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字是“弃”字的成语「弃本逐末」
成语“弃本逐末”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棄本逐末成语读音:qì běn zhú mò
成语简拼:QBZM
成语注音:ㄑ一ˋ ㄅㄣˇ ㄓㄨˊ ㄇㄛˋ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弃本求末
反义词:弃末返本
成语出处:《汉书 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内容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成语解释:弃:舍弃;逐:追求。古指丢弃农桑从事工商等其它事业。现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成语用法:弃本逐末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成语造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1回:“若皮毛未得,先学术数,便是弃本逐末。”
英文翻译:pay attention to trifles but neglect essentials
成语“弃本逐末”的扩展资料
1. 舍本逐末出自哪个古代书籍?就六下语文课本上的那个。“舍本逐末”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中的原句为: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农民舍弃耕种的农活而去从事商业,之后没有命令就不会守卫,不能够开战)
“舍本逐末”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
扩展资料:
“舍本逐末”的历史故事: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2.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什么意思
意思是:卑贱的人是不讲气节的,他们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喜欢想起给予别人的帮助或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
出处:出自北宋哲学家卲雁所做的《小人吟》。
扩展资料
小人无节的解释:
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指性格卑鄙无耻、阴险狡诈、之类坏事的人。他们见风使舵,谁得势就依附谁,谁失势就舍弃谁,对上司、用得着的人,花言巧语,舌灿莲花,让人晕陶陶而迷失方向。
他们敢做不敢当,说话不算话。他们当面是人,背后是鬼。他们更刻意亲近上司,伺机打小报告。善于表面功夫,善于俟机邀功抢功,踩着别人肩头攀高,一旦有坏事就找替死鬼来背黑锅。
落井下石是他们的一贯伎俩。挑拨离间是他们渔翁得利的最佳手段。一手制造纷争事端,却把自己撇清,任由他人争斗,自己扮演和事佬,假装好人。
《小人吟》作者: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两宋理学(或称新儒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阶段。在理学的创立阶段,邵雍和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宋史·道学一》的排列次序为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朱熹也把邵雍同周、张、二程和司马光并称为道学的“六先生”。
上述诸人都是理学的创始人,他们的学说在理学阵营中各具特色,各成学派。然而,诸人都以儒学为宗,为探讨、发挥“六经”、“四书”之义理,以振兴儒学为职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小人吟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3.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望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4. 舍本逐末的古文
一人问造酒之法于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量曲,加二斗水,相掺和,酿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归而用水二斗,曲一两,相掺和,七日而尝之,犹水也。乃往诮酒家,谓不传与真法。酒家曰:’尔第不循我法耳。’
其人曰:’我循尔法,用二斗水,一两曲。’ 酒家曰:’可有米乎?’ 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记下米。’ 噫,并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于不得酒,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学者,忘本逐末,而学不成,何异于是!
译文:
有一个人向酿酒的人家询问酿酒的方法。酒家说:“用一斗米,一两酒曲,再加二斗水,把这些掺和在一起,酿造七天,就成了酒。”这个人很健忘,回家后用二斗水、一两酒曲掺和在一起,七天之后取出来尝,(味道)仍然像水一样。
于是他去责问酒家,说酒家不传授给他真正的酿酒方法。酒家说:“你只是不按我的方法做罢了。”那人说:“我按照你说的,用二斗水、一两曲。”酒家问:“可有米么?”那个人低下头想了想说:“是我忘记放米了。”
唉,连酿酒的原料都忘了,还想得到酒,等到得不到酒,反而去埋怨别人教他的不对。世上求学的人,忘记根本而去追求枝节,导致学业难成,跟这个人有什么不同呢!
扩展资料:
【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注释】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处】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例子】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来自www.gyjslw.com
5. 舍本逐末的主要内容
“舍本逐末”比喻做事抓不住主要问题,而顾细枝末节。
舍本逐末成语出处故事内容:
战国时候,有一次齐王派遣使臣到赵国去拜访赵威后,以示友好。赵威后很热情地接待来访的使臣。使臣在献上齐王准备的礼物后,又呈上一封齐王写的信。
赵威后收下了信,并马上拆开来看。她请使臣坐下,亲切地问道:“久未问候,贵国的庄稼长的好吗?”使臣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我是奉了敝国国君之名前来问候您的,可是您不先问候敝国国君,反倒先问起庄稼,这分明是先贱而后贵。难道说,一个治理万民的君王,会比不上庄稼和百姓吗?”
赵威后听了并没有生气,反倒笑着对使臣说:“这你就错了!没有庄稼,如何养活人民?这不是贵贱之分,而是本末之别啊!难道说要先舍根本,去问那些末节吗?”
齐国使臣对赵威后的这一番话非常佩服,并且为自己刚才无礼的态度感到惭愧。
扩展资料:
关于“舍本逐末”的典故故事。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小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
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前。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
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6. 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什么意思
意思是卑贱的人是不讲气节的,他们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喜欢想起给与别人的帮助或东西,厌恶想起对别人的强取。
出自——宋代邵雍《小人吟》。
原文:小人无节,弃本逐末。喜思其与,怒思其夺。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邵雍(1012年1月21日—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十六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三十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
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邵雍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7. 舍本逐末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shě běn zhú mò,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8. 舍本逐末这个成语出自哪个朝代什么时期
【成语出处】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www.gyjslw.com
9.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词 目 舍本逐末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shě běn zhú mò 释 义 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出 处 《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 示 例 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 反义词 追本求源 英 文 attend to trifles and neglect the essentials 用 法 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0.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出自古代书籍什么与哪位古代人物有关?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汉语文字】舍本逐末
【词语解释】
舍:舍弃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逐:追求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抛弃事物根本、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做事不抓住主要的问题,而顾细枝末节。现多用于指轻重主次颠倒,不会明辨轻重缓急。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南辕北辙
【反义词】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
【造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舍本逐末。
成语出处编辑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摘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11. 舍本逐末是什么意思
舍本逐末【拼音】:shě běn zhú mò【释义】:舍: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出处】:《汉书·食货志》:“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于钱。”【例句】:写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内容,那是~。来自公益成语:www.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