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师袭远」成语故事
“劳师袭远”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在郑国的留守官员杞子派人告诉秦穆公他已负责郑国京城北门的防务,要是派兵来偷袭一定成功。秦穆公不听蹇叔劳师袭远不会成功的主张,派大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率军攻郑,结果中了伏击,三人被俘求古文翻译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出自<崤之战>
译文:
鲁僖公三十二年的冬天,晋文公去世。庚辰日,将要移灵到晋国旧都曲沃去停放,刚抬出国都绛城时,棺柩里突然发出响声,如同牛鸣。卜筮官郭偃命令随行的大夫们下拜,并传告:“先君文公指示国家用兵的大事,将会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国国境而过,趁机攻打,必大获全胜。”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击远方,从来没有听说过。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有所防备。恐怕不可以吧?
军队的行动,郑国一定会知道,劳师动众而无所得,士兵们必然产生怨恨之心。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秦穆公谢绝。召集孟明、西乞、白乙,派他们带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为这事哭着说:“孟子,我今天看着军队出征,却看不到他们回来啊!”
秦穆公派人对他说:“你知道什么!活到七十岁就死去,你坟上的树早就长得有合抱粗了!”蹇叔的独子加入这次出征的军队,蹇叔哭着送他说:“晋国人必然在肴山设伏兵截击我们的军队。肴有南北两座山: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北面一座山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一定会死在这两座山之间的峡谷中,我准备到那里去收你的尸骨!”秦国的军队于是向东进发了。鲁僖公三十三年春天,秦军经过周都城的北门。左右两边的战士都脱下战盔,下车致敬,接着有三百辆兵车的战士跳跃着登上战车。王孙满这时还小,看到这种情形。
向周王说:“秦国的军队轻狂而不讲礼貌,一定会失败。轻狂就少谋略,没礼貌就不谨慎。进入险境并而不谨慎,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
说:“敝国国君听说你们将要行军经过敝国,冒昧地来慰劳您的部下。敝国不富裕,您的部下要久住,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粮;要走,就准备好那一夜的保卫工作。”并且派人立即去郑国报信。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
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致辞,说:“你们在敝国居住的时间很长了,只是敝国吃的东西快完了。你们也该要走了吧。郑国有兽园,秦国也有兽园,你们回到本国的兽园中去猎取麋鹿,让敝国得到安宁,怎么样?”于是杞子逃到齐国、逢孙、扬孙逃到宋国。
孟明说:“郑国有准备了,不能指望什么了。进攻不能取胜,包围又没有后援的军队,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灭掉滑国就回秦国去了。晋国的原轸说:“秦国违背蹇叔的意见,因为贪得无厌而使老百姓劳苦不堪,上天送给我们的好机会。送上门的好机会不能放弃,敌人不能轻易放过。
放走了敌人,就会产生后患,违背了天意,就会不吉利。一定要讨伐秦军!”栾枝说:“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难道还有已死的国君吗?”先轸说:“秦国不为我们的新丧举哀,却讨伐我们的同盟国,秦国就是无礼,我们还报什么恩呢?
我听说过:‘一旦放走了敌人,会给后世几代人留下祸患’。为后世子孙考虑,可说是为了已死的国君吧!”于是发布命令,立即调动姜戎的军队。晋襄公把白色的孝服染成黑色,梁弘为他驾御兵车,莱驹担任车右武士。这一年夏季四月十三日这一天,晋军在肴山打败了秦军。
俘虏了秦军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而回。于是就穿着黑衣服给晋文公送葬,晋国从此以黑衣服为丧服。文嬴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
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夫人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
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解下车左边的骖马,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
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回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秦穆公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郊外等候,对着被释放回来的将士哭着说:“我违背了蹇叔的劝告,让你们受了委屈,这是我的罪过。”
没有废弃孟明,秦穆公说:“这是我的错误,大夫有什么罪呵!况且我不会因为一点小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劳。”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胃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
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灭滑而还。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故,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
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肴,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
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
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扩展资料: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争。文章依次叙写了蹇叔哭师、秦师骄狂、弦高犒师、晋伏秦师、晋释秦帅等细节,无不情节逼真,委婉动人;又巧设谜局,引人入胜。不仅揭示秦师败灭原因,而且借战争申发劳师远、以贪勤民者必败的战争观和政治观。
秦晋崤之战事件: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
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
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
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晋崤之战来自gyjslw.com
劳”开头的成语
劳燕分飞 [ láo yàn fēn fēi ]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láo yàn fēn fēi ]劳:伯劳。伯劳、燕子各飞东西。比喻夫妻、情侣别离。出 处《乐府·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例 句这对年青的夫妇为了各自的前途,被迫~。来自gyjslw.com
劳师袭远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劳师远láo shī xí yuǎn[释义] 发动军队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例句] 剿贼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又而无~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清史稿·毛昶熙传》)来自gyjslw.com
什么叫劳师袭远
“劳师远”里面的“劳”是运动的意思;“师”是指大部队;“”指偷;“远”是远方的敌人。整句话连起来就是说:用大部队偷远方的敌人不容易成功,是得不偿失的亏本买卖。来自gyjslw.com
崤之战句式.词类活用.实词虚词整理
文言现象 一、古今异义 1)晋文公卒 2)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3)国可得也 4)穆公访诸蹇叔 5)蹇叔之子与师 6)夏后皋之墓也 7)超乘者三百乘 8)无礼则脱 9)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10)以乘韦先 11)为从者之淹 12)未报秦施而伐其师13)彼实构吾二君 14)秦伯素服郊次 二、一词多义 焉 1)击之,必大捷焉(语气助词,不译) 2)余收尔骨焉(兼词,于此,在那里) 3)君何辱讨焉(代词,他们) 且 1)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连词,况且) 2)且使遽告于郑(连词,并且) 3)死且不朽(副词,将要) 以 1)劳师以远(连词,相当于“而”) 2)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连词,来) 3)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介词,用、拿) 4)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介词,因为) 5)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介词,把) 其 1)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2)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副词,表祈使、商量语气,还是) 3)其为死君乎?(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 4)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代词,代军队) 5)吾子取其麋鹿(代词,那里) 则 1)轻则寡谋(就,连词) 2)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是,副词,加强判断) 3)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原来已经,副词)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四、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2)以间敝邑:通“闲”,休息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通“餍”,满足 甘心 (4)堕军实而长寇雠:通“隳”损害 毁坏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通“缧”,捆绑犯人的绳子 (6)乡师而哭:通“向” 五、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犒师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肴 (5)使归就戮于秦 [编辑本段]疏通文句,深入研讨 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远(劳,使 ...... 劳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词用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决策过程,着重介绍骞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会为一段? “骞叔进谏”和“骞叔哭师”这两个场面的最主要人物是骞叔,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骞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的看法,表现在他的哪些话语中?从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1)骞叔劝谏穆公。 1“劳师以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秦军长途跋涉偷远方的郑国很劳苦,而郑国一定会有防备,以逸待劳。 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既然郑国会和悉秦军此次行动,秦军就无用武之地,这样秦军内部就一定会上下不齐心,产生违背纪不服约束的情绪。 3.“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这里要注意;“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晋国。下文“晋人御师必于肴”可证。 指出:秦军偷郑国,会遭到晋国伏击。 (2)骞叔哭孟明等人。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 预见此次秦军出征必败。 (3)骞叔哭送其子。 “晋人御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进一步指出,晋军必定在肴地伏击秦军,秦军此次出征会以失败告终。 骞叔这三段话表现出他稳健持重、老谋深算、富有远见的思想性格。 4、骞叔这三段话的目的何在?其语气有何不同? 直接、间接地谏劝穆公,阻止秦军这次错误的军事行动。但以不同的说话对象,其语气有别: (1)谏穆公:冷静分析、用语委婉。 (2)哭孟明:感叹语气。 (3)子:语气更重,一片亲情,洋溢于言表。 5、秦穆公又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用几个词语概括)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态度:访――辞――使出师--诅咒 思想性格:野心勃勃、利令智昏、刚愎自用。 第二段: 重点词:左右、免骨、乘、脱。 活用词:入险而脱(险地,形容词用作名词。) 1.这一段写王孙满观师,他怎样看待出征的秦军?其理由是什么? 秦军必败(先说“必败”,后又用反问句“能无败手”强调这个意思。) 理由:(1)从主观上看,“轻而无礼”,“轻则寡谋,无礼则脱”。 (2)从客观上看,“入险地”。 王孙满能从秦军上下车的礼数看出问题,很有洞察力。而且,其推断也是合乎逻辑可以成立的。 2.这一段写王孙满对秦军的看法有何作用? 王孙满的看法与蹇叔的看法不谋而合,可作为“蹇叔论战”的一个旁证。“尚幼”的王孙满在如此见识,与年老却因被野心驱使而失去判断力的秦穆公形成鲜明对照。 第三段: 重点词:及、市、先、搞、居、且、遽、吾子。 谦词、婉语:寡君、敝邑、敢,不腆。 1. 郑商人弦高遇秦军采取了怎样的对策?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对策:(1)犒师。扮作郑国使者去犒劳秦军,暗示郑国早已获悉秦军偷的企图。 (2)“使遽告于郑”。派人立刻回郑国报告敌情。 思想性格:热爱国家、沉着机智、善于辞令。 2.这段描述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1)印证了蹇叔的论述:“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2)表现郑国内部团结一致、上下齐心,说明秦军偷郑国不会取得成功。 第四段: 重点词:视、则、淹、唯是、若何。 活用词:使皇武子辞焉(致辞,名词用作动词。) 以闲敝邑(空闲、休息、使动用法) 1.这一段主要写了怎样的内容? 郑国采取果断措施,消除了作为秦军内应的隐患。皇武子的致辞,实际上是向杞子等人下的语气委婉的逐客令。 2. 皇武子致辞后,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1)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2)孟明不再攻郑,“灭滑而还”。 3 . 孟明的话与哪一段谁的话相印证,说明了什么? 与第一段蹇叔“远主备之”的论述相印证。事实证明蹇叔富有远见,料事如神。 第五段: 重点词:奉、纵、患、施、谋、兴、御、败。 活用词:以贪勤民(使 ...... 劳苦,使动用法。) 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丧服,形容词用作动词。) 1、这一段包含几层意思?主要写的是什么? 两层意思:(1)详写晋国内部原轸和栾枝二人在是否攻打秦军问题上的激烈争论。 (2)略写秦晋崤之战的情况和结果。 主要写是前者,因此这段可称为“原轸论战”或“原轸力主击秦师”。 2、原轸和栾枝各自的主张和理由是什么? 原轸: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栾枝:不战。“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3、原轸是怎样驳倒对方观点的?从“原轸论战”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原轸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驳斥: (1)驳栾枝所说的“秦施”。栾枝说的是过去的秦晋关系,原轸说的是现在的秦晋关系。 (2)说明伏击秦军并不违背“死君”的意愿。 思想性格,耿直忠诚善于论辩。 第六段: 重点词:请、实、构、逞、拘、原、暂、免、顾、释、惠、赐、稽首、累臣、衅鼓、不朽。 敬词、尊称:君、辱。 1、 这一段围绕着“晋释三帅”写了哪几件事?又反映出什么问题? 三件事:(1)文嬴请释三帅。 (2)原轸怒斥晋襄公释“秦囚”。 (3)阳处父追捕孟明等人未成功。 反映出晋在“ 崤之战”中虽获胜利,但其内部矛盾重重,君臣不齐心,暗示秦晋争霸的斗争远远未结束。 2、从原轸反对“纵囚”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忠直刚烈、鲁莽粗暴。 第七段: 重点词:替、眚、次。 活用词:秦伯素服郊次(穿着素服,名词用作动词。) 以辱二三子(使 ...... 受辱,使动用法。) 1、这一段写了秦穆公哪些言行,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性格? 行:“素服郊次,乡师而哭”。“不替孟明”。 言:“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五不以一眚掩大德。” 思想性格:不文过饰非,能引咎自责,从失败中吸取教训。 2、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看,这一段在全篇中有何作用? 内容:末段秦穆公终于悔悟,认识到蹇叔的判断和分析是正确的,这就点明了秦国失败的原因,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旨。 结构:“秦伯哭师”与首段“蹇叔哭师”遥相呼应,使全文浑为一体。来自gyjslw.com
劳什么无什么成语
劳开头的成语有:劳苦功高、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劳燕分飞、劳而无功、劳思逸淫、劳师远、劳身焦思、劳筋苦骨、劳形苦心、劳神苦形、劳神苦思、劳师废财、劳而少功、劳逸不均、劳心焦思、劳神费力、劳形苦神、劳问不绝、劳师糜饷、劳民费财、劳心苦思、劳民动众。符合劳什么无什么成语只有劳而无功。来自gyjslw.com
成语“劳师袭远”扩展:
成语用法:劳师袭远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成语简拼:LSXY
英文翻译:exhaust the troops by attacking a faraway enemy
成语解释:发动军队袭击远方的敌人,多指冒险的军事活动。
成语结构:连动式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读音:láo shī xí yuǎn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来自gyjslw.com
繁体成语:勞師襲遠
造句:剿贼于既聚之余,何如蹙贼以难聚之势?又而无劳师袭远之危,轻进损威之失,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者是也。(《清史稿 毛昶熙传》)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成语注音:ㄌㄠˊ ㄕ ㄒ一ˊ ㄩㄢˇ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