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锁()”「闭关锁国」

2022年08月06日成语大全124

成语“闭关锁国”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閉關鎖國
成语读音:bì guān suǒ guó
成语简拼:BGSG
成语注音:ㄅ一ˋ ㄍㄨㄢ ㄙㄨㄛˇ ㄍㄨㄛ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闭关自守、故步自封
反义词:门户开放、面向世界
读音纠正:锁,不能读作“shuǒ”。
错字纠正:闭,不能写作“闲”。
成语辨析:闭关锁国和“闭关自守”;都可以表示“不与外国往来”。但“闭关自守”语义范围广;可泛指不与外界往来。
成语出处:《周易 复》:“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闭;关闭;关:关口;锁:封锁。封锁关口;关闭国境。指封锁国境;不与外国通商往来。
成语用法:闭关锁国联合式;作宾语、定语;表示保守,不与外国交往。
成语造句: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闭关锁国,西学东渐开了先河。(柯灵《<近代文学丛谈>序》)
英文翻译:close the communications at the borders
其他翻译:<德>Abkapselung gegen das Ausland

成语“闭关锁国”的扩展资料

1. 闭关锁国的后果是什么
闭关锁国的后果是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扩展资料:
其他国家闭关锁国
日本德川幕府
日本闭关锁国是日本江户时代德川幕府实行的外交政策。在1635年开始实行,直到1868年德川幕府被推翻为止。德川幕府明确禁止日本人出国、禁止在外的日本人回国。
并规定于外国的贸易关系仅允许在长崎进行,而且对象仅限于中国和荷兰。此外,某些地方藩主会与特定国家进行贸易,包括对马藩的宗氏与朝鲜、萨摩藩岛津氏与琉球国的贸易。
李氏朝鲜
朝鲜王朝在17世纪被清军打败后自我封闭,开始闭关锁国,与外界仅进行少量交往。到19世纪后被迫重新开国。
尼泊尔
尼泊尔于拉纳家族政时实施锁国,只与印度或中国往来。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国的整体国力及发展落后予西方国家。
明朝在明成祖至明宣宗的郑和下西洋(1405-1433)后,实施海禁,并在北方修建明长城,是明朝锁国的象征。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闭关锁国是什么意思
词 目 闭关锁国 发 音 bì guān suǒ guó 释 义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出 处 《周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示 例 严复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为打破~,西学东渐开了先河。(柯灵《<近代文学丛谈>序》) “闭关锁国”政策是指清王朝严格限制和禁止对外交往和贸易的政策。这种政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清朝统治者的短视和无知是“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2、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较稳定,对外来商品有较强的抵制作用,这是闭关锁国政策的经济根源。3、清朝统治的需要。为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系和西方殖民主义的渗透,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有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它毕竟是一种消极落后的政策。因为闭关政策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力量,反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使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主动,统治者愚昧无知,妄自尊大,隔断了中外科技文化的交流,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拉大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造成近代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二百年。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中国为什么会闭关锁国?
16世纪中叶起,葡、西、荷等西欧列强先后来日本传教、贸易.为禁止天主教传播,防止平民利用天主教平等思想对抗官方忠孝思想,防止商人富豪和外国人勾结获得火器与幕府对立,巩固幕藩体制,幕府的对外政策从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时起,开始向锁国政策转变.1616年,规定欧洲船只只能在平户、长崎两港停泊交易.1624年,拒绝与西班牙通商.30年代后,加快锁国步伐,连续5次发布锁国令.第一次于1633年2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奉书船(持有幕府老中出海证书的船)以外的日本船只出海,准许在海外侨居不满5年的日本人归国,对贸易实行统制.第二次于1634年5月发布,内容与第一次同.第三次于1635年5月发布,全文17条主要内容是禁止一切日本船只出海,严禁一切侨居海外的日本人归国,严禁天主教.第四次于1636年5月发布,共19条,内容与第三次大体相同,增加了将葡萄牙人与日本女子所生子女驱逐出国等项.第五次于1639年7月发布,共3条,主要是禁止葡萄牙船只来日本,只准许中国和荷兰的商船至长崎贸易.至此,日本的锁国体制最后完成.日本维持锁国政策达200多年之久,一直到1853年在美国炮舰政策的压力下才重新开放.日本在“锁国”期间同中国、荷兰和朝鲜保持一定的贸易关系。中朝是东方国家,又是近邻,日本从贸易往来中获得丝绸、毛织品、书籍、高级消费品和武器。这种贸易完全由幕府垄断,在经济上可以加强对地方封建领主的控制。荷兰是西欧国家,主要信奉新教,向幕府保证不传教,荷兰船带来的商品有丝织品、棉织品、药品、钟表、砂糖、欧洲工艺品等。日本出口商品主要是鱼翅等海产品。 附 1633年,译文据中川清次郎著《西力东渐本末》,1943年,第196-198页。 一、除特许船只以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国外。 二、除特许船只以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外国。如有偷渡者,应处死罪,偷渡船及船主,一并扣留。 三、以去外国并在外国构屋营居之日本人,若返抵日本应即处以死罪。但如在不得已之情势下,被迫逗留外国,而在五年之内归来日本者,经查明实,并系恳求留住日本者,可予宽恕。如仍欲再往外国者,即处死罪。 四、如发现有耶稣教蔓延之处,汝二人①应即前往戒谕。 五、发现耶稣教教士者,应予以褒赏。告发人之功绩优良者,赏银百枚。其他告发人,依其忠行情节,酌量褒赏。 六、外国船来到,应即呈报江户。并应按照往例,通告大村藩主,请其派遣监视舰船。 七、如有发现传播耶稣教之“南蛮人”或其他邪言惑众者,应即押解至大村藩之牢狱。 八、外国船所在各种货物不得由某一地方全部包购。 九、禁止官吏在长崎直接购买外国船之货物。 十、外国船之货物应列单呈报江户。但可以按照往例令其交易,不必等待江户批示。 十一、外国船装来之生丝,应于确定价格后,全部分配于五处②。 十二、生丝以外之其他各种货物,应在生丝价格确定后,按丝价标准,各立行情,进行交易。(附:货物之买卖,限于价格确定后二十日内交易完毕。) 十三、外国船之归期,限于9月20日以前,迟到之船,其归期限自驶到之日起,五十日以内。 十四、禁止外国船将卖剩之货物寄存于日本,并禁止日本人接受此等寄存。 十五、五处之商人限于7月20日以前抵达长崎。迟到者不列入分配额中。 十六、驶抵萨摩、平户及其他任何之港口,交易必须按照长崎之丝价,在长崎丝价未确定前,不准交易。 上列诸条,应各遵守查照办理。 宽永10年2月28日 此令 曾我又右卫门 今村传四郎 幕府五大臣 印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清朝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统治的心理观念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 。
1、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主要在于隔绝大陆人民与台湾郑氏抗清力量交通,防范人民集聚海上。
2、后期则着重防禁“民夷交错”,针对外国商人,以条规立法形式,严加限制对外贸易。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3、从国防安全的出发,防止中外反清势力的联合和西方殖民主义势力的渗透,以免有间谍盗取本国资料。
4、清朝政府对自己经济和政治实力的过分盲目自大。清朝封建统治时期经济上自给自足,不依靠同时也很抵制外来商品。闭关保障本地经济发展,免受外来力量的影响。
扩展资料:
清朝闭关锁国对华侨的漠视与抛弃政策:
明末清初,有许多人躲避战乱逃亡海外,满清把这些明朝遗民视为天朝弃民,更害怕国内明朝的遗老遗少和当时据守台湾的郑明接触。
当华侨在国外遭受迫害时,他们将不受中国的保护。这种虐待海外华人的官方政策一直到1893年才被清政府最终废除掉。清朝既为满洲人所统治,对汉人生死本不重视,加上海禁森严,对华侨的轻视,到清季犹然。
清政府对印尼华侨的漠视与抛弃政策,产生的消极影响是多方面的。
其一,清政府禁止赴南洋贸易(一段时期内)和移民,使闽粤沿海人民失去了·种传统的、重要的谋生途径。其结果是,自乾隆以后,闽粤流民由过去以出洋为主变成向内地省份的方向流动,造成不少新的社会问题。
其二,清政府厉禁高悬,致使广大华侨有国不能归,有家不能回,亲人分离,望洋兴叹,在心灵上留下了巨大创伤。
其三,清政府对印尼华侨的漠视与抛弃政策。使得荷兰殖民者对华侨的苛待与敌视更加有恃无恐,甚至大规模地屠杀无辜华侨,使印尼华侨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
印尼华侨由于不堪忍受殖民者的残暴统治,曾多次奋起反抗,但均因势单力薄,得不到祖国的声援与支持而归于失败,甚至反遭殖民者的肆意报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闭关锁国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闭关锁国有什么好处?
事物都是分两面性的,闭关锁国的弊处显而易见。
但是好处还是有的,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商品,也就是说钱不会让外国人都赚走。反而我们出口很多茶叶、丝绸到国外,赚走了大量外国人的钱,外国人赚不到我们的钱,反而被我们赚走了大量的钱,能不着急吗?
鸦片就是打开国门的最为邪恶的东西,当初他们作为商品引进,大多数都是私下交易,或者商会之类交易,清政府根本管不了,因为清政府只能管自己人,不能管外国人,这一因素导致国门关的更加严实。
闭关锁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不少国内人士写到了很多国外的理论,用这些理论来奠定自己的基础,有许多的反清人士,各种教派,来自世界各国,动机不一,有些是不怀好意,有些是为了一己私欲,而有些则是为了天下苍生,基于这一点,清政府也要进行一系列的管制。
总之,闭关锁国是清政府为了更好的管理,断绝外来不良因素,但是这种方法到底有效吗?其实清政府最根本的问题是本身的问题,清朝后期风雨飘零,内部机制臃肿,贪官横行霸道,当官的不作为,百姓的日子苦不堪言,国力非常衰弱。虽然再推一些新政策、新制度,如洋务运动,但是速度实在太慢太慢,根本没有办法解决眼下的问题。
但是闭关锁国固然是不适应时代发展,并因此加速了清王朝的没落。或许这就是大势已去吧!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又是什么?
清代实行了“闭关自守”或“闭关锁国”政策的观点源于当时试图向中国推销其商品(特别是鸦片)的英国商人,马克思曾在他的文章中接受了这一观点,后来这一观点于20世纪50年代纳入了当时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写入了教科书,并且形成了一个观点认为“清代闭关锁国”。
1723年(雍正元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
到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影响社会科技发展。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什么是闭关锁国呀
  闭关锁国政策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是典型的地方保护主义。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交流。
  典型案例
  清朝对外实行闭关政策,是封建经济的产物。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使人们彼此隔绝,在政治上自然产生闭关自守。乾隆帝在其《敕谕英吉利国王书》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没有交往贸易的必要,清统治者反而以此骄人,夜郎自大。英国人也觉察到这一点,他们说:“在必需品上——虽然不是奢侈品上——可以自给,因此中国政府绝对不重视对外贸易,认为可以随意限制对外贸易。”
  此外,满族统治者对汉族人民防范甚严,他们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乾隆帝曾说:“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所以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甚严”,“从不许外籍人等稍有越境掺杂”。清政府制订各种“防范夷人章程”,目的是要隔绝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任何交往。同时,清政府对出洋贸易的中国人也有种种严格限制,无论船只的大小,来往日期,贸易货物及其数量种类,均规定甚严。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出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而清统治者更是闭目塞听,其结果正如魏源所说:“以通事二百年之国,竟莫知其方位,莫悉其离合。”
  1840年,英国侵略者终于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限制和禁止对外交通、贸易的政策。限定广州一口通商,外商来华贸易须通过清政府特许的公行商人,活动限于指定范围,进口货征收高税额,出口货限制品种和数量。它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清朝政府在对外关系中所执行的控制贸易及隔绝与外国交往的政策。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盲目的排斥外来东西,没有好好与外界沟通,选择了将自己与外界隔绝开来,最终导致自己的落后。无论是思想上,还是经济上难以追上世界的潮流。因此,我们必须要将自己与这个世界紧密相联系,了解这个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吸收外来先进思想、技术来不断的提高自我,不要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主要影响
  正面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负面影响:
  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
  阻碍了中外联系
  影响了中国吸收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地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
  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地落后于世界。
  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想难以发展,整体上呈现帝国黄昏现象。
  是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重要原因之一。
  减少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阻碍本国的经济发展,彻底丧失对外贸易主动。
  阻隔与外国的科技文化交流,以至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造成国际冲突。
  影响社会科技发展。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闭关锁国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政策。 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使人们无需同外界进行太多的交往。 以天朝大国自居,固步自封严重影响了中国的进步。
1723年,因与罗马教廷间有关中国礼仪之争的白热化,雍正帝禁止天主教,不许外国传教士进入中国国内传教,并限制贸易,被视为锁国的开始。到1757年,乾隆帝一道圣旨从京城传到沿海各省,下令除广州一地外,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的对西洋贸易,这就是所谓的“一口通商”政策。
扩展资料:
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有很多,比如不与世界交往就会被世界所抛弃。在明朝以前,唐宋元与世界交往,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力。到了清朝的时候,清廷将整个国家封闭了起来。到了清末的时候,中国的很多方面都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当时西方国家的武器都是火枪火炮,而中国的武器是冷兵器,冷兵器对战火枪火炮,自然是要失败的。西方国家实施了工业革命,一些生产都是使用机器进行。而中国的生产都是作坊式生产,都是纯手工的。在各个方面中国都被西方国家超过,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成为最落后愚昧的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闭关锁国本内容来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