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郦寄卖友」的故事
“郦寄卖友”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郦寄与吕后的亲戚吕禄关系很好,得到了荣华富贵。吕后死后,众大臣策划诛灭吕氏。将军吕禄掌管北军,太尉周勃不能进入其中,于是同郦寄的父亲商议,让郦寄骗吕禄出游,周勃才得以进据北军,乘机杀了吕禄友字怎么组词
1、友,动词的意思是:两人结交,协力互助。组词如下:
友爱、友好、友善、友情、友谊、友仁、友直、朋友
2、友,名词的意思是:合作者,志同道合者。组词如下:
友邦、友军、友人、敌友、工友、好友、 教友、 老友、 亲友、 球友、 校友、 学友 、战友、诤友 挚友、交友
扩展资料
文言《说文解字》:友,同志为友。从二又。相交友也。
,古文友。
,亦古文友。
白话《说文解字》:友,志趣相投叫作“友”。字形采用两个“又”会义,像两人交手相握,彼此友好。
,这是古文写法的“友”。
,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友”。
词语解释:
1、友爱
[yǒu ài]
释义:友好亲爱:兄弟~。团结~。
2、亲友
[qīn yǒu]
释义:亲戚朋友。
3、交友
[jiāo yǒu]
释义:结交朋友:~要慎重。
4、校友
[xiào yǒu]
释义:学校的师生称曾在本校就读或担任教职员的人,也用作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的互称:~会。
5、战友
[zhàn yǒu]
释义:在一起战斗或一起服兵役的人:老~。亲密~。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郦生卖友”何解?
指出卖朋友享受荣华富贵。 这是一个典故: 郦寄,字况,高阳(今河南杞县)人,汉初大臣郦商之子。陈胜起义时,郦商聚众响应,带4000人归刘邦,攻城略地。由于郦商作战勇敢,身先士卒,列爵封侯,先后任梁相国、赵相国、右丞相、太上皇警卫长,封曲周侯。据《史记》、《汉书》载,郦商单独击败敌军三次,降服平定6郡、73县,俘获丞相、代理丞相、大将各1人,小将2人,2000石以下至600石以上官员19人。 刘邦死后,郦商奉事孝惠帝刘盈和高后吕雉。吕后执政期间,诸吕封王列侯,控制着汉朝的军政大。吕后病危时,又任命侄儿吕禄、吕产为上将军,统领南北两军,企图稳住局面。吕后死后,诸吕拟发动叛乱。其时郦商年老多病,已不能理事,其子郦寄与吕禄是生死之交,两人时常一同外出游玩打猎,饮酒作乐。郦寄深得吕禄信任,言听计从。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准备诛杀诸吕,但无法进入军中统领军队。于是,他们密谋,派人劫持郦商,让他儿子郦寄前去欺骗吕禄说:“高帝和吕后共同平定天下,刘氏人封立九位国王,吕氏人封立三位国王。而今太后去世,皇帝年幼,而足下佩赵王印,却不去封地镇守,仍做上将军,统军驻守长安,这就会被大臣诸侯所猜疑。足下何不归还印信,把军队交给太尉?这样就可高枕无忧,世代为王了。”吕禄听信了郦寄的话,同他一起出去游玩。周勃乘机进入北军,控制了军,终于诛杀了吕氏家族。在这场宫廷政变中,郦寄凭借同吕禄的友情,为巩固刘汉王朝立下了第一功,同年郦商死了,谥号为景侯,郦寄承侯位,享受荣华富贵,却落得个卖友求荣的千古骂名。汉景帝三年,吴楚齐赵诸国反叛,任命郦寄为将军,前去围攻赵国都城,十个月未攻下。正是这样一个只懂行猎游乐的花花公子,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居然想娶平原君(景帝的岳母)为夫人,景帝一怒之下,剥夺了郦寄的侯爵,下狱判罪。正是:郦生卖友,不堪回首。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中的义和利是什么意思?全部
见利忘义中的利的意思:利益,见利忘义中的义的意思:道义。
见利忘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译文:在孝文帝的时候,天下的人都说郦寄出卖朋友,然而出卖朋友的人,都是些见利忘义的人。
扩展资料: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背信弃义、过河拆桥。
1、背信弃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èi xìn qì yì,基本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引证解释: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2、过河拆桥,读音是guò hé chāi qiáo,是一个汉语成语,释义是自己过了河,便把桥拆掉。比喻达到目的后,就把曾经帮助自己的人一脚踢开。
引证解释: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受了那么多的累,过河拆桥,老头子翻脸不认人,他们替祥子不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见利忘义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卖组词四个字(二上版(不加偏旁))?
卖组词
:
卖弄才学、
卖弄玄虚、
卖浆屠狗、
折本买卖、
卖俏营奸、
卖弄国恩、
韩康卖药、
卖刀买牛、
卖爵鬻子、
求荣卖国、
卖俏倚门、
卖恶于人、
藏奸卖俏、
卖弄俊俏、
打情卖笑、
贱买贵卖、
卖法市恩、
卖狗悬羊、
生炒热卖、
典身卖命、
卖俏行奸、
撒娇卖俏、
卖笑追欢、
装疯卖俏、
读卖新闻、
强买强卖、
卖身投靠、
公买公卖、
卖头卖脚、
卖富差贫、
卖儿贴妇、
买卖婚姻、
变卖典质、
卖弄风情、
买进卖出、
卖野人头、
掠卖华工、
成都卖卜、
卖嘴皮子、
请卖爵子
热炒热卖、
装死卖活、
试用买卖、
卖宅避悍、
掷心卖眼、
蜀贾卖药、
指山卖岭、
现贩现卖、
职场卖萌、
提篮小卖、
买休卖休、
牓门卖官、
买青卖青、
讪君卖直、
灵魂拍卖、
卖伞西施、
卖嘴料舌、
康夏卖书、
拍卖合同、
临敌卖阵、
卖萌挥手、
货卖堆山、
出卖风雷、
倚小卖小、
卖狱鬻官、
热蒸现卖、
卖弄风骚、
竞价买卖、
要式买卖、
卖身葬父、
卖嘴巴皮、
卖镜重圆、
卖爵鬻官、
卖方信用、
现学现卖、
对买对卖、
当垆卖酒、
郦寄卖友、
拍卖底价、
买卖公平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见利忘义的义是什么意思
见利忘义中的义是道义。
见利忘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jiàn lì wàng yì,意思是见到有利可图就不顾道义。
出处:《汉书·樊郦滕灌傅靳周传赞》:“当孝文时,天下以郦寄为卖友。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
译文:在孝文帝的时候,天下的人都说郦寄出卖朋友,然而出卖朋友的人,都是些见利忘义的人。
示例:他虽然很能干,但见利忘义,得小心提防。
扩展资料:
见利忘义的近义词:
1、背信弃义
背信弃义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èi xìn qì yì,基本意思是违背诺言,不讲道义,多指朋友间出卖友谊。多用于揭露、指责、谴责的场合。一般作谓语、定语。
出自:曹禺《王昭君》第五幕:“背信弃义是插在我背上的一把尖刀!”
示例:他对朋友背信弃义,最后成了孤家寡人。
2、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是一个成语,读音是wàng ēn fù yì,忘:忘记;恩:恩情;负:辜负;义:情义。意思是忘记了恩情辜负了情义。
出自: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百十一回:“惜乎你这一片血心,竟被那忘恩负义之人欺哄了。”
示例:你是一头忘恩负义的猪,我辛苦养育你成人得到了什么!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鹿鼎记》中 哪些段落体现了 韦小宝的义
1、宁辞官也不愿伤害陈近南和天地会的兄弟;2、用各种手段破坏对康熙的伤害;3、法场换子救了茅十八;4、最后归隐两边不得罪。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金庸为什么要创造韦小宝这个人物?
金庸谈韦小宝
德是文明的产物,野蛮人之间没有道德。
韦小宝自小在妓院中长大,妓院是最不讲道德的地方;后来他进了皇宫,皇宫以是最不证明道德的地方。在教养上,他是一个文明社会中的野蛮人。为了求生存和取得胜利,对于他是没有什么不可做的,偷抢拐骗,吹牛拍马,什么都干。做这些坏事,做来心安理得之至。吃人部落中的蛮人,决不会以为吃人肉有什么不该。
韦小宝不识字,孔子与孟子所教导的道德,他从来没有听见过。
然而孔孟的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或者,孔子与孟子是归纳与提炼了中国人思想中美好的部分,有系统的说了出来。韦小宝生活在中国人的社会中,即使是市井和皇宫中的野蛮人,他也要交朋友,自然而然会接受中国社会中所公认的道德。尤其是,他加入天地会后,接受了中国江湖人物的道德观念。不过这些道德规范与士大夫,读书人所信奉的那一套不同。
士大夫懂的道德很多,做的很少。江湖人物信奉的道德极少,但只要信替,通常不敢违反。江湖唯一重视的道德是义气,“义气”两字,从春秋战国以来,任何在社会上做事的人没有一个敢勿视。
中国社会中另一项普遍受重视的是情,人情的情。
五
注重“人情”和“义气”是中国传统社会特点,尤其是在民间与下层社会中。
统治者讲究“原则”。“忠”是服从和爱戴统治者的原则;“孝”是确定家长威的原则。“礼”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原则;“法”是执行统治者所定规律的原则。对于统治阶层,忠孝礼法的原则神圣不可侵犯。皇帝是国家的化身,“忠君”与“爱国”之间可以划上等号。
“孝”本来是敬爱父母的天性,但统治者过分重视提倡,使之成为固定社会秩序的威象征,在自然之爱上,附加了许多僵硬的规条。“孝道”与“礼法”
结合,变成敬畏多于爱慕。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作品中,描写母爱的甚多而写父爱的极少。称自己父亲为“家严”,称母亲为“家慈”,甚至正式称呼中,也确定父严母慈是应有的品格,似乎直到朱自清写出《背影》,我们才有一篇描述父爱的动人作品。“忠孝”两字并称之后,“孝”的德行被统治者过分强调,被剥夺了其中若干可亲的成分。汉朝以“孝”与“廉”两种德行选拔人才,直到清末,举人仍被称为“孝廉”。
在民间的观念中,“无法无天”可以忍受,甚至于,“无法无天”,是蔑视威与规律,往往有一些英雄好汉的含义。但“无情无义”绝对没有,被摒绝于社会之外。
甚至于,“无赖无耻”的人也有朋友,只要他讲义气。
“法”是政治规律,“天”是自然规律,“无法无天”是不遵守是不遵守政治规律与自然规律;“无赖无耻”是不遵守社会规律。
但在中国社会中,“情义”是最重要的社会规律,“无情无义”的人是最大的坏人。
传统的中国人不太重视原则,而十分重视情义。
六
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
中华民族所以历数千年而不断壮大,在生存竞争中始终保持活力,给外族压倒之后一次又一次的站起来,或许与我们重视情义有重大关系。
古今中外的哲人中,孔子是最反对教条,最重视实际的。所谓“圣之时者也”就是善于适应环境,不拘泥教条的圣人。孔子是充分体现中国人性格的伟大人物。孔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仁”,那是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好好对待别人,由此而求得一切大小团体(家庭,乡里,邦里)中的和谐与与团结,“人情”是“仁”的一部分。孟子哲学的根本思想是“义”。那是一切行动以“合理”为目标,合理是对得住自己,也对得住别人。对得住自己午容易,要旨于不能对不起别人,尤其不能对不起朋友。
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父母和朋友是人生道路上的两大支柱。
所以“朋友”与“君臣,父子,兄弟,夫妇”的关系并列,是“五伦”之一,是五大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西方社会,波斯,印度社会并没有将朋友的关系提到这样高折地位,他们更重视的是宗教,神与人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讲爱,在环境发生变化时能采取合理的方式来与之适应。这样的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之时,自然无往不利,历久而常胜。
古代无数勇武强悍,组织紧密,纪律森严,刻苦奋发的民族所以一个个在历史上消失,从此影踪不见,主要是他们的社会缺乏弹性。在社会教条或宗教教条下僵化了。没有弹性的社会,变成了僵尸的社会。再凶猛剽悍的僵尸,终究会倒下去的。
七
中国的古典小说基本上是反教条反威的。
《红楼梦》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父母之命的婚姻,颂扬自由恋爱,是对当时正统思想的叛逆。《水浒》中的英雄杀人放火,打家劫舍,虽然最后招安,但整部书写的是杀官造反,反抗朝廷。《西游记》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孙悟空大闹天宫,反抗玉皇大帝。《三国演义》写的是历史故事,然而基本主题是“义气”而不是“正统”。
《封神榜》作为小说并不重要,但对民间的思想风俗影响极大,写的是武王伐纣,“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也”,最精彩部分是写哪吒反抗父亲的威。《金瓶梅》描写人性中的丑恶(孙述宇先生精辟的分析指出,主要是刻画人性的基本贪,嗔,痴三毒),与“人之初,性本善”的正统思想相反。《三侠五义》中最精彩的人物是朝廷时期白玉堂,而不是为官府服务的御猫展昭。
武侠小说基本上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
武侠小说所以受到中国读者的普遍欢迎,原因之一是,其中根本的道德,是中国大众所普遍同意的。武侠小说又称侠义小说。“侠”是对不公道的事激烈反抗,尤其是指为了平反旁人所受的不公道而努力。西方人重视争取自己的力,这并不是中国人意义中的“侠”。“义”是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往往具有牺牲自己的含义。“武”则是以暴力来反抗不正义的暴力。中国人向平喜欢小说中重视义气的人物。在正史上,关羽的品格,才能与诸葛亮相差极远,然而在民间,关羽是到处受人膜拜的“正神”,“大帝”,诸葛亮中是智慧的象征,中国人认为,义气比智慧重要得多。《水浒》中武松,李逵,鲁智深等人既粗暴,又残忍,破坏一切规范,那不要紧,他们讲义气,所以是英雄。许多评论家常常表示不明白,宋江不文不武,猥琐小吏,为什么众家英雄敬之服之,推之为领袖。
其实理由很简单,宋江讲义气。
“义气”在中国人道德观念中非常重要。不忠于皇帝朝廷,造反起义,那是可以的,因为中国人的反叛性很强。打僧谤佛,咒道骂尼,那是可以的,因为中国人不太重视宗教。偷窥,抢劫,谋杀,通奸,残暴等等罪行,中国民间对之憎厌的程度,一般不及外国社会中之强烈。但不孝父母绝对不可以,出卖朋友也绝对不可以。从社会学的观点来看,“孝道”对繁衍种族,维持社会秩序有重要作用;“义气”对忠诚团结,进行生存竞争有重大作用。“人情”对消除内部矛盾,缓和内部冲突有重要作用。
同样是描写帮会的小说,西洋小说中的《教父》,《天使的愤怒》等等中,黑手党的领袖,可以毫无顾忌的残杀自己同党兄弟,这在中国的小说中决计不会出现,因为中国人讲义气,绝对不能接受。法国小说家雨果《悲惨世界》中那个只重法律而不顾人情的警察,中国人也绝对不能接受。
士大夫也并非不重视义气。《左传》,《战国策》,《史记》等史书中记载了不少朋友之间重义气的史实,予以歌颂赞美。
西汉吕后当政时,诸吕想篡夺刘氏的位,陈平与周勃谋平诸吕之乱。那时吕禄掌握兵,他的好朋友郦寄骗他出游而解除兵,终于尽诛诸吕。诛灭诸吕是天下人心大快的事,犹如今日的扑灭“四人帮”,但当时大多数人竟然责备郦寄出卖朋友(《汉书》:“天灭郦寄为卖友。”)这种责备显然并不公平,将朋友交情放在“政治大义”之上。不过“朋友决不可出卖”的观念,在中国人心中确是根深蒂固,牢不可拔。
至于为了父母而违犯国法,传统上更认为天经地义。儒家有一个有名的论题:舜的父亲如果犯了重罪,大法官皋陶依法行事,要处以极刑,身居帝位的舜怎么办?标准答案是:舜应当弃了帝位,背负父亲逃走。
“大义灭亲”这句话只是说说好听的。向来极重视亲情人情的中国人很少真的照做。倒是“法律不外乎人情”,“情理法律兼顾”的话说更加振振有词。说是“兼顾”,实质是重情不重法。
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情”总比“法”重要。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虽得人称道,但如他不挥泪,评价就大大不同了,重点似乎是在“挥泪”而不在“斩”。
八一个民族的自下而上与兴旺,真正基本毕竟在于生产。中华民族所以历久常存,基础建立在极大多数人民勤劳节俭,能自己生产足够的生活资料。一个民族不可能依靠掠夺别人的生产成果而长期保持生存,更不可能由此而伟大。许多掠夺性的民族所以在历史上昙花一现,生产能力不强是根本原因。
民族的生存竞争道德是在自己能养活自己,其次才是抵御外来的侵犯。
生产是长期性的,没有什么戏剧意味的事,虽然是自下而上的基本,却不适宜于作为小说的题材,尤其不能作武侠小说的题材。
少数人无法无天不要紧,但如整个社会都无法无天,一切规范律则全部破坏,这个社会决不可能长期存在。然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情景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正如男婚女嫁,养儿育女的正常家庭生活不适宜作为小说的题材。(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小说的第一句话是:“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他写的是不幸的家庭。)但如全世界的男人都如罗密欧,全世界的女人都如林黛玉,人类就绝种了。
小说中所写的,通常是特异的、不正常的事件与人物。武侠小说尤其是这样。
武侠小说中的人物,决不是故意与中国传统道德唱反调。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出于侧隐之心;除暴安良,锄奸诛恶,是出于公义之心;气节凛然,有所不为,是出于羞恶之心;挺身赴难以德报怨,是出于是非之心。武侠小说中的道德观,通常是反正统,而不是反传统。
正统是只有统治者才重视的观念,不一定与人民大众的传统观念相符。韩非指责“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指责儒家号召仁爱与人情,搞乱了严峻的统治,侠者以暴力为手段,侵犯了当局的镇压手段。
古典小说的传统,也即是武侠小说所接受的传统,主要是民间的,常常与官府处于对立地位。
九
武侠小说的背景都是古代社会。
拳脚刀剑在机关枪、手枪之前毫无用处,这固然是主要原因。
另一个主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的利益,是要求法律与秩序,而不是破坏法律与秩序。
武侠小说中英雄的各种行动--个人以暴力来执行“法律正义”,杀死官吏,组织非法帮会,劫狱,绑架,抢劫等等,在现代是反社会的,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这等于是恐怖分子的活动,极少有人会予同情,除非是心智不正常的人。因为现代正常的国家中,人民与政府是一体,至少理论上是如此,事实上当然不一定。
古代社会中侠盗罗宾汉、梁山泊好汉的行径对人民大众有利,施之于现代社会中却对人民大众不利。除非是为了反抗外族侵略者的占领,或者是反对极端暴虐、不人道、与大多数人民为敌的制统治者。
幸好,人们阅读武侠小说,只是精神上有一种“维护正义”的感情,从来没有哪一个天真的读者去模仿小说中英雄的具体行动。
说读了武侠小说的孩子会入山拜师练武,这种廉洁或事迹,也几十年没听见了。大概,现代的孩子们都聪明了,知道就算练成了武功,也敌不过一支手枪,也不必这样的辛苦的到深山中去拜师了。
十
我没有企图在《鹿鼎记》中描写中国人的一切性格,非但没有这样的才能,事实上也决不可能。只是在韦小宝身上,重点的突出了他善于适应环境与讲义气两个特点。
这两个特点,一般外国人没有这们显著。
关于适应环境,在生存竞上是优点,在道德上可以是善的,也可以是恶的。
就韦小宝而言,他大多数行动决不能值得赞扬,不过,在清初那样的社会中,这种行动对他很有利。
如果换了一个不同环境,假如说是在现代的瑞士、芬兰、瑞典、挪威这些国家,法律相当公正严明,社会的制裁力量很强,投机取巧的结果通常是很糟糕,规规矩矩远比为非作歹有利,韦小宝那样的人移民过去,相信他为了适应环境,会选择规规矩矩的生活。虽然,很难想象韦小宝居然会规规矩矩。
在某一个社会中,如果贪污、作弊、行骗、犯法的结果比洁身自爱更有利,应当改造的是这个社会和制度。小说中如果描写这样的故事,谴责的也主要是社会与制度。就像《官场现形记》等等小说一样。
十一
中国人的重视人情与义气,使我们生活中凭添不少温暖。在艰难和贫穷的环境中,如果在家再互相敌视,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充满了冷酷与憎恨,这样的生活很难过得下去。
在物质条件丰裕的城市可以不讲人情、不讲义气,生活当然无聊乏味,然而还得活下去。在贫乏的农业社会中,人情是必要的。
在风波险恶的江湖上,义气是至高无上的道德要求。
然而人情与义气讲到了不顾原则,许多恶习气相应而生。中国政治的一直不能上轨道,与中国人太讲人情义气有直接关系。拉关系、组山头、裙带风、不重才能而重亲谊故乡、走后门、不讲公德、枉法舞弊、隐瞒亲友的过失,合理的人情义气固然要讲,不合理的损害公益的人情义气也讲。结果是一团乌烟瘴气,“韦小宝作风”笼罩了整个社会。
对于中国的处境,“韦小宝作风”还是少一点为妙。
然而像西方社会中那样,连父母与成年子女之间也没有多大人情好讲,一切公事公办,丝毫不能通融,只有法律,没有人情;只讲原则,不顾义气,是不是又太冷酷了一点呢?韦小宝如果变成了铁面无私的包龙图,又有什么好玩呢。
小说的任务并不是为任何问题提供答案,只是叙述在那样的社会中,有那样的人物,你们怎样行动,怎样思想,怎样悲哀与欢喜。
以上是我在想韦小宝这小家伙时的一些拉杂感想。
坦白说,在我写作《鹿鼎记》时,完全没有想到这些。在最初写作的几个月中,甚至韦小宝是什么性格也没有定型,他是慢慢、慢慢地自己成长的。
在我的经验中,每部小说的主要人物在初写时都只是一个简单的、模糊的影子,故事渐渐开展,人物也渐渐明朗起来。
我事先一点也没有想到,要在《鹿鼎记》中着力刻画韦小宝关于(不择手段地)适应环境和注重义气这两个特点,不知怎样,这两种主要性格在这个小流氓身上显现出来了。
朋友们喜欢谈韦小宝。在台北一次座谈会中,本意是讨论“金庸小说”,结果四分之三的时间都用来辩论韦小宝的性格。不少读者问到我的意见,于是我自己也来想想,试图分析一下。
这里的分析半点也没有“威性”,因为这是事后的感想,与写作时的计划与心情全然无关。我写小说,除了布局、史实的研究和描写之外,主要是纯感情性的,与理智的分析没有多大的关系。
因为我从来不想在哪一部小说中,故意表现怎么样一个主题。如果读者觉得其中有什么主题,那是不知不觉间自然形成的。相信读者自己所作的结论,互相间也不太相同。
从《书剑恩仇录》到《鹿鼎记》,这十几部小说中,我感到关切的只是人物与感情。韦小宝并不是感情深切的人。《鹿鼎记》并不是一部重感情的书。其中所写的比较特殊的感情,是康熙与韦小宝之间君臣的情谊,既有矛盾冲突、又有情谊友爱的复杂感情。这在别的小说中似乎没有人写过。
韦小宝的身上有许多中国人普遍的优点和缺点,但韦小宝当然并不是中国人的典型。民族性是一种广泛的观念,而韦小宝是独特的、具有个性的一个人。刘备、关羽、诸葛亮、曹操、阿Q、林黛玉等等身上都有中国人的某些特性,但都不能说是中国人的典型。
中国人的性格太复杂了,一万部小说也写不完的。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他们都不是人,但他们身上也有中国人的某些特征,因为写这些“妖精”的人是中国人。
这些意见,本来简单的写在《鹿鼎记》的后记中,但后来觉得作者不该多谈自己的作品,这徒然妨碍读者自己的判断的乐趣,所以写好后又删掉了。何况作者对于自己所创造的人物,总有偏爱。
“癞痢头儿子自家好”,不可能有比较理性的分析。事实上,我写《鹿鼎记》写了五分之一,便已把韦小宝这小家伙当作了好朋友,多所纵容,颇加袒护,中国人重情不重理的坏习气发作了。因编者索稿,而写好了的文字又不大舍得抛弃,于是略加增益,以供谈助。
匆匆成篇,想得并不周到。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为什么刘邦手下大将总谋反
包括一些史书都讲刘邦屠戮功臣,我点来点去除了韩信、彭越外,实在没有找出几个。韩信算不算得刘邦所杀,这个应该存疑,不能因为刘邦有杀他之心就要定算作是他杀的。即使刘邦杀韩信之心,俺也认为推理成份居多。至于彭越,确实为刘邦所杀,但是如果他在路上不碰到瘟神吕后,存活的概率应该是相当的。
史书上称“吕后刚毅,佐高祖定天下,所诸大臣多吕后力”,就这一句话完了,她宰的人除了韩信、彭越外再也没找出例子。倒是刘邦去世后吕后想诛杀那些功臣,可也仅是有想法,为郦商通过审食其所阻止,没办成。那邦功臣绝大数还是蹦的比较欢,有的人还犯了法,削去侯爵,恢复后再犯法。 一、异姓王:
楚王韩信、韩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或黥布)、梁王彭越、赵王张骜、长沙王吴芮、燕王臧荼、燕王卢绾
二、列侯(143位,除去淮阴侯韩信和宣平侯张骜外,共计141位):
1、18功臣
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曲周侯郦商、鲁侯奚涓、汝阴侯夏侯婴、颖阴侯灌婴、阳侯傅宽、信武侯靳歙、安国侯王陵、棘蒲侯柴武、清河侯王吸、广平侯薛欧、汾阴侯周昌、阳都侯丁复、曲成侯蛊逢(汉书作“虫达”)
以上没列赵王张骜。
2、其他功臣(40名之前)
博阳侯陈濞、梁邹侯武儒(汉书作“武虎”)蒯成侯周緤、都昌侯朱轸、厌次侯元顷、成侯董渫、柳丘侯戎赐、故城侯尹恢、阿陵侯郭亭、广严侯吕欧、河阳侯陈涓、蓼侯孔聚、费侯陈贺、平侯工师喜、武强侯庄不识、台侯戴野、隆虑侯周晁、贳侯傅胡害、海阳侯摇母馀
3、重要功臣
曲逆侯陈平(47)、留侯张良(62)、北平侯张苍(65)、汁邡侯雍齿(57)、平皋侯刘它(121,即项它,砀郡长)、复阳侯陈胥、乐成侯丁礼(61)、斥丘侯唐厉(40)、东茅侯刘钊(48)、绛阳侯华无害、汲侯公上不害
4、先后出任丞相的开国功臣有:
酂侯萧何、平阳侯曹参、安国侯王陵、曲周侯陈平、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北平侯张苍、故安侯申屠嘉
5、为御史大夫的开国功臣有:
汾阴侯周昌、江邑侯赵尧、广阿侯任敖、北平侯张苍、围、冯敬、故安侯申屠嘉
6、被杀的列侯有:
颖川侯利几:故项羽将,为陈公,项羽亡,不随项羽,亡降汉王刘邦,侯之颖川;
阳夏侯陈豨:赵相国,反代地。汉十二年十月,为汉将樊哙斩于当城。
三、著名的功臣后代有:
平阳侯曹窟(曹参之子)、曲周侯郦寄(郦商之子,成语“郦寄卖友”)、条侯周亚夫、平皋侯刘到(项它之子)、开封侯陶青、桃侯刘舍(项襄之子)、弓高侯韩颓当(韩王信之子)、柏至侯许昌(许温之孙)、平棘薛泽(薛欧之孙)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郦寄卖友”扩展:
近义词:卖友求荣成语读音:lì jì mài yǒu
成语用法:郦寄卖友作宾语、定语;指出卖朋友。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成语注音:ㄌ一ˋ ㄐ一ˋ ㄇㄞˋ 一ㄡˇ
成语解释:郦寄出卖朋友
成语简拼:LJMY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出处:南朝·齐·巨源《为尚书符荆州》:“虽吕布贩君,郦寄卖友,方之斯人,未足为酷。”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繁体成语:酈寄賣友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