才又出现。’——《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吃完以后,各种饭具、钵器、茶几、宝座都自然化去。等要吃时,又会再变现。’——《无量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八)以意为食,闻香心净
‘虽然有这么好的食物,其实并没有真的吃,只是看到食物的色、闻到食物的香,以意念来饮食。’——《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看到食物的美色,闻到食物的香气,自然饱足舒适,不贪著美味,身心轻爽便利。’——《大阿弥陀经》
(九)饭食已讫,身心舒泰
‘吃了以后,容光焕发,力气增长,没有大小便,身心舒泰柔软,不贪著美味。’——《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诸位菩萨和罗汉的心念都非常清净,而不会慕恋饮食。饮食只用来促进身心的功力,食毕自然完全消化。’——《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的第二卷
明 楚石
遥指家乡落日边,一条归路直如弦。
空中韵奏般般乐,水上花开朵朵莲。
杂树枝茎成百宝,群居服食胜诸天。
吾师有愿当垂接,不枉翘勤五十年。
明 楚石
我佛真身不可量,大人陪从有辉光。
食时并是天肴膳,行处无非圣道场。
庭下碧流微吐韵,殿前瑶草细吹香。
十方一等庄严刹,终说西方出异方。
明 楚石
一朵莲含一圣胎,一生功就一花开。
称身璎珞随心现,盈器酥酡逐念来。
金殿有光吞日月,玉楼无地著尘埃。
法王为我谈真谛,直得虚空笑满腮。
明 楚石
金银宫阙彩云端,念佛人居眼界宽。
宝树交加非一色,灵禽倡和有千般。
酥酡自注琉璃碗,甘露长凝翡翠盘。
不似雪山多药味,众生无福变成酸。
明 楚石
人生百岁七旬稀,往事回观尽觉非。
每哭同流何处去,闲抛净土不思归。
香云玛瑙阶前结,灵鸟珊瑚树里飞。
从证法身无病恼,况餐禅悦永忘饥。
衣
(一)庄严妙衣,随念而至
‘极乐世界的众生,想要穿著,则美妙庄严的衣服随念而至。’——《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必上街购买。
(二)自然在身,不假裁制
‘衣服自然穿在身上,而不必裁缝。’——《无量寿经》的上卷。
——不需钮扣。
——省去做衣和量制服装的麻烦。
(三)不退原色,不沾尘垢
‘不必染色,不必洗濯。’——《无量寿经》的上卷。
——没有漂白粉和萤光剂的污染!又不必耽心衣服会退色。
——不必耽心洗衣机会故障,洗衣粉会伤害玉手和导致贫血。
(四)种类特多,饰物庄严
‘极乐世界有无量(种类特多)高尚美妙衣服、宝冠、环钏、耳珰、璎珞、华鬘、带锁及各种庄严的珍宝(饰物),百千种颜色美妙的衣服和饰物,自然穿戴在身上。’——《大阿弥陀经》。
——多采多姿。
——不必费力穿戴和扣钮扣。
(五)相貌尊贵,好配衣裳
‘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具有像佛陀那样庄严、美妙而且圆满的色身。出生到极乐佛国以后,就失去本来在三恶道的形体,而成就像佛陀那样尊贵和庄严的相貌。’——《大阿弥陀经》。
——身材好,容易配衣服。
——不同于这娑婆世界以衣裳来掩盖和遮蔽身形的缺陷和丑陋。
明 楚石
妙明觉体即如来,暂借莲花养圣胎。
瑞相且分三十二,流光何止百千垓。
庄严宝具相随到,细软天衣不假裁。
上品上生生死绝,尘尘刹刹紫金台。
清 省庵
境胜由来道易修,多生习气一朝休。
盘中甘露珠圆转,树上摩尼水倒流。
碧玉莲台承足稳,真金华瓣衬身柔。
三车已息驰求念,露地安然坐白牛。
清 省庵
琉璃地上绝尘埃,宴坐经行亦快哉。
锦绣织成行树叶,丹青画出众楼台。
漫空华雨诸天下,遍界香云大士来。
何处忽生新佛子,芙蓉又见一枝开。
住—二百一十亿个清净佛土的精华——《无量寿经》上卷
(一)土地
1、琉璃为地,七宝为界(无量妙宝,相间为地)
‘极乐世界,以黄金为地。’ ——《阿弥陀经》。
‘极乐世界通常是琉璃地上,间以黄金,然而,也可说是众宝所成,不一定限于某一种宝。’——《弥陀疏钞》第三卷。
‘由于极乐世界宽阔广大,不只一个角落。经典常只提到了黄金或琉璃这一两种宝,其实它应是众宝所成,而且还无穷无尽呢!’——《弥陀疏钞》第三卷。
‘那佛土以自然化生而且体性温柔的七宝,相间为地。但有些区域却纯以一种宝为地……。’ ——《大阿弥陀经》。
‘其他真金,七宝莲花,自然涌出。’——《阿弥陀如来鼓音声王陀罗尼经》。
‘看见琉璃地,内外辉映透澈,下有金刚七宝金幢,擎琉璃地。其幢有八棱,乃百宝所成。每一珠宝放出千道光明,每一光明具有八万四千种色彩,映在琉璃地上,宛如千亿日。琉璃地上,以黄金绳,杂厕间错,界以七宝,分外整齐明了。’——《观无量寿佛经》。
‘琉璃为地,城墙、门窗、堂阁、柱梁、斗拱、周匝罗网,都是七宝所成,如同极乐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国土清净庄严,没有世间的五浊(见浊、劫浊、命浊、众生浊、烦恼浊),没有贪爱的欲望,没有心意的垢染,以白银、琉璃为地,宫殿楼阁都是七宝,犹如西方无量寿国。’——《灌顶经》。
2、宽阔平坦,无有幽险
‘极乐国土,清净严饰,宽广平正,没有丘陵、坑坎、荆棘、沙砾、土石等山。’——《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极乐国土没有各种黑山、铁围山、大铁围山、妙高山等一切诸山。’——《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极乐国土没有大海、小海、溪渠、井谷(等幽暗之所)。但由于佛陀的神力加持,如果众生想看高山、大海和山谷等也随时可以见到。’——《无量寿经》。
‘地平如掌,生柔软草,如安乐国。……平如澄水,柔软乐触,犹如缯纩,如安乐国,无诸五浊。’——《央掘摩罗经》。
3、自然七宝,柔软光耀
‘极乐国土,以自然的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合成为地,恢廓旷荡,不可限极。这些宝都相参杂、转相间入。光明煜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越十方一切世界,它是众宝的精英,宛如他化自在天的宝物。’
‘极乐国土自然化生的七宝,体性温柔,相间为地,或纯是只以一宝为地,光色晃耀,超越十方。’——《大本阿弥陀经》。
4、无量杂宝,众香所成
‘我作佛时,自地以上至于虚空,所有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大阿弥陀经》法藏比丘的誓愿。
——不同于这里的土地,常被农药、杀虫剂、洗衣粉、化学肥料、工厂废水、塑胶袋、垃圾等所污染。
5、国土清净,照见十方
‘ 如果我能成佛,国土清净,而且都可以照见十方所有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宛如明镜,照见自己的相貌,那么清晰。否则,我不成佛。’——《无量寿经》。
6、十万亿土,弹指即至
‘从此往西方,经过了十万亿怫土,有一个世界,名叫极乐世界。’——《阿弥陀经》。
‘舍此生已,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在所出生的地方,常知宿命,直至成佛。’——《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陀罗尼经》和《观世音如来秘密藏神咒经》。
清 普能
净邦国土妙无穷,七宝妆成极乐宫。
处处迦陵前鼓舞,双双孔雀后林中。
莲开上品难为比,花吐幽香更不同。
一等庄严诸佛刹,无如净土巧玲珑。
明 楚石
琉璃地列紫金幢,翡翠楼开白玉窗。
文字可夸才不称,肉身未到意先降。
能言孔雀知多少,善语频伽定几双。
清梦正贪归路直,夜阑无奈鼓逢逢。
清 省庵
人传天竺是西方,天竺支那在足傍。
莫向泥涂分净秽,休从火宅辨炎凉。
三千世界非吾土,万亿乾坤是故乡。
去去莫愁途路远,不劳弹指见空王。
明 楚石
称性庄严非外得,天然果报自无穷。
一尘遍入诸尘里,万法全收一法中。
华映玉池人倒影,身游佛国地俱空。
色心依正原无碍,但得情忘境自融。
(二)栏杆
1、好美栏杆,七宝所成
‘极乐国土,有七重栏(横的栏杆)楯(直的栏杆)。’——《阿弥陀经》。
2、精致典雅,质地柔软
极乐世界有许多庄严美丽的栏杆,横的栏杆叫做‘栏’,竖的栏杆叫做‘楯’。 这些栏杆都是质地柔软、精致的金银、琉璃、玻璃及各种珍宝做成的,甚至有些(楼观)栏杆上面还饰以璎珞,这些璎珞都会发出美妙悦耳的音乐。(参见《大本阿弥陀经》)
反过来观看我们这个世界,住家附近大多围著水泥砖瓦砌成的高墙,既不通风,又不美观,夏天时十分闷热。有的人以木头、竹子和铁做栏杆,也是会生锈和蛀虫。何况这些栏杆都需要花费许多人力和财力来建造,哪里可以跟极乐世界各种珍宝所自然形成的栏杆同日而语!
明 楚石
天人莫不证神通,一一黄金色相同。
散众妙华为佛事,尽尘沙界起香风。
身光触体成柔软,乐具流音说苦空。
却倚雕栏望宝树,无边佛国在其中。
(三)罗网
1、金缕珍珠,兼挂宝玲
‘无量的宝网,都是用纯金缕著珍珠,以及百千种各式各样的宝物,来装饰庄严的气氛。周围又垂挂宝铃,颜色华美、光泽灿烂,覆盖在树林上。’——《瑞相经》。
‘在极乐世界,到处可以看见金、银、真珠等美妙的宝物所做成的罗网,上面悬挂著宝铃 ’——《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2、自然罗网,质轻柔软
‘极乐世界的罗网,质地宛如兜罗绵那么柔软.而不像我们这世间的宝物,必须经过精雕细琢和矫揉造作以后,才能用来装饰。’——《大阿弥陀经》。
3、真珠网间,现诸宫殿
‘极乐世界的树上,有许多美妙的真珠网弥覆在它上面。每一棵树都有七重罗网。每一个罗网间,有五百亿座奇妙而且华丽的宫殿,宛如大梵天的天宫,有诸天童子,自然化生在其中。’——《观无量寿佛经》。
清 省庵
一入西方境自融,双眸顿觉翳销熔。
无边刹土光中现,遍界真身像外逢。
华衬玉栏红隐隐,树含金殿碧重重。
色空泯合浑无寄,镜像分明绝点踪。
世间物我皆成幻 莫贪虚名失此身
念念有如临终日 心心准备往生时
(四)树木
1、七宝奇树,遍布净土
‘极乐世界到处有很多珍奇的宝树,有的树木纯是黄金、白银、琉璃、玻璃、赤珠、玛瑙、翠玉,或由一种宝形成,而不参杂其他宝。有的树木是由两种宝,甚至由七宝所形成。’——《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2、叶茎花果,无非妙宝
‘有的金树,以黄金为根茎,白银为叶子、花朵和果实。银树,以白银为根茎,黄金为叶子、花朵和果实。玛瑙树,以玛瑙为根茎,美玉为叶子、花朵和果实。美玉树,以玉为根茎,七宝为叶子、花朵和果实。’——《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有的金树,以黄金为根,白银为茎,琉璃为枝,玻璃为条,赤珠为叶,玛瑙为花,美玉为果。银树,以白银为根,黄金为茎,枝条和花果跟金树相同。琉璃树以琉璃为根,黄金为茎,白银为枝,玻璃为条,赤珠为叶,玛瑙为花,美玉为果。玻璃、真珠、玛瑙等树,也都以各种珍宝来辗转修饰,宛如琉璃树一般。还有玉树,以玉为根,黄金为茎,白银为枝,琉璃为条,玻璃为叶,赤珠为花,玛瑙为果。又有无量摩尼珠等庄严的宝树,周遍极乐国土。’——《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3、对称光奕,上覆宝网
‘这些宝树,行行相植(间),茎茎相望,枝枝相准,叶叶相向,花花相顺,实实相当。光辉赫奕,世无能比。树上覆有七宝罗网,质地像兜罗绵那么柔软。’——《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4、清风拂树,自出妙音
‘极乐世界,时常吹拂清风,只要微风吹过,就自然发出相互和谐的各种音律!’——《无量寿经》。
‘净土树林等内外景物,常有和风吹拂时,发出微妙声音,说一切法皆无自性等真理……。’——《大般若经》。
5、树中影现,十方佛事
‘极乐世界的宝树,会显现十方佛土清净殊胜和庄严的事迹,宛如明镜现象一样(逼真)!’——《大本阿弥陀经》。
——树上有净化的电影。
‘无量寿佛,有高达十六亿由旬(一由旬等于四十里或六十里)的菩提树。这棵菩提树枝叶垂布八亿由旬,树根隆起,高五千由旬,周围也是如此。这棵菩提树的枝条和花果,时常有无量百千种种妙色和各种殊胜的珍宝来庄严。例如:月光摩尼宝、释迦毗楞伽宝、心王摩尼宝、海乘流注摩尼宝,光辉遍照,超过天人。树上有许多金锞,而且垂挂七宝璎珞,到处都以妙宝严饰,例如:以卢遮迦宝、未瑳宝及赤白青色真珠等宝以为璎珞。有师子云聚宝等,做为其锞,装饰宝柱。’——《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6、金珠宝铃,众宝庄严
‘又以纯金、真珠、杂宝铃铎来做它的网路,庄严的宝锞,覆在它的上面,又以玻璃、万字和半月宝等相互辉映和装饰。’——《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7、风吹法乐,闻者悟真
‘微风吹动,发生种种悦耳的声音,能使众生证得万法不生不灭的真理。’——《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8、闻此妙音,永不退转
‘那些众生听了这种声音以后,在追求无上智慧的过程中,就不会发生退转的现象。’——《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9、一遇此树,六根无病
‘如果有众生,看见了菩提树(没有眼病),闻到声音(没有耳病),嗅到香气(没有鼻病),尝到果实(没有舌病),触到树的光景(身无病痛),或观想菩提树的功德(心得清净),……五根没有疾病,心不散乱,对于无上正等正觉的佛智,永不退转。’——《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10、一见此树,得诸安忍
‘由于见到那一棵菩提树,所以获得下面这三种忍:一、随声忍,二、随顺忍,三、无生法忍。’——《大宝积经》的《无量寿如来会》。
11、散发异香,闻已进道
‘极乐世界中的树木花卉,都是以无量奇异的宝物和百千种香,和合而成。它的香气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了这些香气以后,都会修学佛行。’——《大阿弥陀经》法藏比丘愿。
12、宝树高大,花叶奇彩
‘极乐世界的七宝行树,每棵树都高达八千由旬,每一朵花和每一片叶子,都是奇异珍宝的颜色。琉璃色中出现金光,玻璃色中出现红光……。’——《观无量寿佛经》。
13、彩叶妙花,自垂美果
‘每一棵树的叶子,长度和宽度都是二十五由旬,叶子有千种颜色。树上有许多美妙的花朵,是阎浮檀金色,这些花朵像旋光轮那样富有变化,多采多姿。树上自然涌出各种丰硕美味的果实,宛如天帝的宝瓶那样。’——《观无量寿佛经》。
14、宝盖悬空,现诸佛事
‘有许多大光明,化成幢幡和无量多的宝盖,这些宝盖中,会映现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佛陀菩萨的事迹和其他佛事。’——《观无量寿佛经》。
明 楚石
珠王宫殿玉园林,坐卧经行地是金。
舍利时时宣妙响,频伽历历奏仙音。
返闻顿悟无生理,常住周圆不动心。
触目皆为清净土,来从旷劫到如今。
一国巍巍一宝王,无朝无暮起祥光。
尼拘律树真金果,优钵罗华软玉房。
见体自明非日月,知春长在不冰霜。
又游佛刹归来也,赢得天葩满袖香。
清 普能
到得故乡心自彰,微风吹动妙莲香。
群生尽是金刚体,众德无非智慧光。
行树枝枝分赤白,奇花朵朵现青黄。
诸君能赴莲池会,不使主人终日忙。
‘佛地,又称为佛国、佛土、净刹、净首、净国或净土。’——《大乘义章》第十九卷
(五)花卉
1、昼夜六时,雨适意花
‘不论白天或夜晚,天上时常飘下很香、很好看的曼陀罗花(适意花)。’——《阿弥陀经》。
‘世人行善或修定,诸天欢喜,有时还会雨华(花)赞叹,更何况是极乐世界,乃是佛、菩萨、圣贤和诸上善人集会的处所,理应如此!’——《阿弥陀经疏钞》第三卷。
2、落英缤纷,整洁美好
‘和风将树上的花朵吹落地上,整个极乐世界的地面到处布满厚厚的一层花絮,十分整洁美观(一点也不杂乱)、柔软光洁。’——《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3、风伴妙乐,香花四寸
‘四方自然起风,发出五百种声音,吹到树上的花朵,花朵散发奇异的香气,而且随风散落在菩萨和声闻大众的身上。花朵飘落地面,积了四寸,十分美丽,而且芳香无比。只要花朵有点凋谢,便自然被风吹走。’——《大阿弥陀经》。
4、柔软多彩,形状极美
‘譬如有人将花铺在地面,然后再用手把它弄平,随著五彩缤纷的花朵,间隔和交错地分布排列成极美的形状。极乐世界的花卉也是如此。极乐世界的花朵很微妙。。。。。。。。。
(六)建筑
1来自www.gyjslw.com
2.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的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意思是什么?
1、意思: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2、出处:《后汉书》
全文: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案顺帝即世,孝质短祚,大将军梁冀贪树疏幼,以为己功,国号令,以赡其私。太尉李固以为清河王雅性聪明,敦诗悦礼,加又亲,立长则顺,置善则固。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毙于狱,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厨亭侯、司空袁汤安国亭侯云。
译文:
顺帝死后,外戚梁冀掌,时人称“跋扈将军”,并且毒死了质帝,重新选帝时,梁冀想立蠡吾侯的儿子刘志,就是汉桓帝。是因为刘志比较好控制。李固不惧外戚势力,坚决反对,最后被幽禁而死。而胡广、袁汤等人因为惧怕外戚势力,同流合污,反而都封了侯。不过梁冀的算计也落空了,后来汉桓帝利用宦官势力杀了梁冀全族。但是宦官干政又开始了,史称“党锢之祸”,以至于桓帝之后灵帝时就爆发了黄巾起义,朝廷再也无力控制地方军阀。
扩展资料
《后汉书》的思想价值
范晔对外戚、宦官的横暴、祸国殃民则大加挞伐。东汉中叶,和帝、安帝以后,皇帝都是幼年即位,不能执掌朝纲,于是开始了外戚与宦官争夺王朝统治的混乱局面。如桓帝与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宦官计议杀了梁冀,五人俱被封为侯。于是,他们居功自傲,把持朝纲,穷奢极欲,祸国殃民。《后汉书》对上述的外戚与宦官们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综上所述,可见《后汉书》肯定了王道秩序,赞美贤达忠义,鞭挞奸佞邪恶,基本上体现了儒家正统思想观念。其实,这也是它被定为“正史”的根本原因之一。
具体说来,《后汉书》有肯定王秩序、颂扬忠贞名节等儒家正统思想,亦有褒扬避世隐逸、狂狷放达的道家玄学思想,还有对佛教思想的批判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书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除了稳如狗,壮如牛,还有什么类似的词语,求
现如今、
闻如是、
相如渴、
打如愿、
洛如花、
胆如斗、
譬如闲、
两如直、
醉如泥、
直如弦、
不如意、
铁如意、
匹如闲、
远如期、
乞如愿、
不如志、
相如草、
金如意、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4. 什么字?请解释下
是“坦荡”二字。
坦荡,读作:【tǎn dàng】。
释义:坦荡,指泰然自得;坦然自信,放荡不羁。
出处:《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 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其外坦荡而内淳至,皆此类也。”
引证解释:
1.《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何晏集解引郑玄曰:“坦荡荡,宽广貌。”后以“坦荡”形容胸襟开朗,心地纯洁。
南朝 梁 沉约 《怀旧诗·伤王谌》:“长史体闲任,坦荡无外求。”
曹靖华《飞花集·怀周恩来同志》:“那样坦荡的胸怀,以及待人接物的恳挚、热情,这一切一切啊,使我永世不忘。”
2. 坦率任性;放达。
《新唐书·李华传》:“华少旷达,外若坦荡,内谨重,尚然许,每慕汲黯为人。”
宋 叶适《通直郎致仕总干黄公行状》:“君坦荡不为限级,遇人无新旧,樽酒尽欢。”
3.平坦宽阔。
唐 高骈《过天威径》诗:“归路嶮巇今坦荡,一条千里直如弦。”
瞿秋白《赤都心史》三三:“中国的长河平原,感受无限的坦荡性。”
4. 引申为太平。
清 姚梅柏《双头牡丹灯记》:“矧此清平之世,坦荡之时,而乃变幻形躯,依草附木。”
近义词:平坦
反义词:狭隘
造句:此人办事着实坦荡,是位正人君子。来自www.gyjslw.com
5. 直如弦的运用示例
南朝 梁 吴均 《从军行》:“微诚言不爱,终自直如弦。” 作者 诗题 诗句 刘允济 见道边死人 魂兮不可问,应为直如弦。 寒山 诗三百三首一百二十二 未能端似箭,且莫曲如钩。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儒生直如弦,贵不须干。 张说 赠工部尚书冯公挽歌三首 如弦心自直,秀木势恒孤。 李白 笑歌行(以下二首。苏轼云是伪作。) 君不见曲如钩,古人知尔封公侯。 杜甫 写怀二首 达士如弦直,小人似钩曲。 杜甫 赠李十五丈别 清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 王昌龄 留别岑参兄弟 徒见枯者艳,谁言直如钩。 耿湋 赠别刘员外长卿 清如寒玉直如丝,世故多虞事莫期。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 骆宾王 叙寄员半千 不应惊若厉,只为直如弦。www.gyjslw.com
6. 弦的成语
春诵夏弦 解弦更张 动人心弦 繁弦急管
改弦易辙 改弦更张 急管繁弦 箭在弦上
家弦户诵 离弦走板 扣人心弦 驽箭离弦
佩韦佩弦 琴断朱弦 如箭在弦 丝竹管弦
韦弦之佩 弦外之音 楚管蛮弦 调弦品竹
改弦易调 改弦易张 改柱张弦 更弦改辙
更弦易辙 豪管哀弦 急拍繁弦 煎胶续弦
惊弦之鸟 弄管调弦 品竹调弦 破琴绝弦
矢在弦上 铁板铜弦 弦外有音 弦外之意
弦无虚发 幺弦孤韵 沂水弦歌 易辙改弦
应弦而倒 朝歌暮弦 朝歌夜弦 朱弦三叹
似箭在弦 弦外之响 断弦再续
改弦更张、
改弦易辙、
弦外之音、
朝歌夜弦、
繁弦急管、
如箭在弦、
改弦易张、
丝竹管弦、
矢在弦上、
春诵夏弦、
朝歌暮弦、
沂水弦歌、
家弦户诵、
解弦更张、
破琴绝弦、
琴断朱弦、
弦外有音、
似箭在弦、
改弦易调、
调弦品竹、
更弦改辙、
离弦走板、
改柱张弦、
惊弦之鸟、
应弦而倒、
弦外之响、
急拍繁弦、
弄管调弦、
豪管哀弦、
铁板铜弦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7. 白居易人生中最痛恨的是什么?
白居易(前772--前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己。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自无常冥使吧)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
(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白居易的诗
贺雨
皇帝嗣宝历,元和三年冬。
自冬及春暮,不雨旱(左火右三虫)(左火右三虫)。
上心念下民,惧岁成灾凶。
遂下罪己诏,殷勤告万邦。
帝曰予一人,继天承祖宗。
忧勤不遑宁,夙夜心忡忡。
元年诛刘辟,一举靖巴邛。
二年戮李(钅奇),不战安江东。
顾惟眇眇德,遽有巍巍功。
或者天降(珍左换氵),无乃儆予躬?
上思答天戒,下思致时邕。
莫如率其身,慈和与俭恭。
乃命罢进献,乃命赈饥穷。
宥死降五刑,已责宽三农。
宫女出宣徽,厩马减飞龙。
庶政靡不举,皆出自宸衷。
奔腾道路人,伛偻田野翁。
欢呼相告报,感泣涕沾胸。
顺人人心悦,先天天意从。
诏下才七日,和气生冲融。
凝为悠悠云,散作习习风。
昼夜三日雨,凄凄复蒙蒙。
万心春熙熙,百谷青(艹凡)(艹凡)。
人变愁为喜,岁易俭为丰。
乃知王者心,忧乐与众同。
皇天与后土,所感无不通。
冠佩何锵锵,将相及王公。
蹈舞呼万岁,列贺明庭中。
小臣诚愚陋,职忝金銮宫。
稽首再三拜,一言献天聪:
君以明为圣,臣以直为忠;
敢贺有其始,亦愿有其终。
读张籍古乐府
张君何为者?业文三十春。
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
为诗意如何?六义互铺陈。
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
读君学仙诗,可讽放佚君。
读君董公诗,可诲贪暴臣。
读君商女诗,可感悍妇仁。
读君勤齐诗,可劝薄夫敦。
上可裨教化,舒之济万民。
下可理情性,卷之善一身。
始从青衿岁,迨此白发新。
日夜秉笔吟,心苦力亦勤。
时无采诗官,委弃如泥尘。
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愿藏中秘书,百代不湮沦。
愿播内乐府,时得闻至尊。
言者志之苗,行者文之根。
所以读君诗,亦知君为人。
如何欲五十,官小身贱贫。
病眼街西住,无人行到门。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
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
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
拂衣向西来,其道直如弦。
从事得如此,人人以为难。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谏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宪府,有邪戡必弹。
惜哉两不谐,没齿为闲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随众人,敛葬北邙山。
平生刚肠内,直气归其间。
贤者为生民,生死悬在天。
谓天不爱人,胡为生其贤?
谓天果爱民,胡为夺其年?
茫茫元化中,谁执如此?
凶宅
长安多大宅,列在街西东。
往往朱门内,房廊相对空。
枭鸣松桂枝,狐藏兰菊丛。
苍苔黄叶地,日暮多旋风。
前主为将相,得罪窜巴庸。
后主为公卿,寝疾殁其中。
连延四五主,殃祸继相钟。
自从十年来,不利主人翁。
风雨坏檐隙,蛇鼠穿墙墉。
人疑不敢买,日毁土木功。
嗟嗟俗人心,甚矣其愚蒙。
旦恐灾将至,不思祸所从。
我今题此诗,欲悟迷者胸。
凡为大官人,年禄多高崇。
重持难久,位高势易穷。
骄者物之盈,老者数之终。
四者如寇盗,日夜来相攻。
假使居吉土,孰能保其躬?
因小以明大,借家可喻邦。
周秦宅崤函,其宅非不同。
一兴八百年;一死望夷宫。
寄语家与国,人凶非宅凶。
梦仙
人有梦仙者,梦身升上清。
坐乘一白鹤,前引双红旌。
羽衣忽飘飘,玉鸾俄铮铮。
半空直下视,人世尘冥冥。
渐失乡国处,才分山水形。
东海一片白,列岳五点青。
须臾群仙来,相引朝玉京。
安期羡门辈,列侍如公卿。
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致诚。
帝言汝仙才,努力勿自轻。
却后十五年,期汝不死庭。
再拜受斯言,既寤喜且惊。
秘之不敢泄,誓志居岩扃。
恩爱舍骨肉,饮食断膻腥。
朝餐云母散,夜吸沆瀣精。
空山三十载,日望辎(车并)迎。
前期过已久,鸾鹤无来声。
齿发日衰白,耳目减聪明。
一朝同物化,身与粪壤并。
神仙信有之,俗力非可营。
苟无金骨相,不列丹台名。
徒传辟谷法,虚受烧丹经。
只自取勤苦,百年终不成。
悲哉梦仙人,一梦误一生!
观刈麦 时为周至县尉。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桨。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题海图屏风 元和己丑年作。
海水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鳞介无小大,遂性各沉浮。
突兀海底鳌,首冠三神丘。
钩网不能制,其来非一秋。
或者不量力,谓兹鳌可求。
(尸贝)(三贝)牵不动,纶绝沉其钩。
一鳌既顿颔,诸鳌齐掉头。
白涛与黑浪,呼吸绕咽喉。
喷风激飞廉,鼓波怒阳侯。
鲸鲵得其便,张口欲吞舟。
万里无活鳞,百川多倒流。
遂使江汉水,朝宗意亦休。
苍然屏风上,此画良有由。
羸骏
骅骝失其主,羸饿无人牧。
向风嘶一声,莽苍黄河曲。
踏冰水畔立,卧雪冢间宿。
岁暮田野空,寒草不满腹。
岂无市骏者,尽是凡人目。
相马失于瘦,遂遗千里足。
村中何扰扰,有吏征刍粟。
输彼军厩中,化作驽骀肉。
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
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
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
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今人:一作今日。
李都尉古剑
古剑寒黯黯,铸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8.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政治状况
指东汉直臣李固被臣梁冀害死后暴尸路边,而奸胡广等反封侯爵。反映了当时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小人当道的政治情况。
典源
《后汉书》志第十三〈五行志一·谣〉~328~
顺帝之末,京都童谣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案顺帝即世,孝质短祚,大将军梁冀贪树疏幼,以为己功,国号令,以赡其私。太尉李固以为清河王雅性聪明,敦诗悦礼,加又亲,立长则顺,置善则固。
而冀建白太后,策免固,徵蠡吾侯,遂即至尊。固是日幽毙于狱,暴尸道路,而太尉胡广封安乐乡侯、司徒赵戒厨亭侯、司空袁汤安国亭侯云。
释义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扩展资料
谋害李固杜乔
建和元年(147年),甘陵人刘文,与南郡人刘鲔联合“谋立”清河王刘蒜做天子。梁冀因此诬蔑李固与刘文、刘鲔等散布妖言,将他们关进牢狱。李固的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证明李固的冤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也要鈇锧到朝廷通诉,梁妠明了他们的意思,于是下诏释放李固。
等到李固出狱之时,雒阳的大街小巷都齐呼万岁。梁冀听到消息后,大为惊骇,害怕李固的声名和品德终将伤害自己,于是重向新朝廷弹劾李固和刘文、刘鲔相勾结的旧案,李固最终还是死在狱中,时年五十四岁。
李固临终时命子孙以三寸素棺、帛巾束首,入殓葬于汉中的瘠薄之地,不许葬在父亲墓地周围。时人崔琦曾作《外戚箴》,规劝他,梁冀无动于衷。后来梁冀一意孤行,继父职作大将军,于是崔琦再做《白鹄赋》以讥讽之。
梁冀大为恼怒,厉声质问崔琦。崔琦则说得梁冀无言以对。不久,梁冀升他做山东地方临济县令长,崔琦弃官隐居起来。但梁冀的党羽布置严密,崔琦还是被害身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如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梁冀来自www.gyjslw.com
9. 关于()如()的成语有哪些?
关于()如()的成语有哪些?
题目()如()3个字的词语:
直如弦 [ zhí rú xi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í rú xián ]
象弓弦一样直。比喻为人正直。
百科释义
“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出自后汉书,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0. 命轻似絮人争笑,心直如弦鬼亦知在表达上有什么艺术特色?
主要表现的特还是告诉我们你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什么事情不要过于强求,什么事儿都强扭的瓜反而不甜,我们一定要顺其自然。本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11. 文言文宝剑的翻译
梦溪笔谈 舒屈剑钱塘有闻人绍者,尝宝一剑。以十大钉陷柱中,挥剑一削,十钉皆截,隐如秤衡,而剑锋无纤迹。用力屈之如钩,纵之铿然有声,复直如弦。关中种谔亦畜一剑,可以屈置盒中,纵之复直。张景阳《七命》论剑曰:“若其灵宝,则舒屈无方。”盖自古有此一类,非常铁能为也。【译文】 钱塘有位叫闻人绍的人,曾经珍藏一把宝剑。把十个大钉子钉在柱上,挥剑砍去,十个钉子都被截断了,留有残钉的柱子平整得像秤杆一样,而剑刃没有丝毫痕迹。如果用力使它弯曲,能弯成钩一样,放开它,剑就发出铿锵的声音,又直得像弓弦一般。关中的种谔也收藏了一把剑,可以盘屈放在盒子里面,拿出来又能伸直。张景阳的《七命》论剑时说:“要是它像‘灵宝’剑,那就可以随意屈伸,不受限制。”大概自古以来就有这样一类宝剑,不是普通的铁所能制成的。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2. 求一首诗。谢谢。
为你原创,请你参考: 鸿运当头灯笼闪; 举目挺身步趋前。 人生境况亦如是, 努力自得肥沃田。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3. 求成语!!
在网上查的:
3字的:
安乐窝:泛称安逸的住处。
2、杯中物:杯子中的东西,指酒。杜甫有诗云:“赖有杯中物,还同海上鸥。”
3、步后尘:后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指跟在别人后面追随,模仿。
4、杵臼交:杵臼,舂东西的木棒与石臼。后称交友不嫌贫贱。
5、掉书袋:掉弄书袋,指言谈中喜欢用书上的文字或成句。
6、东道主:原指东路上的主人,后称款待宾客的主人。
7、恶作剧:过分地戏耍捉弄人。
8、耳边风:从耳朵边吹过的风,比喻听过后不放在心上的话。
9、父母官:古时对州县官的称呼。
10、父母国:古时称自己出生的国家。
11、父子兵:上下关系亲如一家的军队。
12、风马牛:即风马牛不相及,喻指事物之间毫不相干。《左传·僖公四年》记载:“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13、黄粱梦:唐朝沈既济《枕中记》中记载,卢生在梦中享尽富贵荣华,等到醒来,主人蒸的黄粱还没有成熟,所以称黄粱梦。比喻虚幻不实的事和欲望的破灭犹如一梦。
14、紧箍咒:《西游记》中,观音菩萨传授给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后来比喻束缚人的框框。
15、九回肠:形容胸间的愁闷、痛苦已到了极点。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写到:“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忘。”
16、口头禅:原指不懂佛教、禅理,只会用禅家套语作为谈话资料。后泛指经常挂在嘴上而没有实际上意义的词语。
17、每事问:遇事多做调查研究。陶行知有诗《每事问》云:“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18、闷葫芦:难以猜破的哑谜,弄不清楚的事情。
19、门外汉:指对某项知识或技能还没有入门的外行。
20、绵里针: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也比喻小心珍护。
21、迷魂汤:迷信的人指地狱中使灵魂迷失本性的汤药。比喻迷惑人的话语或行为。
22、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
23、莫须有:意思是“也许有”。后来指凭空捏造罪名。
24、马后炮: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
25、马前卒:旧时指在车马前供奔走使役的人,后多用以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26、鸟兽散:人群象鸟兽般一哄而散。
27、牛马走:本意是指在皇帝前如牛马奔走的人。常用作自称的谦词。
28、破天荒:指从未有过的事。
29、敲边鼓:意思是从旁帮腔。
30、敲门砖:拣砖头敲门,门开后即弃砖。比喻猎取功名的工具,功名到手即可抛弃。
31、敲竹杠:借故欺诈或要挟,以骗取财物。
32、清君侧: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坏人。
33、绕指柔:原意自喻英雄失志,俯仰由人。后来亦借以形容柔软。
34、杀风景:损伤美好的景致。比喻败坏兴致。宋朝苏东坡诗《次韵林子中春日新堤书事见寄》云:“为报年来杀风景,连江梦雨不知春。”
35、狮子吼: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如雷震天地。
36、忘年交:指忘记年龄的交友。即不拘年岁行辈的差异而结交的朋友。
37、无底洞:比喻永远不能满足的欲望。
38、想当然:据推想,应当是这样。现在大多指凭主观想象认为如此,与事实并不相合。
39、一溜烟:形容跑得很快。
40、一窝风:形容许多人乱哄哄地同时说话或行动。
41、一言堂:原来是旧时商店挂的匾额,表示买卖公平不二价。后用以反映领导作风不民主,一个人说了算。
42、眼中钉:比喻极其厌恶憎恨的人。
43、应声虫:随声而应的虫。比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44、执牛耳:古代诸侯歃血为盟,割牛耳取血,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因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后泛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
45、直如弦:像弓弦一样的正直。《后汉书·五行志》记载了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4字的:
察言观色 洞若观火 刮目相看 看朱成碧 历历可数 历历在目
另眼相看 目不转睛 目不交睫 目迷五色 目光炯炯 目光如豆
目击耳闻 若隐若现 视若无睹 视丹如绿 熟视无睹 天旋地转
雾里看花 眼花缭乱 一目了然 众目昭彰
矮人看场 矮人看戏 矮子看戏 白眼相看 打狗看主 不看僧面看佛面
佛眼相看 狗眼看人 刮目相看 看菜吃饭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看风使船 看风使舵 看风使帆 看风驶船 看家本领 看家本事
看景生情 看破红尘 看人眉睫 看人眉眼 看人行事 看人下菜碟儿
看杀卫玠 看朱成碧 冷眼静看 另眼看待 另眼看戏 另眼相看
马上看花 面面相看 青眼相看 雾里看花 下马看花 远来和尚好看经
拄笏看山 拄颊看山 走马看花
5个字的:
爱之欲其生 八九不离十 八字没一撇 板板六十四 六十四
邦以民为本 饱暖生淫欲 饱暖思淫欲 卑卑不足道 杯酒释兵
冰炭不同炉 冰炭不同器 冰炭不相容 兵败如山倒 病急乱投医
不吃烟火食 不打不相识 不能赞一词 不能赞一辞 不期然而然
不幸而言中 不以辞害志 不以人废言 不知者不罪 布袋里老鸦
步步生莲花 吃力不讨好 吃粮不管事 吃软不吃硬 吃硬不吃软
船多不碍路 吹胡子瞪眼 春秋无义战 此风不可长 打蛇打七寸
打鸭惊鸳鸯 打鸭子上架 大旱望云霓 大事不糊涂 大眼望小眼
单丝不成线 东风吹马耳 东风射马耳 东西南北客 东西南北人
读书破万卷 独木不成林 蠹啄剖梁柱 恶虎不食子 恶事行千里
二桃杀三士 二一添作五 法不传六耳 防患于未然 防祸于未然
蜉蝣撼大树 富贵逼人来 富贵不能淫 覆巢无完卵 赶鸭子上架
高义薄云天 隔山买老牛 隔行如隔山 更上一层楼 功到自然成
狗咬吕洞宾 顾前不顾后 顾头不顾尾 瓜皮搭李树 观今宜鉴古
贵人多忘事 汉贼不两立 何乐而不为 河东狮子吼 河水不洗船
黑漆皮灯笼 恨铁不成钢 后来者居上 后浪催前浪 后浪推前浪
猢狲入布袋 换汤不换药 鸡烂嘴巴硬 急急如律令 急来报佛脚
疾风扫秋叶 疾风彰劲草 疾风知劲草 夹板医驼子 家书抵万金
尖担两头脱 蒹葭倚玉树 见物不见人 将门无犬子 脚踏两只船
紧行无好步 九牛拉不转 久旱逢甘雨 旧瓶装新酒 救民于水火
攫金不见人 开弓不放箭 开口见喉咙 开门七件事 慷他人之慨
糠菜半年粮 苛政猛于虎 可望不可即 空口说白话 快刀斩乱麻
快刀斩乱丝 来世不可待 冷锅里爆豆 篱牢犬不入 礼轻情意重
礼轻人意重 鲤鱼跳龙门 两雄不并立 烈火见真金 临时抱佛脚
六耳不同谋 漏瓮沃焦釜 庐山真面目 鹿死不择荫 鹿死不择音
马上得天下 瞒上不瞒下 盲人骑瞎马 猕猴骑土牛 民以食为天
名师出高徒 明鼓而攻之 鸣鼓而攻之 摸不着头脑 抹一鼻子灰
难于上青天 泥菩萨过江 鲇鱼上竹竿 鲇鱼缘竹竿 驽马恋栈豆
女大不中留 女大十八变 盘古开天地 皮笑肉不笑 平地起孤丁
平地一声雷 破鼓乱人捶 骐骥困盐车 骑曹不记马 骑鹤上维扬
骑鹤上扬州 骑鹤望扬州 骑驴风雪中 骑驴吟灞上 骑牛读汉书
骑上扬州鹤 弃之如敝屐 千里寄鹅毛 千里送鹅毛 墙倒众人推
擒贼先擒王 轻尘栖弱草 清水无大鱼 蜻蜓撼石柱 秋风扫落叶
求马于唐市 求马于唐肆 全国一盘棋 群起而攻之 热锅上蝼蚁
热锅上蚂蚁 人不可貌相 人间重晚晴 人生路不熟 人生面不熟
人生如朝露 人心隔肚皮 日近长安远 日久见人心 乳犊不怕虎
瑞雪兆丰年 三百六十行 三夫成市虎 三思而后行 三下五除二
杀人不见血 杀人不眨眼 山高皇帝远 山锐则不高 山陬海噬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4. 帮我翻译一段古文:
您好!烈士重视名声,壮士注重气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像南史、董狐得仗义直书,不避讳势;韦昭、崔浩的奋笔直书,无所取媚于人。虽然在保全自己防备受害方面有所不足,但是他们的而留芳余烈,人们到现在还称道。和王沈写《魏书》相比,后者通过邪曲的笔法获取高官,再和董统写《燕史》相比,后者通过取媚于势而获取荣华,一边是上贯三光,一边是下穿九泉,也不能比喻出韦昭、崔浩和王沈、董统的高下。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15. 跪求翻译 岚嫩风轻似碧纱,雪楼金像隔烟霞。葛苞玉粉生香垄, 菌簇银钉满净楂。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
休话喧哗事事难,山翁只合住深山。数声清磬是非外,
一个闲人天地间。绿圃空阶云冉冉,异禽灵草水潺潺。
无人与向群儒说,岩桂枝高亦好扳。
难是言休即便休,清吟孤坐碧溪头。三间茆屋无人到,
十里松阴独自游。明月清风宗炳社,夕阳秋色庾公楼。
修心未到无心地,万种千般逐水流。
好鸟声长睡眼开,好茶擎乳坐莓苔。不闻荣辱成番尽,
只见熊罴作队来。里从前欺白雪,道情终遣似婴孩。
由来此事知音少,不是真风去不回。
万境忘机是道华,碧芙蓉里日空斜。幽深有径通仙窟,
寂寞无人落异花。掣电浮云真好喻,如龙似凤不须夸。
君看江上英雄冢,只有松根与柏槎。
鞭后从他素发兼,涌清奔碧冷侵帘。高奇章句无人爱,
澹泊身心举世嫌。白石桥高吟不足,红霞影暖卧无厌。
居山别有非山意,莫错将予比宋纤。
鸟外尘中四十秋,亦曾高挹汉诸侯。如斯标致虽清拙,
大丈夫儿合自由。紫术黄菁苗蕺蕺,锦囊香麝语啾啾。
终须心到曹溪叟,千岁槠根雪满头。
慵甚嵇康竟不回,何妨方寸似寒灰。山精日作儿童出,
仙者时将玉器来。筠帚扫花惊睡鹿,地垆烧树带枯苔。
不行朝市多时也,许史金张安在哉。
心心心不住希夷,石屋巉岩鬓发垂。养竹不除当路笋,
爱松留得碍人枝。焚香开卷霞生砌,卷箔冥心月在池。
多少故人头尽白,不知今日又何之。
龙藏琅函遍九垓,霜钟金鼓振琼台。堪嗟一句无人得,
遂使吾师特地来。无角铁牛眠少室,生儿石女老黄梅。
令人转忆庞居士,天上人间不可陪。
五岳烟霞连不断,三山洞穴去应通。石窗欹枕疏疏雨,
水碓无人浩浩风。童子念经深竹里,猕猴拾虱夕阳中。
因思往事抛心力,六七年来楚水东。
尘埃中更有埃尘,时复双眉十为颦。赖有年光飞似箭,
是何心地亦称人。回贤参孝时时说,蜂虿狼贪日日新。
天意刚容此徒在,不堪惆怅不堪陈。
翠窦烟岩画不成,桂华瀑沫杂芳馨。拨霞扫雪和云母,
掘石移松得茯苓。好鸟傍花窥玉磬,嫩苔和水没金瓶。
从他人说从他笑,地覆天翻也只宁。
腾腾兀兀步迟迟,兆朕消磨只自知。龙猛金膏虽未作,
孙登土窟且相宜。薜萝山帔偏能gx,橡栗年粮亦且支。
已得真人好消息,人间天上更无疑。
岚嫩风轻似碧纱,雪楼金像隔烟霞。葛苞玉粉生香垄,
菌簇银钉满净楂。举世只知嗟逝水,无人微解悟空花。
可怜扰扰尘埃里,双鬓如银事似麻。
千岩万壑路倾欹,杉桧濛濛独掩扉。劚药童穿溪罅去,
采花蜂冒晓烟归。闲行放意寻流水,静坐支颐到落晖。
长忆南泉好言语,如斯痴钝者还稀。
一庵冥目在穹冥,菌枕松床藓阵青。乳鹿暗行柽径雪,
瀑泉微溅石楼经。闲行不觉过天井,长啸深能动岳灵。
应恐无人知此意,非凡非圣独醒醒。
慵刻芙蓉传永漏,休夸丽藻鄙汤休。且为小囤盛红粟,
别有珍禽胜白鸥。拾栗远寻深涧底,弄猿多在小峰头。
不能更出尘中也,百炼刚为绕指柔。
业薪心火日烧煎,浪死虚生自古然。陆氏称龙终妄矣,
汉家得鹿更空焉。白衣居士深深说,青眼胡僧远远传。
刚地无人知此意,不堪惆怅落花前。
露滴红兰玉满畦,闲拖象屣到峰西。但令心似莲花洁,
何必身将槁木齐。古堑细烟红树老,半岩残雪白猿啼。
虽然不是桃源洞,春至桃花亦满蹊。
自休自已自安排,常愿居山事偶谐。僧采树衣临绝壑,
狖争山果落空阶。闲担茶器缘青障,静衲禅袍坐绿崖。
虚作新诗反招隐,出来多与此心乖。
石垆金鼎红蕖嫩,香阁茶棚绿巘齐。坞烧崩腾奔涧鼠,
岩花狼藉斗山鸡。蒙庄环外知音少,阮籍途穷旨趣低。
应有世人来觅我,水重山叠几层迷。
自古浮华能几几,逝波终日去滔滔。汉王废苑生秋草,
吴主荒宫入夜涛。满屋黄金机不息,一头白发气犹高。
岂知知足金仙子,霞外天香满毳袍。
如愚何止直如弦,只合深藏碧嶂前。但见山中常有雪,
不知世上是何年。野人爱向庵前笑,赤玃频来袖畔眠。
只有逍遥好知己,何须更问洞中天。
支公放鹤情相似,范泰论交趣不同。有念尽为烦恼相,
无私方称水晶宫。香焚薝卜诸峰晓,珠掐金刚万境空。
若买山资言不及,恒河沙劫用无穷。内容来自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