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成语故事

2023年03月25日成语故事177

“惩前毖后”的成语故事:

  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周公为表忠心隐居外地。管叔鲜等立即叛乱,周成王请周公率军讨伐。周成王说他要从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是: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自】《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给犯错误的人惩罚,让他们以此为戒不再犯错。
【示例】对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近义词】杀一儆百、小惩大诫、以儆效尤、杀鸡儆猴
【反义词】重蹈覆辙、如法炮制
扩展资料
1、惩前毖后近义词
以儆效尤
【解释】儆:使人警醒,不犯错误;效:仿效,效法;尤:过失。指处理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自宜按律究办;以儆效尤。”
自然应该按照律法追究查办,用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示例】对那些犯罪分子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决不能心慈手软。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处理坏人警示他人
2、惩前毖后反义词
重蹈覆辙
【解释】蹈:踏;覆:翻;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重新走上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教训,再走失败的老路。
【出自】宋 范晔《后汉书·窦武传》:“今不想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现在不想以前的教训,又沿着翻过车的老路走。
【示例】失败后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劝说、希望和警告的场合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猜一生肖
龙 、虎。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chéng qián bì hòu惩:警戒;毖:谨慎,小心。把以前的错误作为教训,使今后小心谨慎,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诗经·周讼(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是什么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与“治病救人”连用,是毛主席在延安整风运动中首次提出来的,意思是说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拓展资料: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这是1942年开始的延安整风运动中为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而采取的两条宗旨,也是正确地进行党内斗争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政策。毛泽东在解释这个方针时指出:“对以前的错误一定要揭发,不讲情面,要以科学的态度来分析批判过去的坏东西,以便使后来的工作慎重些,做得好些。这就是‘惩前毖后’的意思。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判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这就从根本上结束了“左”倾机会主义的“残酷迫害,无情打击”的错误方针,并为后来正常情况下的党内斗争指明了正确的路线。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是什么读音?
惩前毖后是什么读音?【拼音】:chéngqiánbìhòu【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什么叫惩前毖后?
基本解释:惩是警戒的意思,毖是谨慎的意思。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打一生肖
羊羊图腾在许多民族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古代典籍《山海经》中记述了远古的一种无口不食却长生不老的神羊。哈萨克族崇拜山羊神,称做“谢克谢克阿塔”,认为天下山羊都归它掌管,祭它是为了山羊的繁衍。崇拜的绵羊神称做“绍潘阿塔”,统管天下绵羊,祭祀中求此神保佑绵羊多产。柯尔克孜族崇拜山羊,称山羊神为“七力潘阿塔”,此神是最早驯养野羊成为家畜之神。汉族是古代训养家犬较早的民族之一,早在《山海经》中就有关于狗可以御凶的记载。《后汉书·南蛮传>中记述了古代瑶族始祖神话,即神犬盘瓠助帝喾高辛氏杀吴将军得天下,帝高辛氏之女嫁给盘瓠,繁衍瑶族子孙的故事.作为氏族始祖神话或救世神州神犬盘瓠一直被湖南、广西、广东的瑶族“勉”支系尊奉为氏族祖先,并敬称为“盘王”和“盘护王”,不仅在口头传颂,还写入族谱,供于神庙年年致祭,岁岁还愿。满族自狩猎时期就崇拜狗,把它看作有恩于满族的动物,后又与义犬救努尔哈赤的传说复合,至今不吃狗肉,不打狗,不戴狗皮帽子。蛇是古越人的重要图腾之一,后来演化为神。清吴震方《岭南杂记》说:“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龛中皆蛇也。欲见之,庙祀必辞而后出,盘旋鼎俎间,或倒悬梁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纤结,不怖人变不螫人,长三尺许,苍翠可爱。……凡祀神者,蛇常游其家”江苏宜兴人将蛇分为家蛇和野蛇,分别称之为“里蛮”和“外蛮”。所谓家蛇,指生活于住宅内的一种蛇,常盘绕于梁、檐、墙缝、瓦楞、阁楼的一种无毒蛇,共约三尺许。人们认为家蛇会保护人, 家有了家蛇,米囤里的米就会自行满出来而取不空。广西南丹县瑶族黄姓传说其始祖妣为母猴,母猴生下的后代力气都很大。后来,天上有十个太阳和十个月亮,白天太热,晚上太亮,人们就请黄家的子孙上天打太阳和月亮,后来打下了九个太阳和九个月亮,人们为此很感谢黄家兄弟,由于黄家兄弟是由猴妈生的,人们也就很感谢猴妈。后来为了纪念猴妈,大瑶寨的瑶族至今不仅黄家禁忌打猴吃猴肉,其他姓氏也同样禁忌。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惩前毖后的出处《诗经·周颂·小毖》是以下哪...
惩前毖后chéng qián bì hòu[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语出]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正音] 惩;不能读作“chěnɡ”。[辨形] 毖;不能写作“毙”。[近义] 小惩大诫[反义] 重蹈覆辙[用法] 多用在自我修养或相互关系的一种方法和原则上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结构] 连动式。[例句] 对于犯错误的同志;包括犯了严重错误的同志;我们都要坚持“~;治病救人’的方针。[英译] learn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keep an eye on the future[成语故事]西周年幼的周成王在周公姬旦的辅佐下治理国家,周武王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造谣说周公准备篡位,周公为表忠心隐居外地。管叔鲜等立即叛乱,周成王请周公率军讨伐。周成王说他要从所受的惩戒中汲取教训以便将来不再发生类似情形。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的读音是什么
惩前毖后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惩前毖后 [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是什么意思?
【惩前毖后】
[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中文解释]
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同义成语]
小惩大诫
[反义成语]
重蹈覆辙
[出处]
《诗经·周讼·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例子]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唐总理~,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惩前毖后的故事 惩前毖后成语知识
惩前毖后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例句]对犯错误的人,我们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态度。[近义]杀一儆百 先来后到 小惩大诫 严惩不贷 [反义]重蹈覆辙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惩前毖后”扩展: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造句:唐总理惩前毖后,实不欲再当此任,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
成语简拼:CQBH
成语解释:惩:警戒:毖:谨慎;小心。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
英文翻译:learn lessons from the past and keep an eye on the future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近义词:小惩大诫
反义词:重蹈覆辙
错字纠正:毖,不能写作“毙”。
成语出处:《诗经 周讼 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读音纠正:惩,不能读作“chěnɡ”。
成语注音:ㄔㄥˊ ㄑ一ㄢˊ ㄅ一ˋ ㄏㄡˋ
成语读音:chéng qián bì hòu
俄文翻译:извлекáть урóк из ошибок прóшлого в назидáние на будущее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用法:惩前毖后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
其他翻译:<德>aus früheren Fehlern lernen,um künftige zu vermeiden<法>tirer la lecon des erreurs passées pour en éviter le retour
日文翻译:前(まえ)の誤(あやま)りを後(あと)の戒(いまし)めとする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22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