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过”字的成语「迁善改过」

2023年07月05日成语大全85

成语“迁善改过”的词条资料

成语繁体:遷善改過
成语读音:qiān shàn gǎi guò
成语简拼:QSGG
成语注音:ㄑ一ㄢ ㄕㄢˋ ㄍㄞˇ ㄍㄨㄛˋ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近义词:改过迁善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迁善改过,是修德中紧要事。”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成语解释:谓改正过失而向善。
成语用法:迁善改过作谓语、宾语、主语;指改正过错。
成语造句:明·陆深《燕闲录》:“赖英宗迁善改过,方成就此一段好事。”
英文翻译:turn over a new leaf

成语“迁善改过”的扩展资料

1. 改字组词
改善 改变 改革 改观 改进 改造 改正 改良 改编 改元 改组 改建 改容 改天 改错 改动 改制 改作 改秩 改嫁 改装 改易 改悔 改火 改过 改写 改锥 改行 改节 改色 改醮 改换 改道 改口 改弦 改化 改葬 改辙 改窜 改辟 改卜 改日 改图 改朔 改励 改聚 改订 改掉 改都 改玉 改适 改命 改纂 改悟 改官 改定 改 改常 改兑 改张 改移 改更 改步 改为 改成 改望 改颜 改折 改修 改岁 改度 改任 改序 改途 改操 改除 改视 改撰 改转 改选 改椎 改期 改席 改调 改流 改篡 改本 改扮 改嘴 改服 改救 改削 改教 改抹 改析 改寤 改判 改点 改木 改置 改年 改业 改目 改稿 改窆 改称 改物 改拓 改授 改厉 改废 改毁 改居 改貌 改燧 改土 改盟 改历 改策 改殡 改笔 改聘 改议 改阴 改取 改旧 改捐 改涂 改塞 改辕 改意 改试 改俗 改样 改律 改稽 改夺 改治 改龠 改刊 改线 改心 改构 改路 篡改 窜改 修改 整改 悔改 更改 悛改 删改 默改 涂改 批改 劳改 惩改 追改 迁改 厘改 润改 创改 夕改 教改 添改 校改 治改 优改 阅改 洗改 变改 臆改 匡改 沿改 荣改 黵改 省改 剜改 土改 审改 刊改 回改 湔改 翻改 革改 房改 除改 评改 制改 修改 移改 斠改 冲改 镌改 电改 营改 贴改 进改 销改 削改 改弦更张 改头换面 改天换地 改弦易辙 改土归流 改柯易叶 改过自新 改邪归正 改过迁善 改过不吝 改弦易张 改朝换代 改换门庭 改步改玉 改恶从善 改换门闾 改辕易辙 改良主义 改恶向善 改玉改步 改玉改行 改张易调 改而更张 改柯易节 改过从善 改行为善 改弦易调 改土为流 改名换姓 改口沓舌 改政移风 改换头面 改行迁善 改行从善 改是成非 改往修来 改姓易代 改俗迁风 改恶为善 改过作新 改换门楣 改容易貌 改节易操 改梁换柱 改名易姓 改曲易调 改朝换姓 改姓更名 改换家门 改行自新 改柱张弦 改恶行善 改途易辙 改头换尾 改操易节 改辙易途 痛改前非 一改故辙 劳改农场 不改其乐 面不改色 迁善改过 钻燧改火 体制改革 梭伦改革 柴天改玉 面不改容 柴天改物 劳动改造 土地改革 改步改玉 三大改造 大化改新 翻然改图 更弦改辙 乔装改扮 幡然改途 死不改悔 改玉改步 文字改革 更姓改物 改玉改行 变容改俗 移风改俗 翻然改悔 遁名改作 易辙改弦 变风改俗 翻然改进 乔妆改扮 弃行改业 别模改样 更名改姓 朝令夕改 屡教不改 朝过夕改 累教不改 朝闻夕改 朝令暮改 知过必改 朝更暮改 风雨不改 良弓无改 死不悔改 积习难改 过而能改 风移俗改 知过能改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2. 言终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的意思
言忠信,行笃敬出自《论语·卫灵公》,言语忠诚老实,行为敦厚严肃的意思~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指压抑自己的欲望和怒气,改正自己的错误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3.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什么意思
说话忠诚信实,行为笃厚恭敬;惩戒忿愤,抑止情欲;见善便学,有过则改。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4. 什么改什么过(四字成语)
没有这个位置的改过成语 :改过自新、知过必改、过而能改、改过不吝、改过迁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5. 迁的组词有哪些
迁的组词 :
迁徙、
迁就、
迁谪、
迁流、
迁移、
迁延、
变迁、
升迁、
迁建、
拆迁、
动迁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6. 曾国藩是怎样做到改变自己性格的
曾国藩的做人36字诀 志: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人生由立志开始, 志不立, 天下无可成之事, 若能立志, 圣贤豪杰, 无事不可为. 凡蒋相无钟, 圣贤豪杰亦无钟, 只要人肯立志, 都可以做得到的. 恒: 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一为坚持, 二为注, 三为渐进. 于修业则贞之以恒. : 力气用到点子上. 西洋技艺所以卓越古今者, 由其每治一事, 处心积虑, 不达目的决不止. 心越用则越灵, 技越推则越巧. 熟: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源于勤, 熟导致精. 裕: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治心当以 “广大” 二字为药. 局量太小, 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胸怀宽广, 气量宏大. 一笑即可了之. 静: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 静坐克己, 静坐反思. 静能生动, 更能制动. 非静无以成学, 非学无以成才, 宁静已以致远. 人打第一下, 我打第二下. 淡: 品位好人生的真谛. 自视常若平淡无奇, 则成大器.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 治生不求富, 读书不求官, 修德不求报, 能文不求名. 暇: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事物运动的节奏讲究一张一弛. 暇谋: 核心人物越是身处危险, 越要脱去恐惧的悲观心态, 气定神闲, 要以四两压千斤, 安定人心. 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从心态上进行放松, 是松字决的最高境界. 大事抓紧, 小事放松. 理财: 来的松, 销的旺. 第三篇: 塑造形象之诀: 明: 眼越明, 心越亮. 凡办大事, 以见识为主, 才能为辅. 人贵自知, 自知则明. 深明大义, 晓明大体. 天下事当局者迷, 旁观者清. 事前易暗, 事后易明. 人才以陶冶而成, 以勉强磨砺而生. 办事不外用人, 用人必先知人, 知人之道, 总须多看几次, 亲加观察, 方得其大概. 由谦, 勤而生明. 五到者: 身到, 心到, 眼到, 手到, 口到. 四多者: 多看, 多做, 多问, 多想. 实: 靠岸 “认真” 二字大天下. 脚踏实地, 从浅处, 实处着手, 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以朴实为根本, 培植根基, 而后再讲变, 方能无虞. 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 对于成大事者而言, 用人不慎, 必败无疑. 天下事当从大处着眼, 小处下手. 凡事都非一触可就, 都要经过不断累积, 由小而大的过程. 天下事知得十分, 不如行得七分. 硬: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惟志趣高坚, 则可变柔为刚. 吾惟尽一分心做一日事, 至于成败, 则不复计较. 天下事无所为而成者极少, 有所贪有所利者居其半, 有所激有所逼而成者居其半. 天下事焉能尽如人意, 古来成大事者, 半是天缘凑泊, 半是勉强迁就. 人贵自强, 求人不如求己. 凡危急之际, 只有在己者靠得住, 其在人者, 皆不可靠. 硬字, 既包含着坚持不懈的拼劲, 也包含者忍辱负重的意味. 俭: 好东西都得省着用. 对一国统治者而言, 一身节俭, 则上行下效, 举国节俭, 如此则国用日足, 国力日强. 持身俭, 则自尊自立, 不求他人. 治家俭, 则家业兴隆, 永世不坠. 为官俭, 则以俭养廉, 局高不败. 历览有国有家之败, 皆由骄奢所致. 由俭入奢易, 由奢返俭难. 凡世家子弟, 衣食起居, 无一不与寒士相同, 可成大器. 戒奢要从苗头开始, 而不是等待以成习惯再行改变, 那就是极为困难了. 重: 稳当从容, 可当大事. 君子不重则不威. “整齐严肃” 是重字的根本内容 稳重行事, 有胜无败. 打仗不慌不忙, 先求稳当, 次求变化. 厚重是贵相, 轻薄之人不可用. 邪正看眼鼻, 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 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 风波看脚盘, 若要看条理, 全在语言中, 相貌与谈吐相结合. 廉: 护官之符. 清, 勤, 慎, 为居官三鉴. 保持廉洁, 必能服众. 人为财死, 少贪少祸. 行大事者, 不尚小廉. 养廉之法, 全得一俭字. 勤: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 勤政是居官首务. 从一个人的勤奋程度, 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勤奋之道, 精力虽止八分, 却要用到十分, 势虽有十分, 只可使出五分. 办大事者, 在内贵有志气, 在外贵得人心. 由勤生明.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要并行. 家之兴衰, 人之穷通, 皆于勤惰卜之. 天下古今之庸人, 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 皆以一傲字致败. 勤的过头, 也将适得其反. 慎: 多一分谨慎, 多一分胜算. 如果由慎而惧, 胆子越来越小, 恐怕就什么事也办不了了. 心存畏慎,居高不败. 慎字, 即有所畏之意, 有所畏惧, 办事就会认真不苟, 必深思熟虑而后行. 有所畏, 则无论何时都不会自满骄傲, 不致因骄而败. 居高位而不败之法, 只有谦虚谨慎也. 祸从口出, 立言宜慎. 多言之害: 易得罪人, 易傲, 易欺,易败.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 以慎治骄, 立于不败. 勤字所以医惰, 慎字所以医骄. 忠: 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 事上以忠, 办公事须如己事. 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路, 也是名垂千史的不二法门. 仁: 紧紧抓住人心. 用恩莫如仁, 用威莫如礼. 推己及人, 多替别人着想, 仁也. 要树立自己的威信, 就要以礼服人. 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要义. 带兵如父兄带子弟一语, 最为仁慈贴切. 要做到仁, 就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要符合礼的要求. 救济灾民, 是乃仁术也. 诚: 言而无信, 则一钱不值. 无论勤字, 慎字, 必须以诚为本, 才会有用武之地. 至诚不欺, 英雄基业. 诚,心纯一, 不欺. 祸机之发, 莫烈于猜忌, 此古今之通病. 以诚心求之, 虚心处之. 以诚换诚, 无人不诚. 一语失言, 就会招致别人的不信任. 即使少数人不以诚待己, 也终会遭到舆论的谴责, 使之醒悟. 鄙意用兵之道, 最贵自立, 不贵求人. 驱将之道, 最贵推诚, 不贵术. 敬: 赢得上进的空间. 自敬方能自尊, 敬亲方能齐家, 敬人方能使人敬己, 敬业方能事业有成. 欲人敬己, 必先自敬. 吾辈读书惟敬字, 恒字二端, 是彻始彻终工夫. 在不自足的驱使下, 不断更上一层楼. 贤者敬而贵之, 不肖者敬而远之. 恕: 多想坏人, 不如多想好人. 有了恕, 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 像雪球一般, 越滚越大.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以爱己之心爱人, 在人际交往中, 应当承认尊重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 求大同, 存小异, 宽以待人. 恕, 要求宽以待人, 不可求全责备, 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恕, 眼光远一些, 胸襟阔一些. 凡事让一步, 留人余地, 留挤己方便. 容人之短, 与人为善. 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以德报怨, 化敌为友. 受欺不受欺, 全在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尖刻待人会招祸, 恕则可免祸. 和: 和能生威, 用和打造团队精神. 一个集体或团队齐心协力之和, 是成功的基本. 和之不和, 私仇不入公门. 和不是凑合, 不能为了和而放弃原则, 做好好先生. 言教不如身教. 谦: 君子大过人处, 只在虚心而已. 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 以足为不足, 永远不自足, 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 不断进取. 谦者, 众善之基, 傲者, 众恶之魁. 谦以自持, 严以驱下. 谦虚是一种以退为进的人生谋略. 天下无穷进境, 多以不自足二字作出. 有成之时, 谨尊 “花未全开月未圆”. 谦亦有度, 过谦则近伪. 谦本来是尊重他人, 最终也获得他人大尊重. 谦虚要以事实为依据, 不能过低贬低自己. 不能过谦, 过谦则下无敬畏之心. 防止过谦的方法, 是用实, 诚二字加以纠正. 挺: 坚忍支撑, 可建非常之业. 挺身入局, 敢于担当, 才有成事希望. 自古以来, 局外之议论, 不谅局中之艰难. 世上的事能不能胜, 就看你挺不挺的住, 危急时刻, 要坚持住. 辣: 莫因仁慈而误大事. 眼明手辣, 其精义是简单有效, 干净利落. 以严为师, 欲正人, 先正己. 慎独. 出了问题, 不是怨天尤人, 而是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看自己有没有过错, 严于律己, 宽以待人, 难能可贵. 治家贵严, 严父多孝子. 细思为政之道, 得人, 治事, 二者并重, 得人不外四事, 广收, 慎用, 勤教, 严绳. 督责者, 商鞅立木之法, 孙子斩美人之意, 所谓千金在前, 猛虎在后. 表彰一个人时, 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 批评就是在私下里单独进行. 变: 成大事者, 应适时求变. 夫兵形像水,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古人用兵, 最贵变化莫测. 慎变, 吾因小利小害而轻易变化. 居高位之道, 不与, 不终, 不胜. 成事的正道是日积月累, 厚积薄发, 而把成功寄托与奇谋险略, 天助我也, 很少有不失败的. 悔: 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 悔, 知缺补缺. 悔字与谦字相因, 即以虚怀若谷的姿态视察纠正自己的不足. 自知之明比先有自知之勇, 这是悔字的发端. 多与怨恨你的人交往, 因为他们对你的过错最敏感, 也最能予以无情的抨击指摘. 曾国藩的两悔: 制怒, 泯忌. 迁善改过, 悔字调整人生. 知地之大而我居者小, 则遇荣利争奇之境, 当让以守其雌, 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半者少, 则不敢以功名自持, 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 知是天地宽, 贪得宇宙窄. 耐: 坚持定能胜利.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没有一份耐心, 如何过得. 曾国藩将耐字分为: 耐冷, 耐苦, 耐劳, 耐闲. 遇到难办之事, 一定要冷静, 沉着, 稳大稳扎. 学问来自一点一滴的积累, 不可速求, 要如愚公移山. 缓: 事缓乃圆, 好从慢处来. 曾国藩办事不求速成, 治兵也不愿速进. 曾国藩办事喜欢从长远考虑, 稳中求成. 滑: 不愿做的事更要做. 迷人之迷, 其觉也易, 明人之迷, 其觉也难. 由滑而奸, 取祸之道. 展: 化大事为小事. 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 留待最佳时机解决, 使之更加完满. 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浑: 由聪明变为糊涂. 藏锋觅迹, 不过于显露, 方不至招人嫉恨, 做事不要棱角分明, 而是留有充分的余地, 方能与人方便, 与己方便. 好露不浑, 天之所恶. 天道有三恶: 天道嫉巧, 天道嫉盈, 天道嫉贰. 巧: 是欺诈之意. 盈: 是骄傲自满, 做事太过之意. 贰: 反复无常, 言而无信. 察见渊中鱼者, 不祥. 锋芒毕露, 为当者所嫉, 亦为同事所嫉, 前者担心有人争, 后者出于嫉妒. 意不可说尽, 势不可用尽. 浑字是收敛才华, 积累才华, 进而显露才华. 浑不是一味含而不露, 一个人的才能如果不显露出来, 无人知道, 恐怕只能浪费了, 问题是要把握机会, 知道什么时候显露, 露到什么程度, 都因情况而异, 不过有一点是清楚的, 一般情况下不要露, 也不能一次合盘托出, 露出底细. 忍: 能忍人方能胜人. 忍字第一义: 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 此为修身忍. 忍字第二义: 要求有容人之量, 于人为恕, 于己为忍, 此为处事忍. 忍字第三义: 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 为达到目的不惜牺牲一切, 此为战术忍. 忍字第四义: 当断则断, 不留后患. 忍的张力, 退一步海阔天空. 为官, 第一贵忍辱耐烦, 次则贵得人和. 长傲, 多言为二弊. 忍是取势, 得意须想着失意, 进身须掂量退步. 忍的和力, 与人脸面, 与己方便. 忍的毅力: 忍到最后才是真工夫. 退: 退一步, 进两步. 急流勇退, 保全末路. 盛时常做衰时想, 上场当做下场时. 有盛必有衰, 不可不预为之计. 不以得之而喜, 不以失之而悲. 急流勇退要求当事人舍得放弃名和利的诱惑, 安于淡薄宁静的生活, 还要求当事人退下来之前, 先为自己找好安身之地, 未雨绸缪. 圆: 不妨多转几个圈圈. 立者, 发奋自强, 站得住也. 达者, 办事圆融, 行得通也. 待人光有真心诚意是不够的, 表现诚意才是最重要的. 写字先求圆润, 此求敏捷. 举止留心一重字, 行文留心一圆字.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7. 曾国藩家训的原文内容
曾国藩家训        【清】      曾国藩
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而已矣。谚日:“艺多不养身”,谓不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
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录自道光二十二年九月十八日《致澄弟温弟沅弟季弟》
译文: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是一个“”字而已。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
至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
扩展资料:
一、曾国藩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
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二、曾国藩文化学术
1、学术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在政治实践和军事斗争中也渐渐地看到了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曾国藩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之局限,谓“张子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俦”。依着气学的思路,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
不过,曾国藩同时认为,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就人与物相对而言,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就人类而言,圣人所禀之气清且厚,常人所禀之气却浊而薄。
2、文学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3、书法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一直为他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曾国藩对于书法理论的阐述见其《日记》、《家书》及一此文章中。他首先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独到的认识,他既赞成又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从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从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形成了他一个系统的书法理论观。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由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曲折探索道路。
他留下了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他的楷书劲健刚拔,竖起了一面承唐继宋明而刚柔相济的正书旗帜。他的行书劲健遒俊而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是整个清代的典范。他应是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的大书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曾国藩家训
百度百科:曾国藩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8. 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 什么意思
这是曾国藩家书中的一句话,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大意如下:人这一生,也只有按照“迁善改过”这四个字来做才能长久。迁善改过:是指不断改正自己的过失而向善,迁还指分享、传播、发扬。分享做的好的方面,改正做的不好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9. (24分)材料一 北宋开始,门第已不存在,和尚寺庙也衰落了,搜罗不到人才。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
(1)治国、平天下。佛教和道教的理论。(2分)(2)原因:佛教的冲击;科举考试选拔的人才不能担当大任;理学家的倡导。(3分)(3)培养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用人才。(2分)(4)理学,空谈(清议)误国。(2分)主张:太平天国:《资政新编》、发展资本主义;洋务派:师夷长技术以自强、中体西用;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6分) 试题分析:(1)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依据关键信息分析归纳即可。(2)关键信息:“禅宗的新宗教,不啻叫人回头,由真返俗”、“他们要把和尚寺里的宗教精神,正式转移到现实社会”、“正式转变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中国传统人文中心的旧理想。”原因主要是从政治和文化两个方面归纳。(3)关键信息:“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材料二反映了朱熹修身、处事和接物之要,结合理学思想的特点,主要是从道德角度分析归纳。(4)关键信息:“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不啻儒家之清议, 足以致中原于沦丧而莫可挽回。”从“益信理国非恃空言,救亡必资实学”与“朱陆一切心性仁义之说”分析可知第一小问中的理论与弊端分别是指理学及空谈义理误国;第二小问抓住时间信息限定,列举农民阶级、地方阶级和资产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主张即可。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0. 迁字组词
迁徙
迁就
变迁
右迁
左迁
乔迁
迁怒
迁延
迁灭
迁移
见异思迁
安土重迁
事过境迁
时过境迁
乔迁之喜
情随事迁
孟母三迁
迁善改过
出谷迁乔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1. 像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这种谚语还有哪些?
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元九书》
2、过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李觏《易论第九》
3、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4、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一》
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守仁《改过》
6、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扩展资料: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解释:
是指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原文: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出处:《周易·益》象传。
释义:风:巽卦。雷:震卦。益:卦名,由巽上震下构成,有雷助风势、风增雷威之意,象征增益。译文:风雷交助,互相增益,构成益卦。君子因此见到美善的品行就倾心追随、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迅速改正。
详解: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迈进,当然是对个人素质的不断提升;有了过错就能立即改正,也意味着个人素质能及时摆脱下滑的危险,因而也是一种智慧的提升。所以,“迁善改过”是不断提高和增强个人素质的重要手段。那种盲目自赏、我行我素且拒不迁善改过的人,是很难在素质上获得增益的。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2. “迁”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迁怒于人
拼音: qiān nù yú rén
释义: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
出处:《论语·雍也》:’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朱熹注:’怒于甲者,不移于乙。’
2.迁善改过
拼音:qiān shàn gǎi guò
释义:指改正过失而向善。迁还指分享、传播、发扬。分享做的好的方面,改正做的不好的。
出处:《易·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三国·魏·王弼注:’迁善改过,益莫大焉。’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3.迁思回虑
拼音:qiān sī huí lǜ
释义:形容反复思考。
出处:汉·司马相如《封禅文》:’乃迁思回虑,总公卿之议,询封禅之事。’
4.迁臣逐客
拼音:qiān chén zhú kè
释义:指遭贬官放逐的人。
出处:宋·张端义《<贵耳集>自序》:’子录非《资治通鉴》,奚益于迁臣逐客?火之久矣。’
5.迁风移俗
拼音:qiān fēng yí sú
释义:犹言移风易俗。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出处:《孔子家语·六本》:’择君所以求仕,择方所以修道;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可不慎乎?’
6.迁于乔木
拼音:qiān yú qiáo mù
释义:迁:迁移。乔木:高树。原指鸟儿从幽深的山谷迁移到高树上去。比喻地位高了之后,仍不忘老朋友。
出处:《诗经·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13. 弟子规是如何解释善是否有对立面的问题?
《弟子规》鼓励人向善,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所以,学《弟子规》的人,心中是不会有“善的对立面”这个问题的。因为别人的善固然值得学习看齐,别人的不善也可以借鉴反省,都可以用来帮助自己提升德行和学问。何况自己的“善”有根有本了,还要发挥“泛爱众”的精神去帮助不善的人迁善改过呢。因为“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呀!如果心中存有“善的对立面”这个心理障碍,又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呢?摘自公益成语网: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gyjslw.com/post/112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