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字开头的成语「参差错落」

2022年08月06日成语大全181

成语“参差错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參差錯落
成语读音:cēn cī cuò luò
成语简拼:CCCL
成语注音:ㄘㄣ ㄘ ㄘㄨㄛˋ ㄌㄨ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近代成语
近义词:参差不齐
反义词:井井有条
成语出处: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十回:“那七个铃便不一齐都响,亦复参差错落,应机赴节。”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成语用法:参差错落作谓语、定语;指交错不齐。
成语造句:朱自清《论雅俗共赏》:“我们看韩愈的‘气盛言宜’的理论和他的参差错落的文句,也正是多多少少在口语化。”
英文翻译:uneven

成语“参差错落”的扩展资料

1. 高中课本有一首现代诗叫《错误》,请问全诗是什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qióng)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 /是个/过客……《错误》赏析 郑愁予的《错误》这首小诗,轻巧清隽,是一首至今仍脍炙人 口的佳作。如果说,郑愁予的作品最能引起共鸣、最能打动人心灵 深处的地方,莫过于美与情,那么《错误》这首诗可谓其中的佼佼 者,为诗人奠定了他在台湾诗坛上不可忽视的地位和影响。 初看这首诗时,最先感受到的便是它的中国性。这是一首绝对 的中国诗,是一首于中国人的诗,讲着一个永恒、美丽的中国的 故事。因此,这首诗的外壳虽标榜着学习西方技巧的现代派,但它所传达出的更深一层的中国传统意识是不可置疑的。 《错误》一诗,承受的可说是中国古代宫怨和闺怨一类诗歌的 传统。诗中主人公’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留下了独守空闺的女子,日以继夜地等待着、盼望着情人’我’的归来。然而女子痴痴的深情却换来了漫长又百般无聊的等待。所以,她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没有’东风’为她传递消息,没有满天飞舞的春天的’柳絮’;所以她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时刻留意着青石道上的’跫音’,甚至连帷幕也不揭开,去看看窗外花团锦簇的春景。刘禹锡《春词》中’新妆宜面 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与上述所咏的怨情似有异曲同工之妙,含蓄 不露,又悠长深远。终于’我’回来了,达达的马蹄声对她而言是美丽的,因为日盼夜 盼的心上人归来了,但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 无限的失望。因为’我’只不过是过路罢了,而不是’归人’。这’美丽的错误’捉弄了她,就好像上天捉弄了她一样。 或许,有些人会把诗中的’我’理解为浪子无家可归的悲哀, 而这种理解是未尝不可的。处在那个动荡时代的台湾人的心态是一 种漂泊,等待着一天能够有个定位,他们在台湾岛上仅是一个过客,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与亲人团聚。然而,由于政治缘故, 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因而产生出失落惆怅之感。不过,如果尝试 把郑愁予的其他诗作与《错误》相对比的话,不难找出有力的旁 证。如郑愁予《情妇》中’我想,寂寥与等待,对妇人是好的’和 ’因我不是常常回家大那种人’两行,皆表现出女子深守闺中,等 待主人公归来的主题。另一首诗《窗外的女奴》中’我是南面的神, 裸着的臂用纱样的黑夜缠绕。于是,垂在腕上的星星是我的女奴’ 亦透露了女子在冷清寂寞的悠长岁月中,空等着男子归来的凄凉心 境。 《错误》这首诗共九行,九十四个字,全篇幅不长,但所表现 的艺术技巧不仅被人称道,更被人在口头上传诵。从结构上看,隐 含着纵横两条线索。明显可见的纵线是自大景到小景,层次分明。开头两句先以广阔的江南为背景,再将镜头推移到小城,然后到街 道、帷幕、窗扉,最后落在马蹄上及打破前面一片寂静的马蹄声。 这种写法与柳宗元《江雪》中从’千山鸟飞绝’的大景,最后落墨在渔翁独钓江心的小景上的空间处理,颇有相似之处,将诗情层层 推向高潮。从横线来看,开头两句应该是结尾,正是因为’我’从江南走至女子的处所也不进去,女子期盼的’容颜如莲花开落’,等待的炽情变成了心灰意冷。最后两句本应该是’我不是归人,是 个过客’,所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在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小倒装句。这样的安排,造成了结构上的参差错落,因而更显 得诗意盎然,在不协调中闪发出光彩。 这首诗另一动人之处是其语言之美,特别是’美丽的错误’数 字。这句话原本就是矛盾的,’达达的马蹄’敲响了女子希望重逢 的心灵深处,因而美丽。不过,这马蹄声仅仅从前面路过,并不为 她的企盼而停驻,因而是个错误。这一起一伏,前后情景的逆转, 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更形成了清劲跌宕之势。若与此诗的中国性 联想,又似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所表现的意境。 同时,郑愁予在诗中还运用了中国传统古典诗歌的意象,如 ’莲花’、’柳絮’、’马蹄’、’春帏’,特别是’东风’这一意象取李商隐《无题》中’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之意,再再表现了郑愁予中国性的最根本的所在。杨牧在《郑愁予传 奇》的长篇文章说:’郑愁予是中国的中国诗人,用良好的中国文 字写作,形象准确,声籁华美,而且绝对地现代的’,强调了郑愁予诗歌语言的中国化,从而体现了中国的思想与情感。 文字纯净是这首诗的另一个优点。郑愁予在谈论写诗技巧时,说:’写诗要忠诚,对自己诚,而不是唬唬人的,如果写的东西连 自己都不确定,那就是不忠实。’因而郑愁予的《错误》强调纯净 利落,清新轻灵,不在文字上玩弄游戏,或堆砌词藻,竭力以最忠 实的文字展示诗人最忠实的感情。这是一首真实、真情的诗。 《错误》至今仍能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弦,我想最重要的因素不 在于以词藻取胜,而是以它内在的情感感动人。这种情感不伪装、 不雕饰,在诗中使情景和谐一致,产生了意味不尽的艺术感染力。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参差错落是什么意思啊
读音 [cēn cī cuò luò]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意思是: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古文翻译 全文 急
六国为秦所灭,天下被统一。蜀山变得高而平,阿房宫殿得以建成。(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几乎遮蔽了天日。(阿房宫)从骊山北边建起,折而向西,一直通到咸阳(古咸阳在骊山西北)。渭水和樊川,浩浩荡荡地流进了宫墙。走五步一座高楼,走十步一座亭阁;长廊像绸带一样迂回曲折,(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这些亭台楼阁啊,各自依着不同的地势,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盘旋的样子,迂回曲折的样子,像蜂房那样密集,如水涡那样套连,矗立着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龙?那楼阁之间的通道架在半空(像彩虹),(可是)并非雨过天晴,怎么会有虹霓产生?高高低低的楼阁,分辨不清,使人辨不清南北西东。人们在台上唱歌,歌乐声响起来,好像充满暖意,如同春光那样和乐;人们在殿中舞蹈,舞袖飘拂,好像带来寒气,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凄冷。就在同一天内,同一座宫里,而气氛感觉却截然不同。(六国的)宫女妃嫔、诸侯王族的女儿孙女,辞别了故国的楼阁宫殿,乘坐辇车来到秦国。(她们)在早上唱歌在晚上弹琴,成为秦皇的宫人。(清晨)只见(光如)明星闪亮,(原来是她们)打开了梳妆的明镜;又见乌云纷纷扰扰,(原来是她们)一早在梳理发鬓;渭水涨起一层脂膏,(是她们)泼下的脂粉水呀;轻烟缭绕,香雾弥漫,是她们焚烧的椒兰异香。忽然雷霆般的响声震天,(原来是)宫车从这里驰过;辘辘的车轮声渐听渐远,不知它驶向何方。(宫女们)极力显示自己的妩媚娇妍,每一处肌肤,每一种姿态,都娇媚极了。(她们)久久地伫立着,眺望着,希望皇帝能宠幸光临;(可怜)有的人三十六年始终未曾见过皇帝的身影。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都是多少年、多少代,从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堆积如山。一旦国家破亡,不能再占有,都运送到阿房宫中。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砂砾,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可惜。唉!一个人所想的,也是千万人所想的。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老百姓也眷念着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财宝时连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把它当作泥沙一样呢?甚至使得(阿房宫)支承大梁的柱子,比田里的农夫还要多;架在屋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织女还要多;突出的钉头,比仓谷里的粟粒还要多;参差不齐的瓦缝,比人们身上穿的丝缕还要多;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廊还要多;琴声笛声,嘈杂一片,比闹市里的人声还要喧闹。(这)使天下人们口里虽不敢说,但心里却充满了愤怒。秦始皇这暴君的心却日益骄横顽固。于是驻守边关的士兵起义,函谷关被刘邦攻占;项羽放了一把大火(烧毁秦宫),可惜那豪华的宫殿就变成了一片焦土。唉!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不是秦国。灭秦国的是秦王自己,不是天下的人民。唉!假使六国的国君能各自爱抚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了;(秦统一后)如果也能爱惜六国的百姓,那就可以传位到三世以至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灭亡他呢?秦国的统治者来不及为自己的灭亡而哀叹,却使后代人为它哀叹;如果后代人哀叹他而不引以为鉴,那么又要让更后的人来哀叹他们了。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修辞是什么意思
修辞,即文辞或修饰文辞。 ’修’是修饰的意思,’辞’的本来意思是辩论的言词,后引申为一切的言词。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
词义:修饰文辞;作文;亦指文辞或修饰文辞。
基本含义编辑
所谓好的表达,包括它的准确性、可理解性和感染力,并且是符合自己的表达目的,适合对象和场合的得体的、适度的表达。修辞运用语言(包括它的书面形式即文字)的特点,同时也受语言特点的制约。
汉语“修辞”这个词语,最早见于《周易 乾 文言》的“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一语中。在这句话里,“修辞”是“修理文教”的意思(唐 孔颖达注:“辞谓文教,诚谓诚实也;外则修理文教,内则立其诚实,内外相成,则有功业可居,故云居业也。”)与人的修业有关,不是今天“修辞”这个词的意思。在现代汉语里,“修辞”这个词从字面讲,可理解为“修饰言辞”,再广义一点又可理解为“调整言辞”。
修辞,狭义上就指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修辞”从概念讲,有三重含义:
一指运用语言的方式、方法或技巧规律(即“修辞手段”);
二指说话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活动(即“修辞活动”);
三指修辞学或修辞著作。
三种含义既不完全相同,但又有密切的联系。即修辞规律存在于修辞活动中,修辞规律和修辞活动都同是修辞学研究的对象。修辞的这三个含义表现在话语中就是:
①把这个意思表达出来应该用什么修辞才好呢?(修辞方法)
②我最不会修辞,你别问我。(修辞活动)
③李老师是门研究修辞的。(修辞学)
④小张买了一本《修辞》。(修辞著作)
修辞特征编辑
修辞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受汉文 化传统的影响 ,汉语修辞中大量用“比”,用得既多且广;汉语修辞以整齐、对称为主,以参差错落为辅;汉语修辞有虚写和实写之分,在语言表达中有意识地运用虚实观点,取得某种效果,这是汉语修辞的又一个特点。汉语修辞古今一贯的主导思想是要为表达内容服务。
汉语的语素以单音节为主,词以单音节和双音节为主,而汉语又是非形态语言,没有词形变化的约束。这两个特点,决定汉语修辞具有以下特征:
语言单位组合灵便。
非常容易组合成音节数目相同而结构上平行的语句,通常称为对偶。并且很容易押韵。大量运用整齐押韵的语言结构是汉语修辞的特色之一。
汉语里陆续出现并且积累了数量可观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中绝大部分富于显著的修辞效果。
运用汉字的特点还产生了若干特殊的修辞技法,如回文、顶针、谐音双关等。
修辞手法编辑
列表
已知的修辞手法[2] (修辞格)有六十三大类,七十八小类。
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复喻)、倒喻(逆喻)、反喻、互喻(回喻)、较喻(强喻)、譬喻、饰喻、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衬托(反衬、陪衬),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翻新,反复,复沓,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摹绘【分为:摹形,摹声,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委婉【分为:迂回语、谦敬语、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用典:引用古人的历史事迹或古代典籍中的言语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论点或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叫用典。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这种用法的好处是含蓄,增强表现力。缺点是时间过久,后人难于理解;有时随意割裂拼凑,以至形成一种生造的畸形词语。
委婉:不把表述的内容直截了当地说出来,而是有意地把话说得婉转曲折,含蓄有致,这就是委婉。古书中常见的委婉手法有:(1 )使用谦敬语。如对己表谦的有“仆、愚﹑妾﹑奴﹑小人﹑下走﹑下臣﹑不谷﹑寡人”等谦称来代替第一人称。对人(特别是皇上)用“左右﹑足下﹑先生﹑执事﹑陛下”来代替第二人称。(2 )避讳语。就是对要说的事加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如“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3 )迂回语。本来想说甲事,却偏要说乙事,转弯抹角,话中有话。这就是迂回语。在外交辞令上多使用。
分承:在遣词造句中,把本来应写成两个短语或句子的话,合为形式上的一个短语或句子,把相同的语句成分放在一起并提,但在表意上却仍然必须按照两个短语或句子的组合关系来分别相承,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分承,或者叫做并提。如“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句中“耳目聪明”形式上是一个主谓结构,其实是“耳聪”“目明”两个主谓结构分承而来。这种方式可以使行文紧凑,但在内容表达上却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共用:在行文中,两个相连接的词或词组共用某一个或必个词语,换言之,同一个或几个词语在组合搭配的关系上是兼管着两个相连的词或词组。这种修辞方式就是共用。如:“今君有区区之辞,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中“拊爱”和“子”这两个动词共用“民”这个宾语。
复合偏义:把两个意义相对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但在表义上只睛一个词起作用,另一个词并不表义,仅仅是一种陪衬,这种修辞表达方式就是复合偏义。如“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异同”只有“异”义,“同”不表义。
互文见义:为了避免行文的单调平板,或适应文体表达的某些要求,把一个意思比较复杂的语句有意识地分成两个或三个形式相同(或大致相同)﹑用词交错有致的语句,使用这两个(或三个)语句的意义内容具有彼此隐含,彼此渗透,相互呼应,相互补充的关系,这种修辞方法叫做互文见义,(简称互文、互言﹑互备﹑互体﹑参互)如“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色笼罩着寒凉的江水和沙滩。
常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设问、反问。
作用
借代:不直说事物的名称,而是用与本事物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本事物。例如:红领巾参加植树活动。“红领巾”代指“少先队员”。
设问:为了揭示下文,强调某种观点而有意提问,先问后答,自问自答。
反问 :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内容,肯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否定的,否定的形式表示的意思是肯定的。反问在于突出地强调所要表达的意思,所说的话具有一种不可辩驳的气势。
比喻:是找出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有相似点才能构成比喻,另外比喻就要有本体喻体和喻词;比喻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人们的印象,用它来说明道理时,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
对偶:主要针对句子的结构而言,构成对偶的上下句之间必须字数相同,意思相对或相反,两句才能构成对偶。
反语:就是用褒词表达贬意。如’多么美丽的名称-进取性’,这里的’多么美丽的名称’是褒词但表贬意。
顶针: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修辞方法。例如: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摹状:是指对事物的形状、声音、色彩如实的摹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如:他们轻轻地划着船,船两边的水哗、哗、哗。
迭字:就是一个字重复使用,例如:绿油油的水草。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义和语音的条件,有意使语意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方法就是双关。双关有四种:1.谐音双关。2.语意双关。3.音、形双关。4.音、形、义双关。
讳饰:遇到忌讳的事物不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代替它、装饰它的一种修辞方法。
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夸张:运用丰富的想像,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扩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方法。
反复: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借助丰富的想像,把事物摹拟成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能够把甲事物借助丰富的想像摹拟成乙事物。
常见手法编辑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衬托、用典、化用、互文等。
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3]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如:
满招损,谦受益。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如: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如: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
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借喻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名代通称等。如: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指“群众的一切财产”)
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比喻
A、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但具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说明或描绘事物的修辞格。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喻词。构成比喻必须符合下列两个条件:
(1)本体和喻体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同类事物一般不能规程比喻。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即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与本体相似,才能用来说明描绘本体。如“我们的祖国像花园”祖国和花园的相似点是美丽。相似点是比喻的灵魂。
B、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类。
1)明喻:是明显的比喻,它的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常用“好像、如、宛如、仿佛、好比”等,有时后面还用“一样、一般、似的”等词语呼应。
2)暗喻:从表面看来是判断、叙述或说明暗中包含着比喻关系。暗喻的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与明喻的区别在于它的喻词由“是、成了、变为、当做、变成”等词充当。
3)借喻:用喻体来代替本体,也就是说,本体不出现,喻体在上下文中有所交代,读者或听话人能理解两者的关系。如“其缺点是见树木不见森林,拣了芝麻绿豆却丢了西瓜。”
C、比喻在表达上有如下作用:
1)它可以使语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写得更为重要、具体、形象;
2)它可以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3)它可以很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4)它可以鲜明地表达作者的感情和立场。
拟人
比拟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的描写方法。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
1)拟人:把物当做人来写,使物人格化,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这是最常见的比拟形式。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天空,去迎接那雷声。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状态或动作,或者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a把人写作物的,如“那宽大肥厚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
b把甲物写成乙物的,如“两个人都没有说话,有滋有味地咀嚼着一秒一秒流来的时间”。
比拟的主要作用在使语言生动,并引起读者的联想。 
借代
借代是用与人或事物有关的东西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修辞格。又称“换名”。这样的换名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象征性,使语言生动活泼,富于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特征代本体。如“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
2)部分代整体,如:二孔明…抬脚动手都要论一论阴阳八卦,看一看黄道黑道。
3)具体代抽象,用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括的事物,如“你该记得从前那些烂袄袄、皮裤裤的年月吧”
4)称代泛称,如: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
5)作者代作品,如:李坚弹肖邦,弹李斯特。
6)牌号代本体,如:一气不出吸了多少根“黄狮子”。
7)材料、工具代本体,如: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去商量。
运用借代要注意1)抓住事物的特征2)使读者容易了解。
拈连
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为了发人深思。
夸张
A 对事物加以超越事实的描述,叫做夸张。
B 夸张
1)按意义可以分为三类:
a扩大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如: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b缩小夸张,故意把事物往小、少、慢、短、弱…处说。如:三颗粮食,收不收有什么关系?
c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事说成是先出现或同时出现的。如:“你什么时候学会抽烟的?”“在娘肚子里我就会抽两口了。”
2)按形式可以分为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两类:
a直接夸张:是不借助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谢惠敏的两撇眉毛险些飞出脑门。
b间接夸张:是通过其他修辞格直接进行的夸张。如:碟子里一块像礼拜堂定风针上铁公鸡施舍下来的肉,鲍小姐用刀割不动。
夸张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获得深刻的印象。夸张的妙处在不似真实而写出了真实的感受。
双关
让词句具有双重意义的修辞方式叫做双关。双关可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1)谐音双关:利用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双关是谐音双关。如“人家笑我气管炎。”
2)语义双关:利用词语或句子在语境中形成的双重含义造成的双关是语义双关。如:多么难挨的漫漫长夜啊!
双关的两层含义,字面是次要的,言外之意是主要的。
映衬
映衬是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让它们互相衬托,相得益彰的修辞手法。
映衬分为正衬和反衬。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就是正衬;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就是反衬。正衬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反衬如:他只能在雪白地上去找黑塔似的虎妞。
移就
将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来描写乙事物,这叫移就。如:战士们向敌人射出仇恨的子弹。如果描写感觉的转移,即把某个感官上的感觉移到另一感官上,这种移觉叫通感。如: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对偶
对偶也叫对联,包括起句和对句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对偶有严对和宽对的区别。严对除了字数相等,意义相关外,要求结构相同,平仄和谐。如: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根据对偶前后部分意义关系的不同,一般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从不同侧面,说明同一事理,它们互相补充,构成一个整体。
2)反对:上下句从对立的两个方面加以叙述,用意是相反相成,从矛盾中阐明真理。3)串对:也叫“流水对”,上下句意义相承,表达因果、条件关系。如“惨象,已使我目不忍睹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对偶的主要作用在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正对用典型事例启发读者从中得出概括的印象;反对揭示矛盾,表达作者对是非善恶的判断;串对指出事情的前因后果,言简而意赅。
排比
用一组结构相似的语句,表达相关的内容,这叫排比。排列的语句不限于两项。大都有若干重复的词语。排比句中,反复出现的相同的词语,一般称之为“提挈语”。例如:赶超,关键是时间,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郭沫若《科学的春天》)
排比的作用是选取典型的实例来概括某种思想。因为句式整齐,能给人以深刻印象。排列的词句的内容如有轻重,所指范围有大小,须按一定顺序排列。
层递
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意递升或递降的词语或句子顺序排列在一起,表达层层递进的内容,这种辞格叫层递。层递可以分为递升和递降两类。
1)递升: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轻到重,由浅到深……层层加码地去排列相似语句。如: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2)递降:由大到小,由多到少,由高到低,由重到轻,由深到浅……,如:老师说,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冠上的明珠。
错综
为了避免语言呆板和单调,特意使字面更换,结构参差,这叫做错综。错综力避同一词语和句式的反复出现,把本来可以写得整齐匀称的句子故意写得参差错落,目的是使语言形式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错综可分为三种:
1)更换字面:本来可以用同样的词语表达的,将字面更换,避免重复。如: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2)变更语序:语句重复出现时改变顺序安排,原来的意思并不改变。如:花朵满身戴,功劳戴满身。
3)改变句式错综:让文句整散错综,语气变易,可以显示文章波澜起伏,感情充沛。如: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观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观众么?
有一种特殊的错综,把完整的意思拆开来叙述,理解时要把分述的部分看成一个整体。这一类修辞方式,也可称为互文。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其实可以理解为:北国风光,千里万里冰封雪飘。
仿词
更换现成的词中的某个语素、临时造出新词,以适应修辞的需要,这就是仿词。如:一个阔人说要读经,嗡的一阵一群狭人也说要读经。仿词可以通过对比揭示矛盾,使语言犀利深刻。仿词能给人以新鲜感,使语句平添情趣、生动活泼。仿词是灵感的产物,可以引起听读者的联想与思考。
通感
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例:①宋祁《玉楼春》词有句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李渔《笠翁余集》卷八《窥词管见》第七则别抒己见,加以嘲笑:“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之谓‘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李渔同时人方中通《续陪》卷四《与张维四》那封信全是驳斥李渔的,虽然没有提名道姓,有一节引了“红杏‘闹春’实未之见”等话,接着说:“试举‘寺多红叶烧人眼,地足青苔染马蹄’之句,谓‘烧’字粗俗,红叶非火,不能烧人,可也。然而句中有眼,非一‘烧’字,不能形容其红之多,犹之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耳。诗词中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也并未把那个“理”讲出来。[4]
②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5]
——宗璞《紫藤萝瀑布》
解释:本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即从嗅觉(香气)写到了视觉(浅紫色的),把无形的香 气转化为了有形的颜色。
③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6] ——江河《星星变奏曲》
解释:运用通感将听觉(声音)赋予视觉色彩(闪闪烁烁),突出了声音的隐隐约约、时断时续。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7]
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沁园春·雪》
解释:本句中“千里”与“万里”运用互文手法,即可译为:千万里冰封,千万里雪飘。 复沓
指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是诗歌或散文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它可以起到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加强节奏和提醒读者等效果。
综合运用
在一个语言片断里,不只一次使用了修辞格,或不只使用了一个修辞格,就叫修辞格的综合运用。修辞格的综合运用情况复杂,形式多样,常见的有
1)兼用:各种修辞格不是用同一标准划分出来的,所以会出现交叉现象,即同一组语句,从一个标准看,甲辞格;从另一标准看,乙辞格。如:高大的烟囱伸向天空,仿佛是从地下长出来的,一直要升到白云的深处。(比喻兼夸张)
2)连用:指同一辞格或不同辞格在一段话语中接连运用。a同一辞格连用,如:他长着一对阴阳眼,左眼的上皮特别长,永远将眼珠囚禁着一半,右眼没有特色,一向是照常上班。(拟人连用)b不同辞格连用,如:摇动的车轮,旋转的锭子,争着发出嗡嗡嘤嘤的声音,像演奏弦乐,像轻轻地唱歌。(连用对偶、比拟和两个比喻)
3)套用:修辞格的套用指一种辞格里包含着其他辞格,形成大套小的包容关系。套用是分层次的结合。如:看吧,狂风紧紧抱着一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碎末。(拟人中套着比喻)
分析综合运用的修辞格应注意如下几点:
1)从整体把握,弄清各种辞格之间的相互关系。辞格有主次之分,有隐显之分,应按顺序、分层次地进行分析。
2)分析时,应注意变换分析角度。比如可以从意义方面入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入手;可以着眼于词语,也可以着眼于句式。切不可发现一种辞格而丢掉另外的辞格。
3)识别辞格要反复推敲,可以同不用辞格的或用了其他辞格的表达作比较。对已发现的辞格要及时注明,防止遗忘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4)分析可运用图解法。如: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比喻 比喻 | | 对偶 |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参差错落的意思?
【解释】: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出自】:《史记·滑稽列传》:“臣饮一斗亦醉,一石亦醉。……饮五六斗……八斗而醉。”《古文观止》注:“上云,一斗一石,此又添二斗、五六斗,八斗,参差错落。”【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交错不齐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李白的诗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是那首诗来着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出自余光中《寻李白》
原文: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死你?
酒放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母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狼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四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示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西哭,向东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缘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寻李白》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创作的一首自由诗。本诗选自他的《隔水观音集》。这首现代诗融入了李白的许多著名诗句,并且采取对话的方式行文。
扩展资料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
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
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作者简介
余光中,现代诗人、散文家、作家。祖籍福建永春,1928生于江苏南京,19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1949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后赴美进修,获爱荷华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他的诗风是因题材而异的,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参考资料:寻李白-百度百科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这幅字是什么意思
水流花开 一九八五年夏 启功书“水流花开”,其中“流”字最具特色。启功先生通过变化断连、点画替换等变化,将“流”字用八个重“点”完成。虽然是八个点,但是它们的形态、神情各不相同,而且点点映带、参差错落。整个字看起来也是和谐一致,神采奕奕的。这样一来,“流”字就与其它的字形成了明显的断连对比,同时其自身的体貌神情也显得与众不同,格外醒目。再看“水”、“花”二字,“水”字上端开张,下端聚合,而“花”字恰与其相反,上部紧收,下部放纵。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开合方式,使得体态活泼优美,同时又达到了变化体势的目的。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参差错落的意思是什么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常是落花时。”这句诗出自哪儿?
西郊落花歌 龚自珍
西郊落花天下奇,古人但赋伤春诗。
西郊车马一朝尽,定庵先生沽酒来赏之。
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
呼朋亦得三四子,出城失色神皆痴。
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
如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倾胭脂。
奇龙怪凤爱漂泊 ,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
玉皇宫中空若洗,三十六界无一青蛾眉。
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
先生读书尽三藏,最喜维摩卷里多清词。
又闻净土落花深四寸,瞑目观赏尤神驰。
西方净国未可到,下笔绮语何漓漓!
安得树有不尽之花更雨新好者,三百六十日长是落花时
《西郊落花歌》是龚自珍描写落花的最出色的一篇歌行。当时诗人第五次参加会考又落第无奈沉浸于金石研究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写《西郊落花歌》,尽管流露着不为世用的失落悲哀,但却格调高昂,积极奋进,在万艳飞舞的璀璨壮观中充分展示了瑰丽的生命力量和崇高的理想境界。值得称道的是: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尤其是修辞艺术手法,谱写了一阕落花的“狂想”曲。
(一)
在诗前的小序中,诗人就表明了欣赏落花,一反常调礼赞落花的态度。因而全诗一开始,先是点明了古来伤春的落花意蕴,一个“但”字就否定了前人替落花嗟叹、见落花伤情的的传统笔调。“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与《红楼梦》中黛玉葬花之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调有异曲同工之妙。其中,又巧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春”以生命的体验,形象生动地烘托出暮春花落的季节氛围。在诗人眼中,一切客观景象都被主观虚化了,他把“春”看成了自己的好友、知己,所以才有“探春”、“送春”的行为活动。但是,这种超常的行为活动却被世人漠视、嗤笑,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这种深层的失落悲哀与傲岸不羁正是诗人眼见“风飘万点”的熳丽而“失色”、“神痴”的感情因素所在。
在诗歌的第二部分,诗人驰骋想象,连用比喻、引用、炼字等修辞手法,以极度夸饰渲染的笔法,描写落花之漫天遍地、鲜艳异常的壮观。
首先,诗人连用八种生动的形象来比喻落花,新颖离奇,异彩缤呈。在诗人笔下,落花如海如潮,如昆阳之古战,如天女之胭脂,如奇龙怪凤,如琴高之鲤,如玉皇宫殿,如三十六界之青娥眉,如先生之忧患,无边无际……如此壮美的景观,如此斑斓的色彩,落花不再是哀怜身世的象征,而是富有生气的理想境界。诗人深深地为随风而逝的落花所感动:生命虽然陨落但却灿烂辉煌,青春消逝的感伤转化为崇高的赞美。诗人极尽夸饰渲染,将落花漫天飞舞、聚散缤纷得姿彩描绘得极为生动感人。
其次,诗人在璀璨的狂想之中,引用历史神话传说来丰富落花的内涵,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如先引用历史上刘秀带领八千兵马与王莽四十万大军对战昆阳的激烈场面来形容落花分飞之精彩,再引用神话中的奇龙怪凤的漂泊无踪来映衬落花之飘忽不定,接着又引用传说中的琴高之鲤来质问落花飞天的无缘无故……这样,落花不仅富有新的生命内涵,而更呈现出光怪陆离、令人眩目的缤纷画面。既是巧用典故而又没有斧凿填砌的痕迹,可见诗人艺术才华之高深。
再次,诗人在盛赞落花之瑰丽时,锤炼字句,生动传神。如“齐向此地倾胭脂”一句中的“倾”字,就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落花飞舞的色彩和动态:犹如天女洗妆后倾洒的胭脂水粉一样艳丽夺目,赤色欲流。再如“玉皇宫中空若洗”的“空”“洗”两字,更是夸张地写出飞花点点的动人之处:犹如三十六界的仙女全部下凡幻化为落花,翩跹起舞,随风而动。炼字如此如壁龙点睛,既生动传神又自然贴切,甚得风流。
在诗歌的第三部分,诗人透过落化时聚时分的璀璨画面,展开了更深一层的想象:他引用佛教经典的总称(三藏)和维摩卷里的清词,幻想自己来到了无边无际的道教的神仙国度或者佛教的净土世界之中。此时此刻,他已经处在心醉神驰、半痴半狂的状态,最后竟发狂地希冀一年到头都有不尽之花降落人间,飘洒如雨。应该指出的是,诗人在这一部分的诗句中流露出的道教和佛教的思想,是他在落第之后心情苦闷失落,沉浸于金石研究而又不愿消殒、浪费生命,从而把眼前的客观景象主观虚化的心理表现。他把个人的主观感情同客观存在的景物有机而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营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艺术天地,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
因苦闷而见落花,因见落花而痴狂,因痴狂而产生幻想,这一心理流程是诗人在失意挫折之中,苦闷失落而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矛盾激烈斗争之下产生的。他一反常态盛赞落花,实质上是对传统思想文化意识提出怀疑、挑战的表现,充分展示了这个富有才华而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疏狂之士在封建时代末期逐渐觉醒的个性意识同传统思想观念相互之间激烈的斗争。而《西郊落花歌》正是这两种思想意识相互交锋、个性意识显示优势的产物。纵观整首《西郊落花歌》,除了以上所述的各种修辞手法外,诗人还出色地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手法,在一跌三宕、反复咏叹中畅尽抒发了诗人的理想、憧憬,以及对落花的深深的热爱之情。
这首诗所用反复、排比的手法是极为明显的。如“先生探春人不觉,先生送春人又嗤”两句,就是通过反复诉说,把世人的冷漠无情与自身奔放如火的热情、瑰丽崇高的理想互相对照,进而畅尽地表达了不为世用、不能施展才华的失落无奈、并体现了诗人自身狂傲不羁、不理世人的个性特点。
诗人的理想不能实现,于是把对理想的追寻、对未来的憧憬深深地倾注到落花上。他把落花视为知己,连用八个奇喻来盛赞落花:“如钱塘潮夜澎湃,如昆阳战晨披靡,……又如先生平生之忧患,恍惚怪诞百出无穷期。”以反复、排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落花的无比热爱,对生命价值的探讨、对理想的追寻而执著不悔的精神。如此复沓回环、一咏三叹,酣畅淋漓地抒发了诗人浓烈的感情,使全诗的意境随着主体感情的倾尽外露而一步一步地向外开拓和延伸,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的节奏感。
但是,这些反复咏唱并没有导致诗歌达到流利和婉的境地,反而形成了参差错落、一跌三宕的特色。诗人打破了传统歌行的铺叙展衍、四句一转韵、一气婉转的特点,而以七言、九言、十言、十三言穿插而行,时而行云流水,时而激流冲涧,在参差错落中呈现奔放不羁的力度和强劲有力的节奏美。这种参差跌宕的形式美与其奔放热情的感情特征相互结合,促使全诗的气势和意境逐步向远处深化,向高处凌升。
(三)
《西郊落花歌》因其浩瀚磅礴的气势和壮美瑰丽的景观受到读者的喜爱并欣赏。此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语言音律方面。汉语是极富音乐性的语言,尤其是诗体语言,更应注重语音方面的调节,以体现诗词的音律美。《西郊落花歌》在语言音律的调配上,也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
首先,诗人在诗中多次运用双声、叠韵、叠音词。双声、叠韵有助于诗词的音律美。在音感上,双声词听起来较为紧促,叠韵词则显绵长,要是能配合起来用,可造成一种回环复沓的语境和乐感。而叠音词则是借助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助声音的和谐来张大语调的和谐。如诗中的“澎湃”(双声),“披靡”(叠韵),“漂泊”(双声),“漓漓”(叠音)等词,既增添了语言的音趣和美感,又加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具体点说,这些词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在声韵和谐、声情并茂之中,不仅形象生动地描写出落花的美丽,而且把诗歌的意境推向异常完美的境界,使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修辞效果。
其次,这首诗在押韵方面是一韵到底、一气贯注,而在诗歌的中间却有一句(“齐向此地倾胭脂。奇龙怪凤爱漂泊”)转韵:由“四支”韵(脂)转为“十药”韵(泊),到下一句(“琴高之鲤何反欲上天为?”),又转回“四支”韵(为),并由此贯注到底,结束全诗。“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和谐,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回环的美”(王力)。这首诗的韵在回环往复、一气贯注的流程中,却有一韵反弹、奔突,如一叶扁舟逆风而行、迎浪而前,这一“变奏”的音韵使全诗呈现出一种令人奔腾激动的力量美。另一方面,由于这首诗的句式变化多端,因而语言声调的平仄对应、高低升降就显得错落有致、浑成生动,富有明快、奔放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西郊落花歌》的语言音律调配得既精丽生动,又潇洒自然,可谓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因而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波澜起伏,听起来铿锵悦耳、荡气回肠。
(结语)
《西郊落花歌》是诗人用灵魂来表现的一阕“落花”的赞歌。龚自珍运笔有如鬼斧神工,极尽夸饰渲染之能事,以丰富而奇特的想象,缤纷而璀璨的画面,绚丽而斑斓的色彩,展示了诗人在不为世用、不为时重的挫折中,既失意苦闷而又不甘沉沦、不愿退伏的心路历程。他一反传统对落花的倾注深情、极致赞美,正是诗人对新的生命价值的追求、对个人感情的尊重的个性意识的流露。而这一切,又被艺术地、诗化地表现出来,透出一种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倔强精神。
全诗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笔力遒劲。诗人出色地运用了多种修辞艺术手法,透过落花随风而逝、漫天飞舞的壮美景观,以新奇的艺术构思、巧妙的寓意把瑰丽的生命力量与崇高的理想相互结合起来,极写生命陨落的辉煌、生命力迸发的尽致。生命虽极辉煌而毕竟陨落,虽陨落而曾经辉煌,这就揭示了生命的瑰丽璀璨与生命的凋谢陨灭、青春的美丽与青春的易逝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规律,深深地寄托了诗人失意之中的悲哀与无奈。不过,正是因为这种深层的悲哀与无奈激发了诗人内在的傲岸不羁的个性意识的觉醒,以疏狂痴想之姿态向“落花”的传统意蕴即陈旧的传统思想文化意识发出挑战,并积极探求个体生命与人生理想的真正价值所在。正因如此,《西郊落花歌》这一阕“奇思古艳”(谭嗣同)的“落花”狂想曲,才真的是大放异彩,震撼人心。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辞即楚辞,属诗歌。篇幅、句子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形式自
A 试题分析:楚辞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参差错落是什么意思朔
参差错落 [cēn cī cuò luò] 基本释义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