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眩惊”的成语「眩目惊心」
成语“眩目惊心”的词条资料
成语读音:xuàn mù jīng xīn成语简拼:XMJX
成语注音:ㄒㄨㄢˋ ㄇㄨˋ ㄐ一ㄥ ㄒ一ㄣ
常用程度:生僻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出处:宋刘氏《重修文宣王庙记》:“增华崇丽,眩止惊心。” 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成语解释:使人眼花心惊。
成语用法:眩目惊心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眩目惊心”的扩展资料
1. 《世说新语》文学类的著作以及翻译枯树赋》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所作的诗赋。为其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也有所反映。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甚爱此赋,常读其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而被人们所知。另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描摹该赋的书法作品传世。
殷仲文[1]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2],出为东阳[3]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4]槐而叹曰:此树婆娑[5],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6]松,青牛文梓[7]。根柢[8]盘魄,山崖表里[9]。桂[10桂树]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11]?昔之三河[12]徙植,九畹[13]移根。开花建始[14]之殿,落实[15]睢阳之园。声[16]含嶰谷,曲[17]抱《云门》。将[18]雏集凤,比翼巢[19]鸳。临[20]风亭而唳鹤,对月峡[21]而吟猿。乃有拳曲[22]拥肿,盘坳[23]反覆。熊彪[24]顾盼,鱼龙起伏。节[25]竖山连,文[26]横水蹙。匠石[27]惊视,公输[28]眩目。雕镌[29]始就,剞劂[30]仍加。平鳞[31]铲甲,落角摧牙[32]。重重[33]碎锦,片片真花。纷披[34]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35]、古度、平仲、君迁,森梢[36]百顷,槎[37]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38],汉则将军坐焉[39]。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40]于风烟。东海[41]有白木之庙,西河[42]有枯桑之社,北陆[43]以杨叶为关,南陵[44]以梅根作冶。小山[45]则丛桂留人,扶风[46]则长松系马。岂独[47]城临细柳之上,塞落[48]桃林之下。
若乃[49]山河阻绝,飘零[50]离别。拔本[51]垂泪,伤根沥血。火入[52]空心,膏[53]流断节。横[54]洞口而敧卧,顿[55]山腰而半折,文[56]斜者百围冰碎,理[57]正者千寻瓦裂。载瘿[58]衔瘤,藏[59]穿抱穴,木魅[60]睒睗,山精[61]妖孽。
况复[62]风云不感,羁旅[63]无归。未能采葛[64],还成食薇[65]。沉沦[66]穷巷,芜[67]没荆扉,既伤摇落[68],弥[69]嗟变衰。《淮南子》[70]云“木叶落,长年悲”[71],斯[72]之谓矣。乃[73]为歌曰:建章[74]三月火,黄河万里槎[75]。若非金谷[76]满园树,即是河阳[77]一县花。桓大司马[78]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79]汉南。今看摇落,凄怆[80]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81]!”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 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当小说家言来看。但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1]
作品注释
[1] 殷仲文:东晋人,曾任骠骑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
[2] 世异时移:桓玄(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即指此。
[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
[4]庭:院子。
[5]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晋书·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6] 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7]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
[8] 根柢:草木的根。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 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
[10]桂:桂树。销亡:消亡。语出汉武帝《悼李夫人赋》:“秋气潜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销亡。”
[11] 半死:半死不活。语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12]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带。徙:迁。徙植:移植。
[13] 畹:音晚wan,有说十二亩为畹,有说三十亩为畹。此言大面积的移植。
[14] 建始:洛阳宫殿名。
[15] 落实:果实熟落。睢(音虽sui)阳:在今河南商丘,汉为梁国,有梁孝王所建梁园。
[16]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音懈xie)谷:指黄帝时的音乐。相传黄帝曾命乐官在昆仑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乐器。
[17] 曲:指树声中含有古代乐曲。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乐。
[18]将:带领。雏:幼鸟。集:群鸟停落在树上。此句言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
[19]巢:作动词用,筑巢。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
[20]临:面对。风亭:指风。唳:音厉li,鹤鸣。此句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
[21]月峡:指月。此句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2] 拳曲:弯曲。拥肿:同“臃肿”。
[23]盘坳:盘旋于山坳之中。反复:指缠绕交错。
[24] 彪:虎。此与下句是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5] 节:树木枝干交接处。此句是说树节竖立之多,有如山山相连。《易·说卦》:“艮为山……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26] 文:花纹。水蹙:水面出现波纹。蹙:音促cu,皱。此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7]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说。
[28] 公输:公输般,即鲁班。眩目:眼花缭乱。
[29] 雕镌(音娟juan):雕刻。就:成。
[30] 剞劂:音基觉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 鳞、甲:指树皮。
[32] 角、牙:指树干上的疤痕、节杈。落、摧:指砍掉、铲去。
[33] 重重:层层。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此与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4]纷披:散乱。
[35] 松子:即赤松子。古度:即桹木。平仲:疑是银杏树。君迁:也称君迁子。以上四树均生南国。
[36]梢:树枝的末端。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7]槎:音茶cha,斜砍树木。枿:音聂nie,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此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38]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风雨骤至,避于松树下,乃封其树为“五大夫”。后便以“五大夫”为松的别名。
[39] 将军坐焉:东汉将领冯异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上句说秦松,此句说汉树。
[40]撼顿:摇倒。
[41] 东海:东部临海的地方。白木:指白皮松。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宫,在今河南密县。其地栽种白皮松,故称。
[42] 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3] 北陆:泛指北方地区。陆,高平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4]南陵:南方丘陵地区。一说指安徽南陵县。梅根作冶:据说当地以梅树根作冶炼金时用的燃料,日久习称其地为“梅根冶”。
[45]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 扶风:郡名。在今陕西泾阳县。长松:高松。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47] 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细柳城。汉文帝时周亚夫屯军处。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48] 落:停息。桃林:桃林寨。在今河南灵宝以西、潼关以东地区。《尚书·武成》:周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此二句承前四句东有白水、西有桑树、北有杨柳、南有梅树而来,大意说,以树木命名的地方,又岂止是史书上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
[49]若乃:至于。
[50] 飘零:飘泊,流落。
[51] 拔本:与下句之“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与下句之“沥血”均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2] 入:放入。此句说把干空心的树木投入火中。
[53] 膏:指树脂。此句说树脂常从断节处流出。
[54]横:横放。攲:音奇qi,倾斜。
[55]顿:倒下。
[56] 文:树木花纹。围:两臂合抱的圆周长。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7]理:纹理。寻:长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树木高大。瓦裂:像瓦一样被击裂。
[58]瘿(音婴ying)、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59]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动词用,作窝。
[60]木魅:树妖。睗(音是shi)睒(音陕shan):目光闪烁的样子。亦作“睒睗”。
[61]山精:山妖。妖孽:危害,扰乱。
[62] 况复:何况。风云:喻局势。感:感奋,振奋。意谓国家再无复兴之望。语出《后汉书·二十八将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
[63] 羁旅:客居。
[64]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食薇:薇是野豌豆。相传商臣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灭商后,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饿死山中。以上借古人故事说自身的思想与经历。
[66] 沉沦:沦落。穷:阻塞不通。穷巷:为平民百姓住处。
[67] 芜:丛生杂草。没:埋没,遮掩。荆扉:柴门。
[68] 摇落:喻衰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69] 弥:更加。嗟:叹息。
[70]《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71] “木叶落,长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说山训》,原文为“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72] 斯:此。
[73] 乃:于是。
[74]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时被焚。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5] 槎:音茶cha,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6] 金谷: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石崇所筑。园中有清泉,遍植竹柏,树木十分繁茂。
[77]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全县到处都种桃树。这二句是说,黄河里漂流的灰烬,都是昔日的绿树红花。
[78] 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简文帝时任大司马。
[79]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
[80]凄怆(音创 chuang):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81] 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按,又见《世说新语·言语》篇。[1]
作品译文
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桂树为什么而枯死?梧桐又为什么半生半死?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虽然花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树声中含有嶰谷竹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云门”乐曲的律吕之音。带领幼雏的凤凰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鸳鸯常来巢居。内心深处像陆机那样,渴望在故乡临风的亭上一听鹤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月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里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鱼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纹。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鱼、龙密鳞,铲出龟、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云霞中,狼籍散乱。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发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时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将军独坐大树之下。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于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风雨中摇撼颠踬。东方大海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淮南小山曾有咏桂的辞赋留于后人,晋代刘琨写下“系马长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见于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离别故乡。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冰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负树瘿如长着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鸟的巢穴。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国家衰亡,羁居异邦不归。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沉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说:“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于是有歌辞说:“建章宫三月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1]
艺术特色
《枯树赋》是庾信后期诗赋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时,正出使西魏,后被强留下来;历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亲经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梁、国破家亡的巨变,亲见黎民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哀哀无告的惨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变仕梁时期诗赋轻艳奇巧的风格,而多抒发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唐代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对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评价。作者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1]
作品赏析
《枯树赋》借东晋名士殷仲文起兴,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沈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至如”一段,吃紧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
后皇嘉树如此,恶木又当如何?《庄子》曾两次以恶木为寓言,宣明其无用无为的哲学。据说那些长在路边的树,就是因为“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人间世》篇)惠施攻击庄子也是比之以大木:“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同“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树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逍遥游》篇)庄子的哲学这里姑且抛开不论,庾信笔下,连这样无用的树木也不能自我保全,难逃被铲削劈斫的命运。它们不能为建筑材料,却被他人当作赏心悦目的玩物。为了这个目的,它们被剥去树皮(“平鳞铲甲”),削去旁枝(“落角摧牙”),木屑飞溅,宛如生命的剥落,虽然有了碎锦真花的面目,却不复从前的生机。低贱的恶木也有生命,而人类的砍削又何异于屠杀!砍伐过后,只留下一地狼藉。草树散乱,烟霞无色。
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
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森梢百顷,槎枿千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树为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又岂止是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这几个名词呢?但年代既远,它们也都掩埋在历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冷落凄清,生意萧索。
但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况复”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末尾的两阕短歌,隽永深长,至情至痛,再三诵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毛泽东吟《枯树赋》:毛岸英的不幸牺牲,极大地震撼了毛泽东的心灵。他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父亲。当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毛岸英时,他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抽着烟,抬头凝望窗外那已经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1]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2]
2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2. 含有jing的成语
泾渭分明、 经纶满腹 、经文纬武 、惊天地泣鬼神 、惊喜交加、 精诚团结 、精打细算、 精耕细作、 精金良玉、 精明强干、精进不休 、 精神抖擞 、精神焕发 、精卫填海、 精益求精、 井井有条、 井臼躬操 、净几明窗、 敬布腹心、 敬而远之、敬恭桑梓 、敬老慈幼 、敬如上宾 、敬贤礼士 、敬谢不敏、 敬业乐群、 静若处子、 镜花水月、 镜破钗分、静影沉璧、晶莹剔透 、兢兢业业、勇猛精进、京辇之下、京兆画眉、京兆眉妩、惊风骇浪、惊风怒涛、惊弓之鸟、惊鸿艳影、惊慌失措、惊慌失色、惊慌无措、惊惶失措、惊惶失色、惊惶万状‘、惊惶无措、惊魂动魄、惊魂夺魄、惊魂落魄、惊魂丧魄、惊魂摄魄、惊魂失魄、惊魂未定、惊见骇闻、惊恐失措、惊恐失色、惊恐万状、惊起梁尘、惊群动众、惊人之举、惊肉生髀、惊蛇入草、惊神破胆、惊神泣鬼、惊师动众、惊世骇目、惊世骇俗、惊世绝俗、惊世震俗、惊涛骇浪、惊涛巨浪、惊涛怒浪、惊天地泣、惊天动地、惊喜交集、惊喜交加、惊喜若狂、惊喜欲狂、惊弦之鸟、惊心悲魄、惊心惨目、惊心褫魄、惊心怵目、惊心悼胆、惊心吊胆、惊心吊魄、惊心掉胆、惊心眩目、旌旗蔽空、旌旗蔽日、旌旗蔽天、兢兢业业、精兵简政、精兵猛将、精兵强将、精兵勇将、精采秀发、精彩逼人、精诚贯日、精诚所加、精诚所加、精诚所至、精打细算、精雕细刻、精耕细作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3.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
一鸣惊人、
貌不惊人、
触目惊心、
打草惊蛇、
翩若惊鸿、
游云惊龙、
矫若惊龙、
愤风惊浪、
拍案惊奇、
走蚓惊蛇、
望洋惊叹、
打鸭惊鸳鸯、
语不惊人、
自相惊扰、
打鸭惊鸳、
动魄惊心、
妙语惊人、
飞鸟惊蛇_成语解释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4. 《世说新语》文学类的著作以及翻译
枯树赋》是南北朝·北朝·北周诗人庾信所作的诗赋。为其暮年所作,感伤遭遇,对当时的社会动乱也有所反映。因为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甚爱此赋,常读其中“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而被人们所知。另有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描摹该赋的书法作品传世。
殷仲文[1]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2],出为东阳[3]太守。常忽忽不乐,顾庭[4]槐而叹曰:此树婆娑[5],生意尽矣。至如白鹿贞[6]松,青牛文梓[7]。根柢[8]盘魄,山崖表里[9]。桂[10桂树]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11]?昔之三河[12]徙植,九畹[13]移根。开花建始[14]之殿,落实[15]睢阳之园。声[16]含嶰谷,曲[17]抱《云门》。将[18]雏集凤,比翼巢[19]鸳。临[20]风亭而唳鹤,对月峡[21]而吟猿。乃有拳曲[22]拥肿,盘坳[23]反覆。熊彪[24]顾盼,鱼龙起伏。节[25]竖山连,文[26]横水蹙。匠石[27]惊视,公输[28]眩目。雕镌[29]始就,剞劂[30]仍加。平鳞[31]铲甲,落角摧牙[32]。重重[33]碎锦,片片真花。纷披[34]草树,散乱烟霞。
若夫松子[35]、古度、平仲、君迁,森梢[36]百顷,槎[37]枿千年。秦则大夫受职[38],汉则将军坐焉[39]。莫不苔埋菌压,鸟剥虫穿。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40]于风烟。东海[41]有白木之庙,西河[42]有枯桑之社,北陆[43]以杨叶为关,南陵[44]以梅根作冶。小山[45]则丛桂留人,扶风[46]则长松系马。岂独[47]城临细柳之上,塞落[48]桃林之下。
若乃[49]山河阻绝,飘零[50]离别。拔本[51]垂泪,伤根沥血。火入[52]空心,膏[53]流断节。横[54]洞口而敧卧,顿[55]山腰而半折,文[56]斜者百围冰碎,理[57]正者千寻瓦裂。载瘿[58]衔瘤,藏[59]穿抱穴,木魅[60]睒睗,山精[61]妖孽。
况复[62]风云不感,羁旅[63]无归。未能采葛[64],还成食薇[65]。沉沦[66]穷巷,芜[67]没荆扉,既伤摇落[68],弥[69]嗟变衰。《淮南子》[70]云“木叶落,长年悲”[71],斯[72]之谓矣。乃[73]为歌曰:建章[74]三月火,黄河万里槎[75]。若非金谷[76]满园树,即是河阳[77]一县花。桓大司马[78]闻而叹曰:
“昔年种柳,依依[79]汉南。今看摇落,凄怆[80]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81]!”
作者借《续晋阳秋》和《世说新语》所记两则晋人殷仲文、桓温对树兴叹故事,演绎敷衍,借阐说树的荣枯,抒写自己的乡关之思。唐张鷟《朝野佥载》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庾信从南朝初至北方,文士多轻之。信将《枯树赋》以示之,于后无敢言者。”其实庾信入北以前,他的文名已经震动大江南北, 不可能出现文中所说的被轻视的情况。所以这个故事我们只能当小说家言来看。但这也反映出北朝至隋唐的文士视《枯树赋》为庾信代表作的看法。而《枯树赋》在写树之荣枯时,奢丽宏衍,恣肆夸炫,且极力征事用典,以显文思富赡,也使此赋在情感充沛、气骨清健的风格中,带有齐梁文学的华丽面貌,是庾信文风集南北大成的体现。这篇赋写作时期不能确定,或根据上引《朝野佥载》,以为成于庾信羁滞北方的初期。但从本文看,其情调之沉痛与绝望情绪,更接近其晚年颓唐的心态。[1]
作品注释
[1] 殷仲文:东晋人,曾任骠骑将军、咨议参军、征虏长史等职,才貌双全,颇有名望。
[2] 世异时移:桓玄(殷仲文内弟)称帝,以仲文为咨议参军、侍中,领左卫将军。后桓玄为刘裕所败,晋安帝复位,仲文上表请罪。此句即指此。
[3] 东阳:郡名,在今浙江金华一带。
[4]庭:院子。
[5]婆娑(音梭suo):联绵词,枝叶纷披貌。《晋书·桓玄传》:“仲文因月朔与众至大司马府,府中有老槐树,顾之良久而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
[6] 贞:坚。晋黄义仲《十三州记》载,甘肃敦煌有白鹿塞,多古松,白鹿栖息于下。
[7]青牛文梓:唐徐坚等辑《初学记》引《录异传》载,春秋时“秦文公伐雍州南山大梓木,有青牛出走丰水矣。”
[8] 根柢:草木的根。盘魄:又作“盘薄”、“盘礴”,通“磅礴”,根深牢固。
[9] 山崖表里:枝叶覆盖山崖之表里。上句言根柢之牢固,下句说占地之广大。
[10]桂:桂树。销亡:消亡。语出汉武帝《悼李夫人赋》:“秋气潜以凄目兮,桂枝落而销亡。”
[11] 半死:半死不活。语出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12]三河:河东、河内、河南,今山西、河南一带。徙:迁。徙植:移植。
[13] 畹:音晚wan,有说十二亩为畹,有说三十亩为畹。此言大面积的移植。
[14] 建始:洛阳宫殿名。
[15] 落实:果实熟落。睢(音虽sui)阳:在今河南商丘,汉为梁国,有梁孝王所建梁园。
[16]声:指树木在风雨中发出的声音。嶰(音懈xie)谷:指黄帝时的音乐。相传黄帝曾命乐官在昆仑山北的嶰谷取竹制作乐器。
[17] 曲:指树声中含有古代乐曲。抱:怀,有。《云门》;黄帝时的舞乐。
[18]将:带领。雏:幼鸟。集:群鸟停落在树上。此句言凤凰携幼鸟停落在树上。
[19]巢:作动词用,筑巢。鸳鸯在树上筑巢双飞。
[20]临:面对。风亭:指风。唳:音厉li,鹤鸣。此句说鹤常立树上对风鸣叫。
[21]月峡:指月。此句说猿猴常立树上对月长鸣。
[22] 拳曲:弯曲。拥肿:同“臃肿”。
[23]盘坳:盘旋于山坳之中。反复:指缠绕交错。
[24] 彪:虎。此与下句是形容树木的曲肿盘绕之状。
[25] 节:树木枝干交接处。此句是说树节竖立之多,有如山山相连。《易·说卦》:“艮为山……其于木也,为坚多节。”
[26] 文:花纹。水蹙:水面出现波纹。蹙:音促cu,皱。此句是说树木的花纹横生,有如水面波纹。
[27] 匠石:古代有名的木匠,名石,字伯说。
[28] 公输:公输般,即鲁班。眩目:眼花缭乱。
[29] 雕镌(音娟juan):雕刻。就:成。
[30] 剞劂:音基觉ji’jue,雕刻用的刀子。
[31] 鳞、甲:指树皮。
[32] 角、牙:指树干上的疤痕、节杈。落、摧:指砍掉、铲去。
[33] 重重:层层。锦: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此与下三句,均言能工巧匠在木头上雕刻的生动图案。
[34]纷披:散乱。
[35] 松子:即赤松子。古度:即桹木。平仲:疑是银杏树。君迁:也称君迁子。以上四树均生南国。
[36]梢:树枝的末端。森梢:指枝叶繁盛茂密。
[37]槎:音茶cha,斜砍树木。枿:音聂nie,树木砍后重生的枝条。此句是说这些新芽也会生长千年。
[38]大夫受职:受封大夫之职。秦始皇到泰山封禅时,风雨骤至,避于松树下,乃封其树为“五大夫”。后便以“五大夫”为松的别名。
[39] 将军坐焉:东汉将领冯异佐刘秀兴汉有功。诸将并坐立功,他常独坐树下,军中称其为“大树将军”。上句说秦松,此句说汉树。
[40]撼顿:摇倒。
[41] 东海:东部临海的地方。白木:指白皮松。白木之庙:相传为黄帝葬女处的天仙宫,在今河南密县。其地栽种白皮松,故称。
[42] 西河:西方黄河上游地区。社: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地方。应劭《风俗通义》载,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南)人张助在干枯的空桑中种李,有患目疾者在树荫下休息,其目自愈,于是在此处设庙祭祀。
[43] 北陆:泛指北方地区。陆,高平地区。以杨叶为关:以“杨叶”为关卡之名。
[44]南陵:南方丘陵地区。一说指安徽南陵县。梅根作冶:据说当地以梅树根作冶炼金时用的燃料,日久习称其地为“梅根冶”。
[45]小山:西汉淮南王刘安。丛桂留人:淮南小山《招隐士》有“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攀援桂枝兮聊淹留”之句。
[46] 扶风:郡名。在今陕西泾阳县。长松:高松。晋刘琨《扶风歌》:“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
[47] 岂独:难道只有。临:看。细柳:细柳城。汉文帝时周亚夫屯军处。在今陕西咸阳市西南。
[48] 落:停息。桃林:桃林寨。在今河南灵宝以西、潼关以东地区。《尚书·武成》:周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此二句承前四句东有白水、西有桑树、北有杨柳、南有梅树而来,大意说,以树木命名的地方,又岂止是史书上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
[49]若乃:至于。
[50] 飘零:飘泊,流落。
[51] 拔本:与下句之“伤根”,指拔掉树根,损伤树根。垂泪:与下句之“沥血”均指大树因受到损伤而痛哭流涕。《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曹瞒传》:曹操命花匠移植梨树,“掘之,根伤尽出血。”
[52] 入:放入。此句说把干空心的树木投入火中。
[53] 膏:指树脂。此句说树脂常从断节处流出。
[54]横:横放。攲:音奇qi,倾斜。
[55]顿:倒下。
[56] 文:树木花纹。围:两臂合抱的圆周长。百围:形容树干粗大。冰碎:像冰一样被敲碎。
[57]理:纹理。寻:长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树木高大。瓦裂:像瓦一样被击裂。
[58]瘿(音婴ying)、瘤:树木枝干上隆起似肿瘤的部分。
[59]藏:指在树上的虫子。穿:咬穿。抱:环绕。指整天环绕树木飞行的飞鸟。穴:作动词用,作窝。
[60]木魅:树妖。睗(音是shi)睒(音陕shan):目光闪烁的样子。亦作“睒睗”。
[61]山精:山妖。妖孽:危害,扰乱。
[62] 况复:何况。风云:喻局势。感:感奋,振奋。意谓国家再无复兴之望。语出《后汉书·二十八将论》:“中兴二十八将,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
[63] 羁旅:客居。
[64]采葛:完成使命。《诗经·王风·采葛》本是男女的爱情诗,汉郑玄解作“以采葛喻臣以小事使出”,庾信是出使北朝时被迫留下的,他以此典喻自己未能完成使命。
[65]食薇:薇是野豌豆。相传商臣伯夷、叔齐在武王伐纣灭商后,隐居首阳山,耻食周粟,采薇而食。后知薇亦周之草木,不再采食,饿死山中。以上借古人故事说自身的思想与经历。
[66] 沉沦:沦落。穷:阻塞不通。穷巷:为平民百姓住处。
[67] 芜:丛生杂草。没:埋没,遮掩。荆扉:柴门。
[68] 摇落:喻衰老。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69] 弥:更加。嗟:叹息。
[70]《淮南子》: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撰。
[71] “木叶落,长年悲”句:引自《淮南子·说山训》,原文为“桑叶落而长年悲也”。
[72] 斯:此。
[73] 乃:于是。
[74]建章:西汉宫殿名,汉武帝时修建。三月火:指东汉建武二年时被焚。语用《史记·项羽本纪》:项羽引兵“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75] 槎:音茶cha,木筏。晋张华《博物志》:“年年八月,有浮槎往来不失期。”此句是说,建章宫被焚烧时,灰烬在万里黄河中漂流,有如浮槎。
[76] 金谷:金谷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晋石崇所筑。园中有清泉,遍植竹柏,树木十分繁茂。
[77]河阳:在今河南孟县西。晋潘岳任河阳令时,全县到处都种桃树。这二句是说,黄河里漂流的灰烬,都是昔日的绿树红花。
[78] 桓大司马:指东晋桓温,简文帝时任大司马。
[79]依依:繁盛貌,又指杨柳随风飘扬,似有眷恋之意。汉南:汉水之南。
[80]凄怆(音创 chuang):凄惨,悲伤。江潭:江水深处。此指江汉一带。
[81] 堪:忍受。《晋书·桓温传》载,桓温自江陵北伐,行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涕。”按,又见《世说新语·言语》篇。[1]
作品译文
殷仲文气度风流,学识渊博,名声传遍海内。因为世道变异,时代更替,他不得不离开京城改作东阳太守。因此常精神恍惚忧愁不乐,望着院子里的槐树叹息说:“这棵树曾婆娑多姿,现在却没有一点生机了!”
至于白鹿塞耐寒的松树,藏有树精青牛的文梓,根系庞大,遍布山崖内外。桂树为什么而枯死?梧桐又为什么半生半死?过去从河东、河南、河内这些地方移植,从广大遥远的田地迁徙。虽然花开在建始殿前,在睢阳园中结果。树声中含有嶰谷竹声的情韵,声调合于黄帝“云门”乐曲的律吕之音。带领幼雏的凤凰曾来聚集,比翼双飞的鸳鸯常来巢居。内心深处像陆机那样,渴望在故乡临风的亭上一听鹤鸣,现在却只能飘落异地对着明月峡听猿声长啸。
有的树枝卷曲如拳,根部磊块隆起肥大,曲里拐弯,形状有的像熊虎回头顾盼,有的像鱼龙起伏游戏,隆起的树节像群山相连,木纹横看像水池里泛起的波纹。灵巧的木匠惊奇地观看,有名的鲁班也惊讶得目瞪口呆。粗坯雕刻刚就绪,再用曲刀、圆凿精雕细刻:削出鱼、龙密鳞,铲出龟、鼈硬甲,刮出麒麟尖角,挫出虎、豹利牙;层层像彩纹密布的织丝,片片有如真实的花朵。而被砍削的树林,却草木纷披,笼罩在烟霭云霞中,狼籍散乱。
至于松梓、古度、平仲、君迁这些树木,也曾茂盛劲健,覆盖百亩,斜砍后继续发芽抽枝,千年不死。秦时有泰山松被封五大夫职衔,汉代有将军独坐大树之下。它们现在也无不埋没于青苔,覆盖上寄生菌类,无不被飞鸟剥啄蛀虫蠹穿;有的在霜露中枝叶低垂,有的在风雨中摇撼颠踬。东方大海边有白松庙,西方河源处有枯桑社,北方有用“杨叶”命名的城关,南方有用“梅根”称呼的冶炼场。淮南小山曾有咏桂的辞赋留于后人,晋代刘琨写下“系马长松”的佳句。又何止是见于记载的细柳营、桃林塞呢?
至于山河险阻,道路隔绝,飘零异地,离别故乡。树被拔出根茎泪水垂落,损伤本根就滴沥鲜血。火烧入朽树的空处,树脂流淌,枝节断裂。横亘在山洞口的斜卧躯干,偃仰在山腰上的躯干中段折曲。纹理斜曲干粗百围者也如坚冰破碎,纹理正直高达千寻的也如屋瓦破裂。背负树瘿如长着赘瘤,被蛀穿的树心成了鸟的巢穴。树怪木精睒眼灼灼,山鬼妖孽暗中出没。
况且我遭遇国家衰亡,羁居异邦不归。不能吟咏思人深切的“采葛”诗篇,又怎能如伯夷、叔齐的食薇不辱?沉沦在穷街陋巷之中,埋没在荆木院门之内,既伤心树木凋零,更叹息人生易老。《淮南子》说:“树叶飘落,老人生悲。”就是说这个意思呀!
于是有歌辞说:“建章宫三月大火之后,残骸如筏在黄河上漂流万里。那些灰烬,不是金谷园的树木,就是河阳县的花果。”大司马桓温听后感叹道:“过去在汉水之南种下的柳树,曾经枝条飘拂依依相惜;今天却看到它枝叶摇落凋零,江边一片凄清伤神的景象。树尚且如此,又何况人呢?”[1]
艺术特色
《枯树赋》是庾信后期诗赋的名篇之一。庾信前期仕梁,西魏破梁时,正出使西魏,后被强留下来;历仕西魏和北周。由于他曾亲经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梁、国破家亡的巨变,亲见黎民百姓在战火中颠沛流离、哀哀无告的惨象,所以他后期的作品,一变仕梁时期诗赋轻艳奇巧的风格,而多抒发亡国之痛、乡关之思、羁旅之恨和人事维艰、人生多难的情怀,劲健苍凉,忧深愤激。唐代诗人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又说他“暮年诗赋动江关”,正是对他后期作品所作的高度评价。作者眼界宽广、思路开阔,把宫廷、山野、水边、山上的树,名贵的、普通的树都写到了,又把和树有关的典故、以树命名的地方,也都写了出来。庾信善用形象、夸张的语言,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出了各种树木原有的勃勃生机与繁茂雄奇的姿态,以及树木受到的种种摧残和因为摧残而摇落变衰的惨状,使人读后很自然地对树木所受到的摧残产生不平,感到惋惜。[1]
作品赏析
《枯树赋》借东晋名士殷仲文起兴,有两重用意。首先,殷仲文的身世经历与庾信有相似之处,所以虽是历史人物,却是以作者代言人的身份出场。其次,殷仲文对枯树的慨叹,沈痛而隽永,是早已载入《世说新语》的佳话。以此发端,既显得自然平易,又为全篇奠定了悲凉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至如”一段,吃紧之处在于“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这一疑问。这里既有同类的反衬,更有今昔的对比,而关键在于后者。通过北方贞松、文梓的郁勃生机,自然引发出对桂树、梧桐的萧瑟枯萎的惋惜和疑问。当桂树、梧桐从原产地移植到帝王之乡,皇宫苑囿时,可谓备极尊宠:“开花建始之殿,落实睢阳之园”,它们发出的声音如上古乐曲,引来凤凰鸳鸯等象征吉祥的禽鸟。尽管备极荣华,在它们的意识中,始终不能忘却故乡,风朝月夕,不免悲吟。心灵的折磨,使嘉树失去了生机。
后皇嘉树如此,恶木又当如何?《庄子》曾两次以恶木为寓言,宣明其无用无为的哲学。据说那些长在路边的树,就是因为“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人间世》篇)惠施攻击庄子也是比之以大木:“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同“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树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途,匠者不顾。”(《逍遥游》篇)庄子的哲学这里姑且抛开不论,庾信笔下,连这样无用的树木也不能自我保全,难逃被铲削劈斫的命运。它们不能为建筑材料,却被他人当作赏心悦目的玩物。为了这个目的,它们被剥去树皮(“平鳞铲甲”),削去旁枝(“落角摧牙”),木屑飞溅,宛如生命的剥落,虽然有了碎锦真花的面目,却不复从前的生机。低贱的恶木也有生命,而人类的砍削又何异于屠杀!砍伐过后,只留下一地狼藉。草树散乱,烟霞无色。
在洞悉了嘉树与恶木都必然朽落的命运之后,庾信将眼光投向更辽远广阔之处,去书写树木的历史与空间。
树木荫蔽着人类,所以人类的历史也留下了树的印痕。“森梢百顷,槎枿千年”,不知有多少故事:在人事上,秦始皇曾封树为大夫,后汉冯异有“大树将军”之号:传说中,有白木之庙,枯桑之社;地理图标出了杨叶、梅根的字样;文学领域更有淮南小山丛桂留人的深情、两晋之交刘琨长松系马的豪迈,又岂止是由于战争而著称的细柳营、桃林塞这几个名词呢?但年代既远,它们也都掩埋在历史的角落,“或低垂于霜露,或撼顿于风烟”,冷落凄清,生意萧索。
但世间万般悲苦,莫过于生离和死别;死别则死者长已矣,生离却是漫延剥蚀,一生无法痊愈的伤口。所以“山河阻绝”一段,血泪纵横,火殛膏流,残毁碎裂,妖孽舞蹈,是庾信笔下最惊心动魄的景象。意象诡怪可怖,写法富于象征性,而一韵到底的文字,也分外予人以激烈却又无比压抑的感受。
“况复”一段,由象征回到自身,代言变为自言。激烈之后渐归于平静,但平静并非淡泊,而是对命运的承受,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忍受。“风云不感”以下六句,对个人经历做了简短的概括后,以“既伤摇落,弥嗟变衰”八字总结了自己的心境,可以看作是全赋的提要。末尾的两阕短歌,隽永深长,至情至痛,再三诵 之,低徊不已。
全篇的“文眼”,即陆机所说的“一篇之警策”,是“生意尽矣”四字。人至暮年,死亡的阴影无时不在,而早年国破身辱,生活流离的经历,更会加剧心灵的折磨,无材补天而只能沦为玩物的恶木,正是庾信的自我写照。所以赋中流露出悲伤到绝望的的情调,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说这种情调是不理智甚至偏执的,但若设身处地,就能理解,并进而同情、欣赏这种无理而有情的文字境界。传说,天鹅临终时发出的鸣声最美也最凄厉,《枯树赋》就是庾信的天鹅之歌。
毛泽东吟《枯树赋》:毛岸英的不幸牺牲,极大地震撼了毛泽东的心灵。他是一位领袖,也是一位感情极其丰富的父亲。当彭德怀内疚地对他谈起没有照料好毛岸英时,他久久地沉默着,一支支抽着烟,抬头凝望窗外那已经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念叨着《枯树赋》:“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1]
作者简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祖籍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北朝文学家。庾信早年曾任梁湘东国常侍等职,陪同太子萧纲(梁简文帝)等写作一些绮艳的诗歌。梁武帝末,侯景叛乱,庾信时为建康令,率兵御敌,战败。建康失陷,他被迫逃亡江陵,投奔梁元帝萧绎。公元554年(元帝承圣三年)他奉命出使西魏,抵达长安不久,西魏攻克江陵,杀萧绎。他被留在长安,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又称“庾开府”。
庾信被强留于长安,永别江南,内心很是痛苦,再加上流离颠沛的生活,使他在出使西魏以前和以后的思想、创作上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一般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迄今被传诵的诗赋,大抵是到北方后所作,这些作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都和早年有所不同。他的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虽模拟阮籍,实则全是感叹自己的身世。他的乐府歌行,常常使用比兴手法自悲身世,如《怨歌行》、《杨柳歌》等。庾信到北方以后的诗歌苍劲沉郁,和他经历战乱及对北方景物有较深的感受有关,佳作有《郊行值雪》、《望野》、《燕歌行》、《同卢记室从军》。他的一些小诗写得亲切动人,很少用典,如《寄王琳》、《寄徐陵》、《和侃法师三绝》、《重别周尚书二首》等,都很著名。
庾信在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庾信又是南北朝骈文大家,他的文风以讲究对仗和几乎处处用典为特征,其文章多为应用文,但常有抒情性和文学意味。
今本《庾子山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讲到明有汪刊本,共十二卷;还有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此外还有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2]
2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5. ()心()目
赏心悦目【拼音】:shǎng xīn yuè mù【释义】: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例句】: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6. 表示惊讶的古文词语
古文里一般都是单音节词表示现在双音节词的意思。表示结束,消失的:已、止、终、尽、没、既、绝、穷、却、卒别的想不起来了。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7. 惊心动魄相近的成语
1 惊魂动魄 2 惊群动众 3 惊师动众 4 惊天动地魂飞魄散
惊魂未定
胆战心惊
惊恐万状触目惊心、
毛骨悚然、
胆战心惊
请哦!
心惊肉跳
失魂落魄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8. 有个成语叫什么骨惊心?
怵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触目惊心
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心里感到震惊。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惊心悼胆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吊胆惊心
犹言吊胆提心。
骇目惊心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惊心悲魄
指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惊心惨目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心褫魄
形容十分恐惧。同“惊心丧魄”。
惊心怵目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惊心吊胆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惊心吊魄
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同“惊心动魄”。
惊心夺目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惊心骇目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同“惊心骇瞩”。
惊心骇神
指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惊心骇瞩
指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惊心裂胆
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同“惊心破胆”。
惊心破胆
指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惊心丧魄
形容十分恐惧。亦作“惊心褫魄”。
惊心眩目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眩目惊心
使人眼花心惊。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9. 和惊心动魂的意识相近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惊心动魄 ( jīng xīn dòng pò )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 处】 南朝·梁·钟嵘《诗品》上卷。和“惊心动魄”相近的四字词语有: 眩目惊心 触目惊心 怵目惊心 胆惊心颤 胆惊心战 吊胆惊心 动魄惊心 骇目惊心 惊魂动魄 惊心褫魄 惊心骇瞩 惊心悼胆 惊心惨目 惊心破胆 惊心眩目 惊心裂胆 惊心夺目 惊心吊胆 惊心丧魄 惊心怵目 惊心悲魄 惊心骇目 惊心吊魄 惊心骇神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0. ()目()心 这是一个词语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怵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触目伤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悦目赏心 yuè mù shǎng xīn 刿目怵心 guì mù chù xīn 悦目娱心 yuè mù yú xīn 眩目惊心 xuàn mù jīng xīn 触目恸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骇目惊心 hài mù jīng xīn 触目经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触目儆心 chù mù jǐng xīn 刿目鉥心 guì mù shù xīn 触目崩心 chù mù bēng xīn 触目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骇目振心 hài mù zhèn xīn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1.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
一鸣惊人、
貌不惊人、
触目惊心、
打草惊蛇、
翩若惊鸿、
游云惊龙、
矫若惊龙、
愤风惊浪、
拍案惊奇、
走蚓惊蛇、
望洋惊叹、
打鸭惊鸳鸯、
语不惊人、
自相惊扰、
打鸭惊鸳、
动魄惊心、
妙语惊人、
飞鸟惊蛇_成语解释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2. ()目()心 这是一个词语
触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怵目惊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触目伤心 chù mù shāng xīn 悦目赏心 yuè mù shǎng xīn 刿目怵心 guì mù chù xīn 悦目娱心 yuè mù yú xīn 眩目惊心 xuàn mù jīng xīn 触目恸心 chù mù tòng xīn 骇目惊心 hài mù jīng xīn 触目经心 chù mù jīng xīn 触目儆心 chù mù jǐng xīn 刿目鉥心 guì mù shù xīn 触目崩心 chù mù bēng xīn 触目警心 chù mù jǐng xīn 骇目振心 hài mù zhèn xīn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3. 惊的成语有哪些
匕鬯不惊 匕:羹匙;鬯:古时用郁金草酿黑黍而制成的祭祀用的香酒;匕鬯:借指祭祀。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忧,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
边尘不惊 边:边境;惊:震动。比喻边境安定无战事
怵目惊心 惊:震惊。看见事态严重,心里感到震惊
触目惊心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看见某种严重情况而内心震惊。形容事态严重,引起震动
耽惊受怕 担受惊吓
胆颤心惊 颤:发抖。形容非常害怕
大吃一惊 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惊才风逸 指惊人的才华像风飘逸
惊惶失措 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惊魂动魄 形容十分恐惧
惊喜交集 交集:交错在一起。又吃惊,又高兴
宠辱不惊 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宠辱若惊 无论受宠、受辱,心里都要振动。形容人非常计较得失。
打草惊蛇 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打鸭惊鸳鸯 比喻打甲惊乙。也比喻株连无罪的人。
大惊失色 非常害怕,脸色都变了。
大惊小怪 形容对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的事情过分惊讶。
担惊受怕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胆战心惊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动魄惊心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飞鸟惊蛇 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狗吠不惊 吠:狗叫声。狗偶尔的叫声不会引起惊慌。形容社会太平安定。
急惊风撞着慢郎中 患急病遇到了慢性子的医生。比喻缓慢的行动赶不上紧急的需要。
鸡犬不惊 形容行军纪律严明,连鸡狗都没有受到惊动。也指平安无事。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惊鸿艳影 惊鸿:轻捷飞起的鸿雁。形容女子轻盈艳丽的身影。多就远望而言。
惊天动地 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惊恐万状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惊涛骇浪 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惊慌失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惊心悼胆 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惊蛇入草 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惊弓之鸟 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惊师动众 比喻惊动很多人来做一件事。
惊猿脱兔 如受惊的猿猴、脱逃的兔子。形容迅速奔逃。
惊愕失色 失色:由于受惊或害怕而面色苍白。惊恐得改变了神色。形容十分吃惊。
惊恐失色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惊喜若狂 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惊世骇俗 世、俗:指一般人。使一般人感到惊骇。
惊喜欲狂 既惊又喜,高兴得都要发疯了。形容喜出望外,过于兴奋的情壮。
惊魂未定 指受惊后心情还没有平静下来。
惊心动魄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翩若惊鸿 比喻美女的体态轻盈。
肉跳心惊 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石破天惊 原形容箜篌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外,有能以形容的奇境。后多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受宠若惊 宠:宠爱。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心惊胆战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心惊肉跳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
相惊伯有 伯有:春秋时郑国大夫良霄的字,相传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无缘无故自相惊扰。
一鸣惊人 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语不惊人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一座皆惊 在座的人都感到惊奇。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自相惊忧 自己人互相惊动扰乱,造成不安。
惊心夺目 指内心震动很大,引起非常注意。
见惯不惊 〖解释〗经常看到,习以为常。
神色不惊 〖解释〗神色:神情。神情显得没有受到惊动而十分镇定。
被宠若惊 指受到意外的恩遇而顿觉吃惊不安。
吃惊受怕 受惊骇。
打草蛇惊 见“打草惊蛇”。
打鸭惊鸳 见“打鸭惊鸳鸯”。
担惊受恐 见“担惊忍怕”。
胆丧魂惊 同“胆裂魂飞”。
吊胆惊心 犹言吊胆提心。
动地惊天 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冻浦鱼惊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愤风惊浪 狂风骇浪。
狗吠之惊 谓小惊忧。
鬼哭神惊 形容极度惊恐。
骇浪惊涛 骇:使惊怕;涛:大波浪。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尖锐激烈的斗争。
骇目惊心 使人见到非常震惊。
鹤怨猿惊 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魂惊胆颤 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胆落 形容惊恐万分。
魂惊魄落 形容极度惊恐。
魂惊魄惕 形容十分震惊。
鸡犬无惊 见“鸡犬不惊”。
惊才绝艳 见“惊才绝艳”。
惊采绝艳 谓文采惊人,辞藻华美。
惊耳骇目 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惊风骇浪 喻使世俗震动、极不寻常。
惊风怒涛 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惊皇失措 同“惊惶失措”。
惊慌失色 见“惊惶失色”。
惊惶万状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惊惶无措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幺办才好。
惊慌无措 同“惊惶失措”。
惊魂夺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惊魂落魄 同“惊魂丧魄”。
惊魂丧魄 形容十分恐惧。
惊魂摄魄 见“惊魂夺魄”。
惊魂失魄 同“惊魂丧魄”。
惊见骇闻 见“惊耳骇目”。
惊起梁尘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惊群动众 见“惊师动众”。
惊肉生髀 《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绍遣将道路奉迎,身去邺二百里,与先主相见”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刘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
惊神破胆 形容极其恐惧。
惊神泣鬼 形容震动很大,十分感人。
惊世骇目 谓使世人见而惊奇。
惊世绝俗 谓卓绝特异,使世人震动。
惊世震俗 见“惊世骇俗”。
惊涛巨浪 同“惊涛骇浪”。
惊涛怒浪 同“惊涛骇浪”。
惊天地,泣鬼神 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
惊喜交加 两种事物同时出现或同时加在一个人身上,又惊又喜。
惊弦之鸟 见“惊弓之鸟”。
惊心悲魄 谓使人心中震动和悲哀。
惊心惨目 眼见之后内心震动,感到悲惨。
惊心褫魄 见“惊心丧魄”。
惊心怵目 同“惊心骇瞩”。
惊心吊胆 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惊心吊魄 见“惊心动魄”。
惊心骇目 同“惊心骇瞩”。
惊心骇神 谓内心感到十分震惊。
惊心骇瞩 谓看到后内心感到震惊。
惊心裂胆 见“惊心破胆”。
惊心破胆 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惊心丧魄 亦作“惊心褫魄”。形容十分恐惧。
惊心眩目 震动人心,耀人眼目。
惊愚骇俗 使愚昧鄙俗之人感到震惊。
狼顾麕惊 比喻惊恐万状。
雷惊电绕 雷鸣电闪。比喻落笔如飞的笔画。
鸾跂鸿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妙语惊人 妙语:有深意或动听的语言。绝妙动听的语言令人吃惊。
鸟惊鼠窜 见“鸟骇鼠窜”。
鸟惊鱼骇 像鸟、鱼那种受惊的样子。
鸟惊鱼溃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鸟惊鱼散 见“鸟散鱼溃”。
拍案惊奇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鹊反鸾惊 同“鹊返鸾回”。
失惊打怪 形容神色慌张或动作忙乱。也指大惊小怪。
失惊倒怪 犹失惊打怪。惊恐;慌张。
天惊石破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
闻宠若惊 犹言受宠若惊。
心惊胆颤 见“心惊胆战”。
心惊胆寒 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裂 同“心惊胆战”。
心惊胆落 同“心惊胆战”。
心惊肉战 见“心惊肉跳”。
躭惊受怕 犹言担受惊吓。
眩目惊心 使人眼花心惊。
一坐皆惊 见“一坐尽惊”。
一坐尽惊 谓满座皆惊服。
鱼惊鸟散 见“鱼溃鸟散”。
猿惊鹤怨 猿猴惊恐,鹤哀怨。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多指因战乱,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鹤怨”、“鹤怒猿啼”。
自相惊扰 自己人互相惊动,引起骚乱
匕鬯无惊 〖解释〗形容法纪严明,无所惊扰。同“匕鬯不惊”。
担惊忍怕 〖解释〗担心害怕。指常处在惊吓、恐惧之中。
惊惶失色 〖解释〗惊慌之极而面目变色。
肉颤心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肉跳神惊 〖解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惊”。
虚惊一场
半夜敲门不吃惊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半夜敲门心不惊 比喻没有做过什么亏心的事,心里很踏实
又惊又喜 既惊讶又高兴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4. 含有惊心的成语
惊心动魄、 触目惊心、 胆战心惊、 胆颤心惊、 惊心眩目、 心惊胆裂、 胆惊心战、 惊心悼胆、 胆丧心惊、 惊心惨目、 胆惊心颤、 动魄惊心、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15.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惊什么的成语 :
一鸣惊人、
貌不惊人、
触目惊心、
打草惊蛇、
翩若惊鸿、
游云惊龙、
矫若惊龙、
愤风惊浪、
拍案惊奇、
走蚓惊蛇、
望洋惊叹、
打鸭惊鸳鸯、
语不惊人、
自相惊扰、
打鸭惊鸳、
动魄惊心、
妙语惊人、
飞鸟惊蛇_成语解释
【拼音】:fēi niǎo jīng shé
【释义】: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内容来自公益成语:gyjslw.com
版权声明:本文由公益成语网收集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