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破”「破国亡宗」
本页导读:此网页介绍成语“破国亡宗”的拓展阅读资料,主要内容包括成语的词条资料以及扩展资料:破什么的成语有哪些、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最后国破家亡的历史故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是什么意思、赐国姓,家破君亡,的翻译、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的见什么意思?、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等
目录索引:
1:成语“破国亡宗”的词条资料
2:破什么的成语有哪些
3: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最后国破家亡的历史故事
4: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
5: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是什么意思
6:赐国姓,家破君亡,的翻译
7: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的见什么意思?
8: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成语“破国亡宗”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破國亡宗成语读音:pò guó wáng zōng
成语简拼:PGWZ
成语注音:ㄆㄛˋ ㄍㄨㄛˊ ㄨㄤˊ ㄗㄨㄥ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破国亡家
成语出处: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用商鞅桑宏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摘自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国家毁灭,宗族消亡
成语用法:破国亡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战乱。
成语“破国亡宗”的扩展资料
1. 破什么的成语有哪些石破天惊 [shí pò tiān jīng]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难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出 处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近反义词
近义词
一鸣惊人 一飞冲天 一举成名
反义词
默默无闻摘自www.gyjslw.com
2. 不思进取、贪图享乐,最后国破家亡的历史故事
夏桀,酒池肉林商纣,造鹿台,兴炮烙,宠妲己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秦始皇,阿房宫陈后主,后庭花李后主,春花秋月何时了隋炀帝,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唐玄宗,名花倾国两相欢,云雨巫山枉断肠,他儿子虽然收拾残局,但是人们想起亡国破家,总少不了他宋徽宗,艮岳花石纲慈禧,海军经费造花园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3.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出自哪里
苏洵《六国论》《六国论》是苏洵政论文的代表作品。本文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其子苏轼、苏辙及清代李桢也作《六国论》,阐述个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是什么意思
狡猾的兔子死了,好的猎狗就会被煮了;高飞的鸟都没了,好的弓就被藏起来了;敌方国家破灭了,出谋划策的大臣就要死了! 全部的意思都是:不管东西还是人,当没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你就会被抛弃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5. 赐国姓,家破君亡,的翻译
出自清朝刘铭传为台湾延平郡王祠所题的对联。 完整的对联是:赐国姓家破君亡,永矢孤忠,创基业在山穷水尽; 复父书辞严义正,千秋大节,事俎豆于舜日尧天。 翻译:郑成功被朱元璋九世孙唐王朱聿键赐予国姓,尽管后来家庭被清军破坏、唐王被俘绝食而死,但郑成功发誓要永远效忠明朝,在山穷水尽之间创立了一份基业。他严词拒绝了父亲劝降的书信,此等节气,让我在这太平盛世祭拜。 郑成功曾受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联中说的“赐国姓”即指此事。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清兵入关之初,本来是矢志效忠明室的,顺治二年(一六四五),他曾拥立明宗室唐王朱聿键为帝,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政,不料次年清兵入闽,他就变节投降了。他奉命写一封招降书给他儿子,劝儿子跟他一同投降清廷。郑成功坚拒投降,并且复信给他的父亲晓以大义。这就是此联中所说的“复父书”。 求,谢谢~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的见什么意思?
出处《史记》卷46《田敬仲万完世家》第16卷,且魏有破国之志,韩见亡:况且魏国已有攻破韩国的打算,韩国就要亡国。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翻译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凭着一统天下的大国,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出自:北宋文学家苏洵政论文代表作品《六国论》,原文如下: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译文:六国和秦国都是诸侯,他们的势力比秦国弱,可是还有能够不割地贿赂而战胜秦国的形势。如果凭借偌大国家,却自取下策反而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这就又在六国之下了!
扩展资料:
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和西夏上贡大量银两以及商品。这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也就是说当时的北宋四周环伺,政策上求和,积贫积弱,而苏洵正是针对这样的现实撰写《六国论》的。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辽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