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竹头木屑」相似的成语故事

2024年06月17日成语故事60

“竹头木屑”的成语故事: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收藏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后来,一次新春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

成语“竹头木屑”词条资料:

成语注音:ㄓㄨˊ ㄊㄡˊ ㄇㄨˋ ㄒ一ㄝˋ
成语简拼:ZTMX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造句:时节相存问,缓急相周致,虽竹头木屑亦有以应吾之须者,笃吾妹之分义于我也。(宋 陈亮《祭妹夫周英伯》)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木屑竹头
成语读音:zhú tóu mù xiè
成语用法:竹头木屑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解释: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出处:宋 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内容来自gyjslw.com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37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