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的成语「鼋鸣鳖应」
成语“鼋鸣鳖应”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yuán míng biē yìng成语简拼:YMBY
成语注音:ㄩㄢˊ ㄇ一ㄥˊ ㄅ一ㄝ 一ㄥˋ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后汉书·张衡传》:“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
成语用法:鼋鸣鳖应作宾语、定语;指一倡一和。
成语造句:《旧唐书·李密传》:“鼋鸣鳖应,见机而作,宜各鸠率子弟,共建功名。”
成语“鼋鸣鳖应”的扩展资料
1. 形容不管职务高低但朋友情依旧的诗句1、响必应之与同声,道固从至于同类。骆宾王《萤火赋》
2、四海皆兄弟,谁为行路人。汉。无名氏《别诗四首》
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箜篌谣》
5、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明田艺蘅《玉笑零音》
6、坐上客恒满,樽中饮不空。孔融《诗》
7、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
8、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杜甫《贫交行》
9、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10、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11、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和必先同调。—杜甫《徒步归行》
12、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杜甫《羌村三首》
13、以文常会友,唯德自称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4、天上多鸿雁,池中足鲤鱼;相看过半百,不寄一行书。—杜甫《寄高三十五詹事》
15、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白居易《伤唐衢二首》
16、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做两家春。—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17、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贾岛《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18、人生结交在始终,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9、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张谓《题长安壁主人》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鼋鸣而鳖应,兔死则狐悲
鼋
基本资料
中文正名:鼋
拉丁学名:Pelochelys cantorii 命名:Gray
英 文 名:Asian giant softshell turtle
中文俗名:蓝团鱼 、银鱼,绿团鱼、蓝团鱼、癞头鼋
地理分布:云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广西。
保护等级:国家Ⅰ级重点保护
分类地位
动物界 Fauna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 爬行纲 REPTILIA → 龟鳖目 TESTUDINATA → 潜颈龟亚目 Cryptodira → 鳖科 Trionychidae → 鼋 Pelochelys → 鼋 Pelochelys cantorii
形态特征
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约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过100千克。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被以柔软的皮肤,没有龟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但也与中华鳖有很多区别,除了体形较大之外,吻部极短,不象中华鳖那样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身体扁平,呈圆形,扁而薄,背部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圆形。颈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较为光滑,后部有瘤状的突起。背部呈褐黄色或褐绿色,头部、腹部为黄灰色,尾巴和后肢为黄灰色,后肢的腹面有锈黄色的斑块。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爪,趾间的蹼较大。肛门呈灰黑色。
生活习性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 进行休眠 。
鼋栖息于水质澄清、流速较缓的江河或水库深处,不常迁移,喜欢栖息在水底.只有在其栖息地发生改变时,才会被迫迁移,并有结群现象。鼋是夜行性动物,常在晚上游到浅滩觅食螺、蚬、蛙、虾、鱼等动物,且食量极大,通常它能一次吃进相当于体重5%的食物,然后半个月内可以不再进食。捕食时,鼋会潜伏于水域浅滩边,将头缩入甲壳内,仅露出眼和喙,待猎物靠近时,发出致命攻击。鼋不仅能用肺呼吸,还能用皮肤,甚至咽喉吸氧,进行呼吸,正是这种特殊的生理功能确保了鼋在水底冬眠时不被淹死!每年11月鼋都会准时开始在水底冬眠,一直到翌年4月,长达半年之久,可谓“睡神”。而在夏秋季节鼋会每隔一段时间浮出水面进行换气。
浮出水面时一般都是头部朝下游动,但是在夏季有时也会头部朝上游动而浮起来,民间则认为这种行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因此称其为“气象预报员”。它的牙齿锋利,主要吃螺、蚬、蚌和鱼、虾等,食量也很大,在交配季节至冬眠之前,一次进食量可达体重的3—5%左右。它还有极强的耐饥能力,被捕捉后常常先绝食10—20天,并且将已经吞食的食物都统统吐出来。
鼋喜群居,寿命长。盛夏喜上岸乘凉;寒冬伏水底冬眠。它最大的本能是,不仅能用肺呼吸,而且能用皮肤呼吸;甚至能通过咽喉吸取氧气,在水中长时间生活。最奇特的是,鼋浮游水面,肯定近日有台风;如头向上游翘起,不出3天,上游就有暴雨或洪水,非常准确、灵验。这一现象有待生物学家进一步研究,揭开其奥秘。
种群现状
我国古代即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中国安徽的鼋则可能于19世纪末期绝灭。江苏太湖以产鼋而着称,《太湖备考》中曾有“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的描述,无锡还有因为突出在湖中的地形酷似鼋头而得名的风景名胜“鼋头渚”,可以在此远眺和观赏湖中美丽的风光。
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遭到了大量捕杀,现在野外的数量已经不多。
1000多年前,鼋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诸省的江河湖泊和溪流深潭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加上人为的肆意捕杀,如今为数不多了。瓯江作为鼋的故乡,曾有过辉煌:人们目睹有90只大大小小的鼋,排成一条长龙,由小溪向瓯江游去,时浮时沉,十分壮观。邑人为之津津乐道并引以自豪。据科研部门考察测算,瓯江水域中今尚存近200只鼋,数量居全国之最。它与大熊猫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由于人们长期大肆捕杀,加上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其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除浙江的瓯江还有少量残存外,其他地区已经十分罕见,估计野外总数已经不足200只。
分布状况
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苏门达腊、婆罗洲、菲律宾群岛、新内几亚岛;中国产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等省区。
鼋在国外见于越南、缅甸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青田、桐乡)、福建和云南等地,
药用价值
肉味鲜美,并为珍贵补品。《左传》记有公子宋夺食进恭鼋肉的故事,“染指”一词也来源于此。
鼋的药用价值,据宋、明两代著名药学家苏颂、李时珍验证,其柔软皮肤用黄酒浸泡后,可治恶疮、痔瘘、顽疥等症;其内脏可杀百虫、解药毒、续筋骨、治妇女血热;其脂肪可治恶疮;胆虽味苦有毒,但用生姜薄荷汁化服可治喉痹;鼋肉性甘平,有滋补作用,主治湿邪,也治诸虫。
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已有人工养殖。
繁殖习性
鼋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雌性大多在夜间上岸,到向阳的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不等,产卵之后用沙土盖好,还要在上面爬上几圈,作为伪装,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水中。由于鼋对于汛期内江水得涨落极为敏感,甚至似乎能够预知当年洪水的水位高低,如果洪水较大,就产卵于岸边的高处,反之就产卵于地势较低的地方,这也使得了解鼋的习性的人们借此来判断当年洪水的大小,以便制订防汛的计划和措施。它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大约40—60天孵化出幼体。幼体出壳之后便自行爬到水中,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体重达到1.5千克时再游到深潭中,俗称“沉潭”。大约长到体重为15千克左右时达到性成熟。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元加口加电念什么
拼音:yuán
鼋字在《新华字典》中的意思解释和说明
yuán鼋鱼。
【鼋鱼】
【元鱼】<口语>鳖。
组词:
一、鼋鸣鳖应:[ yuán míng biē yìng ] :
1. 【解释】: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
2. 【出自】:《后汉书·张衡传》:“高祖踞洗,以对郦生,当此之会,乃鼋鸣而鳖应也,故能同心戮力。
二、鼋臛:[ yuán huò ] :
1. 【解释】:鼋羹。泛指美食。
2. 【出自】:南朝 梁简文帝 《六根忏文》:“鼋臛不斟,有染指之过;羊羹不及,致入阵之苦。”
三、鼋梁:[ yuán liáng ] :
1. 【解释】:《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伐 楚 ,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叱鼋鼉以为梁。”后因以“鼋梁”借指帝王的行驾。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视鱣岫之吐翕,看鼋梁之交积。”
2. 【出自】:《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伐 楚 ,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 ,叱鼋鼉以为梁。”后因以“鼋梁”借指帝王的行驾。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视鱣岫之吐翕,看鼋梁之交积。”
四、老鼋:[ lǎo yuán ] :
1. 【解释】:鼋的俗称。
五、鼋鼎:[ yuán dǐng ]:
1. 【解释】:春秋 楚 人献鼋于 郑灵公 ,公以享诸大夫。子公 ( 公子宋 )入,先动食指,公闻而弗与。 子公 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事见《左传·宣公四年》、《史记·郑世家》。后用以为典。 宋 范成大 《河豚叹》:“鼋鼎 子公 怒,羊羹 华元 衄。” 宋 陆游 《杂咏园中果子》之三:“鼋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
六、鼋桥:[ yuán qiáo ]:
1. 【解释】:即鼋梁。
2. 【出自】: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鼋桥浮少海,鹄盖上中峰。”参见“ 鼋梁 ”。
七、玄鼋:[ xuán yuán ] :
1. 【解释】:蜥蜴
2.【出自】:《国语·郑语》:“﹝漦﹞化为玄鼋,以入于王府。” 韦昭 注:“鼋,或为‘蚖’。蚖,蜇蜴,象龙。”《淮南子·墬形训》:“先龙生玄鼋。” 清 唐甄 《潜书·丑奴》:“在昔宫中之妖,有玄鼋,有黑眚,彼实异物,人惧知避。”
八、鼋羹:[ yuán gēng ] :
1. 【解释】:1. 《史记·郑世家》:“楚献鼋于灵公。2. 比喻精美的东西。
2. 【出自】:《史记·郑世家》:“ 楚 献鼋于 灵公 。
子家 、 子公 将朝 灵公 , 子公 之食指动,谓 子家 曰:‘佗日指动,必食异物。’及入,见 灵公 进鼋羹, 子公 笑曰:‘果然!’ 灵公 问其笑故,具告 灵公 。 灵公 召之,独弗予羹。 子公 怒,染其指尝之而出。”后因以“鼋羹”指精美的食物。 元 方回 《寓杭久无诗长至后偶赋怀归五首呈仁近仲实》之四:“归与儿曹煮春荠,故应有味胜鼋羹。”
九、白鼋:[ bái yuán ]:
1. 【解释】:白色的大鳖。
2. 【出自】:《楚辞·九歌·河伯》:“乘白鼋兮逐文鱼,与女游兮河之渚。” 王逸 注:“大鳖为鼋,鱼也。”
十、尝鼋:[ cháng yuán ]
1. 【解释】: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鼋於 郑灵公 。 公子宋 与 子家 将见。 子公 之食指动,以示 子家 ,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公问之, 子家 以告。及食大夫鼋,召 子公 而弗与也。 子公 怒,染指於鼎,尝之而出。”后或以“尝鼋”比喻只了解局部。 宋 陆游 《读老子》诗:“《道德》五千言,巍巍众妙门。管窥那见豹,指染仅尝鼋。”
2. 【出自】:典出《左传·宣公四年》:“ 楚 人献鼋於 郑灵公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鳖字开头的成语接龙
鼍鸣鳖应: 鼍:扬子鳄。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证龟成鳖: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援鳖失龟: 比喻得不偿失。鼋鸣鳖应: 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将虾钓鳖: 比喻占人便宜。炰鳖脍鲤: 指珍美的馔食。跛鳖千里: 跛脚的鳖只要半步也不停留,也能走千里。比喻只要坚持不懈,即使条件很差,也能成功。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瓮中捉鳖: 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瓮中之鳖: 困在瓮中的甲鱼。比喻已在掌握之中,逃跑不了的东西。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鳖开头的成语接龙
开头的没有跛鳖千里 炰鳖脍鲤 援鳖失龟 鳌鸣鳖应鼍鸣鳖应 鼋鸣鳖应 将虾钓鳖 瓮中之鳖瓮中捉鳖 证龟成鳖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关于友谊的诗句 鼋鸣而鳖应,鼋和鳖的区别
答:鼋和鳖我也分不清,不敢妄断,仅提供以下资料供你参考。鼋鸣鳖应——发音 yuán míng biē yìng 释义 鼋:一种生水动物,也称“绿团鱼”。鼋一叫,鳖就答应。比喻互相感应,一倡一和鳖—— 爬行动物,生活在水中,形状像龟,背甲上有软皮,无纹。肉可食,甲可入药。亦称“甲鱼”、“团鱼”;有的地区称“鼋”;俗称“王八”。。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