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成语故事是什么年代的
“勿忘在莒”的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齐桓公小白曾经因为内乱逃到莒国避难,后来在鲍叔牙的帮助下,终于回到齐国执政,任命管仲为相国辅佐国政。一次他有些得意忘形,大夫鲍叔牙在旁提醒他:“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齐桓公立即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译是什么?准确点的
勿忘在莒的英文翻译是:Forget not to forget,见下图百度翻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带忘的四字成语
不伦不类 不离不弃 不文不武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不丰不杀 不矜不伐 不今不古 不稼不穑 不疾不徐 不骄不躁 不尴不尬 不管不顾 不古不今 不亢不卑 不愧不作 不郎不秀 不稂不莠 不明不白 不蔓不枝 不偏不党 不破不立 不偏不倚 不屈不挠 不死不活 不生不灭 不三不四 不上不下 不识不知 不温不火 不止不行 不痛不痒 不闻不问 不徐不疾 不夷不惠 不依不饶 不阴不阳 不知不觉 不折不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勿忘在莒本意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意思是不要忘了在莒国的那些日子。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
莒,即莒国,现在的莒县城即为莒国古城所在地。莒国为周朝诸侯国,国君为己姓。
“毋忘在莒”在祖国宝岛台湾也家喻户晓,具有勿忘家乡,勿忘祖国,统一祖国,两岸一家亲的民族大义。在阳明山上,在光复楼旁边,有一处石刻,上书“勿忘在莒”,蒋介石到台湾后,终生念念不忘“勿忘在莒”,以此自勉也以此提振民心。
“毋忘在莒”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
原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 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译文:
齐桓公、管仲、鲍叔牙、宁成在一起喝酒。他们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桓公对鲍叔说:“你为什么不起身敬酒祝寿呢?”鲍叔捧起酒杯敬酒,说:“希望您不要忘记逃亡在莒国的情景,希望管仲不要忘记被囚禁在鲁国的情景,希望宁成不要忘记自己喂牛住在车下的情景。”
桓公离席对鲍叔再拜,说:“如果我和各位大夫能都不忘记您说的话,那么齐国的江山也许就不危险了!”在这个时候,桓公是可以尽情进言的了。正因为可以尽情进言,所以可以跟他一起成就霸业。
扩展资料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 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战国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书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战国晚期的吕不韦,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商人。他由商入政,扶立国君,进入政治高层。他志向宏大,主编《吕氏春秋》,留下了“一字千金”的典故,后人一般把《吕氏春秋》归入杂家。
在管理思想史上,这部书有着特殊的价值,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从学术角度观察,它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从管理角度观察,它充满了功利主义色彩。
《吕氏春秋》通过对先秦诸子的修正,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管理思想的全局性、整体性和深刻性上,都有自己的建树。从阴阳五行的理论架构,到经验主义的具体论证;从养生和贵己的“内圣”,到君臣之道和善治天下的“外王”;从个人和国家、社会和政之间的关系调适,到自然之道支配下的生理、物理、事理和心理的互相配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吕氏春秋》总括先秦诸子,开启秦汉先声,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氏春秋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投笔从戎,胯下受辱,东山再起,毋忘在营代表的历史人物
投笔从戎——班超,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胯下受辱——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於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少年既有名声,屡次征辟皆不就,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勿忘在莒——齐恒公,出自:《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蒋介石的旧文学水平到底怎么样?
相隔七十年之后,蒋介石日记向学界开放,笔者有幸先睹为快。蒋介石读过哪些书,爱读哪些书,自是查阅蒋日记的一个兴趣点。查1936年的蒋介石日记,蒋是年所阅读的书,主要有四种:《中庸》、《韩非子》、《墨子》、《孙子》,确如张学良所言。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岁月荏苒,勿忘初心”是什么意思?
岁月流逝,但不要忘记自己的初衷,把自己初心珍藏在心中,不让被岁月冲淡损坏,在岁月的洗礼下找到自我。
“勿忘初心”不是成语,含“勿忘”的成语只有2个:
1、勿忘在莒
wù wàng zài jǔ
【解释】比喻不忘本。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结构】动宾式成语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2、勿怠勿忘
wù dài wù wàng
【解释】勿:不要;怠:懈怠;忘:忘记。告诫不要懈怠,不要忘记。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五回:“卿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勿待勿忘!”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勿可以组什么词语
勿谓言之不预 勿庸 勿宁 勿忘我 勿用 勿忘在莒 勿勿 勿谓言之不预也 勿论 勿吉 勿药 勿然 勿有 勿罔 勿已 勿勿勿 勿翦 勿齿 勿虑 勿忸于 勿拜 勿怠勿忘 勿述
密勿 切勿 是勿 顿勿 勿勿 四勿 请勿 勿勿勿 得勿 何勿 恤勿 居勿 蜜勿
● 勿
wù ㄨˋ
◎ 副词,不,不要:请~动手。~谓言之不预(不要说没有预先说过)。
◎ 勿 wù
〈副〉
(1) 不 [not]
欲勿予。——《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贤者能勿丧。——《孟子·告子上》
齐人勿附于秦。—— 宋· 苏洵《六国论》
表否定。如:勿造至于(不至于);勿适意(不舒服;身体欠佳);勿连牵(不连贯;不清楚);勿时路(不时髦;不流行);勿想(不吱声;不说话);勿述(不逆。犹言顺畅);勿庸(无庸,不必,无须);勿论(不追究;不谈);勿药(不服药);勿齿(不愿意提及);勿入调(〈方〉∶不规矩;胡闹)
(2) 不要,别 [don’t]
勿士行枚。——《诗·豳风·东山》
虽欲勿用。——《论语·雍也》
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
寡人敢勿轼乎?——《淮南子·修务》
必勿使反。——《战国策·赵策》
愿勿遣。——汉· 刘向《列女传》
诸君勿复言。——《三国志·诸葛亮传》
将军勿虑。——《资治通鉴》
表示禁止或劝阻。如:请勿吸烟;勿用(勿动;不可有所作为);勿惮(不要怕);勿然(不要这样)
◎ 勿 wù
〈动〉
无,没有。与“有”相对 [not have]。如:勿有(没有);勿碍格(〈方〉∶没什么要紧的);勿着杠(〈方〉∶没得到;落空)
常用词组
--------------------------------------------------------------------------------
◎ 勿谓言之不预 wù wèi yán zhī bù yù
[do not say that you have not been forewarned;do not blame us for not having forewarned you;we accept no plea of ignorance] 不要说事先没有说过,表示事前已讲明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忘的成语有哪些
念念不忘、
流连忘返、
数典忘祖、
得鱼忘筌、
废寝忘食、
忘年之交、
太上忘情、
忘乎所以、
忘恩负义、
得意忘形、
过目不忘、
没齿难忘、
见利忘义、
留连忘返、
勿忘在莒、
鸥鹭忘机、
贵人多忘事、
公而忘私、
永志不忘、
得意忘言、
忘战必危、
乐以忘忧、
发愤忘食、
安不忘危、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
勿忘在莒 【释义】比喻不忘本。【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勿忘在莒”是指现在的山东莒县吗?
词目 勿忘在莒 发音 wù wàng zài jǔ 释义 比喻不忘本。 出处 《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 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於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 戚毋忘其饭牛而居於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 则齐国之社稷幸於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尤其酒桌上,喝得正在兴头时。可这次,鲍叔牙竟揭了一圈,头一个就是手握己身政治前途的“顶头上司”——位列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姜小白:今天赫赫有名了,当年也曾和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寄人篱下;紧接着,“提醒”公布令上印在自己前边的管仲:别忘了绑在囚车里等死时的滋味;最后是排名不分先后的宁戚:赶车喂牛的,记着自己的出身。 此即成语“勿忘在莒”的出处。 出奔于莒指齐桓公在做公子时,为了躲避王室王位之争,在老师鲍叔牙的保护下逃亡莒国(今山东莒县)避难。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哪位高人解释一下“如处于莒,如履于冰”什么意思!谢谢了!
如处于莒,如履于冰:就像(齐桓公)在莒国一样,就像在冰面上走一样。典故解释:1、勿忘在莒:也作毋忘在莒。故事出自春秋战国时期。语出《吕氏春秋·春秋》,另见《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山东莒县,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原文:齐桓公、管仲、鲍叔、甯戚相与饮。酒酣,桓公谓鲍叔曰:“何不起为寿?”鲍叔奉杯而进曰:“使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而在於鲁也,使甯戚毋忘其饭牛而居于车下。”桓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大夫能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当此时也,桓公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2、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履:践、踩在上面。语出《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电影《二二九光荣事变》开场白画面中出现一块石碑刻字勿忘在莒有谁知道的能给个解释吗?
勿忘在莒,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山东莒县,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中国现代史中,提到的“勿忘在莒”,却常常与蒋介石的名字联系在一起。蒋介石的用意非常明确,就是想借着这个历史典故,鼓励台澎金马的“国军”励精图治,卧薪尝胆,实现其“光复大陆”的梦想。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
不忘本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毋忘在莒”:指的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小白,当年他曾像丧家犬一样躲在莒国避难,继位后,他经常提醒自已:别忘了自己在莒国受的苦。这就是“毋忘在莒”。《吕氏春秋--直谏》载:鲍叔牙奉杯而进曰:“使公(齐桓公)毋忘出奔在于莒也;使管仲毋忘束缚在于鲁也;使宁戚毋忘贩牛而居于车下也。”醒公避席再拜曰:“寡人与士大夫皆毋忘夫子之言,则齐国之社稷幸于不殆矣。”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勿忘在莒”扩展: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成语注音:ㄨˋ ㄨㄤˋ ㄗㄞˋ ㄐㄨˇ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读音:wù wàng zài jǔ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结构:动宾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用法:勿忘在莒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成语解释:比喻不忘本。
成语简拼:WWZJ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